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民医生周礼荣
新华社记者 王彪 刘葵华 陈朝中
做医生就该象白求恩那样,对技术精益求精
1958年,周礼荣从上海医学院毕业,他也曾期望留在工作条件较好的上海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工作。可是,当他到江苏省青浦县实习,看到农村缺医少药情况的时候,他就重填了志愿书,要求到边远的新疆或自然灾害较多的河南。
周礼荣被分配到郸城县人民医院。开始,他为了适应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不仅坚持搞好外科,还刻苦地钻研内科、妇科、儿科知识,成了这个医院的多面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因缺乏操作知识,不时出现断臂伤手事故。他多次碰到,一个年轻力壮的农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残手。虽然上海第六人民医院1963年就成功地做了世界第一例断指再植手术,可是一个设备简陋的县医院那有这样的水平?当时他们能做到的,只能将伤口清洗,缝起来了事。每次看到满怀希望而来的伤员带着残废的肢体回去,他的心就象刀绞似的难过。
不掌握先进的技术,怎能改变农村的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呢?周礼荣在日记中写道:做医生就要学习白求恩。白求恩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对技术还能精益求精,现在农村条件虽差,但总比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强得多吧!想到这里,周礼荣决心攻克断肢、断指再植难关。
为攀登当今世界显微外科的高峰,他千方百计地寻找国内外有关文献,他感到只懂英文还不够,就拚命地自学德文、俄文、法文和日文。在去食堂吃饭和回家的路上,他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背诵着外文单词。一次到粮店买油,默默背诵外文,等回到家爱人炒菜问他买的油时,他才恍然大悟,油瓶忘掉在粮店。
1973年,周礼荣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求教。他怕漏掉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兜里经常装几个干馍,就一碗开水,就算全天的饭食。晚上在一间没人住的值班室里,常常通宵达旦,把一天来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详详细细地整理出来,半年记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仿佛有意考验一下周礼荣一样。他从上海回来,刚刚筹建起显微外科,吴台公社岳桥大队送来一个环指、中指和食指都被粉碎机切断的10岁男孩。食指和中指全被撕裂,肌腱象稻草似的挂在手上,食指和环指是没法挽救了。周礼荣想了想,孩子正在念书,握笔最需要的是大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不能把环指接到食指上?中午一点,手术开始,直到半夜鸡叫了,手术室仍亮着灯光,第二天清晨,周礼荣才缝完最后一针。小男孩的环指成功地接到食指上。
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周礼荣,感慨地对记者说,医生有再好的心肠,再好的愿望,没有高超的技术,也不能叫病人含笑出院。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周礼荣总是知难而上地去抢救每一个伤员,解决每一个疑难病症。今年旧历除夕,他把一个3岁男孩的食指血管移植给拇指,第一次获得了血管移位成功。今年2月16日,他又把一个11岁的女孩离体29小时半的断指接活,创造了国内外接活离体时间最长的记录。八年来,周礼荣做了46例断肢、断指再植手术,成功了45例。
对病人的感情,应该是对亲人的感情
“做为一个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还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高明的医术,也很难挽救垂危的病人”。这是周礼荣常说的几句话。
在郸城,周礼荣看到,一位40来岁的农民患了疝气,肠子脱在阴囊里,长年曲偻着身子,咬着牙关坚持下地干活。
周礼荣主动找到那位患疝气的老汉,在他家低矮破旧的小屋,用床搭起了一个简易手术台,就在他家进行手术。不到两个钟头,周礼荣就把他的疝气手术做好。周医生怕这样差的条件出现意外,就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他亲手给这位病人导尿、铺床、抠大便。不到10天,他的疝气就痊愈了。
周礼荣在农村,大人小孩来找他看病的,不论是一身汗水,还是两脚泥巴,也不论是普通病,还是传染病,周礼荣总是把农民看成是自己的亲人。
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空气燥热。周礼荣来到张完集公社,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突然送来一个被水淹的8岁男孩。他呼吸停止,腹部胀大,嘴唇发紫,瞳孔散大。孩子的母亲哭着说:“周医生,我就这么一个男孩啊!”周礼荣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顿时,从心脏发出了不规则的微弱声音。这时,周医生毫不犹豫地俯下身来,口对口地呼吸。病人肚里的脏水和已经发了酸味的面条被周礼荣吸进嘴里。他吸一口,吐一口,一直坚持了20多分钟,孩子得救了。
周礼荣对病人不仅有亲人般的感情,还具有一种令人敬佩的献身精神。
1974年春季的一天,一位老汉抱着患了急性黄疸性肝炎的孩子来到周礼荣面前。孩子需要马上抢救,但没有血源。病儿的父亲已抽过一次血,母亲也有病。周礼荣问清情况,把袖子一挽,对护士说:“来,我是O型血,抽我的!”
孩子的父亲看到这幅情景,抢上前去,抱过孩子,擦了一把眼泪说:“周医生,这绝对不行,天下那有医生抽血给病人的。俺不治了,他死就死吧,就当俺们没这个孩子。”
这时,护士和助手们一个个伸过胳膊,向周医生恳求:“抽我的!”“抽我的!”周礼荣摇摇头说:“抽吧,你们的血还得化验,来不及了。”
就这样,200毫升鲜血,徐徐地注入病人的血管……
二十多年来,为了抢救垂危病人,周礼荣曾先后9次为病人输血。每次,他都是为患者输过血,接着又为患者做手术。医院按照规定,每次输血之后,给他一些奶粉、鸡蛋一类营养品补养身体。他总是一一送给病人。他笑笑说:“你们看,我的身体不是很结实吗,病人刚做完手术,最需要营养。”
人民的医生,就应该敢于为人民承担风险
周礼荣常说:“一个人民的医生,就应该敢于为人民承担风险。关键时刻有半点私心杂念,有望的病人就会在医生的私心杂念中失去生命。”
前几年,报纸上曾经发过这样的消息,一个女社员被几家医院判为不治之症,推出不管,后经过一位乡村医生的精心治疗,很快就痊愈了。还有一家医院的一个医生,为了自己出科研成果,竟拿病人做试验。周礼荣把这些反面教材剪了下来,用来鞭策自己,教育大家。他激动地对本院的医生说,受人爱戴的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这些桂冠戴在我们头上,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个荣誉,抱着私心杂念,把病人一推了事,难道我们不感到问心有愧吗?当医生就应该具有白求恩那样的道德,对病人极端的热忱,极端的负责。
一个深秋的季节。一个名叫小明珠的4岁女孩得了白喉,痰液和粘液堵塞了喉咙,病儿吐不出来,吸不进去。因为乡下没有吸痰器械,眼看小孩就要憋死。周礼荣把小孩抱在怀里,用嘴将堵塞病儿呼吸道的痰液吸了出来。白喉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同志们都为他担心。他用盐水嗽了嗽口说:“不要紧,我被传染了,你们再给我治。”
周礼荣象这样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抢救病人的事例,我们在郸城农村,还听了许多。
十四年前,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来到周礼荣诊室。小孩患的是败血症并发化脓性心包炎,心包堵塞,心脏完全浸泡在脓液之中,呼吸困难,嘴唇发紫,肝脏肿大,大量腹水。参加会诊的医生都认为孩子不具备手术条件,很难下手术台。听到这种情况,夫妻俩双双跪在周礼荣面前,“周医生,救救俺小朱燕吧!他是爷爷奶奶的心肝,二老把眼泪都哭干了,变卖光家里的东西,跑了很多大医院。全县都说您是庄户人家的好医生,我们全家的命运就寄托在您身上啦!”
周礼荣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同伴,斩钉截铁地说:“不做手术,病儿很快就会死去。既然这样,就不如做,死里求生啊!”
一切准备就绪。才划了第一刀,病儿就停止了呼吸,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周礼荣马上停止手术,进行抢救。当病儿心脏重又开始跳动,恢复自动呼吸之后,有的同志对他说:“算了吧,老周。大家都认为不能再手术,缝上刀口,让家长把孩子抱走,谁也说不出什么。”
周礼荣两眼望着病儿沉思着。那么,我能不能用轻微的动作,将手术进行下去呢?只要十五分钟就行了!医生的强烈责任感冲击着他的胸膛。手术刀又捏在他的手中。他的动作是那样敏捷,那样轻微。每一刀,每一剪,都倾注着他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心包被切开了。放出了脓液。解放了心脏,小朱燕得救了。
今年春节前,周礼荣来到小朱燕所在的村庄。面前站着一个膀大腰圆、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在齐刷刷的短发下,一条白毛巾垂在胸前,右手还握着一把铁锨,显得英姿勃勃。大队党支部书记给他介绍说:这就是你当年救活的小朱燕。朱燕憨厚地笑着,赶紧走过来和周医生握手。周礼荣从上到下端详着他,一股幸福的暖流顿时流遍全身。
医生,必须具备忠于人民、献身科学的品德
周礼荣说:“一切成就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做为一个医生,必须具备忠于人民,献身科学,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品德。不然,再高的技术也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周礼荣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为了随时抢救病人,他常常和衣而睡。家务事全压在妻子身上。有一次,妻子对他说:“你什么事不管都行,孩子的学习你也不管一管吗?别人的孩子读高中、读大学,可你的孩子呢?初中毕业连高中都考不上。”他听了一阵阵内疚,深感对不住自己的孩子。可来了垂危的病人,就把这些忘在脑后。和许多中年知识分子一样,他长期过着清苦的生活。由于人口较多,两间半的平房里,床铺一张挨着一张。没有一般家庭已经普及的写字台、大立柜。他唯一的财富是书本和奖状。一张张薄薄的奖状加在一起,足有两斤多重。
不久前,周礼荣上郑州开会。他走后只有几小时,女儿就急忙跑到医院,对大夫说,妈妈病了。他的妻子童倩霞患蜂窝组织炎,腹部两侧长了两个碗口大的脓疮。外科主治医生李清秀给她动了手术,责怪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老周。童倩霞说:“我想着没事,不愿影响他”。周礼荣从郑州回来,听说妻子住了院,心里很难过。他来到病房,安慰了她几句,就打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给妻子擦了擦脸,又想亲手给她做一碗荷包鸡蛋挂面。还未来得及做,医院就来了一个断指病号。妻子宽慰他说:“我不要紧,你快去吧”。多么贤慧、多么善良的妻子啊!周礼荣立即给新来的病号做手术去了。
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周礼荣,就是以共产党员对人民高度的负责精神,在一个偏僻小县的简陋医院,创造了一件件使国内外专家们感到吃惊的成就。不久前,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周礼荣“人民的好医生”的光荣称号。
他,无愧是人民的好医生!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周礼荣为攀登断肢、断指再植、再造手术的精细化、复合化、异体化的高峰而苦练基本功。图为他正在做1毫米硅胶管切断缝合练习。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第3版()
专栏:

