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兑现承包合同引起的风波
——记青年工人徐克勤的一段遭遇
傅吉石 金富根
编者按:青年工人徐克勤的遭遇发人深思。为什么一个有才干的青年人遭到非难,正当的收入招来麻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经济改革的阻力还相当大。一些人受“左”的思想的束缚,头脑中回荡着怕富的“幽灵”,总是把“富”字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这种思想阻碍改革的进行。徐克勤在条件十分不利、别人不愿干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艰辛的劳动,使企业转亏为盈。他按合同取得的报酬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应该欢迎和鼓励,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
青年工人徐克勤三个月收入11,800元,但是,随着这笔巨大收入而来的麻烦和困扰也是巨大的。
事情这样开头
徐克勤现年二十八岁,他到底有多大本事,竟能在短短三个来月收入1万多元?这在一般工人中确属罕见。
事情是这样的: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航运公司(集体所有制,职工400多人)承造两艘260吨的铁驳船。第一艘船的预算造价为7.5万元,采取包工不包料的办法,工期3个月,包工工资6,500元。公司并决定,如果按期完成,发给包工工人奖金500元。结果,船按期完工了,但实际造价比预算造价超过了2,000元。
第一艘船折了本,第二艘船怎么造?公司领导决定加强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将生产责任下放给工人,实行包工包料(即大包干形式),自负盈亏。公司一厢情愿要保证企业盈利,硬性把第二艘船的预算成本在第一艘船的预算成本基数上减少2,000元,叫做:“工人要对单位有所贡献”。然后要求工地负责人向工人传达公司的决定,再代表工人签订合同。
徐克勤作为工地负责人(职责相当于工长),向工人传达了公司的决定。工人不肯干,道理很简单:第一艘船已折了本,第二艘船还要降低成本,大包干,明摆着饭碗都保不住嘛!工人要求仍按原来包工不包料的办法干,但领导上坚持上述决定。事情因此僵持下来。
造船业的有心人
或许因为徐克勤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他从小就爱船。十年动乱中中断了学业的这个小学生,驾驶过船,然后又造船。他勤奋好学,掌握了造驳船的木工、白铁、机电安装、船舶舾装、直到施工管理的全套业务技术,而且还留心国内外大型造船工业的情况。正因为这样,他挑大梁,成为工地负责人。他领导的技术工人年龄都比他大。
造船亏损,单位发工资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他的思虑。他看到:要搞好这个企业,单靠发点奖金刺激工人的积极性是不行的,还需要精密的经济核算,熟练的技术,合理使用材料,有条不紊的科学管理,需要真正懂行又敢于负责的社会主义企业的有心人。
为了打开造船的出路,使单位和个人摆脱困境,他自学了经济核算、会计出纳等业务技术。他找一位国营造船厂的专业人员帮他核算,结论是:一定不要承包,肯定赔本。然而小徐不气馁,他又反复核算,把能够挖掘的潜力全部计算出来。最后他认为:只要经过严格合理的施工管理,尤其是合理地使用材料,加上工人们的共同努力,第二艘船是能造出来的。他决定说服工人接受任务。
可是工人们在听了他的预算和估计以后,还是不干。虽然他们相信小徐是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然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毕竟是个只有高小一年级学历的青年啊!再加上前车之鉴,他们对盈利想都不敢想,想的只是亏本,拿不到工资还要赔钱。
两个合同
虽然公司一再催促签订合同,还是拖了半个月。最后领导断然决定,从1981年12月1日起停发该工地工资。工人不干不行了。
徐克勤又同工人商量。他提议承包后采取按工计分的办法,多劳多得,今后如果工程盈利,大家平分,亏本大家共同承担。但是,大多数工人不同意,仍然坚持原来的办法,说是要承包你承包,只要保证他们7,000元的工资加奖金,其余一概不管。小徐不同意。他认为如果这样,不能加强工人的责任心,施工不好管理,工程质量和材料节约没有保证。最后工人提出:只要保证他们6,500元工资,折本工人分毫不出,由小徐个人赔偿;如果盈利,他们少分点就行了。最后议定:折本小徐一人承担;盈利小徐分7成,工人分3成。商量完毕,工人推举小徐代表工地承包了工程。
小徐向领导上汇报了他和工人的协定,领导上没提意见,只催他签订合同。
徐克勤签订了两个合同。
第一个合同:柏溪航运公司为甲方,小徐为乙方。核心内容是:包工包料,成本6.2万元(扣除了拨给的第一艘船的余料和单位提成),质量不低于第一艘船。船舶下水,由甲方检验合格,一个航次后没有故障,结清帐目,付清款项。
第二个合同:小徐为甲方,工人为乙方。核心内容是:不论盈亏,小徐保证工人6,500元工资。小徐和工人一样每天干活记10分,小徐的其他一应业务活动不计酬。折本小徐个人全部负责,盈利小徐分7成,工人3成。
两个合同,在头一条船亏本的情况下预先保证了公司和工人上下两方的利益,徐克勤被夹在中间。后果如何?谁都悬着一颗心。小徐只有背水一搏,夜以继日地干了。
