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孟家村把山神庙改成幼儿园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师宗县丹凤公社古城大队孟家村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把一座盖好不久的山神庙改为幼儿园。现在,庙里往日香烟缭绕的情景已被孩子们的笑语欢声所代替。
去年初,孟家村的猪病死了30多头。有的老人说这是得罪了山神、土地神的结果,找村干部要求建一座山神庙。村里人相信他们的说法,纷纷要求盖庙消灾。几个村干部顺从了这种意见,花了1,000多元钱在村里盖了座山神庙。从此,山神菩萨面前香火不断,供果常鲜,许多社员到这里磕头敬神。
党的十二大召开后,村干部在谈论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为盖庙的事感到惭愧,想把庙拆了,又觉得拆了可惜,不如给它另派用场。他们想到,只有让村里儿童从小受到科学文化教育,才能改变文化落后的面貌。他们说服了社员,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庙里的菩萨搬走,制作了一些桌凳,购买了图书、玩具,选一名回乡女知青做老师,为全村30多名儿童办起了一所幼儿园。村长伏官福高兴地说:“这叫做把菩萨搬出去,把科学请进来。”
罗 杰


第3版()
专栏:编余

要菩萨还是要科学
菩萨,似乎是善良的化身,其实是愚昧的产物。一些农民信菩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兴办教育,普及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根本办法。然而,在浙江镇海公社等少数地方,一些人却把菩萨迎进学校来了。如果说少数农民干这种事是出于无知,那么,这里的党组织呢,共产党干部呢,他们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多年前就总结出共产党人对付这类事的办法:向农民宣传,他们会用自己的双手丢开菩萨。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做宣传,做工作。现在,农村靠政策、靠科学改变面貌的生动事例多得很,这些都是教育农民的好材料。只要工作做到家,群众觉悟提高了,就会象云南孟家村一样,“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庙里的菩萨搬走”。
叶 伴


第3版()
专栏:来信

镇海公社学校被侵占作庙宇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们镇海公社不断发生侵占校舍作庙宇的情况。我们呼吁各级领导切实制止这类事件的继续发生。
我公社共有9所小学,近3,000名学生。其中两所完全小学的礼堂先后被占,作了佛堂。新农小学的礼堂被占去14平方米,塑起三个佛像,每天烧香拜佛的人来往不绝,灯烛通红,烟火弥漫。二塘小学的礼堂后面18平方米的厨房,被人擅自拆除,修起佛堂,挂上四五个佛像。现在每逢三、六、九日礼堂香烛高烧,学校成了立神拜佛的庙宇。
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我们学校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教育活动,可是社会上竟有人这样轻视文化教育,违反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用愚昧取代科学文明,这不仅严重地危害了教育事业,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还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我们急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支持我们的教育工作,造成一种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浙江省温岭县镇海公社中心校 罗宝忠


第3版()
专栏:

