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长江水调到中原大地
邢凤炳 任润余
最近,国务院批准建设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把丰富的长江水引送到缺水的中原大地。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经过多年的酝酿。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就曾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是可以的。周恩来同志也多次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南水北调问题。自那以后,我国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的规划和研究,提出了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调水的几条线路设想方案。1972年华北遭遇大旱以后,水利电力部经过大量的勘察规划,提出近期从长江下游抽水,大体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送水到华北平原的规划,即东线方案。这个方案引起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的重视,多次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去冬,水电部所属的治淮委员会,为了解决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水源不足的问题和发展航运,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方案:先打通长江到黄河南岸的输水线路,使长江水经江苏向北流到黄河南岸的东平湖,同时从扬州通航到济宁。今年1月,经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审查,认为这个方案符合分期实施、先通后畅的原则,所提出的工程规模、引水线路、实施步骤以及对环境影响所作的结论是恰当的,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好的,一致同意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象南水北调这样重大的工程项目,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要经过多方案的酝酿、研究、比较、选择,充分进行科学论证。在决策之前,广泛听取各方面有关人士的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讨论。这样做,确定的方案就比较符合实际,比较可行了。

水是一项重要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水资源和能源、交通一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将成倍增加。现在,一些地区由于供水紧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近几年来,黄河以南的淮河流域,特别是骆马湖以北和南四湖地区,缺水严重;苏鲁两省用水紧张;济宁、韩庄、徐州一带电厂用水不能保证;苏北大运河北段不能正常通航,煤炭南运受阻。这些问题必须及早加以解决。
黄、淮平原是我国粮、棉、油及其他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也是电力、煤炭、石油等重要工业生产的基地。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近期可以改善苏、皖、鲁缺水地区的供水情况,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对发展航运也有着重要意义。京杭运河济宁以南常年通航后,与已动工兴建的新乡到菏泽铁路沟通,水陆联运,将为晋煤直运华东创造有利的条件,徐州、枣庄、邹县等地煤炭也可由水路南运。因此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缓和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利用京杭大运河和江苏现有工程设施进行扩建。江苏自六十年代起,为解决苏北灌溉和排涝问题,先后兴建了江都、淮安两个大型抽水站和一些简易抽水站。现在这个省水利工程已将长江水沿着大运河送到了徐州地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将充分发挥这些工程设施的效益,整个工程量较少,投资较省。由于分期实施,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扎稳打,工程可能比较快,也比较经济实惠,为把水送到华北打下良好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地区、跨部门的工程,有关省市、有关部门的团结协作是十分重要的。多年的经验说明,建设一个大的工程,必须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各自为政,影响决策,贻误时机。
在工程实施中,为了整体利益,各有关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要以大局为重,互让互谅,互相支持,必要时还要牺牲点局部利益。近两年,为了解救天津市面临断水停产的严重危机,豫、鲁、冀三省人民为引黄济津,就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调水工程是与大自然的斗争,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继续摸索探讨,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兴利除弊,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就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对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正在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和对策。
三十多年来,苏皖鲁三省人民团结治淮,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三省人民一定会进一步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图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输水线路经过的瓜洲古运河。 韩学章摄


第5版()
专栏:小知识

跨流域调水工程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据估计,目前陆地上约有60%的面积水源不足。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巴基斯坦、美国、印度、苏联、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一些国家,开始兴建远距离多目标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用工程设施来改变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配不匀的状况,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量达140多亿立方米;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达900公里。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侧,东部和南部滨临海洋,大部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东南多雨,西北干旱。雨水不匀,使我国南北河川年径流量相差十分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总面积的36%,水量却占全国总水量的82%;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4%,水量只占全国的18%。北方地多水少,尤以海河、滦河、淮河流域最为突出。国务院决定建设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先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南、进而送到华北平原,是我国近期和长远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口到黄河南岸,输水干线全程达600多公里。由于黄河沿岸地区的地势比长江引水口高出约40米,沿途需要兴建20多个大型抽水泵站,通过14个梯级,把长江水一级一级提升,才能引送到黄河南岸的东平湖。
张学俭


