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奚也频和他的顾问们
本报记者 张行端 本报通讯员 沈石声
(一)
1981年5月4日,上海《解放日报》广告栏里刊登了一个《招聘启事》,内容大意是:本厂因缺乏技术人才,特征聘社会各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顾问。愿意应聘者,请来信联系。署名:“江苏省沙洲县橡胶厂”。
这是上任不久的厂长奚也频,经过几个月的思来想去,迈出的关键一步。十五年前,他原是江阴县锡剧团的一位著名小生,十年动乱期间,先是当农民,后来借到橡胶厂当采购员。现在,他负起了一个工厂的经济领导责任。这个有400多人的小厂,底子薄,设备陈旧,而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科学技术人才。可谁愿意到这么一个偏僻水乡的小厂来工作?分配不到科技人员,请几个业余的顾问行不行?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他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登出了上述别具一格的“广告”。
结果,一下子收到1,100封应聘的来信。奚也频从中选出300名同本厂生产对口的科技人员,写信请他们到沙洲来,橡胶厂负担路费。他想趁此结识这些未来的“顾问”,摸摸他们的底。
应聘者陆续来到了沙洲县橡胶厂。奚也频热情接待,带他们到工厂的车间参观,然后,“顾问资格考试”开始了。奚也频向他们提出两个问题:“我们这个厂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什么现实问题?”“工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怎样着手?”回答各式各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针见血的,有深谋远虑的,也有眼前可行的。临走前,奚也频请他们每人留下一份“意见书”。
300多份意见书,就是300多个治厂良方。一位橡胶专家帮工厂改了改产品的配方,每个橡胶件可节约成本一厘钱,一年就是3.4万元。奚也频将他们留下的意见书反复研究、比较,同工厂其他领导人一道,选中了15名专业人员当工厂技术顾问,以县工业部门的名义正式向他们发出聘书。厂里要求顾问们每月给工厂来信,出两个“点子”,工厂给顾问以适当的津贴。顾问们的答复很快“反馈”回来。他们乐意为沙洲橡胶厂出主意、当参谋,有些同志连津贴也不收。
(二)
好事多磨。沙洲县橡胶厂请顾问的事刚开始,告状的,反对的,接踵而至,给奚也频枉加上“别出心裁”,
“搞不正之风”之类的罪名。为了少走一点弯路,奚也频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写信,说明工厂的现状、请技术顾问的设想和打算付一二十元津贴的做法,希望能得到指点。当时的研究所所长马洪,委托专人回信答复,认为工厂的做法是可行的。
奚也频的腰杆子更硬了。他不满足于坐在厂里等顾问上门,还要走出去请顾问。上海的“橡胶大王”杨少振,是当年正泰橡胶厂的副经理,曾是风靡全国的“回力”牌球鞋的创始人。奚也频连发几封信后决定登门拜访,请他作顾问。走进房间,只见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正襟端坐,旁边还有几位工程师陪坐。他执弟子礼,问安毕,刚落座,老人开口了:
“你为什么要多方设法找我?”
奚也频诚心诚意地答道,我不懂橡胶技术,当厂长的第4天,高压罐就爆炸……
“巧得很,杨老,您当经理的第一天,厂里炸了锅炉!”旁边的同志插话。
“你说说,你当厂长是怎样安排时间的?”杨少振问。
奚也频每天早上6时起床,班前在厂里转一两个小时,整个上午都在车间里。下午,开碰头会,找人研究生产上的问题。第二班工人上班了,他又在车间。晚10点,他回到设在办公楼里的简陋宿舍,忙着给顾问们写信,请教。11点,他还要翻翻报纸、刊物,从中汲取营养。他的小家庭就在厂边,常常半个月才回去一次。
“杨老,同您当经理时一个样!”又是旁边的人说。
杨少振动心了。3个星期以后,自己花钱雇了出租汽车,来到了沙洲县橡胶厂。看完、听过后,他才正式同意,担任这个厂的顾问。他的随行人员对奚也频说:“你是杨老收的关山门徒弟!”
从此,奚也频同杨少振结成了忘年交。工厂的经营方针、技术措施、管理方法,都要同杨老商量,得益不浅。为了振兴中国的足球运动,沙洲县橡胶厂研制成一种小学生足球,但影响不大。于是,象当年成立“回力球队”一样,奚也频同杨老联合发起组织“贝贝小足球队”,沙洲出球、杨老办的“步云知青橡胶厂”出球鞋,在上海闸北区成立了一支小学生“贝贝”足球队。可以预料,随着足球队的不断壮大,“贝贝”牌足球也将声誉大振,销路大开。
(三)
到1982年底,沙洲县橡胶厂聘请的技术顾问已经有25名。他们是这个农村小厂不在册的工程师、机械师、经济师,给工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厂的主要产品是自行车脚蹬上的两块橡胶件。过去靠工人手工操纵压机生产,劳动强度大,工效低。顾问们提出,应该搞自动化流水线。奚也频请来了3位顾问,橡胶工程师负责工艺设计,机械工程师负责设备改革,电器工程师负责自动化部件。设计方案出来后,奚也频又各方写信征求其他顾问的意见,使之日臻完善。接着,由本厂工人们自己造设备、搞安装,一条半自动化的液压生产流水线一次试车成功。劳动生产率比原先提高三分之一以上,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了。
厂里生产橡胶产品剩下的边角料,过去堆得到处都是,只好送到砖窑当燃料烧。一位橡胶工程师提出将边角料再生回用、同熟料适当搭配的建议。实施的结果,每只橡胶件的成本降低20%以上,售价从原来的一角一分五厘降到九分。……
这个缺少技术人才的县社小厂,生产突飞猛进。
看看这些数字吧:生产的脚蹬橡胶块,已占全国自行车用量的四分之一,占国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是国内唯一的自行车脚蹬橡胶块定点厂。
生产的皮球,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受到外商欢迎,现在已交出第一批货5,000打。
去年生产热水袋4万多只,出口9,000只。
1982年完成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润增长20%,换取外汇30多万美元。
奚也频的办公室里,挂着他自己拟的一张条幅,上面写道:“公则明,廉生直,学而益”。他到处拜师请顾问,大概是“学而益”吧!我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的领导同志,身边的高级技术人员、专业人才济济一堂,用不着外出求教,但是否都能象奚也频那样思贤若渴,在决策前、拍板时,也来一个“学而益”呢?