设立教育基金 倡导群众集资
富口公社改善山区办学条件
本报讯 记者周俊祥、通讯员孟长基报道:福建省沙县富口公社采取设立教育基金的办法,倡导群众自愿集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个公社地处山区,学校分散,民办教师多。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全公社多数校舍简陋,民办教师待遇低,有的还经常拿不到应有的报酬。教育状况的落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去年下半年,公社决定设立教育基金,为教育事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教育基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兴建教育基地。全公社有六个大队分别划出100亩优质毛竹林归学校所有,由社员出义务工进行管理,收入归学校。没有竹林的大队,各为学校开垦10至15亩柑桔园;二是鼓励学校勤工俭学。学校种植一些茶、果、黄花菜等经济作物,收入的40%分发学生,60%归学校;三是从各大队提取一定数量的公积金,每年一次上交公社,以保证民办教师的工资和公办教师的山区补贴不受拖欠。
一些学校附近的单位和农户也为教育事业发展自愿出资出力。群众办学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科学技术中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南京化工厂节能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杨继绳 夏俊生
主管全厂能源工作的老工程师袁昭锷领着我们在十里厂区参观他们的节能科技成果,他用手指着滔滔不尽的长江说:“科学技术的潜力就象这长江的水一样,是无穷无尽的!”
坐落在燕子矶旁边的南京化工厂,每年消耗的能源折合10万吨标准煤,是全国的耗能大户之一。这几年由于能源紧张,国家供给他们的燃油逐年减少,而产值却要逐年上升,怎么办呢?他们的经验是:向科学技术要能源,从节能中求增产。
这个厂生产的苯胺过去采用铁粉还原工艺,每年要耗费五千多吨精制煤粉,向长江排出一万吨铁泥,严重污染了环境。1977年,他们用催化还原工艺代替了旧工艺,杜绝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1979年产品质量还获得了金牌。1981年,他们对工艺又进行一次改造,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强化了换热流程。结果,生产一吨苯胺的汽耗又由3.5吨下降到1吨,电耗由193度下降到130度,比国外同等规模的装置能耗还低。同时,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这一次改造投资23万元,仅考虑节能效果,18个月就可以全部收回。
从1978年到1982年,厂里集中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共完成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207项。厂里委派老工程师袁昭锷主管全厂能源工作,他看到电解系统的耗电量占全厂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二,就对电解系统和它的整流设备进行了改造,一年节电250万度。43岁的工程师李冰初,对他所主管的硝基苯的工艺和设备先后进行了6次改革,使能源消耗下降了三分之一。最近,他又完成了两项大的改革的中间试验,投产后,能源消耗还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那么,这个厂节约能源的潜力是不是挖尽了呢?没有。袁昭锷介绍了一个数字:这个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6%,比日本低24%,全厂没有利用的余热资源等于一个不建矿山的煤矿提供的煤。当然,这个“煤矿”需要用新的科学技术去开掘。当我们将要告别这个厂的时候,厂长孙康忠说:“我过去愁上级给的能源不够,限制了生产的发展。事实告诉我,科学技术中有无穷无尽的能源,只要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不用增加能源,生产也可以大幅度增长。”


第3版()
专栏:体育

福建、上海、解放军、北京
进入全运会男排半决赛
本报上海专电 全运会男排决赛第一阶段比赛,经过5轮角逐,于10日晚结束。福建、上海和解放军、北京四个队分别获得A、B组的前两名。辽宁、浙江、江苏、山东和湖北、广东、云南、江西等八个队将分别进行五至八名和九至十二名的决赛。
第二阶段的比赛将于12日开始,半决赛的对阵形势是:福建对北京,上海对解放军。从各队的实力和技术发挥的状况分析,福建队和解放军队有希望出线,争夺冠亚军。


第3版()
专栏:体育

向落后挑战
本报记者 刘小明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南宁市游泳场的扩音器不断播送着我国选手打破全国纪录的喜讯。看台上的观众一面鼓掌祝贺,一面谈论:我们运动员被外国选手拉下一大截,还打破了纪录,水平还是低呀!不仅是观众,就是我国游泳界的许多人士也有这种既高兴又不安的心情。目前,我国游泳纪录中,有三项男子成绩还不如世界女子纪录。差距在哪里?怎样才能尽快赶上去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南宁国际游泳邀请赛期间走访了两位游泳教练。
国家游泳集训队教练周同文原是我国男子100米自由泳纪录保持者,他的成绩在六十年代曾进入世界前十名。他对记者说:“落后是事实,应该承认,但是我不相信我国游泳上不去。要想在近几年内赶上日本,冲出亚洲,我觉得国家集训队一定要解决思想作风、训练作风不严的问题。看到一些尖子运动员犯错误,我心里又急又恨。教练员要教技术,也要管思想,既要和运动员打成一片,又要敢于严格要求,不然就培养不出水平高,思想好的运动员。”
解放军游泳队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最多,教练陈新利对记者说:“民主德国运动员水平高,这和教练员的文化素养、注重科学训练很有关系。而我们的训练主要是依靠教练员的直观感觉,搞不好就破坏训练的系统性,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王林练垮了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亚运会上我国夺得4×100米自由泳冠军,这和赛前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有关系,国家体委科研所于仙贵等同志研制的‘接力出发电子计时器’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们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知识尝到的甜头。但目前,科学训练仍然没有引起教练员的足够重视。”
两位教练都认为,改变我国游泳落后面貌不能光空喊,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再不能等待观望了。田径项目出现了象朱建华跳高攻关小组,游泳也应该集中一批突击力量,在科研、医务人员配合下,协力攻关,争取尽快打开一个突破口。


第3版()
专栏:

张大千画展将于成都揭幕
本报讯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和四川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张大千画展》,将于本月十三日在成都揭幕。
这次画展既是对大千先生逝世的哀悼,也是对他精湛艺术的播扬。四川是张大千先生的故乡,留下了他大量珍贵的墨迹。这次展出的大千先生一百五十件左右遗作中,有他二十五岁时所作的《瓜果图》,有抗战期间他临摹的敦煌壁画《天王图》,有他遍游祖国名山大川的上乘之作如大幅中堂《黄山图》,还有大千先生晚年思乡怀亲的写意作品等。


第3版()
专栏:

《文化史料》载文回忆张大千
本报讯 刚刚出版的《文化史料》第五辑,发表了回忆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文章,其中有张大千的挚友、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撰写的《张大千的生平和艺术》,杨继仁撰写的《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等。


第3版()
专栏:

胶林风雨三十年
——记高级工程师黄锡鎏
邹安寿 宋光明 王能冲
我国橡胶北移成功!去年7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喜讯,黄锡鎏拿着这张报纸,幸福地笑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是党的骄傲,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荣!”
国外橡胶权威几十年前曾断言: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橡胶,在北纬17度以北是不能生存的,想在中国的雷州半岛种植橡胶,只是个神话。然而,如今在我国北纬18—24度的大片土地上,几百万亩的胶林繁茂竞长,每年有几十万吨橡胶源源不断运往四面八方。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徐闻橡胶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黄锡鎏是开创这豪迈事业中的一员。
立 志 育 胶
1952年初秋,23岁的黄锡鎏来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这位刚从中山大学农艺系毕业的高材生,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垦殖所,从事橡胶育种工作。这里是一片未开垦的次生森林,猛虎、毒蛇、巨蟒出没无常,残存的土匪时而行凶作乱,人们住的是茅草棚,喝的山沟水。黄锡鎏常常累得腰酸腿痛,收工回来便一头扑倒在床上。但是,他想到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急需橡胶的时候,浑身便充满了力量。
1954年冬到1955年春,雷州半岛遭到十二级台风和百年不遇的低温灾害,使他们刚刚种起的一千多万株胶苗所剩无几。这时,“雷州半岛不能种胶,就是树种活了也不能产胶”的论调,又冒了出来。难道真的不能种橡胶吗?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台风肆虐的时候,黄锡鎏忘记个人安危,进入胶林,观察记录了受灾的情况。通过分析研究,他勇敢地提出了橡胶树随着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也会不断增强的科学论断,大大鼓舞了工人和科技人员种胶的信心。黄锡鎏决心和大家一起在中国土地上培育出能抗风抗寒的优良橡胶树种。
艰 难 岁 月
1957年整风运动中,黄锡鎏响应党的号召,给当时站领导写了一张大字报。不料,这位领导却假借组织名义,给他戴上帽子,行政降三级,下放劳动……。在逆境中,有一件事使黄锡鎏终身难忘。1959年初冬的一天深夜,黄锡鎏突然被同屋的老工人叫声惊醒,爬起来一看,屋里大火已经上了房梁,他和老工人穿着背心短裤跑了出来。大火之后,公安局来调查,黄锡鎏成了怀疑对象。在这关键时刻,同屋的老工人挺身作证:“不是我叫醒他,他命都没了。他自己几百元钱的书、衣物都烧光了,天下有这样的纵火犯吗?”党支部也坚持正义,一场临头大难才得以幸免。黄锡鎏的心中深深感到:工人群众是理解他的,党是相信他的。他也更加增强了生活的力量和勇气。他每天照样早出晚归,他管的苗圃,胶苗生长得又粗又壮。1960 年,他发表了《橡胶树乳管发育成熟期的概念》等四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论文,获得广东省农垦总局领导的好评。
1966年,“文革”的灾难又降临在黄锡鎏的身上,他被“监督劳动”了。但他继续把橡胶园当作天然实验室,坚持采花授粉,按时搞好苗期选种。1973年,他选出了一株突变橡胶:叶小,形如小叶桉,改变了原来三叶胶的形状,树冠平衡,透光度好,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写出了关于《改革天然橡胶生产制度》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要从栽培方法等方面缩短橡胶树的非生产周期和采取合理密植等一系列生产制度改革的看法,获得省农垦总局领导的赞同。
黄锡鎏为祖国橡胶事业忍辱负重、舍身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人。1974年2月,党支部主动找上级党组织商量,让黄锡鎏回到所里,继续橡胶科研工作。
黄锡鎏刚从逆境中走出,正当他要干一番事业的时候,疾病却向他袭来。
