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3-03-14

1983-03-14新闻联播 文字版

在马克思墓前

第8版()<br/>专栏:<br/><br/> 在马克思墓前<br/> 乔冠华<br/> 我于1972年11月出席联大会议后顺访英国,17日往谒马克思墓。22日回到乌鲁木齐写成此诗;诗情不多,尚具真意。马克思逝世即将百年,以此聊表寸心。 (1983年3月3日)<br/> 束发读君书,<br/> 今来展君墓。<br/> 回顾皆荒凉,<br/> 独此多花朵。<br/> 有花无花小事耳,<br/> 人心向背换今古。<br/> 八十九年如逝水,<br/> 唯有君思翻帝座。<br/> 红旗招展古神州,<br/> 非君之故更谁何?<br/> 我亦从君四十年,<br/> 谒君涕泪双滂沱。<br/> 大错小错千千万,<br/> 赤胆忠心信无过。<br/> 迟早终将见君去,<br/> 亲聆教诲当有所。<br/> 来日方长吾即归,<br/> 且献鲜花寄微慕。<br/> 1972年11月17日谒马克思墓,22日写于乌鲁木齐。

马克思像(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马克思像〔雕塑〕 章永浩

伟大的“清道夫”(五首)——马克思逝世百年祭

第8版()<br/>专栏:<br/><br/> 伟大的“清道夫”(五首)<br/> ——马克思逝世百年祭<br/> 徐刚<br/> 他又活了一个世纪<br/> 他已经死了吗?是的,<br/> 他早已经长眠——<br/> 在伦敦,那个雾蒙蒙的三月里。<br/> 可是,一百年后,<br/> 在草长莺飞的北京,夜晚,<br/> 月色从树叶间扯下记忆的丝<br/> 缕,<br/> 柳条在夜风里弹拨着一支<br/> 关于过去的、遥远的乐曲……<br/> 这个夜晚啊,世界在沉静中<br/> 想念着马克思!<br/> 这个寻路的闯将,<br/> 这个不屈的斗士,<br/> 这个爱着女儿的父亲,<br/> 这个爱着人类的孩子……<br/> 于是,在炽热的希冀的目光中,<br/> 在诚实的信仰的心灵里,<br/> 都有一个活着的马克思。<br/> 他微笑地望着世界,<br/> 他又活了一个世纪!<br/> 真理<br/> 真理,是埋藏的矿石,<br/> 不是挂在树上的果子;<br/> 也不是先哲的一句名言,<br/> 失落在某一处山野、荒地……<br/> 探索真理的人,为了一个细小<br/> 的发现,<br/> 只能在崎岖小路披荆斩棘!<br/> 半途而废的,宣布没有真理,<br/> 听天由命的,只能笃信上帝,<br/> 在离开真理一步的地方停下,<br/> 仍然好比相隔着千里万里……<br/> 因此,马克思,这个流浪者,<br/> 这个大胡子,<br/> 这个伟大的“清道夫”,<br/> 便永远包含了流放、辛勤,乃<br/> 至千磨万劫的涵义!<br/> 各种各样的灰尘,<br/> 各种各样的垃圾,<br/> 各种各样的扭曲,<br/> 各种各样的诡计,<br/> 在权力的指挥刀下,<br/> 蜂拥而去,向着马克思攻击!<br/> 马克思微笑着,他说:<br/> 真理在我的手里,并且<br/> 要传到每一个工人的手里……<br/> 芸芸众生自从分成了阶级,<br/> 资本主义的防线就注定要分崩<br/> 离析!<br/> 今天,伦敦的迷惘<br/> 伦敦,五彩斑斓的都市,<br/> 这是产生过英雄的都市,<br/> 也是产生过娼妓的都市,<br/> 是拜金主义者渴念的都市,<br/> 也是孕育马克思主义的都市。<br/> 各种人在这里寻找各种安慰,<br/> 各种人在这里得到各种魅力。<br/> 然而,在今天,伦敦的迷惘,<br/> 象雾一样,织成了藩篱——<br/> 那个驱逐马克思的国家,<br/> 有人主张让马克思回到故土安<br/> 息……<br/> 我愿这伦敦的雾更加浓重,<br/> 让有些人找不到马克思的墓<br/> 地!<br/> 倘不,我真希望恩格斯从大海<br/> 的波涛上站起,<br/> 挽着马克思的手,走进<br/> 自由自在的大风大浪里……<br/> 世界与未来<br/> 伦敦,你真的可以不再迷惘,<br/> 马克思,是属于世界与未来的——<br/> 那里有工人阶级,<br/> 那里就有他的墓地,<br/> 在一切死去的烈士的纪念碑<br/> 下,<br/> 在所有活着的无产者的心里。<br/> 他的名字,<br/> 流动在工人阶级的血液中,<br/> 工人阶级才有了大公无私的气<br/> 魄,<br/> 才有了改天换地的伟力……<br/> 伦敦,你真的可以不再迷惘,<br/> 马克思,是属于世界与未来的——<br/> 你看那些小草,<br/> 你看那些树叶,<br/> 你看那些孩子,<br/> 那些牵动绿色的潇潇春雨……<br/> 那一座未来的大厦,<br/> 因为有了他的脊梁,<br/> 正在艰难而自豪地崛起!<br/> 不倒的姿势<br/> 他的行走和他的伏案<br/> 都是他的行动的姿势,<br/> 他坐着告辞这个世界,<br/> 他实在离不开他的笔和纸……<br/> 他没有倒下,<br/> 他留下了一个不倒的姿势,<br/> 他知道路途的遥远,<br/> 他等待勇敢的后人快来接替。<br/> 他的最后的告诫是:<br/> 为了真理,为了劳苦大众,<br/> 不能倒下,不能休息,<br/> 更不能纸醉金迷……<br/> 他的行走和他的伏案,<br/> 都是他的行动的姿势,<br/> 且慢说天涯路远,<br/> 自有那关山迢递——<br/> 他穿过了一堵堵铜墙铁壁,<br/> 他走进了又一个新的世纪……

