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忠贞不渝 一身正气
——怀念徐立清同志
余秋里
徐立清同志逝去了,我的心情是很沉痛的。
立清同志在红军时期就担任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当过旅政委、纵队政委直到兵团政委,建国后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和大军区政委。五十多年的革命岁月,他从士兵到将军,从基层到总部,历尽艰辛,久经考验。他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又有军事指挥的能力;有全面的领导才能,又有部门工作的业务专长。战争年代,他立过不少战功;社会主义时期,他对我军建设,特别是在政治工作、干部工作方面,有很多建树。他品格高尚,党性坚强。我军广大指战员,包括许多老同志,都非常敬重他。
我同立清同志相识于抗日战争末期的爷台山反击战中。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战斗,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夺我关中,箝制陕甘宁边区我军向日寇的反攻,进而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那时他只有三十多岁,是新四旅的政委。我在三五八旅工作。整个解放战争中,我们都并肩战斗,一起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的一些重大战役。在战争中结下的友谊是真挚的,留下的印象也特别深。建国后,我们都调来北京,常常见面和交换工作意见。长期的交往,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和历史性的大转折,更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性情温和,朴实无华,是一个谦虚持重,不显露自己的人。我们常常在一起开会,有时在战场上或行军途中相遇。和兄弟部队的同志相处,他总把自己摆在向别人学习的位置上,其实他那个部队作风很好,是很能打仗的。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他态度坚决,不讲价钱,不叫困难。他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也经得起挫折。胜利了,他不摆功劳,主要是讲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英明,彭总和野战军首长的指挥正确,友邻配合得好,部队如何英勇,群众怎样支援。失利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诚恳地作自我批评,着重总结经验教训,为打胜下一仗创造条件。他“胜不骄,败不馁”,表现了一个高级干部应有的成熟和风度。
接触多了,我逐渐地更加了解他。印象特别深的是在西府战役中,那是一次打得很艰苦的仗,敌人数倍于我,我军前遇强敌,后有追兵,侧翼也受到攻击。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他和其他几位指挥员奉命率部掩护野战军总部机关,援救兄弟部队。经过奋勇作战,总部和兄弟部队脱离了险境,而立清同志的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在突围时,他让大部队先走,自己带着少数同志断后。他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弹药也很少了,仍坚持战斗,直到完成任务。这一仗,使我看到了他在危难时刻,为全局敢于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文静、谦和的外表下,他有着忠诚、坚毅、顽强的性格。他是那种能够信赖的,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的人。
我认为,用对党忠贞来评价立清同志,是符合实际的。他是党的七大代表,在审查代表资格,调查他在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工作的表现时,曾任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同志为他写过一个证明。大意是说:医院工作是最难的,尤其是在环境恶劣,战争失败,又无后方,物资万分欠缺的条件下,更不容易担负这个工作,而立清同志正遇着这样的情况,他完成了任务,能够过难关,对党对革命忠诚。可见,一些了解情况的老同志很早就看到了他的这种品格。也正是他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的时候,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中,他受命带领一批伤病员,伪装成作战部队吸引敌人,掩护主力。这又是一个准备牺牲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在“文化大革命”那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一直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同样经住了考验。
立清同志重视团结,能够广泛地联系各方面的同志。他胸怀宽阔,为人厚道,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对同志充满手足之情。他的这个优点和长处,是大家所公认的。他又是很讲原则的。他性情柔和,但柔中有刚。对非原则问题,他能够让步,忍耐再忍耐,然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毫不含糊,不隐讳自己的见解,不随便苟同,更不看风使舵。只要是正确的,他就敢于坚持,而且坚持到底。立清同志是个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大好人——这是许多同志对他的评价。
作为一个领导同志,他的这一品德是十分可贵的。同时,这也正是他能够做好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他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公道正派,对各个方面、各个地区的干部一视同仁,没有亲疏之分。他一贯搞“五湖四海”,最反对任人唯亲。他做了几十年干部工作,从未有过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事。立清同志秉公办事,能够最广泛地团结干部,这一点是深得人心的。
他爱护干部,对同志体贴入微。他常说:台上的要关心台下的,有权的要关心没权的,没犯错误的要关心犯错误的。他自己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去看看干休所里的老同志,看看烈士遗下的妻子和儿女。对犯错误的同志,他不抱偏见,批评是严肃的,又是实事求是的,没有过激的语言,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受到教育,又看到希望。
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立清同志是深深地懂得这一点的。
立清同志虽然出身于农民小生产者家庭,但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努力学习,自觉改造,严格地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直到担任很高的领导职务,仍不放松党性的修养。他是心长而手短的人。心长,是他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想得多,想得远;手短,是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官。他自己如此,对爱人、子女也是这样要求的。说他一身正气,并不为过。
立清同志并不是一个完人。然而,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一切美德,他一生都在踏踏实实地追求着,实践着。他用实际行动写下了自己无愧于共产主义战士这一光荣称号的历史。他病重中,我几次去看望他,谈到党组织和一些老同志对他的评价时,他激动地流泪了。我也非常难过。这样的好同志,应该多活几年,党需要他。
对死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的希望。徐立清同志很值得我们学习。我愿和同志们共勉。


