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卡尔·马克思画传》前言
胡乔木
自从马克思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就有了远大的奋斗目标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并逐渐发展成为广泛的国际性的共产主义运动。百余年来,共产主义运动一直在斗争中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胜利。
1983年3月14日,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世界的革命无产者和整个进步人类,都怀着崇高的敬意,隆重纪念这个日子。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的一生。他17岁中学毕业时就抱有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大学毕业以后,主编《莱茵报》,开始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斗争。在法国创办《德法年鉴》时期,完成了在思想上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这以后,他就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同呼吸、共命运,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始终把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使命和一个科学巨匠的使命结合于一身。他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积极领导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事业,领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他努力筹建西欧的无产阶级政党,指导它们的活动,扩大它们的影响。1846年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他亲自参加1848年的欧洲革命特别是德国革命,热情地关心各国人民的革命利益,以各种形式支持他们的革命斗争。他奋力捍卫1871年巴黎公社的伟大事业。为了给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制定科学的理论和纲领,他夜以继日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努力吸收人类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成果,并给予批判的改造。他深刻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同时总结了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他把这一切汇集在一起,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反动势力的疯狂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乃至健康状况的日益恶化,都不能阻止他的工作和战斗,都不能丝毫动摇他的坚强的革命信念和豁达开朗的乐观精神。马克思真正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一生,他是在自己工作室的坐椅上与世长辞的。
马克思逝世一百年来的历史,是共产主义运动由少数人的运动发展为广泛群众性运动的历史,由主要限于西欧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范围的历史,尤其是共产主义由理想逐渐变为一系列国家的亿万人民的生活现实的历史。马克思生前曾对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寄予很大的同情和希望,并预见到古老的中国必将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今天,在距离西欧最远的大国之一的中国,由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由于体现这一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已经胜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民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也就是共产主义的旗帜,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武器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共产主义者,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坚持信仰、宣传和实践共产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岗位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这本《卡尔·马克思画传》生动地再现了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辉的一生。《卡尔·马克思画传》的出版,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学习马克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5版()
专栏:

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于光远
作者认为,适应马克思逝世后世界历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明确地提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要求它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九五○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曾写道:“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在这里,斯大林的着眼点虽然只是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只是指出它的基本内容与历史功用,但是也应该认为他已经明确指明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这一方面。作者主张把斯大林这个马克思主义定义中的第一、第二、第三这三条内直接有关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引导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内容合在一起,视作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把斯大林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定义中的第一和第四两条内直接有关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内容合在一起,视作马克思主义中另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中世界历史最重大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好几个国家中建立了起来并在建设中取得了胜利。这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赢得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最进步的分子的拥戴,掌握了愈来愈广大的劳动群众,变成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力量的结果。在今天纪念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学说,能够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那样,由于它的伟大科学力量,在这样的一百年中使得整个世界按照它所预言和预期的方向,发生如此巨大的深刻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它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系统。它既是从古以来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的总汇,又是当代广大劳动者为社会进步、人类解放而从事的社会实践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时代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永远要以最充分适应时代的新的科学成就,用自己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来丰富自己,指导人们去开创人类历史的新局面。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适应当前时代前进的一个重大的进步。
回顾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候,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无产阶级要战胜它的阶级敌人,就要使自己成为比资产阶级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提高觉悟,团结起来,有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并且善于掌握斗争的策略,善于组织斗争的行动。马克思抱定了不只是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这样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起了帮助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作用。近一个半世纪中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是在这样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下取得的。现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出现已经六十多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已经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材料在等待着我们去作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许许多多问题等待着我们进一步从理论上去解决。因此,今天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活动的中心,应该是去努力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是什么,它都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经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可以肯定它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总括起来不外乎是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寻找与确定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途径这样两个方面。
在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研究中,举例来说,应该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规定性或社会主义本性的研究。历史的经验表明,尽管对社会主义已有许多论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旧会发生种种对社会主义本性认识不那么清楚的现象。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与竞争是否可以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行动哪些是符合社会主义本性的,哪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性应该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和自由、领导和纪律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发挥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条件?……所有这些,都是与对社会主义的本性的认识有关的问题,都要求得到透彻的解决,而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说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深刻的。
在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研究中,举例来说,还应该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在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个时期,社会上有可能并存社会主义的与某种非社会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又有可能并存多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各占一定比重的多种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与多种经济成分,以一定的相互关系相结合,构成这个时期这个国家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生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的着眼点是,这样的生产关系能否对生产力发展起最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研究可以是针对某国某时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也可以从中探讨关于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的结论。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研究与此相类似,也应该包括在这个方面里。
在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研究中,举例来说,还应该包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曾经讲过,会经历:(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3)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马克思的这个论断,经过历史的检验,是客观的真理。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我们今天还应该根据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的资料,作出比较具体一点的论断。我们也不愿陷入空想,但是,要对现实进行分析,从中看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一项任务。
对于客观规律性的研究工作做得愈深刻,在寻找社会主义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途径时就愈有比较充分的科学根据。我们知道,在“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也包括主观方面的研究,这就是说,其中包括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以及组织问题的研究。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也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各项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社会政策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研究,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等等。通过这些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性的研究就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活动结合了起来,这一方面的研究的重要性是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的。
