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乌江渡水电站建设的经验
何格高
乌江干流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乌江渡电站,于1982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它的总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33.4亿度,大坝高165米,是我国已建成水电站的第一高坝。去年经受了五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下泄洪的考验,大坝安然无恙,机组满载运行,证明它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都是好的。这个工程在1970年开工,第一台机组于1979年发电,全部投资为6亿元,没有超出设计概算,单位千瓦投资不到一千元,能取得这样的投资效果,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现在很有必要来总结一下它的经验,我认为下面几点是值得提出来的。
尊重客观事实,踏踏实实地做好前期工作
乌江渡素有“天险”之称,古人在峡谷右岸刻有“峭壁”,左岸刻有“悬岩”,右岸的大溶洞中还刻有“山空水深”四个大字,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地质地貌。这里是岩溶非常发育的石灰岩地区,两岸不但有流水潺潺的暗河,还有纵横蜿蜒泥土充填的古溶洞。除此之外,紧接着坝址的下游又是软弱破碎的页岩。河谷非常狭窄(枯水期河面宽一百米左右),而洪水量大势猛。在这里建坝,人们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一是水库能不能蓄水;二是大坝厂房的基础是否稳定;三是大洪水从高一百多米的大坝泄下去,会不会把下游河床冲坏,从而危及大坝厂房的安全。
乌江渡水电站事先曾经做过许多勘测工作,到1970年开工时,虽然大范围内一些问题已经解决,但是有些关键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比如说,为了防止水库内的水向外渗漏,曾考虑用混凝土铺盖把大坝与上游不透水的岩层联接起来,这似乎是万无一失的了。可是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发现上游不透水岩层已被地质构造冲断,在地表下面形成了一个漏水的大缺口,不得不改变原来的防渗措施。由于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搞清楚,1973年主体工程被迫停下来,更换了一个设计单位,再用一年的时间补充地质勘探和水文调查,重新做设计。设计院在工程局的帮助下,作了深孔钻探,打了地质平洞,地质、设计、试验人员钻溶洞、查裂缝,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分析工作,终于把隐藏在深处的、关键的地质问题一一查清了,从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为设计提供了可信的资料。这个教训是非常有益的,建水电站是与大自然作斗争,若不把客观情况搞清楚,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欲速则不达,我国水电建设中已有不少这种教训了。结论还是:尊重客观事实,踏踏实实做好前期工作。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决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的上述难题,为了改进施工工艺,降低造价,设计院、工程局、科研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攻克了一个一个难关,成功地解决了防渗帷幕灌浆、大坝稳定、泄洪消能、人工制造砂石料等重大技术问题,完成了许多技术革新项目,有一些科研成果突破了我国水电技术水平。如泄洪消能就是成功的一个例子。乌江渡的洪水流量高达二万秒立方米,根据以往设计规范和文献,每米宽的混凝土坝溢流面允许下泄的流量不能超过一百秒立米,可是乌江渡大坝上能利用泄洪的净宽不到一百米,按上述规范的规定,为了渲泄洪水,还要增加三条长一公里直径十多米的大型隧洞,当时估算,投资要增加2,000多万元,工期要延长一年,而且布置也非常困难。设计人员、科研人员经过对乌江渡地形、地质、水文的调查,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用大量的科学资料,证明在乌江渡特定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水工布置,高质量的施工工艺,每米宽的混凝土坝面下泄的流量是可以超过一百秒立米的,最后确定,乌江渡设计中采用的数值达到200多秒立米,最大流速为40秒立米,去年发生了特大洪水,大坝溢洪道上流量、流速达到设计指标,滚滚洪流在厂房顶上呼啸而过,大坝、厂房、下游河床安然无恙,在主副厂房内工作的值班人员都无察觉,机组运转正常。这项科学技术的成功,不但为乌江渡水电站节省了投资,缩短了工期,而且突破了以往的规范,为今后西南、西北许多峡谷中建坝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认真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乌江渡水电站施工初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曾发生几次不讲科学、违反水电基建程序的事故。1971年,导流洞尚未完成全断面开挖,在不具备通水的条件下,为了“打通导流洞献厚礼”,不合时的炸开了洞首岩石,以致洪水压破临时堵水木门,四位同志不幸遇难牺牲。1972年春,大坝基础尚未处理好,在上级领导提出的“浇一方混凝土也是革命路线”的影响下,仓促浇了三千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第二年不得不炸掉重来。这几件重大事故,造成了人命财产的损失,严重地耽误了工期。惨痛的教训,使各级领导逐步认识到,如果不尊重科学,不讲究质量,必定遭受失败。质量与速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速度。从1973年开始,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各种质量检查制度。领导带头遵守制度,并经常教育广大施工人员。比如大坝基础混凝土必须有地质、设计、施工几方面的负责人签了合格证后才允许浇筑混凝土。有一次,地质师认为基础还未完全处理好,坚持不签字,工程局局长对他这种负责精神表示赞扬。由于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质量控制和检查,保证了工程顺利的进展,经过检查验收,各个部位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大坝蓄水发电已经三年,人们原来最担心的几大问题都安全地解决了,整个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了。
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的经验不仅仅是这一些,还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一些在水电战线上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能够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带出了一个好队伍。最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团结知识分子,对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职责和权力,他们不固执己见,尊重知识分子的合理化建议,经常把施工单位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找在一起商量工程中的问题,这种商量办事的作风慢慢地成为技术人员的一种习惯,许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都是设计、施工双方技术人员和工人在一起讨论确定的。乌江渡水电站能够胜利建成,领导班子和队伍的好作风确实起了关键的作用。
乌江渡水电站的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前七年投资完成额尚不及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真正大干快干是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几年。因此,只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坚持基建程序,坚持质量第一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下,水电站的建设周期是可以缩短的,投资额是可以控制的,投资效果是可以提高的。