访卡尔·马克思诞生之家

第8版()<br/>专栏:<br/><br/> 访卡尔·马克思诞生之家<br/> 李欣<br/> 1981年12月5日晨,我们从西德法兰克福市洲际旅馆出发,去特利尔市参观“卡尔·马克思诞生之家”。<br/> 十几天前,中国医药代表团一到西德,在议定为时两周的活动日程时,我们就提出要参观马克思诞生地,好客的主人——西德制药联合会负责人迪芬巴赫先生慨然同意。当天,为代表团派出宽敞舒适的旅游汽车,由一直跟随接待我们的斯坦布劳女士陪同,还给带着旅途用的丰盛午餐。<br/> 沿途天气变幻无定,象演幻灯片一样,一处大雪纷飞,一处田野青绿,一时雨水糊窗,一时阳光露窥,一阵白雪遍地,到特利尔市时又小雨淅沥起来。这种“远游无处不销魂”的异国风光景色,使我连日来紧张活动中产生的疲累为之一扫。<br/> 特利尔是西德西南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摩泽尔河畔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市镇。它的房屋建筑和街道,给旅客以整洁、幽静又开通、大方的感觉。我们去的那天是星期六,时值周末,中午出来采购物品的市民小汽车络绎不绝。车队排的很长,我们的车在车流中蜗牛般地爬着,有条一二百米的小街走了一二十分钟。陪同我们来的斯坦布劳女士和开车多年的司机显然都没来过马克思诞生之家,打听一阵,才找到了布吕肯街十号马克思故居。<br/> 这座外表象是三层楼房的马克思诞生地,看来并不怎样显眼,而且我们到达时门口也相当冷清。但就在这楼上一个房间里,一百六十多年前,诞生了一个恩格斯称之为“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世界伟人。他逝世后过了三分之一世纪,他的主义就在版图最大、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国取得胜利;他逝世后过了三分之二世纪,他的主义又在人口最多、约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大国取得人民大革命的胜利。现在他的思想理论,已是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峰,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的灵魂。正确的思想一被广大人民所掌握,所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是多么惊人巨大呵!<br/> 马克思故居,是1968年5月5日,即马克思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宣布开放为博物院、图书馆以及研究所的。我们到后,由馆长海尔穆特·伊仑纳先生亲自接待。虽说我们是约定的客人,但旅途3个小时,进入市区又延误半个小时,这样,馆长就必须延长下班时间,他的好客热情使我们连声道谢。<br/> 这是一座两层楼的陈列,前后楼被联接一起,中有天井,从二楼走廊上可以望到内院和拱廊。据说很早一段时间,特利尔市的居民弄不清楚卡尔·马克思诞生之家在那里。本世纪初,有人才从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刊在特利尔报纸的广告中查出来,三十年代初开放它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博物馆。希特勒上台后,这所房屋被法西斯当作“人民和国家公敌的财产”没收充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马克思故居,委托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掌管,建成有关马恩著作文物的博物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著作的研究所,并附有可供研究使用的图书馆。因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快到了,这所房屋即将停止参观进行修缮,我们是最后一批客人。