1983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运河风貌
京杭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是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象征。这条人工大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疏浚开拓连接而成。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经起过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后,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建成,京杭运河交通地位逐渐降低,加之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
解放后,京杭运河江苏、浙江段几经拓宽浚深,裁弯取直,兴建枢纽调节水位,建造船闸确保畅通,古老的运河焕发青春的活力,加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喜看今日千里运河线上,码头星罗棋布,河道内百舸争游,沿岸水乡粮丰鱼肥,鹅鸭成群,菱藕满塘,一派兴旺景象。历经沧桑的古运河,如今更加娇艳多姿。
郑云峰 摄影报道(附图片)
运河上的大型节制闸——韩庄闸(微山县)
赶集的社员(吴县)
运河畔的文通塔(淮安县。建于唐代,明清时重修)
鸭肥蛋多(高邮县)待过船闸的运输船队(宿迁县)
运河上的捕鱼少年(宝应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