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西德大选在即 各方极为关注
这次选举对东西方关系影响重大 美苏双方正极力施加影响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本社记者李钟发报道:3月6日,西德将举行大选。
这次大选是在西德国内正为欧洲导弹问题争论不休而美苏之间更为此加紧勾心斗角的时刻举行的。选举结果如何,不仅对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而且对整个东西方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为各方所关注。
众所周知,根据北约1979年的“双重决议”,西德等西欧五国将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自己的国土上总共部署464枚美制巡航导弹和108枚潘兴Ⅱ式导弹,以对付苏联的SS—20导弹。而西德一国就要承担96枚巡航导弹和全部潘兴Ⅱ式导弹的部署任务,占计划部署导弹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人们认为,西德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北约计划的命运。
西德两个主要政党——执政的联盟党和在野的社民党在导弹部署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在竞选中,两党围绕这一问题的争吵十分激烈。去年10月上台执政的联盟党的立场是,如果美苏日内瓦削减欧洲中程核导弹的谈判失败,它将如期部署美国导弹。社民党的态度前后变化较大,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赞成到动摇,由动摇到妥协的过程。美苏争吵得十分激烈的所谓“零点方案”就是社民党在这一过程中最先提出的,美国只不过是接过了这一提法。而今,就连当初坚决支持西方部署新式导弹的社民党前总理施密特最近也主张同苏联达成妥协,而不应当坚持美国的“零点方案”立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福格尔反复声称,如果他当选,西德将不会“自动”部署美国导弹,他将尽力使导弹部署成为“不必要的事情”。社民党还赞成美苏日内瓦导弹谈判把英、法的核力量也包括进去。社民党的这些主张颇受苏联的欢迎。联盟党和自由民主党人士指责社民党打算使西德走向“外交上的中立主义”;社民党人士则反驳说,如果联盟党继续执政,将使西德卷入东西方之间“新的冷战”。
西德各政党围绕欧洲导弹问题而展开的争论,引起了苏、美、法、英等国的极大关注。
为了打破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苏联始终把西德作为它对西欧外交的重点。因为事情很清楚,如果西德在导弹部署问题上打退堂鼓,北约的计划就会落空,苏联在欧洲的核优势就可固定下来。现在,面临西德社民党立场的变化和大选在即的新形势,苏联对西德的政治攻势也就更加猛烈:邀请福格尔访问莫斯科,希望社民党再次接过“政治责任”;派外长葛罗米柯出访波恩;还就欧洲导弹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又是吓唬,又是诱惑。葛罗米柯2月23日还对《真理报》发表谈话,要西德摆脱美国的核裁军立场。观察家认为,苏联的行动除了要打消北约的导弹计划,还包含着战略意图;分离欧美关系,使西欧的防务同美国“脱钩”,最后把美国挤出西欧。西德政府发言人25日强调说,西德政府正在关切地注视着苏联对西德选举和内政的严重的、史无前例的干涉。
西德是北约的重要成员,也是美国的重要盟国,在东西方力量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德政局的变化不仅和美国同苏联争夺欧洲的前景息息相关,而且也牵涉到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切身安全利益。因此,美国先后邀请了西德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的两位总理候选人访问美国,并且派出副总统布什访问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以统一西方在部署导弹问题上的立场,对西德政局施加影响。法国和英国显然不愿因西德在导弹问题上采取“中立”态度,而造成西欧防务同美国“脱钩”的危险局面。因此,法国总统密特朗借法国—西德条约签订二十周年之机在西德大讲特讲部署美国导弹的必要性,为联盟党的科尔政府撑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明确表示支持科尔的立场,为他在大选中取胜助一臂之力。
但是,究竟哪个党将在大选中获胜,看来谁也没有多大把握。从最近的民意测验来看,联盟党的得分将比社民党略胜一筹,但是另外两个小党——自民党和绿党也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西德政局的发展将更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欧洲国家所关注。


第7版()
专栏:

一九八三年——突尼斯的“降价年”
张惠国
新年伊始,突尼斯气候反常,北部山区普降大雪,气温骤然下降至零下36摄氏度。驱车首都突尼斯市大街上,大风卷着雨雪,击得车身咔咔直响,不禁使人联想到来自西方世界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正侵袭着这个北非国家。
近年来,突尼斯物价上涨,投机倒把之风日烈,广大消费者为此忧心忡忡。
年初以来,突尼斯政府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打击恣意涨价和投机倒把活动。1月5日,突尼斯国民经济部派出大批物价检查员,在首都主要商业区巡查。在被检查的70多家糕点铺中,有30家因质次价高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等原因被查封。笔者在繁华的布尔吉巴大街上看到有两家较大的糕点铺门上贴着“该店因违反经济法被查封”的大封条。从橱窗玻璃望去,只见店内空空荡荡,恰与店外熙熙攘攘的街景形成明显的对照。
1月8日,总理姆扎利主持召开全国省长会议,要求按布尔吉巴总统指示在全国展开物价检查运动,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会议决定冻结交通、水电、煤气、房租和人民生活第一需要品的价格,同时降低肉类、鸡蛋和土豆等食品的价格。翌日,首都许多家大商店和纺织工会联合发表公告,响应政府号召,把食品、纺织品和家用物品等100多种商品价格自动降低5—10%。嗣后,全市各家商店橱窗上都张贴了自动降价5%的告示,往日使购买者望而却步的价目牌上添上了新的较低的标价。从正在选购商品的顾客表情上,可以察觉到人们对克服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初步显示出信心。
不久,降价运动发展到了工业产品,由检查员、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组成的检查组对突尼斯市的工厂企业进行价格检查,对其中违反价格政策的3家工厂勒令关闭6个月,停产期间的工人工资由厂方照发。至1月下旬,这个运动已普及到各地。1月28日,年逾八旬的布尔吉巴总统亲临卡斯巴政府所在地主持内阁会议,呼吁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承担责任。目前,这个运动正在继续发展。人们普遍希望,稳定物价应作为一种国策长期坚持下去,而不应当作权宜之计。突尼斯社会主义宪政党机关报《行动报》把1983年称作突尼斯的“降价年”。
自六十年代以来,突尼斯凭借着国内政局稳定,发展经济形式多样等有利因素,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8%。1979年,人均国民收入达1,131美元,在非洲名列第4位。在此基础上,突尼斯政府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计划(1982—1986),规定总投资80亿第纳尔(约2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3%,以争取在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突尼斯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打击。作为大宗出口商品的磷酸盐产量下降,旅游业不景气,外汇收入大大减少;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减产8.7%,以及1982年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致使国内资金积累困难,又由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减少了对突尼斯的援助,从而财政日见拮据,通货膨胀率升高,物价不断上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突尼斯政府决心增加生产,压缩消费;增加积累,控制通货膨胀,而稳定物价乃是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当前,整个西方经济处于难以摆脱的困境,世界性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在这种形势下,降价运动能否顺利地坚持下去?它对克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能起多大作用,乃是突尼斯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人们自然期望,在严冬过后,能盼来明媚的春天。(附图片)
在首称闹市布尔吉巴大街上的商店挂着突尼斯纺织协会告示:“本店纺织商品自愿降价百分之五”。