第4版()
专栏:

中央组织部和北京市委领导同志勉励中青年干部
做有秩序改革的谋士和闯将
本报讯 记者吴锡华、尹品端报道:2月24日至25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中青年领导干部座谈会,有50多名走上区、县、局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参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区、县、局新提拔了300多名中青年领导干部。不少中青年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立志改革、大胆实践,为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做出了成绩。会上,不少中青年领导干部介绍了自己大胆冲破“左”的阻力和旧的思想、旧的框框的束缚,努力创新的经验体会。昌平县委常委、沙河公社党委书记周继庭,到公社工作后,四年抓了机关革命化,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改革等几件大事,使后进的沙河公社变成了先进的沙河公社,受到了中央有关方面领导的赞扬和鼓励。要为党风的根本好转作贡献,这是到会中青年领导干部一致的认识。房山县委书记李永芳,骑车跑遍了全县平原的17个公社。第三市政工程公司经理肖玉良,每周有5天在施工现场办公,及时解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北京市畜牧局代局长刘江,对自己有一条“规矩”:上班时间集中精力考虑全局的事,个人有事找他的一般都安排在业余时间。今年除夕,他与一知识分子干部谈话至凌晨两点。不少中青年领导干部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中央组织部、北京市委的领导同志李锐、焦若愚等在会上讲了话。他们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指示,希望中青年领导干部作有秩序改革的谋士和闯将,作遵守党章、执行《准则》的模范。


第4版()
专栏:

领导干部易地交流大有好处
牡丹江市吕勤有、凌源县马成骏分别给中央组织部写信,指出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四种弊端,提出易地交流干部的具体建议
本报讯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吕勤有同志和辽宁省凌源县委马成骏同志,分别给中央组织部写信提出: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长期不流动,弊端不少,建议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这件事进行调查研究,拿出办法,把领导干部易地交流的工作抓起来。
他们在信中说,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领导干部,特别是地、县一级中层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十几年、几十年的现象大量存在。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有有利的一面,但总的看来弊端不少:第一,长期囿守一地,使人们的视野受到限制,因循守旧,对新事物反应迟钝,不思锐意进取。第二,久居一地,儿婚女嫁,彼此攀亲结友,裙带关系由此而生。有些甚至是套成圈、联成网。第三,在一个地方呆得越久,老同事、老部下、老交情就越多。一事当前,往往碍于情面,不能坚持原则,该说的不说,该管的不管,结果姑息迁就者有之,袒护包庇者亦有之。第四,容易滋长“只想定居一地扎老营,不想四海为家干革命”的思想。有些人挖空心思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又是安排子女,又是营建私宅,并以此为借口,不服从组织调动。
他们建议,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实行易地交流。这样做,不论是对革命事业,还是对干部本人都有好处。可以分别不同情况,实行省与省、地与地、县与县之间的对调,或者进行上下交流。一般地说,六年左右调换一次为宜,不能频繁调动。经过一段时间,领导干部易地交流,使它逐步形成制度,一时不习惯的人们也将逐渐习惯起来。