第5版()
专栏:

机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意义重大
弋辉 缪觉民 孙可清
机电产品出口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很多国家都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目前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机电产品就占了三分之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在其出口商品的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美国为43.6%,西德为46%,日本达67.6%;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新加坡,也分别占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近几年虽然增长较快,1982年所占比重也仅为9%左右。
经过三十多年建设,我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机械工业基础。但是,从许多方面说,这个基础是比较落后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机电产品很少进入国际市场。
促进更多的机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技术交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许多机械工业企业在国内颇有名声,进入国际市场,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济南第一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的骨干企业,产品在国内是名牌货,但是当同国外厂商合作生产,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出口产品,才发现工厂在制造工艺、测试条件和生产管理方面都不适应。经过中外合作,促进了工厂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管理水平。现在这个厂可以稳定生产精度比老产品高一个数量级的产品。
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四化提供适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重任。赵紫阳总理指出,本世纪末要把经济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已经普及了的、适用于我国的先进技术,逐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普遍采用。这就要求机械工业提前若干年普遍采用国外适用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缩短我国同国外的差距。“进”必须以“出”为基础,只有打开机电产品出口新局面,才能更多地积累外汇资金,提高技术引进的支付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正确政策,为机电产品出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打开机电产品出口的新局面,当前主要应当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把机电产品出口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建设投资、科研发展、技术改造等方面把机电产品出口放在重要位置。要努力改变机械工业科研落后、制造工艺和组织管理落后的状况,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国外适用先进技术在国内机械工业中得到普遍采用。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要真正做到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花大力量按照国际标准整顿设计、整顿工艺、整顿组织、引进技术、改造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期达到成批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特别是一大批骨干企业,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努力把与之相关联的一大片协作配套工厂带入国际市场,这样机械工业技术水平才能得到普遍提高。前几年,许多工厂调整服务方向,开始重视国际市场,经过几年,尝到了出口促进技术进步的甜头。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出口的思想,任务不足时要出口,任务足了更要出口,即使将来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了,也还要出口,促进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第二,改革外贸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机电产品技术密集,成套性强,协作配套面广,品种规格数以万计,售前售后有大量的技术服务,必须实行工贸结合。最重要的是调动生产企业的内在动力,这是任何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不能代替的。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实行统购包销制,生产企业不承担出口风险,出口赚了,企业没有好处;赔了,也不受损失。这样,企业对改进质量,发展品种,一无压力,二无动力,不关心出口的经济效益,也窒息了企业的活力。今后应当扩大生产企业外贸自主权,在有关外贸公司的组织下,可以对外推销产品、谈判签约、技术服务;对出口企业核定换汇成本,规定各项经济指标,自负盈亏;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降低成本的好处真正留给企业,使企业出口比内销收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出口越多,得利越多。
第三,真正实行扶植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套扶植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我国扶植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真正落实的很少,应当抓紧落实和健全。要建立出口信贷制度和专项补助。如,扶植成套设备出口的卖方信贷;围绕扩大出口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贷款;引进技术消化掌握和发展创新的补助费。对出口机电产品实行合理的税收和利润政策;要制订鼓励以进养出、来料加工等灵活贸易政策。
第四,了解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如针对国际市场不同特点和我国的优势,建立市场战略,有步骤、有目的地开拓新市场;主动出击,灵活机动,走出去做生意;多渠道培养外贸人才。


