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心香一瓣

忆茅盾先生
托乎提·巴克(维吾尔族)
茅盾先生于1939年至1940年在新疆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正在原《新疆日报》社当童工,有时我被派去取稿。有一天,我到当时茅盾同志创办并主持的“文化干部训练班”,向翻译老师阿卜都巴克·阿巴索夫收取稿件。没有想到在办公室见到一位身穿合身的西装的中年人,系着领带,戴着眼镜;他见到我这个衣着褴褛,神情惶恐的小人物,便和蔼亲切地跟我握手,并通过阿巴索夫的翻译,抚摸着我的头,问寒问暖,鼓励我刻苦上进。事后才知道,他就是茅盾先生。记得有一次在乌鲁木齐北门外“军校操场”举行大会,我作为一个小观众观看阅兵式,从远处墙头上看到据说是从未骑过马的一位贵宾,艰难地握着缰绳,躬着腰身骑着马,和一群要人一起绕场检阅,马背上的红色鞍毯不停地飘起扇动,引起人们的惊笑。原来这位贵宾就是人们敬仰的茅盾先生。他来到新疆以后,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很多有益工作,担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对组织和指导新疆各民族文化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在新疆学院、文化干部训练班、政治干部训练班、新疆师范学校等处,常就当时我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以及繁荣发展各民族人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艺术问题,发表讲演;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主办的刊物《反帝战线》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振兴中华的道理……。
多年来我一直爱读茅盾的作品,但是考虑到让更多的维吾尔族读者也共同欣赏,就产生了将其部分著作翻译成维吾尔文的一种强烈冲动。因此我于五十年代中期先将他的中篇小说《春蚕》翻译成维吾尔文发表了;继而又着手翻译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长篇小说《子夜》。但是译文脱稿并交到出版社不久,我就被错划为“右派”,继而被捕坐冤狱。待到出狱下放,正赶上十年浩劫,译稿也遭劫散失殆尽。到了七十年代,为了实现自己的宿愿,我又重新着手翻译《子夜》一书。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第一次翻译的经验,为了保证译文不失其原有的光彩,很想找到俄文译本作为参考。当时在乌鲁木齐市到处查询俄译本,一时未能找到。我又写信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书店或拜托熟人友好,请求他们协助寻找俄译本或英译本作参考,但也始终未能如愿。最后,万不得已,我于1978年12月15日不揣冒昧,直接向茅盾先生写信,请他帮助解决借阅《子夜》俄文版或英文版问题。写信之间,又想到维译本需要一篇作者的新序言,也就在信末附带提了他早年在新疆时发表在原《新疆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子夜是怎样写成的?》表示想以它作为序言。信的封皮上写了“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代转”的字样。
大约过了十几天,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封信,还未来得及拆开信封,就满心欢喜。可是,拆开一看,内曰:“我会不办理购书事宜……,无力给你帮助……。”
然而,过了十几天,即1979年1月7日,想不到忽然接到了茅盾先生的一封来信,不由得心中万分激动,双手颤抖着拆开信看,原文是这样的:
托乎提·巴克同志!
您好!12月15日来信敬悉。
《子夜》俄文版,我手边倒有一本,是俄文校阅者赠送作为纪念的,现挂号寄上,用完请寄还给我保存。英文版,北京外文局所属外文出版社出版过,我的一本暂时不在手边,您如需要,请与他们联系,相信他们一定会帮助解决的。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是我在新疆学院的一篇讲话稿,由别人记录整理的(刊载于1939年6月1日《新疆日报》副刊《绿洲》上)。1977年10月《子夜》再版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拟将它附印在书后面。我当时又看了一遍,发现记录得不好,便写了《再来补充几句》作为“新”的后记。如果维文版需要用,我想可以采用这一篇。
我刚从医院出来,手犹发抖,信由家人代笔。
祝您工作顺利!
沈雁冰
1979.1.7
同时,挂号邮寄的俄文版《子夜》也收到了。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手持茅盾同志寄来的书,我的激动心情是难以用文字形容的。我的原信如何转至茅盾先生的手中,这我不得而知。但从他回信中如此详尽的指教看来,他一定是带着病,得知并读到我的原信的。
1979年2月,我趁出差到北京的机会,带着翻译《子夜》中遇到的问题,特地去拜见茅盾先生。这次直到面见他老人家的尊容之前,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在会客室当我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他老人家马上露出了和蔼亲切的笑容,驱散了我的局促和惶惑。当我请教了翻译《子夜》过程中遇到的几条疑难问题之后,为了不影响他老人家的休息,便急急起身告辞要走,却被他老人家对新疆多年来的变化所表示的炽热感情给挽留住了。茅盾先生除了关心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文艺状况,还表示了自己的祝愿。最后又谈到了文学翻译这门艺术问题。他谈到,各个民族生活习惯不同,语言结构不同,因此文学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是有困难的;但是困难之所在,也就是有出息的文学翻译家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的所在;对文学翻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表达原作的风格和神韵;在一般忠于原作的“直译”中,切忌“字对字、句对句”的“死译”;在译诗的“意译”中,切忌对原作的随意发挥和增删;至于语汇问题,文学翻译中,不管哪一个民族都免不了感到口语语汇不够用,因而要做到译文有文采是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鲁迅适当地采用文言中的语汇,但切忌滥用……。茅盾先师的言简意深的这一席话,不仅是他老人家漫长文学生涯中认真从事文学翻译的经验总结,也是有关文学翻译理论的精辟论述。


