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一些拉美国家紧急磋商防止中美洲局势恶化
和平方案已有十八个,但各方矛盾重重,斡旋能否成功难以预料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由于中美洲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关心这一地区事务的一些拉美国家一周来进行了紧张的外交磋商。它们希望有关各方尽早举行对话和谈判,以避免事态的演变而导致一场地区性的战争。
3月份以来,盘踞在洪都拉斯境内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分子的活动,从零星的骚扰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入侵,战斗迄未停止。尼加拉瓜政府指责这些活动是美国策划和洪都拉斯支持的,并指出洪都拉斯正规部队进入尼加拉瓜境内。人们担心尼、洪两国随时有可能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
萨尔瓦多游击队最近在军事上取得一些进展,美国对此极为不安。里根政府以美国安全受到威胁为借口,想方设法增加对萨尔瓦多政府的军援。这不但会加剧萨尔瓦多内部冲突,而且美国的进一步卷入势必使整个地区形势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在国内刚刚发生强烈地震之后,于4月8日至10日对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巴拿马进行闪电式访问,同上述3国总统及专程前往巴拿马的哥斯达黎加总统蒙赫,就中美洲局势进行紧急磋商,随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巴拿马4国外长再次在巴拿马会晤,决定一起访问中美5国,帮助这些国家寻求谅解和对话的途径。
目前,虽然有关中美洲的和平方案已有18个之多,但是各方在解决该地区冲突的办法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巴拿马4国外长今年1月曾在巴拿马的孔塔多拉岛举行会议,主张包括尼加拉瓜在内的中美5国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直接谈判,从该地区撤出一切外国军事顾问,大国停止向该地区输送武器。上述4国被称为孔塔多拉集团,它们最近的外交活动就是为了具体落实1月会议的建议。
哥斯达黎加去年10月曾推动召开研究中美洲形势的9国外长会议,但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没有受到邀请,会议的决议也未能贯彻。后来,哥斯达黎加同尼加拉瓜的关系有所改善,这次蒙赫总统同孔塔多拉集团元首会晤,被认为是双方立场接近的表现。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也表示愿意参加5国外长会议。
但是,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立场相距甚远。4月5日,洪都拉斯驻美洲国家组织代表马丁内斯向该组织提出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尽快召开中美5国外长会议,进行“整个地区的全面谈判”。尼加拉瓜代表帕拉莱斯当即指出这一建议“是美国的圈套”,目的在于使尼加拉瓜面临“四比一的局面”。尼加拉瓜副外长蒂诺科6日写信给安理会,表示尼加拉瓜愿意分别同洪都拉斯和美国进行双边谈判。
观察家们指出,孔塔多拉集团的斡旋能否成功还难以预料。除尼、洪立场的对立之外,美国也拒绝同尼加拉瓜进行双边谈判。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柯克帕特里克11日写信给安理会说,尼加拉瓜问题是地区性问题,“最好在地区范围内解决”,因此美国主张在美洲国家组织内讨论中美洲形势。


第7版()
专栏:

为寻求和平避免战争
拉美四国外长访问中美洲国家
新华社圣约瑟4月12日电 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4国外长今天开始对中美洲国家进行访问,以寻求该地区的和平。
据此间观察家认为,上述4国外长对中美洲国家进行的为时两天的访问表明,这个地区局势十分严重,必须寻求可行的办法来实现和平,特别是要避免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两国可能发生的战争。
今天上午,4国外长抵达了第一站哥斯达黎加,与哥斯达黎加总统蒙赫·阿尔瓦雷斯和外长费尔南多·博略就中美洲局势交换了看法。会议结束后没有发表任何文件。
据哥伦比亚外长略雷达对记者说,他们正处于与每个中美洲国家进行分别磋商的第一阶段,“目的是了解情况,掌握材料,洞悉每个中美洲国家对该地区局势的立场”。他还说,“我们希望从了解的情况中提出建议”。关于避免中美洲军事冲突的问题,他表示相信,这次访问“将有助于缓和中美洲的紧张局势并为对话扫清道路”。
4国外长这次中美洲之行是11日他们在巴拿马紧急会晤后决定的。他们对哥斯达黎加的访问结束后,将去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