第5版()
专栏:经济战线人物志

“您在前面飞,我俚跟上来!”
——记汨罗县水运公司党委书记楚清西
郑述南
湖南省汨罗县水运公司1981年亏损4.2万元,1982年却盈利17.6万元。一亏一盈说明了什么?用水运公司船工们的话说:“我俚公司党委一班人团结得好。书记楚老倌,没白没夜与我俚一起干,是带领我俚打翻身仗的好带头人!”
1980年12月,楚清西调水运公司担任第一把手。刚进门还没歇脚,人们就一窝蜂拥进了房里。年轻人带着火气说:“楚书记,我们要求调动。”一个在水上驾了三十年船的老汉吴仲桃,老泪纵横地扑到他跟前:“我俚人老了,船烂了,您开开恩,让我们走吧。”
面对这种情况,老楚非常寒心。他一边劝导大家安心工作,一边想摸摸人心浮动的底:“凡是想走的,打个报告,写明原因。”嚯!不几天,办公桌上放了130多份要求调离的报告。有些人写道:“不是想离开老行当,水上一年不如一年,糊不住嘴哟。”更使楚清西想不到的是:公司里竟有几位党委委员、股长也打了报告!
“人心不齐,劲使不到一块,怎能打翻身仗呢?”老楚背起背包一个船队一个船队跟班劳动,摸清了“症结”,心里有了底。在头一次公司党委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企业连年亏本,一个劲走下坡路,不能怪船工。我们党委一班人没领导好,对不起船工们。吴仲桃老汉一家六口挤在一条破船上,旧棉被硬梆梆的,盖在身上一点不暖和。我们能让船工们就这样紧紧巴巴过日子么?从今天起,不打翻身仗,谁也别想走!属龙的就跟我楚老倌站到一起,干两年再说;属熊的就请离开会议室,我不留!”
楚老倌的话,铮铮作响,落地有声,红红火火暖人心。没一个人离开会议室。有几个同志在桌子上找出自己的报告,当场撕掉了。
一班人的心贴近了。紧接着,就议论今后的发展方向。楚清西集中了委员们的意见,把过去“发展岸上,稳住水上”的方针,改为“发展水上,巩固岸上”。他说:“这两年,岸上的汽修厂、造船厂、水制厂大量投资,却只能保本赚不了钱,拖了水上运输的后腿。我们还得靠水吃水,以老行当起家。”
在职工代表会上,楚清西信心百倍地说:“我劝大家先莫走,只要我们有决心,问题好解决。公司现在只有2,000吨位的船,如果发展到4,000吨、6,000吨,日子不就好过了么?河里的砂石是个宝,捞上来运走就是钱。我今天给大家立‘军令状’,保证苦干两三年,改变企业的落后面貌。两年不变样,大家可以指着我的鼻子骂。”党委书记决心这样大,船工们好象吃了定心丸,大家拍手鼓掌,可着嗓子喊:“楚老倌,您在前面飞,我俚跟上来!”
人心由浮动开始稳定了。但还是有13个船工通过各种门路调走了。在欢送会上,楚清西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在水上驾了多年船,有技术,过二年,还希望你们回来。”
老楚轮流跟船队摸索了一段时间,发现中青年干部中有八个好苗子!他们敢抓敢管,有技术,业务熟悉,不徇私情。经请示上级,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调整了三个正副经理。接着,他们针对企业三个老大难问题,动了三次大手术。一是精简机构,将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八个非生产人员下放基层;二是改革核算体制,将原来的“公司核算,统负盈亏”改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自负盈亏”;三是取消固定工资,根据各部门情况,分别实行浮动工资、计件工资或按收入分成等多种分配形式。
这三刀胜过灵丹妙药,职工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了。
楚清西带上两个船队去湖北洪湖县找货运。在洪湖县,他了解到因为过去船队服务态度不好,货损货差现象严重,人家不愿意再同他们打交道。楚清西就一再登门道歉,诚恳地作自我批评,终于疏通了关系。他并给公司党委写信,要求立即开展“文明运输”活动。他对职工说:“我们要多听货主的意见,随叫随运;货主指定卸到哪里,船就停在哪里;我们自己损坏了货物,一定要照价赔偿。”他还带领7个干部随船队到武汉、沙市、宜昌等地的几十个物资部门,一边赔礼道歉,一边联系货源。由于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信誉,同时又找到了新的门路,1981年水运生产就开始回升,1982年更是货主盈门,与1981年相比,利润上升12倍。
楚清西在四号船队跟班劳动,发现大部分木船年久失修,已经破朽不堪了。他想:发展水上运输,必须走新路,搞钢驳。四号船队36个劳力,12只木船,280个吨位,干1个月刚够烧油、发工资,没一点利润。如果换两只150吨的钢驳,有300个吨位,只要10个人,不但工作上去了,利润也会成倍增加。他这一琢磨,心里豁然开朗。1982年他们自制两艘钢驳,计200吨位;还利用分期付款等各种办法在外地购置了几艘钢驳。现在,公司的船已由原来的2,000吨发展到4,300吨,其中钢驳船就有1,500吨。他们购置了一艘日挖沙6,000吨的电子遥控自航钢质挖沙船。船工们驾上自己的钢驳船,兴高采烈地说:“楚老倌的心里怕莫有九个洞,板眼多,真是个明白人!”
楚清西立下的“军令状”兑了现。水运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工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吴仲桃老汉过去是个困难户,公司一年要两次拨款补助。1982年他却盖起了一栋85平方米的新瓦屋。
在一次职工代表会上,楚清西提到过去的130多份调离报告时笑着问:“这些同志现在还走不走?”人们异口同声地笑着回答:“楚老倌,您用鞭子撵,我俚也不走了。”已经调出的职工,也纷纷要求重返公司再作贡献。