第5版()
专栏:评论

都来一个“学而益”
程英
《奚也频和他的顾问们》这篇通讯,读后令人振奋!一位不懂技术的厂长,能在短期内使一个缺乏技术人员的落后小厂面貌大变。“诀窍”何在?就在于他勤奋学习,拜师求贤。
奚也频拟的条幅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益”。进行四化建设,就要学科学技术,学经营管理。学,不光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专家、内行学,逐步使自己成为内行。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可以做到的。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一文中曾经说过:科学、技术经验、知识,——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得到的。这里主要是要有“掌握技术、掌握生产科学的热烈愿望。有了热烈愿望,就能得到一切,就能战胜一切”。奚也频的可贵之处,就在他有这种求知好学的热烈愿望,因此才能广开才路,八方求教,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结果,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把厂子办得生气勃勃,生产蒸蒸日上。
广大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有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和聪明才智的强烈愿望。沙洲县橡胶厂在报上刊登招贤广告后,一下子就收到上千封应聘的来信,就是明证。现在的问题是,各个部门、单位的领导同志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使之有用武之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奚也频思贤若渴,虚怀若谷,这种精神很值得称道。在我们的大型国营企业里,正象这篇通讯所说的,领导人身边的专业、技术人才济济一堂,为什么不能也来一个“学而益”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发人深思。