共同拚搏
工程一展开,紧张而有条不紊。小徐责任所系,自是奋勇当先。工人们通常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因为他们个人和集体都面临着出路的问题,虽然3个月的工资有了保证,但如果这次亏本,今后还会有第二个小徐出头来保证他们的工资吗?
整个工程进行期间,小徐和工人同上班,同下班,干的时候还得带头。下班后,他就算帐,算材料,搞小总结,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他特别注意合理使用材料,要求工人节约用料,爱护工具,竭力避免浪费。同时严格注意质量,对国家高度负责。例如:按技术指标,船的龙骨只需交错焊就可以,为提高质量,他却要求工人全部满焊,不惜多花工时,多消耗原材料,因而这条船的质量在不少方面都超过了前条船。
经过大家3个月的紧张劳动,船造出来了。投资没有超过合同预算,在原材料等方面还节余1.6万元。出路打开了,工人们和小徐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这个胜利的意义,不只是盈余了钱,更主要的是,充分展示了一个青年工人的聪明才智。小徐赢得了工人们的赞誉和信任。
根据第一个合同,船舶下水后由甲方检验,找不出问题,经过从宜宾到泸州一个航次往返无故障。甲方终于签了合格证,合同得以兑现。
根据第二个合同,除工资外,1.6万元的盈余三七开,小徐得11,200元,技工每人得了360元,喜出望外。作为一项工程,这件事该结束了,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了犹未了
小徐拿到1万多元,也觉得有点多。可是根据合同又找不出不该拿的理由。虽然这样,他并不感到完全心安理得。人言可畏,地方上的一些舆论也使他烦恼。当他把钱全部存入银行时,他对银行的人说:“这是我承包工程的收入,现在全部存在这里,如果将来政策变了,只要求给我说明个道理,我一分钱不少交出来。”
可是,因为银行存折上写的是“徐克勤”三个字,一些人对他的态度变了,困扰接踵而至。
去年5月,公司组织所有具有驾驶驳船技术基础的人员到宜宾地区集训,唯独不要他这个有驾驶证的人去。把学习机会看得那样宝贵的小徐,想通过学习,考核升轮机长,又去要求。领导上还是不让去。理由是要他出去给公司找船造,并贸然决定吊销他的驾驶执照。小徐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的事情有目共睹,是光明正大的。唯一使他担心的是,怕患肝硬化的妻子经受不了这些。
就在当天晚上,江边渡轮的内燃机坏了。当时会修理的只剩徐克勤一人。深夜,公司领导人来敲门,他妻子赌气不让去修,说:“既然人家不承认你,卡你,你何必去卖力”。他婉言开导妻子:“渡轮不是某几个人的,不修好,明天成千的群众无法过江上班、赶集”。他冒着大雨前去修理,一直到深夜两点多才修好。回到家,妻子不给他开门,他只好站在门外劝说。
不久,领导上找他谈话,要他把钱交一部分给组织,说是将来政策变了,组织上帮他承担部分责任。他回答:“我没有什么责任,如果组织上有困难要我支援,我可以考虑,我并不把这笔钱看得那么重。但如果认为我的钱来得不正当,叫我交出来,这是撕毁合同,是违反国家经济法律的行为,我不同意”。他没有提到的是:被撕毁的是领导在群众中的信誉。
去年5月1日,是对经济领域中犯罪活动坦白从宽的一个时限。4月30日晚上,领导人又将他叫去做“思想工作”,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最后的期限了”。小徐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莫大的侮辱,愤慨地说:“我相信党的政策。我没有经济犯罪活动。假若说是犯罪,这个罪是谁强行造成的?!”
以后一段时间,他和参加过承包第二艘船的工人都领不到生产任务,上头说是:“有饭大家吃。你们有钱,不干活也可以过”。这种“特殊待遇”牵连到工人,徐克勤心里真正难过了。他说:“我一个人问题不大,可拖累着这些工人怎么办?”
毁树容易栽树难
万元奖金带来接二连三的困扰、流言,带来一些不出头露面的人对他的“揭发”和上告。要应付这些,单靠这位青年工人的聪明才智,靠造船时的那种拚搏精神都不行了。他到处奔走,希望人们给他断个是非,希望上级派人对他造船一事进行审查裁定。现在,他迫切要求的、按他的话来说:“一不想出名,二不想做个什么,只求得到公正的对待”。
关于徐克勤那1万多元,既然他本人表示决不随意动用,完全愿意按照党的政策来处理,我们就不多加评议了。我们相信新的经营责任制会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小徐在造船中展示出来的聪明才智,他那强烈的事业心,坚韧的学习奋斗精神,不正是我们四化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吗?
然而,这样一颗幼树,在其还未长大成材之际,是很容易夭折的,当时小徐就面临这样一种危机。
令人高兴的是:小徐在这样的逆境中,始终坚信党的政策,没有气馁,也没有动摇自己的事业心。他说:“通过造这艘船,又学到了许多拿钱买不到的知识”。现在他除了继续钻研造船技术知识外,还跟着电视学习“Follow me”,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徐克勤相信,是非自有公论,事情总会水落石出。他表示:这块万元包袱卸掉了,还要大干,为国家,为集体,为工人同志们多多作贡献。