第4版()
专栏:

被誉为“新时期的活雷锋”的空军某油库副主任朱伯儒和团河农场的失足青年一起,参加天安门前整修玉带河劳动。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4版()
专栏:漫话

这样“照顾”对么?
周绍端
某县委副书记因为作风浮夸,加之严重特殊化,在县党代会上落选了。人们赞扬:这是民主选举发挥了应有作用。不料,为了照顾情绪,这位落选副书记很快被“照顾”安置到地委某部门当了副部长(这个部门的副职因此增加到四个),消息传来,许多人为之愕然。
党内民主选举,是检验干部称职与否和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的有效措施。落选为“民”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可是,这种以“照顾情绪”为名,将已经被实践证明不适宜担负领导职务的落选者挪个位置(新位置往往还要与原职务相当)的做法,如果有人说是对民主选举的嘲弄,有关领导何以回答?这样做,对干部本人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也决无好处。
再说,为照顾落选干部,而使地委一个部门的副职增至四个,这样下去,机构何以精简?官僚主义何以克服?


第4版()
专栏:

钱其琛赴莫斯科参加第二轮中苏磋商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参加第二轮中苏磋商的中国特使、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今天早晨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根据双方协议,中苏之间的第二轮磋商将于今年3月初在莫斯科举行。第一轮磋商是去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外交部顾问何英、苏联东欧司司长马叙生以及苏联驻中国大使谢尔巴科夫。


第4版()
专栏:

朝鲜友人柳子明教授喜庆九十寿辰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农学院2月25日隆重集会,祝贺朝鲜友人柳子明教授九十寿辰。
1919年从汉城来到中国的柳子明教授,现任湖南农学院园艺系名誉主任及湖南园艺学会名誉理事长。他年轻时就为争取朝鲜民族独立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从1951年开始在湖南农学院任教,受业学生过三千,遍布全国各地。


第4版()
专栏:

全总顾问陈宇会见津巴布韦工会大会考察团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顾问陈宇今天会见并宴请了以津巴布韦工会大会副主席保罗·马沙维拉为团长的津巴布韦工会大会考察团。
考察团是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于昨天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中日友好人士举行酒会
祝贺森繁先生第一百次访问中国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多年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日本东光德间株式会社董事兼业务部长森繁先生最近第100次访问中国。今天晚上,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和日本东光德间访华代表团在北京饭店友谊厅举行酒会祝贺他100次访华。
近年来,森繁先生协助德间康快先生努力从事中日电影交流,向日本观众介绍中国影片,促进两国电影界友谊和合作做了许多工作。


第4版()
专栏:

昨天,在首都街头
本报记者 欧庆林 颜世贵 翟启运
在改革声中,迎来了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昨天,首都的大街小巷、车站广场、百货商店,到处荡漾着欢乐的气氛,仿佛阵阵和煦的春风,拂过人们的心头。
玉带河畔的动人情景
天安门前的玉带河畔特别热闹。青年们纷纷走来参加清理玉带河的劳动。人群里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有空军的英雄机组,还有在北京团河农场劳教的失足青年。
突然,一辆面包车停在玉带河畔,习仲勋、杨尚昆等走出车门。他们也是来参加劳动的。一群失足青年万没有想到能在这种场合,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相见。
“你们好!”习仲勋走到失足青年的身旁,同他们一一握手,询问每个人的情况。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
“我叫赵春华,今年20岁。”
“抽烟不?”“不抽。”
“好。一定不要抽烟。”
习仲勋又握着一个高个子青年的手说:“你长得很漂亮。叫什么名字?犯了什么罪?”“我叫乔良,犯的是流氓罪。”
“你们这些孩子,才20来岁,犯了罪。你们的父母难过,我们也难过。你们要有理想,要为四化作贡献。在农场好好劳动,好好改造。回去以后,给你们的伙伴们捎个好。”
习仲勋同志的话音刚落,一个青年就高声地问:“我们还能入团吗?”
站在旁边的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说:“能。团的大门始终是向你们敞开的。社会不会抛弃你们,人民不会抛弃你们。”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也插话说:“歧视你们,不是团的政策,也不是党的政策。只要你们对国家有贡献,不仅可以入团,也可以入党。”
终生难忘的一天。偶然的相见,句句话语,犹如一团团火点燃失足青年的心。
不忘群众的监督
历史博物馆前,一群白衣战士正忙着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在北京红十字急救站的服务桌上,放着几本意见簿,他们是来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的。
1月20日夜间,由于值班调度的失职,险些让一位煤气中毒的阶级兄弟失去生命。《北京晚报》和首都居民严肃批评了他们。群众的批评给全站职工极大的震动和促进。他们决心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以谢首都父老。
急救站的王树勋、李大方说: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设备、人力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树立救死扶伤的革命医德。去年文明礼貌月搞了,但没有注意实效。今年我们要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和质量。我们非常欢迎群众的批评,为全市人民群众服好务是我们唯一的宗旨。
来自北洼村的欢乐
宁静的北洼村,一清早就欢腾起来了。
黑压压的人群,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一字儿排开,有的刨坑,有的安管道,有的平土,……许多人甩掉了棉衣,头上流出热汗。
这是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的青年服务队,他们要在当天使这里的26个大院吃水再不用发愁。这些青年,有的家住南口,离这儿很远,有的爱人昨天生病住院,有些人刚刚下了夜班,今天都纷纷赶来了。
北洼村是远离市区的一个新的居民点。过去几十户人家吃水靠一个水龙头,相当不便。自来水公司了解到这个困难,决定优先解决,并把它交给了青年服务队。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不到中午,家家户户门前的自来水龙头哗哗地放出清水了。一位大嫂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水能到院内,这下可以买洗衣机了。”
个体劳动者的信誉
悬挂在青艺剧场门前的个体户义务服务点的横幅,十分引人注目。市工商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原来担心他们不愿参加义务劳动,没想到今天来了30多人。
用开办裁衣店作为结婚仪式的新婚夫妇马骥、刘倩,早晨5点钟就从丰台赶到这里。他们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没有通知我们,我们也要来。自谋职业的个体青年,更要学雷锋,树新风。”修理自行车闻名全市的车三,边修车边对记者说:“我车三修的自行车,顾客不满意不要钱,骑着不轻快不要钱,自行车返修不要钱。”从事修理电器二十多年、现在是东城区个体户协会主任的胡大鹏,是个老实忠厚的中年人,他修的电器质量好,要价合理。他说:“我们服务行业要心里想着群众,决不能一切向钱看。”说着又干了起来。


第4版()
专栏:

今日报纸要目
《南方日报》△通讯:关怀和鼓舞——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深圳特区
《经济日报》△房维中强调各单位要向国家如实报送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编制指导性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势在必行
《解放军报》△评论:积极投入“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经济参考》△权威人士论坛:利改税比利润分成好,国营企业应普遍推行
《四川日报》△眉山县纠正把宜于种粮的土地用于多种经营,保证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解放日报》△上海市防病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灭,流脑、百日咳、麻疹已基本控制
《体育报》△社论:抓好体育道德纪律教育
《湖北日报》△武汉市自动化研究所,将43个科研项目全部承包给科研人员自愿组合的科研组
《天津日报》△天津光学仪器公司科技人员开展协作,博采众家之长,研制出新产品106项,投产78项
《文汇报》△上海第二印染厂坚持技术改造,利润、税金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印染行业冠军
《辽宁日报》△阜新矿务局高德矿七井改革分配制度,按贡献大小领取工资
《工人日报》△当代保尔的足迹——张海迪日记摘抄
《陕西日报》△陕西省表彰和奖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220个、先进个人280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