第2版()
专栏:

把多余的产品收上来 把急需的商品送上门
吴忠县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经商
本报讯 记者崔诚五、王漫沧报道:宁夏吴忠县积极改革农村商业体制,在巩固和发展国营和合作商业的同时,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经商。全县经常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达1,000多户,约占全县总农户的3%,年成交额5,100多万元。
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同一般农民和专业户、重点户以及新的经济联合体挂钩,既走街串乡把他们的产品及时收上来,销售出去,又把他们急需的饲料、物资或日用小商品等,及时送上门。每月的营业额都在43万元以上。
农民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以后,特别注意拾遗补缺,看到国营和合作商业不愿经营什么,他们就专门经营什么。市场上缺什么,他们就注意经营什么。前些年城乡市场上一直比较短缺的花生、芝麻、红豆、绿豆、木耳、鲜柿、蜜桃、白梨等,现在供应越来越丰富,而且价格平稳,方便和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
农民个人或合伙经商以后,有了生财之道。邻街靠城的东风公社,去年有300多户农民从事短途贩运,50多户农民摆摊设点,总收入236万元,相当于农业总收入的1.4倍。


第2版()
专栏:

组织能工巧匠 广开致富门路
启东县有组织地输出技术和劳力
本报讯通讯员朱骏驰、倪国冲报道:江苏省启东县根据本地人多地少、劳力过剩、能工巧匠多的特点,去年组织八万多农村五匠和劳动力外出。既大开了农村致富之门,又支持了国家和外地建设。
启东县濒江临海,全县平均每人只有九分耕地,劳力绰绰有余。许多社员兼有泥瓦工和木工的技术。这个县把这些泥木匠组织起来,社社建立了建筑站;还举办了建筑技术训练班,培训施工技术骨干。培训以后,在县基建局的统一安排下,外出承包建筑工程。去年,仅此一项,使全县每个农业人口增加收入四十元。启东县还采取技术和劳力投资的办法,与外地联合办企业。


第2版()
专栏:

缺什么补什么 哪里缺哪里补
安陆县发展三千多农村个体工商户
本报讯 湖北省安陆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发展了3,258个农村个体工商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安陆县从1980年起根据市场需要和经济合理原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哪里缺哪里补的办法,积极发展个体工商户,并动员商业、供销、粮食等部门想方设法帮助这些个体户解决困难。三年来,共向个体工商户贷款65,000多元,并在四个公社成立了个体工商户经营协会,建立检查、评选制度,进行商业道德教育。
安陆县放手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后,繁荣了农村经济,方便了群众。全县平均每个大队就有四个商业网点,从业者达5,400多人,占全县农村剩余劳力的七分之一。 田叶青