第5版()
专栏:

不要教育经费的“职工技校”
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电务段,根据本单位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组织技术传播队深入沿线工区,对职工进行技术教育,收效很好。许多人称赞这是一所不要教育经费的“职工技校”。
哈尔滨电务段有102个工区,职工近千名,分布在345公里线路的33个车站,主要担负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工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段内许多陈旧设备,相继被先进的电子设备所代替。但是,职工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而集中脱产进行技术学习又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段决定组织技术传播队到沿线工区进行现场教学,传播技术。
技术传播队根据教学要求,临时抽调本段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熟练的工人以及主管生产的一些领导干部参加,专门组织上门施教。他们不拘形式,不拘地点,机动灵活,三五人为一组,把现场当教室,设备当教具,自己编写教材,自己讲课,与生产密切结合,做到保教保会,最终达到大部分工人能够独立作业的程度。
这支由50多名兼职教师组成的技术传播队,非常注意将本单位的技术革新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两年多来,他们结合教学,到沿线工区推广对生产有价值的革新成果18项,推广专项技术经验11项,很受职工欢迎。段内有26个车站增设新型转辙机后,工人感到处理故障难。信号工长周士平不断摸索设备规律,利用优选法的原理,独创了转辙机故障处理的新方法,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找出故障原因。段领导及时吸收周士平参加技术传播队,推广这项经验。
现在,技术传播队已经成为职工的良师益友。有的工人高兴地说:“我们虽然没有进职工技校学习,但送上门的‘老师’使我们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术水平”。由于职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段设备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事故逐年下降。到目前为止,他们实现了300天无事故,创造了全国较大电务段安全生产的最高纪录。
本报记者 李青


第5版()
专栏:

按劳取酬怎是经济犯罪?
李济铃
一些科技人员受某些工厂企业聘请,作生产指导、技术顾问或参与试制某项产品,把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一些经营不好的企业由“死”变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与这些科技活动的科技人员,按双方商定的办法或合同规定,取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是合乎情理的。这种正当收入是无可非议的。
可是,有这么一些议论:这些科技人员“日公夜私”,把国家、集体成千上万的钱装入腰包,岂不是经济犯罪吗?把科技活动与经济犯罪挂起钩来,貌似奇谈怪论,然而确是事实。什么是犯罪行为?按法律解释,凡构成犯罪的行为,总是以非法手段,触犯法律,其结果对社会造成危害,否则,就无从论罪。社会主义法制绝对不能惩罚对社会无危害性的行为。科技人员从事正常的科技活动,不仅没有危害社会,相反推动生产的发展。至于在这类科技活动中取酬较多,也不能犯“红眼病”。我们要有纵观全局的眼光,对科技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不能视而不见。这方面存在的某些偏见和偏差,应予纠正。当然,如果科技人员为业余工作妨碍了本职工作,则应另当别论。
有人把科技人员业余所得看成犯罪行为,根源仍然在于思想上受“左”的影响,用错误的指导思想看待新事物。看来,清除“左”的影响仍是重要的一课。


第5版()
专栏:

协作的活力
本报记者 刘燮阳 本报通讯员 胡海定
常州、长春、广州、太原等14市的化工、橡胶局,打破地区界限,发展横向联系,建立了经济协作组织,开展广泛的协作活动,对于传递信息,疏通渠道,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好的作用。这里记述的是这个组织协作活动的几件事。
信息灵出财富
常州手扶拖拉机是国家银质奖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远销东南亚国家。但是一个时期,为拖拉机配套的轮胎慢性漏气,影响出口,轮胎质量被列为劣质产品。
轮胎漏气,主要是常州橡胶厂的外购气门心质量不好。其实,这个问题在沈阳橡胶机械厂早已解决了。这个厂生产的气门心,不仅密闭程度好,而且价廉物美。可是,过去因为地区分割,信息不灵,小小的气门心却长期解决不了。协作组织的建立,产销信息迅速传递,常州从协作网编印的产品目录中发现了沈阳优质气门心,喜出望外,立即签订配套合同,使拖拉机轮胎达到出口水平。
类似的事情不少。长春、沈阳相距不远。长春化工五厂生产的一种油漆原料(黄血盐钾)产量高,质量好,每年出口300吨。可是,沈阳油漆厂需要这种原料,却要从国外进口。协作组织在调查中发现这个问题,为他们牵线搭桥,调整渠道,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长春每年为沈阳提供黄血盐钾500吨,为国家节约了许多外汇。
棘手的事办成了
常州市有个生产硫化碱的工厂,制碱所需要的原煤要从山西运来,每年耗煤万吨以上。如继续生产,成本高;若停产,本市又要硫化碱。市里有关领导多年解决不了。
1981年5月,在协作活动中,常州得悉太原正在着手利用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化工产品,就主动提出:常州硫化碱搬迁太原生产,全部设备和技术都以优惠价格转让,投产后,产品为常州配套。太原方面核算了一下:在太原生产硫化碱,搞得好,一年可盈利几十万元,很乐意接受。经过半年的联合筹建,正式投产,太原已为常州提供硫化碱1,000多吨。常州、太原各自得到经济实惠,还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真是一举三得。
“绝招”公开了
哈尔滨橡胶厂生产的出口胶靴,是国家银质奖产品,鞋面平整光亮,经久耐用,许多同行慕名而至,虚心学习。可是,学来学去,唯独胶面的亮度技术学不到手。什么原因?原来这个厂在光油上靴的操作技术上有一套“绝招”。过去,他们是不愿公开这个“绝招”的。在开展技术协作中,哈尔滨橡胶厂公开了这个秘密,使同行业的胶靴提高了质量。


第5版()
专栏:

信息灵出财富
常州手扶拖拉机是国家银质奖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远销东南亚国家。但是一个时期,为拖拉机配套的轮胎慢性漏气,影响出口,轮胎质量被列为劣质产品。
轮胎漏气,主要是常州橡胶厂的外购气门心质量不好。其实,这个问题在沈阳橡胶机械厂早已解决了。这个厂生产的气门心,不仅密闭程度好,而且价廉物美。可是,过去因为地区分割,信息不灵,小小的气门心却长期解决不了。协作组织的建立,产销信息迅速传递,常州从协作网编印的产品目录中发现了沈阳优质气门心,喜出望外,立即签订配套合同,使拖拉机轮胎达到出口水平。
类似的事情不少。长春、沈阳相距不远。长春化工五厂生产的一种油漆原料(黄血盐钾)产量高,质量好,每年出口300吨。可是,沈阳油漆厂需要这种原料,却要从国外进口。协作组织在调查中发现这个问题,为他们牵线搭桥,调整渠道,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长春每年为沈阳提供黄血盐钾500吨,为国家节约了许多外汇。


