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陈丕显在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讲话强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领导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曲建崇、陈雁,本报记者李成华报道: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今天在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讲话时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重视民政工作,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
陈丕显阐述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民政部门担负的加强基层政权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设的任务,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密切相关。他说,救灾、城乡救济、扶贫五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等工作,都是由民政部门担任的,没有民政部门的同志辛勤地为人民去办这些好事,全国十亿人民都会受到影响。民政工作和军队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如果不做好优抚工作和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教育工作,就会影响到人民军队的巩固。他说,各级民政干部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生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丕显强调,各级党政领导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要把民政工作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民政部门的汇报,及时解决民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他指出,加强民政部门的组织建设是做好今后民政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要认真抓好民政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保持民政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要支持民政部门举办民政干校,加强对民政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参加全国殡葬事业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全体代表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附图片)
彭真等会见出席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同志。 本报记者 沈 进摄


第4版()
专栏:

彭真等会见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全体同志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彭真、万里、习仲勋、陈丕显、程子华等同志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全体同志和全国殡葬事业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同他们一起照了像。


第4版()
专栏:

彼得森大使举行招待会庆祝丹麦女王生日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丹麦驻中国大使托宁·彼得森今天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生日。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外交部副部长姚广,政府其他部门负责人。


第4版()
专栏:

对外友协、中柬友协举行招待会
庆祝民主柬埔寨国庆八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柬埔寨友好协会今天举行招待会,庆祝民主柬埔寨国庆八周年。
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在祝酒时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柬埔寨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英勇抗击越南侵略军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说,最近,越南当局在柬泰边境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这再次暴露了越南当局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
民主柬埔寨驻中国大使毕姜在祝酒时说,为了实现柬埔寨人民的神圣事业,柬埔寨国民军和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将继续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增强力量,在反抗越南侵略者的斗争中夺取彻底的胜利,以重建独立、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柬埔寨国家。


第4版()
专栏:

胡绩伟率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日本
本报讯 应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率领人民日报代表团于16日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日本访问。


第4版()
专栏:

何英离京赴曼谷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我国出席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第39届年会的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顾问何英今天离开北京去曼谷。代表团副团长、驻泰国大使沈平和外交部国际司司长谢启美已在曼谷。


第4版()
专栏:

作家丁玲刘宾雁等赴法国访问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应法国政府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丁玲,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笔会中心理事刘宾雁和作家陈明,今天晚上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法国进行友好访问。


第4版()
专栏:

爱国爱党忠贞不渝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
张永平
1982年12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不久,我们赶去对庄老表示祝贺。在宽敞、简朴的会客厅里,庄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面对精神矍铄、谈吐清晰的庄老,我们真难相信他是九十有五的高龄老人。
当我们请他谈谈入党的感想时,庄老顿时颇有几分激动。“说来话长,入党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和我一辈子的奋斗紧紧联在一起的。”庄老说着陷入一种深沉的回忆之中。
庄老出生在1888年,正值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时代。中法战争刚刚结束,腐败的清政府先后签订《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伴随着国耻长大的庄希泉立志要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决心寻求救国之路。辛亥革命爆发前,他随父亲经商到当时反清革命志士荟聚的上海。他在那里结识一批革命志士,阅读许多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看到一线救国的希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了,庄希泉投入革命洪流之中。他赶赴南洋在侨胞中为革命募捐。在陈嘉庚先生的支持和影响下,很快就募集数十万元巨款,寄给上海和福建的革命组织。在募款过程中,经挚友介绍,庄希泉加入同盟会在南洋的槟榔屿分会。这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很快遭到失败,庄希泉也被迫离乡背井,飘泊海外。但是,他没有沉沦,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孙中山先生辞掉临时大总统后,专事研究实业救国的道路。孙先生在上海筹建中华实业银行。庄希泉又满怀热情应邀前往南洋为之募股,很快使银行股份凑齐,正式开张。孙先生任总行名誉董事长,庄希泉任设在新加坡的南洋总分行副经理。孙中山“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华实业银行被迫解散,庄希泉追求的实业救国的道路又未行通。
庄希泉飘泊在新加坡,创立“南洋女子学校”,希求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后因反对英国殖民当局企图扼杀华侨教育事业的教育条例,被英国当局先后关押五个多月。庄希泉为争得华侨人格,维护民族利益,寻求救国之路,不惜罄尽家财、牺牲全盘生意与英国殖民当局斗争,最后英国殖民当局判他“永远驱逐出境”,使他注满心血的教育救国之路也成泡影。
被驱逐回国后,他目睹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背叛。从这场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中,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国家前途为重,不怕牺牲、革命到底的献身精神。当时周恩来、邓颖超同志曾给他写信,鼓励他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中去。这时,他才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决心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奋斗终生。
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庄老把爱国爱党融为一个整体,奉为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从事爱国进步事业。为了抗日,为了反蒋,他两次被日本反动派和蒋介石反动政府逮捕,身陷囹圄达数年之久,险遭杀身之祸。1925年被捕时,日本人强迫他放弃中国国籍,他宁死不屈,后逃到上海,在《新闻报》上发表声明:“我是中国人”。并取名“庄一中”,刻方章一枚,留存至今。
那时,他一有机会就自觉主动为党工作。1942年因叛徒告密,广西地下党受到破坏,党组织严重缺乏经费。地下党省委指示当时任省委交通员的庄炎林同志(庄希泉之子)与庄希泉商量,设法资助党的工作。庄希泉尽管曾经三次被捕,并为革命几次变卖家产,仍然毫不犹豫地变卖留在香港的全部家产,把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交给党组织,而自己却一日三餐以稀粥充饥。他还为党掩护同志,提供活动场所,设法介绍华侨奔赴解放区,营救被捕同志,接济有困难的同志的家属,帮助他们安排工作等等。
“听说您解放前后曾多次提出入党申请,是吗?”我们不禁问道。
“对!几十年来,我以争取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大愿望。解放前,我就曾多次提出入党要求,但由于斗争环境变迁等原因而未能遂愿。”1946年,当蒋介石妄图发动全面内战,一举消灭共产党的关键时刻,庄老庄严提出入党申请。各种入党工作都已准备好了,可是内战全面爆发,负责与庄老联系的同志紧急撤回延安,致使庄老的入党愿望未能实现。解放后,庄老又曾提出入党要求。他任中侨委和全国侨联负责人,在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侨务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很多可贵的贡献。去年,庄老应邀光荣地列席党的十二大,亲聆党所制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和政策,深受鼓舞,激动得夜不能寐。他再一次向党中央庄严地递上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已年逾九十有四,愿以垂暮之年,继续作好党所要求我做的一切。”
庄老讲到这里仍然十分激动,他说:“我终于实现了入党这个夙愿,找到自己的归宿,积我近百年之经验,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决心跟着党为振兴中华奋斗到底。”


第4版()
专栏:

今日报纸要目
《南方日报》△王震同志视察佛山、南海三家工厂,对这些工厂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新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勉励干部职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
《陕西日报》△我国首次金鱼科研鉴定会在西安举行。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金鱼品种已由原来的68个发展为330多个,其中不少鱼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贵重商品,有的一尾金鱼价值高达5,000美元
《辽宁日报》△辽宁省召开利改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在5月底以前做好准备工作,从6月1日起,全面实行利改税
《湖北日报》△湖北省青年小发明有奖竞赛评比揭晓,3,800项小发明中有105项获奖
《解放日报》△上海市轴承工业经过三年技术改造翻了身,出口品种齐全,近两年创汇700万美元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外来投资锐减
来自香港的资金更少
本报讯 香港《财经日报》3月21日发表一篇署名特稿,介绍台湾外来投资减少的情况并分析原因。特稿说,近一年多来,台湾外来投资明显减少。三个加工出口区外来投资和增资额,去年比前年减幅达64%,“创加工出口区设立以来的最低纪录”。去年台湾核准的侨外投资额共为三亿八千万美元,比前年的三亿九千五百万美元减少4%,其中外资企业的增资额占一亿一千万美元,比前几年的每年一亿三千万至一亿七千万美元,减少了很多。
特稿分析说,外来投资减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外国在台企业因经营困难而不愿增资或投资;二是台湾各行业目前在经营上遇到了罕见的困难,在台外资企业利润大减,甚至亏本;三是外国商人对台湾的前途缺乏信心。
此外,台湾当局本来希望利用香港前途问题,吸引一部分港资去台湾,结果,经台湾当局核准的港商去台投资额,去年仅有一千四百一十万美元,比1981年还少37.66%,比1980年也少21.43%。
耀 闻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人心思故土 宾馆名梦乡
王大兆
3月20日,台湾《自立晚报》在一版刊登了一条醒目的广告,说的是“梦乡宾馆”在台北市南京西路一六五号六楼新张开幕。
这条广告是如此新鲜、引人!
说它新鲜,是因为在目前的台湾,如此命名的宾馆,还居然在台湾大报一版大登广告,实属罕见。说它引人,光是广告上“梦乡宾馆”四个红色的艺术体字,就一下子准确、强烈地抓住了人们的心。
台湾报纸、杂志日前曾多次报道过,在台湾的大陆籍同胞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患有“思乡病”。显然,“梦乡宾馆”及其广告的出现,就不单是商人为了生意经而想出的赚钱诀窍,而恰恰表现了台湾民众当前日益炽烈的渴盼“三通”的情感和要求。它将掀起千百万民众感情深处的波澜,也将引发无数甜蜜的回忆和辛酸的眼泪。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大专校刊负责人主张
加强国是讨论
本报讯 据台湾消息,国民党中央青年工作会主任张豫生,最近表示,青年工作会去年十一月向一百三十五名大专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三十三认为,“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校内学生社团活动”是“加强国是讨论”,有百分之六十一的人认为,知识分子“应积极了解,并亲自参预政党政治”。
张豫生表示,“这些学生是各校综合性刊物的负责人及擅长写作的青年作家,有国民党籍,也有非国民党籍,但都是校园内的意见领袖,由他们之中获得的资料,无疑的具有充分代表性与可信度”。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苏秋镇拒入国民党
本报讯 台湾《名人》杂志三月号载文透露,去年12月30日,国民党资深女立法委员杨宝琳,奉命邀请立法委员苏秋镇加入国民党。杨宝琳对苏说,“国民党高阶层人士对苏委员的政治智慧及道德勇气非常赏识,尤其是行政院孙院长对苏委员的议事精神及法律素养更是钦佩不已。”“如果苏委员同意入党,孙院长愿意作入党介绍人”。
苏秋镇对国民党的邀请,“委婉的予以拒绝”。苏秋镇表示,“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已三十多年,迄无迹象可看出有彻底革新的决心”,他“在国民党未能全面革新之前,是不会考虑入党的”。
文章说,邀请苏秋镇入党,“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苏秋镇拒绝入党,“对国民党而言,毕竟有失颜面”,因而“始终保密到家”。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遥寄内人
郑经生一别真成万古别。当年盟誓死同穴。长江汩汩东流水。离恨绵绵不断绝。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除夕夜雨
侯钻浪年逢除夕乡思多。西望故园奈老何。历尽沧桑游子泪。隔窗和雨共滂沱。原载《自立晚报》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南地下古道
台南发现一座地下古道,深二米多、宽一米多,墙壁平整,底部铺设红砖,顶部是用福建出产的花岗石条构成,虽然年代久远,但还是保存得很完整。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动植物多彩多姿
全世界植物种类约有一万二千余种,台湾地区即有三千五百余种,约占全世界植物种类四分之一强。这些植物可因海拔高度区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种。其中以亚热带分布最广。
台湾的鸟类也不少,全世界鸟类约有二十八目,一百三十三科,八千六百种,台湾地区约有十八目,六十八科,四百二十八种。鸟类特有种方面,有蓝腹鹏与黑尾长雉等。野生动物特有种或特有亚种方面,有台湾云豹、台湾黑熊、台湾猕猴、台湾山羊、台湾野猪、水鹿、山羌、麝香猫、白鼻心、穿山甲、黄喉貂等多种,早已闻名中外。