第8版()
专栏:

精神文明从这里起步
孙永仁
出差到南方,在一个省城里看到这样一幅标语:
在社会上,做文明公民;在街道上,做文明邻居;在马路上,做文明行人;在商场里,做文明顾客;在影剧院,做文明观众;在车船里,做文明乘客。
这幅标语中的六条,实际上并不是平列的:第一条是个总括的要求,其余五条则是些具体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公民”,应当说包含的品格是方面极多的,概要地说,也要具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四个大方面的要求。而所谓“文明邻居”、“文明行人”、“文明顾客”、“文明观众”、“文明乘客”或者还可以提到“文明父母”、“文明夫妻”、“文明兄长”等等,则是“文明公民”这个概念在日常公共生活中多种场合的具体化。标语中突出了这些具体化的要求,很恰当地强调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了我们当前五讲四美活动的起步点。
有人说,“文明邻居”、“文明行人”等等,都是些人类公共生活的简单准则,至多可以称作“基本文明”,称不上什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这种说法未免太简单化了。的确,社会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是不能用“文明行人”、“文明乘客”等等来表述的;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却是必须包含而且充实这些日常生活规则的具体要求的。
说到人类公共生活的简单准则,就不能不看到,这些“简单准则”在以往的任何社会里都从来未曾被普遍地、全面地遵守过。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才为真正贯彻这些公共生活的“简单准则”创造了条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曾反复谈到这一点,他指出,只有“摆脱了资本主义奴隶制,摆脱了资本主义剥削制所造成的无数残暴、野蛮、荒谬和卑鄙的现象”,人们才会“逐渐习惯于遵守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自动地遵守这些规则”。(见《列宁选集》第三卷第247页)
然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这些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也不会自发地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还需要主观的努力,从社会方面说,要进行道德教育;从个人方面说,要进行道德修养。我们的五讲四美活动,正是为了推动这两个方面所作的努力。
五讲四美活动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会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逐步升级。而在今天,在十年动乱的陈迹还没有消除的今天,对于体现在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方面的文明建设却绝不能忽视,亦不可轻视。这方面必须下大气力进行艰苦努力。正如列宁所说:“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见《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98页)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也必须要从这里起步,从日常公共生活的文明建设起步。


第8版()
专栏:

心灵短笛(三首)
陈忠干
黄 昏我爱早晨的灿烂,我更珍惜黄昏的光明。夕阳掷下的炭火,正在黄昏中点燃:——烧红晚霞一片,点亮满天繁星!
白 发雪亮的镜子呵,照得眼睛发花,一夜梦中醒,白了多少头发?怪不得老头叫我伙伴,怪不得孩子称我阿伯。嗯,久不照镜子,耽误了多少春华……
时钟响了秒针有节奏的跳动,也向2000年进军;它做着玄妙的手势,一下又一下将我提醒:是嘲笑我荒废过晨光,等于加速敲响自己的丧钟;是呼唤我拧紧生命的发条,争分秒向“四化”驰骋……时钟响了,响了,——我步伐的声音,
我青春在回鸣!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徐海东将军传》
徐海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自1940年以后,他长期患病二十五年,当他满怀希望同疾病作斗争的时候,又被林彪、江青一伙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残酷的折磨和迫害,不幸含冤逝世。
《徐海东将军传》分“泥巴人”的觉醒、血火丹心、做革命的“老虎”、“冤死不如战死”、“青山大学”出奇兵、征途上、陕北会师、东渡与西征、从华北到华中、党性重于生命、最后的岁月等十一章,并附生平自述、大事年表。作者张麟曾同徐海东同志长期相处,他在这本传记中反映了徐海东从一个普通窑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的过程,以及他同病魔斗争、十年动乱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崇高气节等事迹。
《徐海东将军传》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徐向前元帅专为本书题字。书中还精选了徐海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手迹21幅。 修小林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自家枝头有春光
干部队伍专业化、知识化,势在必行。一些没有学历的同志感到悲观。其实大可不必。前不久公布的全国五百多万大专生的数字,就包括经过自学达到大专文化程度者。人的一生里,在校学习时间总是短的,而自学则是长期的。有人统计,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仅能获得日后需用知识的百分之三十,其余都是在工作后自学到的。尤以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在自学中不断提高,就显得更加重要。
湖南有个县长,只读过初中,但他热爱科学,钻研技术,当水利局长时被誉为“活龙王”,当氮肥厂厂长时被誉为“没有受衔的工程师”。在最近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他撰写的论文获奖。这正是,莫羡他树叶正茂,自家枝头有春光。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同样可以变外行为内行,变无知识为有知识。
满宗 后飞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阿童木、雷欧、尼尔斯
前年的阿童木,去年的雷欧,今年的尼尔斯,一个个外国电视动画系列片中的主人公,通过电视荧屏,钻进了我国许许多多学龄前儿童的心田,以致言必称阿童木、雷欧或尼尔斯的孩子,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好不好呢?也好也不好。说好,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毕竟学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说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光知道外国有英雄,我们中国则没有。
我们不是排外主义者。播放外国优秀的儿童电视动画系列片,无疑是有益的。但我也想,我国电影动画艺术在世界上原是颇具水准的,近年来的电视片摄制速度也颇惊人,怎么就拿不出一部大型的儿童电视动画系列片来?
君木


第8版()
专栏:

街头添春色〔版画〕
陈 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