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开幕
科尔要求成员国加强团结应付巨大挑战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21日电 欧洲共同体十国首脑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会议,讨论共同体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会议由西德总理科尔主持。
这次会议是在共同体面临欧洲货币市场动荡、欧洲货币体系遭到冲击的情况下召开的。共同体八国财政部长今天上午最后就调整欧洲货币体系内各国货币的比价达成协议,使这次首脑会议所面临的紧张气氛有所缓和。
这次会议将讨论共同体的扩大、共同体预算以及地中海地区产品的销售市场等问题。
共同体委员会在递交给首脑会议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尽管目前对共同体各国的经济来说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如:利率下降、石油价格下跌,美国经济有可能复苏、通货膨胀减缓,但是它仍然感到担忧。
这份报告还认为,今年的就业人数将继续减少,而劳动力总数却会增加,因此共同体的失业人数将会增加10%左右,相应地财政开支也会增加。报告预言,共同体今年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将出现逆差,可能达到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3%。共同体的经济前景仍然是暗淡的。
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共同体的问题也是这次首脑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里的人士认为,由于共同体缺少资金,这个问题所面临的困难比以前增大了,这次会议将很难就此作出重要的决定。
科尔在今天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中,强调共同体目前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也有着“巨大的机会”,只有共同体各国团结一致,才能利用这种机会。他要求各国采取“尽可能一致的方针”,在经济政策上相互靠拢,同失业作斗争,促进私人和公共投资,限制政府财政赤字,并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今天晚上,会议将讨论东西方关系、美国和共同体的关系、欧洲导弹和中东问题等。
这次会议预计将举行两天。(附图片)
欧洲共同体十国首脑21日下午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共同体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什么是欧洲货币体系和中心汇率
问:22日报载欧洲共同体财长会议消息中提到欧洲货币体系和中心汇率,是怎么回事?
北京读者 吴昕
答:欧洲货币体系是1978年12月共同体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的,于1979年3月13日起正式实施。参加这一体系的有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等八国。英国、希腊迄今未参加。
欧洲货币体系是西欧货币汇率联合浮动制的发展和提高。其目的拟在美元之外创造新的储备货币,加强成员国在金融政策上的合作,促进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以便向稳定的欧洲货币区发展,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实现欧洲货币联盟,以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与美元平分货币领导权。
该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创建欧洲货币单位(ECU);各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体系内各国同欧洲货币单位有固定汇率关系,同时,各成员国间也有固定汇率,又称中心汇率,体系内规定了各种货币波动幅度的上下限。除意大利里拉为6%以外,其它七国货币的波动幅度均不得超过中心汇率以上或以下的2.25%。超过这个限度,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有义务采取货币、金融措施,进行干预;或者调整中心汇率,即对体系内各种货币进行升值或贬值。
自1979年9月24日第一次货币调整以来,欧洲货币体系已进行了6次货币比价变动,今年3月21日的调整为第七次。几次货币调整都反映了共同体各国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说明了西方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芳·


第7版()
专栏:

中曾根说要增强日本军事力量
据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20日在防卫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
中曾根说,“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即使在防卫方面也非常严峻。在这个方面,我国也必须承担适当的作用和责任。我国需要一面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同时在自己的国家要自己来保卫的信念下,谋求增强有节制的高水平的防卫力量。”
中曾根说,他“高度评价”自卫队的作用,“自卫队和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相结合,战后一贯维护了我国的和平与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据《每日新闻》报道,每日新闻社从11日起用3天时间就中曾根内阁的内政、防卫政策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舆论调查,调查结果,对首相总的防卫政策的姿态“感到不安”的人达到72%,“不能赞同”首相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封锁三海峡讲话的人,大大多于“可以赞同”的人。
对于“防卫费在国民生产总值1%以内”的政府方针,也有67%的人说“今后也应该遵守”。这表明,舆论对中曾根内阁的防卫姿态仍然怀着警惕性。