第7版()
专栏:专论

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曲石竹
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延续了三年多,正在缓慢地过去。一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已开始回升。但是,这次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时还不会消失。
这次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是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期发生的,并和许多长期性的经济矛盾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危机特别严重。危机的时间拖得比较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此期间都曾出现过两次下降。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企业的破产数以及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幅度都开创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特别是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已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突出的经济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危机,国际贸易有所下降。1981年,世界出口值下降1.5%,出口量也下降约0.8%。出口值和出口量同时下降,这是战后的第一次。1982年世界出口贸易量又进一步下降了4.1%。国际贸易已连续三年徘徊不前。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普遍下跌。跌幅最大的是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在战后历次危机中很少跌价,这次也跌了6%。世界市场竞争加剧,保护主义更盛,已成为不利于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个因素。
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引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局的一定变化。美国、法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都在危机过程中发生了政府更迭,它们的经济政策也随之有所调整。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经济困难,竭力向它们转嫁危机。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1982年,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已超过1,000亿美元;由于近年来油价下跌,一些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急剧增加,1982年底已高达6,26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国家约占一半,为了还本付息,1982年发展中国家共付出1,310亿美元,约占出口收入的20%,超过能得到的新的贷款总额。
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困难也不小。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它们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大大低于五六十年代,也低于七十年代后半期已经下降的水平。
世界经济的近期趋势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回升较早、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从去年年底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预计增长4%。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增加,积压的存货在减少。新的订货开始增多,企业的开工率已有所提高。这预示着生产的回升将继续下去。当然,也不排除在回升中会有一定的反复。在美国经济回升的影响下,整个西方的经济情况将逐步有所好转。
现在,存在着一些对美国经济回升的有利因素。(1)由于实行紧缩政策,通货膨胀有所缓和。这有利于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也使政府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膨胀政策有了一定的余地。(2)利息率已有所下降。这对生产和消费信贷的增加是有利的。(3)石油价格在下跌。这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息率和物价上涨率都会起一定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经济回升。
但是,美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也不少。最主要的是巨额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失业两大难题解决不了。今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将突破2,000亿美元的大关。为弥补赤字而增发的公债,估计要占去市场信贷资金的一半以上。借贷资本的供求紧张将使利息率难以进一步下降。庞大的财政赤字还会使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这些都对企业增加投资不利。投资上不去,就业就很难增加,失业率也不会下降多少。此外,严重的农业危机和出口方面遇到的困难,也会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这种种不利因素使得美国的经济回升不可能是迅速有力的。
日本经济今年可能继续维持低速增长。日本对商品出口和能源进口的依赖都比较大。在出口方面占有的优势和石油价格下降,对其经济回升和发展是有利的。日本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进展也较其他国家为快,对国际经济的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也正由于日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较大,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要想重新使经济高速增长是难以做到的。
西欧国家经济情况的差别很大。总起来说,近期趋势要比美国和日本更差一些。西方舆论大多认为,1983年西欧多数国家的经济将会是零增长或负增长。西欧国家的财政困难都不小。社会福利开支在财政支出中占的比重比美、日大得多。而且它们大多存在更为严重的失业。这使它们在运用财政力量对付经济危机时的回旋余地更小。它们对出口贸易的依赖大于美国和日本,而出口竞争能力却不如美国和日本。西欧国家的经济回升将更晚、更慢。
发展中国家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比现在还要慢一些。它们的经济已受到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沉重打击。
苏联和东欧国家近期内的经济增长仍将是低速的。它们面临的经济问题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但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则是相似的。苏联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逐渐减少,需要更多地到东部和边远地区开发资源。生产成本提高和劳动力不足都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现在收效甚微,今后也不会进展很快。对外扩张在消耗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使苏联近期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不起来。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展望
在今后一二十年里,低速增长、走走停停,仍将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它们不仅难以摆脱“滞胀”局面,而且还有可能爆发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转折点。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此结束。低速增长、走走停停的“滞胀”局面遍及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总之,八九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会太快。各类国家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这必将影响世界政治局势。美国有人估计在八九十年代,超级大国将进一步衰落,力量向新兴的地区大国转移分化。中国和欧洲共同体的影响增大,传统的联盟将趋于瓦解,出现新兴的力量中心。东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南北冲突加剧。这种估计虽未必尽然,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今后一二十年将是国际上的多事之秋。
(原载《世界经济》月刊1983年第4期,本报有删节)


第7版()
专栏:

侯赛因接见黎外长和英外交大臣
支持黎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
新华社大马士革4月12日电 据安曼电视台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今天在安曼接见黎巴嫩外长萨利姆时,表示支持黎巴嫩为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实现民族团结所作的努力。
萨利姆是在约旦宣布中止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会谈之后今天到约旦进行一天访问的。他向侯赛因递交了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的一封信,内容涉及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和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国三方谈判进展情况。
萨利姆在今天对记者说,黎巴嫩和约旦两国领导人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一直在进行磋商。
新华社大马士革4月12日电 据安曼电视台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今天在安曼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皮姆,双方讨论了中东局势和巴勒斯坦问题的最新情况以及两国关系。
侯赛因在会见时表示,希望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在结束以色列对黎巴嫩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占领、制止以色列继续建立居民点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阿根廷前总统加尔铁里被捕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13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李志明报道,根据陆军总司令尼古拉德斯的命令,阿根廷前总统兼前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昨天晚上被带往首都附近5月兵营服刑45天。加尔铁里是因为对《号角报》记者发表关于马岛战争的谈话而被捕的。据报道,他还将受军人荣誉法庭审讯。
4月2日,《号角报》公布了加尔铁里去年7、8月间对该报记者的3次谈话的内容。谈话中加尔铁里指责前马岛军事总督梅嫩德斯将军指挥无能,导致战争迅速失败。他还透露了马岛失守后,雷斯顿(现任内政部长)等高级将领逼他辞职的一些情况。上述谈话发表后,梅嫩德斯等人要求陆军总司令对加尔铁里采取拘留措施。据报道,加尔铁里拒绝了尼古拉德斯要他确认或更正其谈话内容的要求。
另据报道,一个调查马岛战争“政治战略”责任的三军委员会正在进行工作,战争期间的三军总司令已分别应召出席做证。该委员会将负责提出一份关于战争的全面报告。