第5版()
专栏: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
——襄樊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北京经济学院 杨时旺
湖北襄樊市工业近几年发展很快,据统计:1981年比1978年工业总产值翻了近一番,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了近两倍,一系列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不断进步。主要产品中有5种分别获得国家金银质奖章,40种分别获得部和省级优质产品称号。襄樊市做到工业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统一,重要的一条是大力抓好科学技术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襄樊市的领导同志在实践中认识到,振兴经济要靠科技,发展科技就要依靠科技人才。他们把人才看作是创业之本,把有专业知识的明白人推荐到领导岗位,一些文化低的老同志主动退居第二线,乐于当科技人员的“顾问”和“后勤”。
狠抓科技队伍的建设
一、从外地调入和就地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技术力量。1974年以来襄樊市从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调进科技人员830余人,占现有科技人员一半以上。同时,自己举办科技进修学院,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开展面授、函授,共培养大中专水平专业人才200余名。科技人员在职工队伍中的比重从1974年的1.4%上升到1981年2.69%。他们把市属和部分中央及省属企业中的3,000余名科技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松散的技术经济联合体——繁星股份有限公司,以适当的经济利益为纽带,实行责任合同制,开展长期多项技术协作业务,承包各种技术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大胆提拔科技人才。襄樊市领导破除了“重资历,轻才干;重党内,轻党外;重出身,轻贡献”的清规戒律,对具有真才实学,善于打开局面的科技人才,大胆提拔,在政治上信任,业务上重用,组织上培养,生活上关心。三中全会以来,该市科技人员有417名晋升为工程师,160名提升为厂长以上领导干部。到目前为止,每三个科技人员中有一个党员。他们还十分重视提高科技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培养共产主义精神。
三、注意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主要是经济决策的参谋和咨询、论证和攻关作用。该市过去有的小厂技术落后,面临关闭的危险。后来调进几名科技人员,改造了设备,试制了新产品,使这些厂不仅转危为安,而且走向兴旺。这几年救活的小厂有20多家。科技人员以科技的力量,用事实使职工认识到要振兴就要依靠科技。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科技工作
襄樊市把生产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生产出题目,科技做文章,科技出成果,生产增效益”。在科技工作中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引进先进技术,然后分解、消化、创新,制造出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市标准件厂过去由于工艺落后,设备不配套,长期达不到1.5亿件的设计能力。1978年以来他们学习日本和上海同行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机床多工位化、运转高速化、模具加工冷挤压化,以及模具材料硬质合金化,使1981年生产能力达到2.3亿件,提高了产品质量。该厂铆钉198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市磷肥厂工艺设备六年进行四次大改造,技术经济指标跃为全国先进水平,在全国小硫酸、小磷肥厂竞赛中被誉为“三朵红花”之一。
二、在节约能源上搞革新。近几年来该市围绕节能开展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在全市推广了功率因数补偿、远红外线烘干、油渗水等节能新技术;试验成功了低能耗烧制早强水泥、低温快速烧成釉面砖等节能新工艺;研制成功了高效节能电机,多种可控硅调速电柜等节能新产品;研制并采用了常温清洗剂,泡沫石棉,陶瓷等节能新材料。仅功率补偿技术一项节约的电能,就相当于全市一年增加五分之一的电力,等于增加300多万元收入。又如常温清洗剂一公斤可代替汽油五公斤,已被国家经委列为“六五”计划重点推广的50项新技术之一。
三、贯彻“以老养新,推陈出新,常变常新”的方针,在产品更新换代上打主动战,努力作到“生产一种,试制一种,设计一种,构思一种”。如铜版纸厂原以生产单面铜版纸为主,为了争取主动,他们在试制特号铜版纸的同时,又着手布纹铜版纸的试制和光泽纸的构思。市提花织物厂靠花色品种常变常新,十年来产值增长4.67倍,外销量增长85.6倍,利润增长22.9倍,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为了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市科协情报所一年就搜集了国外产品样本400多种,国外样品卡片60多种,国外实物样品200多种。
由于科技发展方向对头,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收效就大。从1979年至1981年三年内,仅机械系统就实现技术革新1,152项,更新制造设备80多台,发展新产品207种,三年平均递增速度达10.3%。
广开渠道筹集科技经费
襄樊筹集科技经费采取了集零为整,积少成多的办法,把地方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更新改造基金、技术措施费用、企业留成中的发展基金、试制基金以及其他技术收入(如技术转让、技术成果交易会、技术咨询服务收入等)等资金,捆在一起有计划地使用,保证了重点项目。1981年全市筹集资金1,501万元,安排了28个技术改造项目。到1982年已见效和部分见效16个项目,新增产值1.05亿元,占全年净产值51.7%,新增利润783万元,占全年净增利润的58.9%。


第5版()
专栏:

胜似亲人
——记长春市健康旅社主任樊华
邢万生
1975年秋天,樊华从长春市财贸学校毕业分配到长春健康旅社。她很快学会了做饭炒菜、打针煎药、针灸、理发、蹬三轮车,一心扑在了为患病旅客服务的事业上。
健康旅社接待的旅客,都是来长春治病求医又无法住院的病人,几乎百病俱全,有的半身瘫痪,有的流脓淌水,有的大小便失禁。樊华都象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热情接待,细心照料。有时,刚刚换上床单,转眼工夫又弄脏了。洗刷床单,难闻的气味直呛鼻孔,樊华不嫌。去年8月的一天,天气燥热,下午5点多钟,樊华正吃晚饭,14号房间的旅客找来,说:“屋里呆不了人啦,哲盟来的老头又拉又尿,把我们都熏到走廊来了。”樊华撂下筷子,跑去一看,60多岁的蒙古族巴扎大爷躺在床上,裤子、床单上都是屎尿。她急忙将老人扶起,把脏裤子换掉,随即换床单,擦地板,进行消毒,又把巴扎大爷的裤子洗净晾干。当她听说老人是吃坏西红柿闹了肚子时,又给找来了止泻药。巴扎大爷流着眼泪说:“姑娘啊,你比我的闺女还亲哪!”
解放军驻抚顺某部的李先才同志得了喉癌住在这里,不能吃干的。樊华就跟食堂的师傅商量,天天给他蒸鸡蛋羹;食堂的大锅没法单给一两个病人熬粥,樊华就支起自己的小锅,一天三顿给李先才熬小米粥,一连三个月,从没间断;李先才想吃豆腐,樊华就拿自己的豆腐票买来,再炖好给他吃。旅客们都说:小樊的心比火还热,比水晶石还要透明啊!
一阵悲凉的二胡调子,从20号客房传了出来,听了叫人心酸。拉二胡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面色苍白,噙着满眶泪水,埋头锯着那两根弦。他叫史进生,是山西大同电建公司的工人,由于架杆事故造成半身截瘫。
“小史,别这样!”樊华来了,坐在小史的床前,象姐姐一样亲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难道就这样消磨自己的一生?要有勇气,要有信心,你一定能重新站起来,为人民做更多事情。”接着,她又讲起保尔的故事。史进生噙在眼里的泪水啪嗒啪嗒掉下来。他记不清樊华和旅店的同志几次坐在床前温语开导。他仰起脸来说:“樊姐,你们成天忙里忙外地为我们服务,够辛苦的了,还要来做我们病患者的思想工作,我一定向你学习,做生活的强者。你替我保管起二胡来,我不拉了。”“不,小史,你可以拉些欢快的曲子啊!”第三天,20号客房便飘出了“泉水叮咚响”的欢快旋律。
患晚期肝癌的侨胞谢凤岗不久前回国治病。他一住进健康旅社,樊华就跑前跑后,细心照顾。谢凤岗想吃油炸鲫鱼,樊华就炸给他吃;想吃面条,樊华就给煮挂面;每天还按时给打针熬药。谢凤岗流着眼泪对侨办人员说:“我现在总算回到了家,感受到祖国亲人的温暖,就是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春意盎然,又是一度新春。屈指算来,樊华到健康旅社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她只回家过了三个春节,总共不过三十天。她想念父母,想念自己的兄弟姐妹,可她更忘记不了自己的责任,更放心不下那些来自天南地北而又身处异乡的亲人。
这位姑娘把自己的红心,捧献给那些素昧平生的亲人。


第5版()
专栏:

上海长风皮鞋店坚持“顾客第一”,全优服务,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这是营业员利用业余时间在给皮鞋上光。
本报记者 徐义根摄


第5版()
专栏:经济工作笔谈

一幅漫画引起的联想
裴少军 乔宇安
前不久,《人民日报》曾刊登一幅漫画,画的是陈强、侯宝林、阿凡提三人挑选“不会笑的演员”,结果选中了一位售货员。看了此画,颇有感触。
现在,有些人怕进商店买东西。原因呢?不愿花钱买气受。当然,商业战线的职工多数是好的,但确有一些售货员对顾客要么冷若冰霜,爱理不理;要么暴如火药,满嘴带刺;再不就是扎堆聊天,旁若无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曾想过不少办法,如开展“评选最佳售货员活动”、“文明服务月活动”等。但活动结束,有些人依然故我;对那些不求上进的,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加强思想教育,宣传模范人物固然重要。但光靠思想教育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制度上找办法。
为了改进商业工作,应当制定将服务态度同售货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的一套办法。在这方面,有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西安市一些公共电车、汽车司机经常甩站不停,增加了群众乘车的困难,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司机甩站一次扣20%工资,两次降级,三次吊销执照或开除公职。结果使长期难以克服的甩站问题得到解决。根据这个经验,建议商业部门除逐步推广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外,不妨作些规定,如售货员对顾客耍态度、吵架初犯者,扣发奖金,给予警告;再犯者,减发工资若干,记过处分;屡教不改者,开除公职。如能在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严格执行奖罚,再加上有力的思想工作,服务态度定会大大改善。谓予不信,不妨一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