第7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如周内不能达成协议
海湾产油国将要单方面降低石油价格
埃及决定采取措施应付油价下跌
据新华社科威特2月27日电 阿布扎比消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长奥泰巴昨晚提出警告说,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在一周内就油价问题达成协议,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将单方面采取行动。
奥泰巴在阿联酋外交部官员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讲话时证实,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已在油价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据报道,它们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基准价格由目前每桶34美元降到30美元,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就此达成协议,它们将单方面把自己的油价降至每桶27美元。
他强调,海湾国家渴望维护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基准价格由目前每桶34美元降到30美元。
他强调,海湾国家渴望维护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团结。但是,他说“我们的耐心快没有了,我们不能封闭自己的油井,在沙子上睡觉,而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市场”。
他说,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由每天1,800万桶削减到1,000万桶。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需求是每天1,340万桶,而1979年是每天3,100万桶。
本报开罗2月27日电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昨天召集内阁经济小组会议,商讨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给埃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决定进一步削减开支,限制消费,并决定取消轿车价格补贴。
埃及石油出口收入近几年已经一跃成为国家的第一位外汇收入。石油年生产能力已达3,400万吨左右,1981—1982年度的石油外汇收入为27亿美元。埃及内阁前不久制定的新五年计划,是以石油收入逐年递增作为基础的。但是从去年11月以来,埃及的石油出口价格已经三次降价,现在每桶价格平均为29美元。根据目前世界石油市场行情,埃及石油出口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埃及石油部长在人民议会的报告中说,埃及的石油出口价格将根据世界行情变动。据他估计,埃及石油外汇收入在1982—1983年度将下降2.45亿美元,1983—1984年度将下降5亿美元。内阁将根据这一新情况研究五年计划的执行。
与此同时,埃及内阁决定从即日起,取消国营“胜利”汽车厂生产的轿车价格补贴。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失业人数再创战后最高纪录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24日电 据欧洲共同体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字,共同体国家(除希腊以外)的失业人数到今年1月底已增加到1,230万人,失业率达11.1%,再创战后最高纪录。
在各成员国中,爱尔兰的失业率最高,为15.3%,其次是荷兰和比利时,失业率分别为14.5%和14.3%。
据估计,如果经济衰退持续下去,1985年共同体的失业人数将达1,500万。(附图片)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约有900人排队申请仅有的30个工作名额。


第7版()
专栏:

布鲁塞尔工人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本报布鲁塞尔2月26日专电 记者林军、姚立报道:2月26日,比利时总工会和天主教工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联合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来自全国9个省的数万群众冒着蒙蒙细雨汇集到首都,强烈要求雇主在缩减工资的同时增收新工人。
这是近年来比利时两个最大工会首次联合组织的示威游行。两个工会负责人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强烈谴责雇主拒不用削减的工资去创造就业机会,并警告说如果劳资双方的谈判不能达成协议,政府必须强迫雇主接受政府就业政策。
近年来,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严重威胁着比利时人民。据统计,比利时的失业人数迄今已超过了50万,为西欧高失业率的国家之一。


第7版()
专栏:

“天堂的悲剧”
——美国中西部“十城记”
陈特安
经济衰退的凛凛“寒风”仍不时在北美大陆呼啸。在素称美国富饶之乡的中西部,现今一座座工厂倒闭,一家家商店关门。总部设在芝加哥、已度过八十个春秋的“巨人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公司之一的”美国国际收割公司步履维艰,“濒临破产的边缘”;在世界汽车王国之都底特律,市长前不久宣布该市处于“饥饿紧急状态”,“市政当局估计,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每天晚上是饿着肚子上床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受着失业灾祸的折磨,一家工厂招200名工人,竟有两万多名失业者蜂拥而至,伫立在严寒中求职……
这是最近《时代》周刊在《十城记》一文中描绘的美国中西部城市一幅幅凄凉的图景。
当年,这个占有美国人口四分之一的中西部地区,曾经是美国发迹的“心脏地带”,也是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过许多名噪一时的城市。汽车城底特律生产的汽车就占全美国汽车总量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作为中西部经济首都的芝加哥,不仅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屠宰中心、肉类罐头生产中心、谷物交易所以及世界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的所在地,而且还是美国最大的冶金工业中心之一。密尔沃基则以其啤酒驰名美国,圣路易斯是美国最大的制粉业中心之一,明尼阿波利斯则有“面粉城”之称,长期是全国烤面包用的最好面粉的供应地。中西部诸城的机械产品、运输设备、橡胶制品等的产量都居美国首位。俄亥俄州、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密执安州均属美国十大工业骨干地区之列。此外,中西部还是美国的“谷仓”。于是,有人曾把这一地区看成是“黄金一般的希望所在”,是“极其有利于新工业部门的继续发展”,“足以克服周期性衰退”的最有希望的地区。
但是,昔日繁荣的中西部诸城如今也逃不脱衰败的命运。在这块曾被称做“天堂”般的土地上,也居然出现了这种悲剧性的图景。
透视今天的美国经济,期待已久的经济回升,尽管里根总统宣布情况已“开始好转”,美国正在进入“一个大有希望的时期”,但美国一些报刊认为,这是对公众的“虚假的安慰”。其实,抑制美国经济回升的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失业成为美国难以摆脱的幢幢魔影。高失业已成为今天中西部十城的百难之首。据《十城记》提供的数字,素以低失业率闻名的威奇塔市的失业率也已从2.8%增加到现在的8.5%,享有“美国最宜居住之城”盛誉的明尼阿波利斯—圣堡罗的失业率也在上升。其它如芝加哥、韦恩堡、密尔沃基、圣路易斯等城市都超过11%,失业率最高的底特律达20%,黑人失业率达35%,全市已有27万工人无限期失业。克利夫兰市的少数民族青年失业率则高达53%,就是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工业上的沃洲”的达文波特市,失业率也高达17.5%。难怪克利夫兰市长惊呼:“使人们活下来已成为我们的首要责任。所有我们想做的其他事情都退居其次。”
这些昔日隆盛之都如今却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据报道,许多长期失业者失去了领取失业补助的权利,只能靠社会救济或慈善机关的施舍来维持生计。据报道,中西部有17.5万家住宅因无钱付电费而在圣诞节前停了电和煤气。失业者饿着肚子上床的又何止底特律一地!密尔沃基市饥饿特别工作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正在经历过去从未有过的事情,那就是如此需要紧急食品”。这里的穷人缺少的不只是钱和食物,还缺少希望。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个半失业建筑工人说:“我感到一切都一下子把我们困住了”。即使在上层社会,人们对这里的经济前景也不乐观。在吃足高利率和低粮价苦头的达文波特市,一位议员预言:“在农产品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下降之前”,达文波特市所在地区的经济“是永远也不会复苏的”。
美国中西部的经济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它在当前经济危机打击下几乎一蹶不振,这对美国经济界是一个沉重的心理上的打击。底特律市长也警告说,中西部一些州和城市都面临破产,但“华盛顿似乎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个星球上”。
从中西部十城看美国,经济隧道尽头的亮光究竟何时现?在美国最富庶的中西部地区出现那样的严重的破产、失业、饥馑,预示着美国经济的问题将不会很快成为过去。《时代》周刊说:“今天,在这些曾经是中西部地区旗舰的城市,失业比率比美国任何其它地区都高,经济衰退袭击这些城市最早也最严重,而且中西部还可能是经济复苏最晚的地区”。这的确是痛苦的现实。


第7版()
专栏:

匈牙利公布去年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工农业生产略有增加国民收入超过原计划
本报讯 据匈牙利《人民自由报》报道,1982年匈牙利的经济发展基本上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提出的要求。这是匈牙利中央统计局最近发表的关于198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公报中指出的。
公报说,1982年匈牙利国民收入增长了1.5—2%,略超于原计划。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比前一年增加0.5%,消费增加约1%,国家积累减少了10—15%。
公报说,工业生产比前一年增长了2%。由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有限的国内市场使工业各部门和各企业的发展速度都不相同。食品工业和机械工业生产增长幅度最大,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销售困难的冶金、某些化工部门和服装工业都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去年建成了75,500套住房,略少于原计划。四分之一的新房是国家修建的,其他是由国家资助修建的私人住房。
农产品的生产比1981年增长了5%,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农作物的生产增长6%,畜牧业生产增长4%。1982年粮食产量为1,480万吨,增长了15%。
由于国际货运减少,因此,交通企业的货运量减少了3%。
1982年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匈牙利同非卢布结算的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出现了顺差。同卢布结算的贸易中,由于进口价格的上涨高于出口价格的上涨,致使入超大于1981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