把知识献给人民
本报评论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热情关怀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热情欢迎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广大知识分子,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对待自己的事业?今天,本报报道的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周礼荣的事迹,作了生动的回答。
周礼荣生在繁华的上海,学于有名的学府——上海医学院。当初,他也向往在大城市、大医院工作,可是当他深入农村实习,看到农村严重缺医少药情况的时候,便毅然立志扎根豫东农村,扎根农民中间,用自己学得的知识为人民服务。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条件简陋的乡村医院创造了第一流的成绩。他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勤勤恳恳地为病人服务,关键时刻从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周礼荣同志是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工作,从事科研的典范。他以实际行动,实践胡耀邦同志的号召:“我们这些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历史条件决定我们要多吃苦,要舍得为人民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多吃些苦,就是我们时代需要的献身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前进。
从周礼荣的事迹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知识分子多好啊!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那样简单,对事业的追求是那样强烈,对人民群众是那样的忠诚。只要一想到党和人民的需要,个人的一切艰难困苦全置之度外。这样好的知识分子多么值得热爱和珍惜。
改变农村的落后状态需要周礼荣这样的献身精神。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需要周礼荣这样的献身精神。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需要周礼荣这样的献身精神。
周礼荣同志和已经去世的蒋筑英、罗健夫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树立自觉的献身精神,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真正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巨大力量。