第5版()
专栏:

赞许的眼光看着她
——记郑州市最佳营业员王秀荣
王秀荣是郑州市食品水产公司建文肉食商店的营业员。1975年,她从农场回城当了“卖肉的”集体工,开始并不喜欢这个工作,总想找个机会调动一下。她第一次和伙伴推着肉食流动服务车来到工人新村时,一下子被顾客围住了。顾客热情的话语,赞许的眼光,使她心里热乎乎的,意识到当卖肉工也是社会需要的。从此以后,她安下心来,天天坚持推着服务车到工人新村卖肉,做到文明经商,礼貌待客。
有一次,王秀荣发现一个农民打扮的盲人排队买肉,就主动切了十多斤肉送到他手里。事后,王秀荣发现把每斤8角5分的硬肋按每斤8角8分的软肋计价,多收了4角钱。对这件事,她深感内疚。她把4角钱单独放起来,到处打听那位盲人的下落。没几天,那位盲人又来买肉,王秀荣当即道歉说:“同志,我多收了您的钱,没有打听到您的住址,真对不起!”盲人深受感动地说:“我虽然是个瞎子,可心里亮堂着哩。我能听得出来,你是个好人!”
1981年11月和1982年2月,王秀荣在她的肉摊上相继挂出“若少一两,宁罚一斤”和“不走后门,保证卫生”两块红漆牌子,并设了复秤台,请群众监督。牌子挂出后,不仅对熟人坚决不开后门,就是自家亲人来买肉,她也坚决按规定办事,一点不留情面。
为了保证肉食卫生,王秀荣天天坚持擦洗地面、案板和刀、钩、秤等工具,对出售的肉馅做到“五不绞”,即有毛、有血、有污物、有病灶、有异味的肉不绞,群众很高兴,称赞她卖的肉馅是“信得过”肉馅。现在这种肉馅“五不绞”的制度,已在郑州全市推广,广大顾客高兴地说:“这下我们可放心了。”
为了做好工作,王秀荣晚睡早起,利用一切空隙时间,背价目表、练刀功,做到了熟练准确,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荣获郑州市财贸系统“技术能手”的称号。最近,郑州市在学习雷锋、赵春娥中,开展做王秀荣式的营业员的活动,为今年“全民文明礼貌月”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 陈开印


第5版()
专栏:

图为已建成的江苏省江都抽水站。
李 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