1976年秋天,医院确诊他患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难治之症”,人们都替他担忧。他说:“短暂的生命是宝贵的,决不能让它在病房里白白度过。”他要把自己二十多年的橡胶科研资料整理出来。白天,他经常背着医护人员,偷偷地在病床上整理资料。在同疾病的拚搏中,黄锡鎏整理出了有关橡胶有性系比和幼态试验等方面的材料。这对选育抗性高产的育种新材料,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夺 回 时 光
粉碎“四人帮”之后,黄锡鎏经过精心治疗,身体日趋好转。不久,他出院回所上班了。领导和同志们劝阻他,他恳切地说:“现在的时间是一刻千金,橡胶事业要发展,科研工作要先行,我要争取时间多做些工作啊!”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祖国的橡胶事业。
橡胶科研是离不开胶林的。然而黄锡鎏的病晒不得太阳。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当烈日当空,他总是头戴竹笠,身穿雨衣,脚着雨鞋,进入胶林。看到他这样一身穿着,熟悉他的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不相识的人,简直要把他当作“疯子”。一入夏秋,整个雷州半岛象个大火炉,黄锡鎏走不上半个小时,雨鞋里就可以倒出汗水来,湿透的衬衣紧紧贴在身上。但是,黄锡鎏从没因此而减少一趟观测。大家都佩服他,谁也不忍心让他吃这样大的“苦”,但谁也拦不住。他风趣地对大家说:“原来生长在热带的橡胶树,在这里久了就会有适应性。我这样习惯了,也有了适应性,你们不用担心。”
1980年秋,雷州半岛又遭到一次十二级以上的强台风,橡胶树被吹断了很多。风后,正是科研人员大忙的时刻,全所同志要分头到有关橡胶农场去调查风灾情况和采集有关资料。领导“命令”黄锡鎏在家休息。可是,他为了拿到这次风害的第一手材料,前后三十多天,每天和工人一道,将全所三十个试验区的两万六千多株橡胶逐株地作了调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品系的橡胶树在不同试验区的不同受害情况,为研究各种品系橡胶树的抗风性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他在选育品种方面,为选育高产量高抗性的次生代新品种的可靠性和缩短选种时间,和所里的同志一起,采用大组合授粉、建立幼树园选种和幼树系比的方法,使选育一个新品种的时间,缩短了八至十年左右;经过多年实践,他及时地向有关部门提出把各种性状的基因掌握起来,再按照要求,将某些基因组织起来,培养出自己所需要的新品种。这一建议,得到了我国橡胶专家的普遍赞同。国家农垦部门和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分别在海南岛和湛江地区建立了一些橡胶种子园,种植了许多有科研价值的橡胶树,保存了十分宝贵的选育种材料;黄锡鎏还和同志们一起,培育成功许多抗寒性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有的已在雷州半岛推广,为我国橡胶大面积北移做出了贡献。
当黄锡鎏重新获得自由,在科研上作出成绩的时候,党又给了他荣誉和鼓励。1979年,他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农垦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去年9月,他又一次获得了广东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去年11月5日,黄锡鎏被批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十年的坎坷道路,使他越发感到做人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黄锡鎏饱含深情地说:个人的遭遇是微不足道的,党的事业是伟大的、永存的。我要永远象孩子跟着母亲那样,始终把自己的心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附图片)
刘文敏摄影


第3版()
专栏:

南斯拉夫国际体操赛
中国选手获12项冠军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中国体操健儿4月9日和4月10日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市举行的第13届卢布尔雅那国际体操锦标赛中,荣获男、女团体冠军,黄小光和夏卫东分别获得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和亚军。年龄都是14岁的姜薇和吴文莉在女子个人全能比赛中,分获冠、亚军。
在男子六个单项比赛中,中国选手黄小光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和跳马三项冠军以及吊环和双杠两项亚军。夏卫东获得吊环和单杠两项冠军。
在女子四个单项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姜薇获得高低杠和自由体操两项冠军。吴文莉获得跳马冠军。
保加利亚、西德、奥地利、瑞士、挪威等国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


第3版()
专栏:

在南宁国际游泳邀请赛中打破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全国纪录的中国选手。左起:李忠谊、黄国华、黄广良、穆拉提。 刘 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