第5版()
专栏:

棘手的事办成了
常州市有个生产硫化碱的工厂,制碱所需要的原煤要从山西运来,每年耗煤万吨以上。如继续生产,成本高;若停产,本市又要硫化碱。市里有关领导多年解决不了。
1981年5月,在协作活动中,常州得悉太原正在着手利用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化工产品,就主动提出:常州硫化碱搬迁太原生产,全部设备和技术都以优惠价格转让,投产后,产品为常州配套。太原方面核算了一下:在太原生产硫化碱,搞得好,一年可盈利几十万元,很乐意接受。经过半年的联合筹建,正式投产,太原已为常州提供硫化碱1,000多吨。常州、太原各自得到经济实惠,还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真是一举三得。


第5版()
专栏:

“绝招”公开了
哈尔滨橡胶厂生产的出口胶靴,是国家银质奖产品,鞋面平整光亮,经久耐用,许多同行慕名而至,虚心学习。可是,学来学去,唯独胶面的亮度技术学不到手。什么原因?原来这个厂在光油上靴的操作技术上有一套“绝招”。过去,他们是不愿公开这个“绝招”的。在开展技术协作中,哈尔滨橡胶厂公开了这个秘密,使同行业的胶靴提高了质量。


第5版()
专栏:

在“水”字上巧做文章
本报通讯员 顾永祥 本报记者 张玉书
无锡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旅游事业并不景气,是全国旅游业中的“冷点”之一。
1980年以来,中国国际旅行社无锡支社的同志们大胆创新,在“水”字上巧做文章,使无锡的旅游事业出现了新局面。来无锡旅游的外国和港澳游客平均每年递增近三分之一。无锡旅游业正在由“冷”变“温”、变“热”。
最近,我们访问了国旅无锡支社经理冯惠群。他说,无锡旅游资源的优势是水。无锡的水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多”,万顷太湖,水网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一半;第二是“古”,名闻中外的南北大运河,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河道穿城而过,舟楫穿梭往来,两岸一派水乡风光;第三是“美”,群山环抱太湖,湖光山色,山水相映,置身湖上,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但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过去并没有很好为人们所利用。外国游客想横渡太湖,我们却没有合适的游船;客人要求游览古运河,我们一些同志又觉得“运河环境不好”,“船民生活散漫”,不敢对外开放。无锡四周有沪、宁、苏、杭等地,竞争性很强,无锡若不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就缺少吸引力。
知己知彼,事情好办。无锡的同志紧紧围绕“水”字,巧做文章。三年来先后开辟了横渡太湖、短途游览和长途游览古运河、钓鱼旅行、自行车环湖旅行、新婚旅行等十多个旅游项目,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和好评。
横渡太湖,旅游者乘坐的是舒适的游船。在船上,客人们可以尽情观赏秀丽的太湖景色。湖面白帆点点,水鸟飞翔,远方群山时隐时现,使人仿若置身于天然图画之中。船工们打上太湖鱼鲜,当场做成各种可口的太湖船菜,供客人们品尝,真是别有风味。旅游者说这真是“神仙的旅行”。客人们横渡太湖后,上岸到湖州参观,再乘车去杭州。这个节目正招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游览古运河,对旅游者来说也有很大吸引力。旅游者们乘坐仿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御舟”,尽情欣赏江南秀色和沿河人民拉纤、采菱、采桑和用鱼鹰捕鱼等水乡风光。许多外国客人说:“过去只听说中国的运河工程浩大,今天亲眼看到这千年古运河生机勃勃,实在令人赞叹!”这个节目开辟两年多来,接待的外国游客已有17,000多名。(附图片)
乘“御舟”游览古运河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题头照片是运载旅游者的“御舟”外形。左图为游客在“御舟”上品尝太湖船菜的情景。
(照片是中国国际旅行社无锡支社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