不必说,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观方面的研究,会带有更多民族的特色。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就要选择一个适合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今天我们就要去寻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补充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新的内容,也要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列宁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所作的那样,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为指导,对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上面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作出系统的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普遍适用的哲学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也是要向前发展的。这就是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应该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而有所发展。同时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则应该包括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之内很好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各种不可截然分开的关系,决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是同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两方面的内容。不过这两方面毕竟有各自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内容,我们今天仍有提出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必要。
(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除了依靠一般的科学,尤其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有一个很不相同的地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破坏一个旧世界。在革命中也需要一般科学的知识。但是那时,对一般科学知识的应用,终究是有限的。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要进行经济的与文化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政治的与军事的许许多多方面的建设工作,要解决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关心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而且要与世界各国发生各方面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范围十分广泛,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而对工作的要求又十分细致。在这些工作中常常需要运用一般的科学知识。比如在生产中,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而自然科学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围。除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外,管理科学中有一部分也属于一般科学的范围。
而且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比如在我们中国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历史,但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时间毕竟短得多。管理企业、管理政府的经验,总的说来,无产阶级也比资产阶级要少。企业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教育程度一般来说也还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在革命胜利之前我国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缘故。因此,在运用一般科学方面,在今天有一个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着重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必须依靠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这件事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决不允许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般的科学知识就减弱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重视。现在这种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是存在的,所以有必要讲清楚这个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有计划地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在讨论到社会主义的这个特点也是优点的时候,经济学家们讲的通常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用计划来调节生产,因而可以做到保持经常的按比例的发展。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把计划工作的范围扩大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扩大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实上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可以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来解决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的促进力量。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之点。
(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作为新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接触到许多新的情况,遇到新的矛盾,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思想上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每个劳动者的头脑中都有一个他究竟应该怎样做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的问题,也有一个如何来判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好坏和是非的问题。许许多多问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所没有发生过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推进,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
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劳动者(其中包括在各种岗位上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的思想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普遍提高劳动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思想觉悟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尽其所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很好地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使得各个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使劲,使得各个人的意志汇合在一个总的意志当中,各个人的力量汇合成一个总的力量来发生作用,以达到最后历史的发展的结果如大家所希望的那样;才能大家都来关心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许多问题,提出各式各样的建议,以便充分地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得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得更好。
我们看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些思想问题是可以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来解决的。那些思想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一批一批青年在成长,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所造成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是这样做,对于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很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解决不了当前劳动者头脑中存在着的主要的问题的。许多问题在书本上虽然讲到,但讲得很抽象很一般,而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是很具体很复杂的。重复众所周知的真理,在这些情况下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今天做好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
(五)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所以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是总结我们自己实践的经验。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与总结不是自己实践的经验相比,优点是掌握的材料充分,易于了解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易于了解实践过程中人们主观世界方面的情况。但也可能有一些缺点,那就是往往因为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而不能很客观地分析问题。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当然一定要把人的实践活动放在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进行具体的分析,但同时又要从这种具体的分析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为了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而对历史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仅仅为了解决当前某一方面的实际工作而进行总结是不完全相同的。它要求这种总结达到真正理论的高度,因此就要站得更高,考察更长久的更宽的范围的历史经验,对历史经验作更进一步的科学抽象,而且把得出的结论系统化,用严格的逻辑顺序叙述出来。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在为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而必须进行的理论工作中,应该包括以当代资本主义为对象的研究。这是因为根据现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经验资料去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困难的地方,那就是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前,在经济上和文化上比较落后,甚至是很落后的,因此根据这样的国家中的经验而作出的判断会有它的局限性。例如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当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会是怎样的,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又会是什么样子。在根据现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去研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特别是在作出认为可以普遍适用的结论时,更要注意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对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对于我们为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会有帮助的。既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可以作出许多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论断,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努力取得某些重要的科学结论,来印证、来补正、来充实仅仅从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之不足呢?
为了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根据历史经验对实践中和理论探讨中提出的问题逐个进行研究,也要在哲学社会科学有关的领域中进行学科建设工作。列宁在1913年的一篇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创立来说的。自从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起来之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吸收各方面的优秀成果。这好象一条大江,它是若干条水流汇合而成的,而在大江向下奔流的过程中,还要接纳来自其他溪流的水。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一条大江,而列宁指出的那三个来源就是它的上游的几条河流,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就要继续接纳来自各方的水源。由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涉及的范围很宽,在它的发展中需要从许多方面汲取它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应该做好这种接纳吸收的工作。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接纳来自各方面的文化成果,一定要经过批判与改造。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都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严格的批判,加以改造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方面的论述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它以后的发展中更应该是这样。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已经完整地建立起来了,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观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各方面批判地吸收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用的东西这样的工作就容易得多。但是我们仍旧要以十分严肃的态度来进行这种工作。在这样的工作中抱轻率的态度,不论是采取轻率地否定的虚无主义的态度,或者采取轻率地肯定的不加批判的态度,都是不允许的。
(本文是作者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的摘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