第3版()
专栏:

彭真在给卫生部长的信中指出
需要花很大力量发展中医
本报讯 据《健康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最近在给卫生部长崔月犁的一封信中说,我深信“中医是人类最丰富的宝藏之一。它可能是我国对世界有所贡献的方面之一,需要花很大力量予以发展。”
彭真同志是在收阅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李仲愚同志的一封信之后,写信给崔月犁同志的。李仲愚在信中反映了有关中医工作的一些问题。
彭真同志在信中指出:中国人多疾病也多而复杂,同疾病斗争的历史也复杂、悠久,斗争的经验知识也就丰富。我想它可能是我国对世界有所贡献的方面之一。“针麻”引起国外注目,即可证明。我国宪法总纲规定了“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条款,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花很大力量。


第3版()
专栏:

卫生部长崔月犁要求医务界
学习周礼荣 树立好医风
据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王彪)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日前就在全国医务人员中开展学习人民的好医生周礼荣的活动,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谈话。
崔月犁说,周礼荣同志五十年代从上海医学院毕业,不怕艰苦困难,主动要求到缺医少药的河南农村工作,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二十多年来,他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全国医务人员应该向他学习。
崔月犁说,周礼荣具有良好医疗道德。我们要学习周礼荣对病人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高尚品德。崔月犁说,现在有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医德不好。虽然表现在个别人身上,却反映了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制度不健全,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有的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往往不是因为技术水平低,而是不负责任造成的。他说,有的医院虽然条件差,但看病很认真,群众很欢迎。这反映了这些单位领导班子好,管理水平高,医德教育抓的紧。在学习周礼荣的活动中,要联系实际,认真对照、检查自己和本单位的工作,使医疗工作和医疗作风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崔月犁说,周礼荣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创立了我国县医院第一个显微外科,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要学习周礼荣刻苦学习、顽强拚搏、敢于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崔月犁说,周礼荣不仅是人民的好医生,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中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全国各医院和医疗科研单位,在认真学习周礼荣模范事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检查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情况。