<br/> 这样说来,我们这次参观就更珍贵了。我们把九个展览室都认真看了。这里展示着许多国家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尤其使我们感兴趣的,是馆内陈列了大量中国出版的马恩经典著作,还有周总理读过的马恩著作原书。这里展示有:卡尔·马克思的出生证书,他与燕妮的结婚证书,死亡证书,马克思家中成员的照片,一张家谱表以及其他有关文物,还有雕制的马克思铜像。从展览室大大小小的玻璃柜中,我们通过马克思的一生及其革命活动,看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缩影;还通过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翻译出版,看到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这位创始人逝世不过一个世纪,马克思主义已为进步人类争先恐后地接受。值得骄傲的是,在这个远隔重洋的马克思诞生之家的博物馆里,不仅看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大量出版发行,而且在第一展览室的来宾纪念册上,可以看到为数众多的中国来宾的参观留言。从一行行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中,反映出来中国人民的历史脚步和追求真理的心声。<br/> 在参观过程中,同时也感受到另外一种印象:馆口冷清,馆内只遇少量青年男女参观,在我们所见的签名留言簿中看到,似乎只是第三世界和本国青年来的多些;此外,我们中国的旅客也不少。我们在来宾纪念册中写了一句“马克思主义永垂不朽”,大家都签名留念。为了感谢馆长,我们互赠了礼品。我们送他的是印着人民大会堂藏画的1982年挂历及黄山松云织锦,他送我们的是纪念章,博物馆介绍和该馆编印的关于马克思的研究著作。

信鸽与科学性

第8版()<br/>专栏:大地漫笔<br/><br/> 信鸽与科学性<br/> 见到一则台湾信鸽飞到天津的消息,其中说这只鸽子“带来了海岛同胞眷恋祖国大陆的信息”、“快过年了,连鸽子都想大陆,想团圆了”。这些说法不知有何科学根据?难道生在台湾的信鸽也知道大陆和台湾是一个国家分成了两半需要统一吗?<br/> 台湾信鸽飞到天津,是因为它迷失了方向。向西,它飞到了大陆;向东,就要飞到日本;向南,可能飞到菲律宾。它绝不会象有的台胞那样,有意来大陆观光或定居的。<br/> 一旦发现了台湾飞来的信鸽,要注意保护,精心饲养,在适当的时机,利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它飞回台湾主人那里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有利于台胞的好事。报道一下也很好。但是加上那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话,就不太好了。<br/> 刘九如

化人要得法

第8版()<br/>专栏:大地漫笔<br/><br/> 化人要得法<br/> 清代小说家宣鼎在《夜雨秋灯录》中写了个故事:江苏六合有个浪荡子叫金虾蟆,父母去世,将产业挥霍殆尽,便到市上诓拐诈骗、耍无赖。当他卧路拦轿时,被县宰逮捕鞭笞,几乎丧命。有董翁者,出钱将虾蟆赎出。当他得知虾蟆会蒸可口的茯苓糕时,便出钱帮他开小店,使他成家立业,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br/> 在当今社会的某些角落,有时还存在个别性顽之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外:一、憎恶;二、怜惜;三、挽救。前两种态度对其转化作用不大,第三种却是从物质、精神诸方面去帮助、感化之。正象冬天街上的某些冰块,如果只是踢来踢去谁也不管,它是不会化的,如果把它放在温暖的火炉上,它便会慢慢溶化,再加温就会沸腾起来。 连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