第7版()
专栏:述评

石油降价和英国的态度
新华社记者 李长久 郭 勇
石油输出国组织最近降低石油价格的决定,受到西方大多数国家的欢迎。这当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英国的态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这个决定对世界经济是有益的。但是,她又表示,英国北海原油的价格将随市场情况而变动。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甚至宣称,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价格降低15%的决定,是行不通的。它暗示,北海原油价格将再次下降。
近几年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调整世界上石油的供求关系作出了努力,而英国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却一直在大幅度增加,英国去年的石油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33亿吨。它去年出口的石油,从1981年的2,420万吨增加到3,780万吨,增长了56%以上。石油已成了英镑以至英国整个经济的重要支柱。
英国自1979年陷入经济危机以来,工业生产在1980年和1981年共下降11.1%,跌至1975年的水平,而去年比上一年也仅仅上升了0.5%。在占有最重要地位的制造业方面,英国去年头十个月的外贸逆差竟达1.25亿英镑,这是英国产业革命后一百多年来在这一领域中首次出现外贸逆差。在这种形势下,英镑地位之所以能由疲弱变得比较坚挺,英国国际收支去年之所以还能出现46.4亿英镑的顺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北海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只消看一下这个数字,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去年出口北海石油的收入达46亿英镑!
英国当然期望通过降低油价来增加出口,但是,如果引起连锁反应,以致油价一泻而下,对英国经济也是有害的。据计算,每桶油价下降一美元,英国一年就减少收入3亿多英镑。现在,油价下跌已经开始削弱英镑的地位。到本月18日,1英镑只能兑换1.4860美元,英镑对美元的比价已降到创纪录的最低点。对于原料和食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的英国来说,英镑汇价下降将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成本增加和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加剧。这样一来,英国政府就可能不得不再度提高利率,而英国经济也可能更难摆脱危机了。还有,英国北海石油开采成本大大高于其他产油国。伦敦一些报刊指出,如果对石油降价的趋势失去控制,将给北海油田带来灾难性后果。如果油价降到每桶25美元,北海油田生产就难以为继。
西方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由于英国的行动而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协议遭到破坏,引起油价暴跌,这是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的。不过,据透露,在石油价格问题上,眼前英国也有可能一心想占领更广大的国际市场于一时而忍痛削价;另外,它还可能受到西方石油及其他垄断资本势力的影响。英国将如何权衡利害,是令人颇感兴趣的问题。


第7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监视委员会
将研究石油市场新情况并讨论对策
本报讯 据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监视委员会决定于下月1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会议,研究世界石油市场出现的新行情,以采取对策。
这项决定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长奥泰巴在阿布扎比宣布的。这个于去年3月组成的委员会被授权在石油市场出现不平衡状态或该组织成员国违反协议时举行会议,讨论对策。
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本月14日就油价和产量达成协议之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苏联油价降到每桶28美元,并将再次降价,向世界石油市场“发动攻势”。埃及也将其苏伊士原油价格降为每桶27.5美元,以同苏抗衡。
西方观察家们认为,今后石油价格的焦点在伦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石油输出国组织降低油价时说,英国的北海原油价格将随市场情况而变动。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甚至宣称,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价格降低15%的决定“是行不通的”。英国上个月决定把石油价格每桶降低3美元,即降至30.5美元,对石油输出国造成很大压力,导致该组织不得不降低油价。如英国再把北海石油价格降到每桶29美元或29.5美元,其结果“可能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体制进行一次新的打击”。


第7版()
专栏:

象牙海岸积极造林
也门总理参加植树
本报讯 由于十九世纪末殖民主义者和以后西方垄断资本家的掠夺性砍伐,象牙海岸这个西非国家的森林资源急剧地减少。在本世纪初,它的森林面积为1,500万公顷,1956年有1,150万公顷,1968年下降到900万公顷,直到1982年就只有540万公顷了。
为保护森林资源,象牙海岸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禁止向外国出口珍贵的树木,如红木,并决定在最近几年内进行人工造林。计划今年造林6,000公顷,以后每年造林10,000公顷。
此外,象牙海岸政府还决定开展广泛的宣传运动,以使每个公民都了解保护森林这一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新华社萨那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理埃里亚尼3月5日在萨那大街种植了第一棵树苗,从而宣布了植树节的开始。
3月5日,在萨那的市区和郊区都能看到政府工作人员、士兵和学生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北也门农业、渔业资源部长哈姆达尼向报界发表谈话说,在今年的植树节里,全国各省将植各种果树100万棵,绿化树50万棵。他希望北也门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水果自给。
为保证植树的成活,农业部今年组织了专业队伍来负责浇水和管理。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在美国工业“心脏地带”
美国经济陆续出现了一些回升的迹象。在美国工业“心脏地带”、向来被称为富饶之乡的中西部许多城市里情况又怎样呢?最新出版的《新闻周刊》说,“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钢铁之乡到密执安州的汽车之城,从伊利诺斯州的机械工具厂到明尼苏达州梅萨比的铁矿……人们对繁荣的信念已经消失了。美国其他地区会出现回升,但是中西部的萧条地带和从巴尔的摩到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的传统工业地带却会被抛弃在一边”。
宾夕法尼亚州西南的霍姆斯特德市是一个钢铁中心。由于工厂停产,商业萧条,它的闹市区呈现一片荒凉景象(右下图)。
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的底特律市,一家运货汽车公司悬出了不招聘工人的醒目通告(右上图)。
人口只有3万名左右的阿利奎帕市以生产钢铁、机械工具和玻璃器皿等著名。该市重要钢铁厂琼斯·劳克林工厂的长期停工,使这个小城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俄亥俄州的扬斯敦扼交通要道,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中心。扬斯敦还以生产办公用品、铝制品、灯泡、机车部件、水泥闻名。在经济衰退的打击下,寻找工作无着落的失业工人正在申请救济(左下图)。
·凡 文·


第7版()
专栏:

印度大量毁林造成严重后果
本报讯 据印度科学和环境报告中心报道,从1951年到1972年,印度共损失340万公顷森林。全国绿化计划从未认真执行,现在距离50年代确立的林业发展目标越来越远。
1952年,印度制定全国林业政策,把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发展目标。
按林业部门的统计,印度森林覆盖面积为23%,也就是7,500万公顷。实际上,这并不准确。在安德拉邦进行的一次空中勘查表明,很多森林保留地上根本没有树木。
毁林造成多种危害:水患增加,水土严重流失,花费庞大,开支修筑的堤坝受到严重冲刷,微观气候也发生重大变化。换句话说,印度的生态资源逐渐遭到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每年仅水灾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就达6亿美元左右。目前看来,这种状况在近期尚无改善的可能。
森林的退化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农村居民对林木的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他们需要柴禾、修建房屋的木料、饲料等等。但当地居民被剥夺了这种权利,他们只好以非法手段盗伐和过度放牧。另外,为满足城市需要,森林遭到过度采伐。


第7版()
专栏:

意大利因森林遭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新华社罗马电 由于森林受到大面积破坏,意大利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据统计,意大利的森林覆盖面积为637万公顷,占全国国土的五分之一。1970年以来,由于火灾,已有64万公顷的森林被破坏,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大批森林遭到破坏的结果是大片土地受到风雨的侵蚀。目前意大利全国有六分之一的土地受到侵蚀,一半以上的土地失去了储水能力。因此,雨季一到,山洪爆发,常常造成水灾和滑坡。据报道,最近三十年,全意大利死于水灾和滑坡的人数超过1,000人(不包括六十年代初瓦荣大水坝倒塌淹死的人数),平均每十天死一人;受灾的城市和村镇近年来已达57%,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达3万亿里拉(约合10多亿美元)。
鉴于这种情况,意大利地质科学家以及舆论界不时大声疾呼,要求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对森林的保护。


第7版()
专栏:

世界每年有六百万公顷可耕地牧场变成沙漠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联合国负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环境保护计划领导人何塞·利萨拉加3月15日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目前,世界上“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可耕地和牧场变成沙漠,遭受的生产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第7版()
专栏:

孟加拉国政府近几年来制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绿化规划,在各县设立造林普及站,动员农民植树并为他们提供树苗,推动绿化工作。城市住宅四周和农村院落都栽上了各种果树和花卉。图为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街头路旁各种树木郁郁葱葱。  新华社记者 杨继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