第3版()
专栏:批语以后

北医一院就读者来信致函本报表示
接受患者批评 改进医疗作风人民日报编辑部:
贵报3月19日刊登读者王锡书同志的来信,批评我院急诊室外科大夫及其他有关同志的服务态度不好。对此,我们向王锡书同志表示深切歉意。
在王锡书同志来信见报的当天,我院领导立即召开会议,认真地检查了我们的工作,研究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3月22日又召开了全院各科室党、政干部会。23日下午全院职工就王锡书同志的批评意见展开讨论,借此进行一次实际的医德教育,对当事的两名大夫和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们本人也分别在所属科室的会议上进行了检查,做了自我批评。3月20日我院领导和门诊部、外科负责人亲自登门到王锡书同志家里陪礼道歉,诚恳地听取批评。
分析发生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我院医德教育抓得不够,少数医务人员尚未从思想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缺乏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反映了我们管理工作上的许多漏洞。特别是急诊室,是处理重危病人的第一线,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为了今后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在全院广泛开展文明行医的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3版()
专栏:体育

杨尚昆接见即将出征的乒乓健儿
据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乒乓球协会名誉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北京体育馆接见了即将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
杨尚昆赞扬我国乒坛健儿荣获三十六届世乒赛全部7项冠军,希望运动员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零开始,去争取新的胜利。
参加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是最近组成的,有男、女运动员各十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代表队。他们当中有8人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
代表团团长是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副团长兼总教练是李富荣。
男队领队是沈积长。教练是:庄家富、梁友能、许绍发。男运动员是:郭跃华(二十七岁、福建)、蔡振华(二十一岁、江苏)、谢赛克(二十一岁、广西)、江加良(十九岁、广东)、王会元(二十三岁、辽宁)、陈新华(二十三岁、福建)、范长茂(二十岁、解放军)、刁明(二十岁、解放军)、杨玉华(二十二岁、北京)、陈健(二十岁、浙江)。女队领队是郑敏之。教练是:张燮林、周兰荪、胡玉兰。女运动员是:童玲(二十岁、解放军)、曹燕华(二十岁、上海)、耿丽娟(二十岁、河北)、齐宝香(二十一岁、河北)、倪夏莲(十九岁、上海)、戴丽丽(十八岁、解放军)、田静(二十岁、四川)、黄俊群(二十一岁、湖北)、卜启娟(二十三岁、上海)、沈剑萍(二十一岁、解放军)。
受亚乒联盟和中国乒协委派,乒乓球国际裁判程嘉炎将参加本届比赛的裁判工作。亚乒联盟名誉秘书长宋中和会议代表王露仙,将参加在本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和亚乒联盟会议。


第3版()
专栏:体育

曾雪麟出任中国足球队教练组长
徐根宝戚务生分别担任教练
本报讯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为迎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中国足球队教练人选经过反复酝酿,已经确定。曾雪麟出任新的国家队教练组组长,徐根宝、戚务生分别担任教练。
这次国家足球队教练人选,是中国足球协会根据全国广大群众希望中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的迫切要求,在国家级教练套改工作和全运会预赛期间,广泛征求意见,对被提名的10名优秀教练员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并征求了本人的意见后决定的。
新的国家足球队队员人选目前尚未确定。(附图片)
曾雪麟
 徐根宝 
  戚务生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足球队教练员简介
曾雪麟 五十三岁,国家级教练员。1954年被选入八一队,1955年至1957年为国家二队队员。此后任天津队队长和教练,曾率队多次夺得全国冠军。1974年调任北京队教练。
曾雪麟注意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训练中敢于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善于组织全队力量,使每个运动员都能较好地发挥个人长处。近年来,他曾到西德等国家考察,随国家队观看了世界杯赛亚大区预赛的重要比赛和世界杯决赛。1982年获国际足联颁发的洲际讲师级教练员文凭。
徐根宝 三十九岁,1965年至1975年为国家队后卫,担任过国家队队长。此后在业余体校训练少年运动员,并先后到山西队、云南队和火车头队担任教练。
戚务生 三十九岁,1965年至1976年的国家队中卫,担任过国家队队长。此后在国家体委训练局工作,曾任国家青年队和国家希望队教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