第2版()
专栏:

六百多县、市建立个体劳动者协会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张保特)我国已有670个县、市建立了个体劳动者协会。其中,吉林、黑龙江90%以上的县、市,北京、天津、辽宁、河北60%以上的县、市都建立了个体劳动者协会。
个体劳动者协会是城乡个体劳动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它是在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个体工商业者自愿组织起来的。
各地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政府的法令,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生产、文明经商、优质服务的教育。协会还代表会员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个体工商业者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第2版()
专栏:来信

海南岛儋县海头、富克两个公社
现有一万多吨甘蔗需要找出路编辑同志:
“上级号召我们多种甘蔗尽快致富,没想到种了甘蔗倒背上了包袱,看来眼前一部分甘蔗只好用火烧掉了。”这是海南岛儋县海头地区农民发出的呼声!
海头、富克两个公社,是儋县的穷社,人少地多。政策放宽之后,去年种植甘蔗26,000多亩,产量不下七万吨。可是,到今年3月中旬止,糖厂开榨时日已过半,才榨了甘蔗两万来吨。负责这个地区压榨任务的农垦“八一”糖厂马厂长说:“我们准备延长开机时间到5月底,顶多也只能解决这两个公社三万九千吨甘蔗。”加上县、社同昌江县协商,由儋县付一半运费,昌江县大丰糖厂帮榨八千吨。这样,还剩13,000吨无法处理。目前,这两个公社的农民为甘蔗的出路心急火燎,每天都有一百多人守候在“八一”糖厂,想方设法弄到一张“砍蔗单”。
既然鼓励农民多种甘蔗,为何不为农民解决压榨甘蔗问题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县委有关领导同志。他们说,自去年上半年以来,县委就考虑到海头地区甘蔗的出路问题,先后四次向区、省计委送了书面报告,请求批准筹办海头糖厂。海南轻工局、计委在1982年7月份向省计委发出的关于要求新办海南四座糖厂的报告中,把海头糖厂摆在第一位。可是省的批复中,偏偏把海头糖厂砍掉了。
现有糖厂吃不了,新的糖厂又不许建,现有一万多吨甘蔗怎么办?
海南岛 王掌护 林庆鸿


第2版()
专栏:

沅江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本报讯 记者刘见初、通讯员袁招军报道: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湖南沅江县,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并尽可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早稻面积已落实44.6万亩,比去年增加两万多亩。
沅江县近几年粮食连年丰收,去年粮食的商品率为41%,全县人均口粮800多斤。粮食大幅度增产后,有的农民说:“就是今年打不到谷,余粮也吃不完。”有些农民打算在承包田里种荸荠、黄麻等经济作物,多抓点钱。针对这种情况,各区社以大队为单位举办户长学习班,一讲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农民不能摆脱国家的计划指导;二讲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三讲对责任田的有关规定。通过这三讲,黄茅洲区由元月份只落实早稻面积53,000多亩,比上年减少4,700多亩,现在已落实早稻面积59,900多亩。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市接受报纸批评
重视维护消费者利益
本报讯 记者杨振武报道: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重视报纸批评,采取有力措施,规定商业单位在改革中必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月16日,本报发表记者来信批评了石家庄市一些饮食、副食商店缺斤短两的现象,引起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第一书记贾然当天就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指出,一定要下力量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商业改革健康发展。第二天,市长刘力夫又召集财贸系统各局、委、办负责人听取市工商局的汇报,共同研究制订出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八条规定。3月21日,石家庄二商局对所属饮食、副食门市部进行了严格检查,这些措施已经落实见效。


第2版()
专栏:

曹正宁返乡记
本报记者 赵希龙
南京青工曹正宁主动辞职,到当年插队的来安县农村养鸡,引起了社会不同的反响。有的称赞小曹有胆有识;有的说:现成的“铁饭碗”不端,真呆!
小曹今年三十岁。1969年到安徽来安县陈郢生产队插队;1979年招工回南京,分配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医院当修理工。去年他辞职重返当年插队落户的大队,办起了一个良种鸡场。
为什么要这样做?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他。
记者:别人想进城,你为什么要返农村?
小曹:南京是个大城市,物质与文化生活都比农村优越。我母亲已退休,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工作,人均收入50元以上。工作八小时之外,可以看电影、逛公园、听音乐,生活够舒适了,但是,我觉得,一个人不能光是为了享受才来到这个世界。我爱看书,爱研究问题,总想干一点事业。在农村插队十年,使我了解了农村、爱上了农村。
记者:你辞职下农村,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
小曹:第一个阻力就是领导对我的行动不理解,母亲也不同意。我一连递交了三份辞职报告,都没有回音。事情一直拖着。我真想不通,一个普通职工退职竟会这么难。去年三月,我不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把铺盖一卷,就悄悄来到了农村。后来,传来许多舆论,说我是“傻子”、“神经不正常”、“目无组织”;说“共产党给的工作不干,到农村干什么”,事情闹到这种程度:走革新之路,端“泥饭碗”,是“神经不正常”,吃“大锅饭”、端“铁饭碗”,反倒是最光荣的事情!实在使我吃惊。
这些阻力如果对我不起作用的话,那么最困难的是缺乏资金了。一到农村,我便先后去北京、上海学技术,购买鹌鹑蛋和来亨、京白等良种鸡蛋,筹办用煤油灯加温的“三循环孵化箱”。我离宁时,只带了一个月的工资,从上海买来1,170个鸡蛋,由于超重无钱补货票,用手表抵押才放行。幸好,离职前我已有所准备,花250元钱买了一头小牛交给队里的亲戚喂,八个月后出卖,对半分成,我得了600元,解决了大问题。
记者:有人说,现在农村放宽政策,你辞职下农村是为了发大财,对此你有何看法?
小曹:目前党对农村的政策,对我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发财,我也想过。不过,这是靠自己的劳动来发,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去年刚下来,是创业时期,收入只有千把元。现在,县委和公社党委都支持我,帮我解决了4,000元贷款和物资、房舍。我对现有的种鸡算了一笔账,今年下蛋孵化后,仅一季出售雏鸡,就可收入万元以上,如有帮手,再生产配合饲料卖给养鸡户,其收入更可观。
要干一番事业,没有资金不行。我图发大财,是为了干更大的事业。今后,有了钱,我还要聘请各种技术人材,联合办畜禽防疫站,办蚯蚓养殖场和配合饲料加工厂,学会利用太阳能和沼气能;我还打算为社员每户订个养鸡致富的规划,为全大队、全公社社员家庭养鸡场,提供良种鸡苗、配合饲料及全套饲养、防疫、治病的技术服务。
采访到此结束。不过,记者还要告诉读者的是:小曹的弟弟——南京的青工曹宁,接受了哥哥的建议,也准备下农村和哥哥一起大干一番了。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赞曹正宁
吴昊
“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这种传统的旧意识,早就批判过了,然而并未绝迹。世袭的观点,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曹正宁放弃城里的职业,回到原来插队的农村办鸡场,可以说是敢于对传统的旧观念挑战。此值得赞者一。
对待业青年的安置,由国家包下来到广开就业门路,是一个进步。但是“广开”到什么程度。实际上还没有跳出城市的框框。还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打主意。城市就那么大,“城之子恒居城”,看来今后不一定做得到,总有一部分人要到农村去立脚谋生。曹正宁走在前头,此值得赞者二。
曹正宁返乡,不是“接受再教育”,而是去干事业;不是“苦度光阴”,而是劳动致富。他的举动对城里的青年有吸引力,也安了农村青年的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值得赞者三。
有此三赞,曹正宁返乡不是很值得提倡吗!


第2版()
专栏:

草原万元户苏达那木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新湖热公社苏龙图大队社员苏达那木,除承包生产队25头牛,50峰骆驼外,又自养马15匹、牛30头、羊180只。去年收入万元以上,家中新添置了小吉普、摩托车各一辆,新式家具一套。银行还存着8,000多元。人们称他为草原上先富起来的一户。
 本报记者 高 粮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