第4版()
专栏:台湾来信

“朝思暮想愁加愁”
收到家信 如获珍宝
去台人员×××,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先给大陆某县邮政局局长写信,拜托局长帮他寻找亲人,接到家书之后,在给他哥哥的书信中写道:“终于接到你们的来信,真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思断肠人。”并写道“××(按:其在大陆之妻)不管她是如何改变,我绝对同情她,只有我对不起她,千错万错是我错,她没有丝毫的错。我相信五口之家不会绝根,仍请你们设法寻根追查,直至水落石出为止,并请将我之通信地址告知,让她多多来信联系。”当他接到妻儿之信后,在回信中写道:“三十多年来,我只有‘天茫茫,地荒荒,不知骨肉在何方。天悠悠,地悠悠,朝思暮想愁加愁!’来形容自己。接到你们的来信,我真是惊喜万状。”“人非木石,也非禽兽,谁无儿女骨肉之情?!总共只收到你们母子三人信各一封。如获万金,如获珍宝。”
编者注:最近,本栏记者外出采访,不少台属拿出在台亲人的来信给记者看,内容感人,现摘录几段刊登于此。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忆往事牵思姐妹情
——访《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胞妹林燕珠
石四维
林燕珠是《城南旧事》的原作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在祖国大陆上唯一的胞妹。和中国成千上万个被海峡隔裂的家庭一样,这对姊妹有三十多年未曾见面了。年近六旬的林燕珠说:“看了电影,我不由地随主人公英子回到了童年,与大姐共同度过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林氏祖籍广东蕉岭,移居台湾已有五六代了。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毕业于日据时代的台湾国语学校师范部,曾执教台湾新埔公学校,婚后携眷去日本大阪谋生,此时生了林海音。由于思乡心切,便回到台湾苗栗县头份镇。林焕文由于不甘心受日本殖民者的奴役,不久又举家来到大陆,在北京定居。先后住过椿树胡同、新帘子胡同、虎坊桥、西交民巷和梁家园,这些地方都在城南,也就是电影《城南旧事》描述的那个地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焕文的弟弟因抗日爱国,被日本侵略者抓进大连监狱,惨遭毒死。林焕文收尸回家,悲愤交加,口吐鲜血,并发肺炎,留下妻子儿女,离开了人世。当时,林海音十三岁,林燕珠排行第三,九岁,下面还有四个弟妹。家庭生活仅靠父亲生前所在的北京邮政总局一点抚恤金,当然难以维持。一些住京的台湾同乡劝他们不如回台湾老家有个照顾,家乡的亲人也盼着他们回去。但身为大姐的林海音深深痛恨害死她叔叔和父亲的日本侵略者,决意不回台湾念日本书,更不愿弟妹们自幼就受奴化教育。她初中毕业,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发愤读书,十八岁就当了《世界日报》记者,从此挑起了全家大梁。
林燕珠回忆起那段日子说:“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家庭里有着温暖的亲切感。大姐一天忙碌奔波后,全家人围坐在窗前方桌边,透过暮色中的一丝光亮,剥着用她微薄的薪水买回来的糖炒栗子。她非常重视对弟妹的职业教育。送我二姐上助产学校,送我进打字学校,使人人能自食其力。同时,又尽可能培养我们多种生活情趣。大姐尤爱京剧,全家人都喜欢听她唱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谈起电影中的英子,林燕珠说:“演得太逼真了,大姐就是那样同情穷人,乐于助人,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全家住在虎坊桥广东梅县会馆时,看会馆的长班妻子连生几胎死婴,大姐设法把她送进协和医院,终于顺利地生下了一个活孩子。”
1948年,林海音和她的丈夫、孩子以及母亲、弟妹回到台湾老家。林燕珠和丈夫留在大陆工作,未同行。那时,大家总以为离别不会太久,以后还能时常往来。谁知一别竟是三十多年,如今林燕珠的丈夫已病逝,一个同外婆、姨妈和叔叔都未见过面的女儿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林燕珠无限感慨说:“我要退休安度晚年了。电影《城南旧事》使我追忆往事,思念姐妹情,更加怀念海峡对岸的亲人们。母亲从二十几岁守寡,与大姐一起,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现已八十高龄,大姐也六十多了,如果有一天,一家人团圆聚首,重叙天伦之乐,那该多好啊!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原载《台声》第2期)


第4版()
专栏:

彭真等会见参加台湾省出席六届人大代表协商选举会同志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彭冲、廖承志、阿沛·阿旺晋美、许德珩、胡厥文、习仲勋、杨尚昆、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台湾省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协商选举会议的同志,并同他们一起照了像。廖承志勉励大家说,你们协商选出了出席六届全国人大的代表,这对国内外的台湾同胞都有很大的影响。他还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做好工作,为四化建设不断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