第7版()
专栏:

黎以美三方举行第二十七轮会谈
新华社贝鲁特4月12日电 据黎巴嫩电视台广播,关于从黎巴嫩撤出外国军队的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国三方第二十七轮会谈,今天继续在以色列纳塔尼亚镇举行。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今天的会议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继续讨论在黎巴嫩南部的哈达德民兵的地位和组织联合巡逻等细节问题。这一轮会谈第一次会议是昨天举行的。
哈比卜昨天从美国到达以色列,开始了他的新的一轮穿梭活动。据报道,今天是他第一次直接参加三方谈判的会议。此间观察家认为,这表明美国决心要尽力挽救里根的中东和平计划和加快从黎巴嫩撤军谈判的步伐。


第7版()
专栏:

美国加紧试验潘兴Ⅱ式导弹
本报讯 据美国军方宣布,4月10日美国成功地进行了潘兴Ⅱ式导弹的第8次试射,行程1,370公里。
据报道,从去年7月开始至今年3月25日,潘兴Ⅱ式导弹已试射7次,预计从4月至9月底,还要进行11次试射。


第7版()
专栏:

里根任命的“战略力量委员会”
提出部署MX导弹新方案
本报华盛顿4月12日专电 记者张亮报道:美国总统里根的“战略力量委员会”昨天正式向里根提交了一项关于部署MX导弹的一揽子计划。这项计划建议把100枚MX导弹部署在美国西部的怀俄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现有的“民兵”导弹发射井中,同时还提出生产机动的单弹头小型导弹,作为MX导弹的补充,以加强“战略平衡的稳定性”,并呼吁继续研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从而加强美国的核遏制能力。
这项一揽子计划还提议,美国通过发展单弹头小型导弹,重新确立其战略力量和军备控制的“新方向”,即在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中,主要裁减核弹头,而不是裁减运载工具。
里根政府认为,带有10个弹头、命中率高和威力巨大的MX导弹,对抵消苏联陆基导弹的优势,遏制苏联向美国的西欧盟国发动常规和有限核进攻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如何部署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却争论不休。去年11月22日,里根曾提出“密集型”部署方案,因遭到国会反对而未获通过。在这种情况下,里根便任命11位前官员组成了总统“战略力量委员会”。经过3个多月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拟定出这项一揽子计划。该委员会估计,在现有的地下发射井中部署100枚MX导弹和生产小型单弹头导弹,5年内将耗资199亿美元,而里根的“密集型”部署方案却需要279亿美元。


第7版()
专栏:

亿万童工象奴隶一样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
新华社联合国4月12日电 据联合国最近散发的一份调查材料说,目前全世界有1.5亿名15岁以下的童工正在遭受中世纪奴隶式的野蛮奴役和剥削,在悲惨的生活中挣扎。
调查材料说,在美国农场和种植园做工的儿童有80万。另外,在美国做季节工的墨西哥童工达100万。一项研究报告分析了美国13个州机器造成的789起工伤事故后说,其中12%的受害者是童工。
在意大利,非法做工的童工在建筑业有15万,在纺织业有10万,在农业有50万。据政府1970年公布的数字,8.18%的因工伤致残者为童工。
35万法国青少年在工商业训练中心受训,其中59%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每星期工作40多个小时,但有一半人左右得不到任何报酬。法国还存在着许多虐待现象。
调查材料指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童工和对童工的奴役和剥削也十分严重。
这份材料指出,童工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许多人患上肺病和贫血症”,另一些人“患了下半身关节僵硬病”,有些女孩“由于工作造成的固定体态,使她们成年后不能生育”。过早就业往往是非法的和暗地进行的,这常常使儿童滑到贩毒、偷盗、卖淫和其他严重犯罪的深渊,从而毁灭自己,破坏社会安定。
这份联合国文件还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对童工的剥削”。“由于受雇者年龄幼小,孤苦伶仃,因此,雇主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几乎总是毫无节制地实行榨取最大利润这种‘可爱的古老法则’。”据联合国劳工组织估计,全世界对童工剥削所得的盈利每年可达210亿美元。“童工的血汗劳动为剥削者创造了巨额的收益。”(附图片)
图为童工们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美国电影界11日在洛杉矶举行了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英、印合拍的影片《甘地》获得8项奥斯卡奖,美国影片《E.T.》(《外星人》)获4项。图为《甘地》一片的导演理查德·阿顿巴勒在接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制片人奖后向记者发表谈话。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