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改革专业作家体制的几点设想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高光
胡耀邦同志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一切战线,一切地区,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有改革的任务,都要破除陈旧的、妨碍我们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都要钻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新章法。我们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去年开始酝酿试行一种招募不占编制、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的专业创作员的新办法。
我们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热烈讨论如何开创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时,深深感到培养新生力量、壮大作家队伍,是繁荣创作的带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但是,从浙江文联的实际情况来看,现行专业作家体制有不少弊端,束缚了文学创作的生产力,不利于繁荣创作,不利于壮大作家队伍。
首先,专业作家的编制很少,只有四五个人,而且根据精简机构的精神,要求更多的增加专业作家编制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中、青年文学新人大量涌现,有些新生力量的创作水平并不亚于现有专业作家。我们认为,应该尽力帮助文学新人中的冒尖者获得一定时期的专业创作的机会,以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学创作才能。但是,有限的编制,限制了这个合理的愿望。
其次,现行专业作家体制,存在着专业作家与文艺编辑出版、组织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专业作家享有较高的社会荣誉,可以集中全力进行创作,既拿工资又有稿酬,这就影响到一部分有创作能力的编辑出版人员和文艺组织行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专业作家终身一贯制和照拿工资的“大锅饭”制度,虽然具有保障作家不愁吃穿和有充分写作时间的优越性的一面;但也有毫无压力,容易造成作家散漫疏怠的缺欠。党和政府关怀作家,尽可能为作家提供有利于创作的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有一点有利于激励作家奋发图强的压力,也是必要的,这对于促使作家积极深入生活,努力提高思想修养,刻苦磨练艺术技巧,争取多写好作品是有好处的。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设想了以下几条改革的措施。
一,试行招募不占编制、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的专业创作员。这种创作员,是以文学创作为职业,用自己的作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个体脑力劳动者。他们由作协分会发给“创作员”身份证,政治学习和文学创作的指导,由作协分会管理;行政关系归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户粮关系原地不动,以利于使作家不脱离生活基地。创作员经作协分会批准招募后,或与原单位协商,在三年内留职停薪,以便于三年后证明不适于创作时仍回原单位工作;或辞去原来的工作职务,在以后因故不能坚持专业创作时,由本人自谋职业。
为了保障专业创作员的生活,使他们的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有一个适当的过渡期,在二三年内,由作协分会发给略高于原工资的生活补助费,并且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建立作家福利基金,以解决创作员的医疗、福利问题。创作员外出采访、深入生活的经费,作协分会尽可能予以照顾。进行长篇写作时,可以从文艺创作基金中贷款。
专业创作员的条件:本省的业余作者,已经发表过相当数量而且质量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社会影响,目前稿费收入基本上能维持生活,在今后创作上潜力较大,思想作风较好。
这一办法,五十年代中期试行过。这次在文联、作协热烈讨论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一部分青年业余作者提出这个倡议。在省作协分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这个办法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此后,作协分会又专门召开中青年业余作者座谈会,经过热烈讨论,产生了这个试行办法草案。
在介绍这一设想时,我们要对《人民日报》今年1月15日第一版刊登的新华社关于浙江省着手进行专业作家管理体制改革的报道做一点声明。这条新闻在一些地方是失实的。其一,报道在标题中把我们的尚在酝酿中的草案说成是已经正式决定实行。其二,报道把仅限于自愿应募的人员,笼统地说成是包括了所有专业作家。这报道引起了一些专业作家不必要的思想波动。
二,实行文艺创作合同制。1982年度,作协分会试行文艺创作合同制,效果较好。与10名业余作者分别签定半年或一年的创作合同,结果到年终拿出12个中篇小说、两部长篇小说。合同制的办法是:由作协分会与作者和所在单位三方,在自愿原则下签定创作合同,使作者在一年或半年时间内脱离工作岗位,集中全力写作。在这期间,作者的工资由作协分会承担。创作期满,再回到原岗位工作。
三,专业作家也要严格执行国家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按理说,终生献身于文学创作事业的作家,无所谓离休不离休。但是,既然有一个编制问题,不执行离休退休制度,不利于作家的新老交替。况且,作家离休之后,仍旧可以享受原来的待遇,并不妨害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却可以腾出有限的编制,让新生力量进来。
四,我们赞成王蒙同志的意见,实行专业作家定期轮换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使有创作才能的编辑出版、组织行政、教学辅导人员,有机会集中精力从事一段时间的创作;又可以使专业作家在各种实际工作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因而能够更全面更实际地认识生活和文学创作。
五,在文艺编辑出版、组织行政、教学辅导人员,以及其他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中,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一定写作水平者,年龄已接近离休退休界线,可以批准其提早离休,使之专门从事创作。这是一个能腾出编制充实新生力量的好办法。
六,争取适当增加专业作家的编制。新增加的专业作家编制和新吸收的专业作家,要实行定期轮换制。
专业作家体制的改革,是一件涉及整个文艺体制的艰巨复杂的任务。一个团体,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是不容易全面、妥善解决的。但是,从浙江的实际情况来看,又是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不容拖延等待。我们的这些设想是很粗浅的,偏颇谬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不揣浅陋,将这些不成熟的设想公之于众,希望引起全国文艺界的讨论。


第5版()
专栏:文艺短评

加强对文艺现状的研究
中国文联召开的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提出,必须加强对文艺现状的研究。这个意见应引起重视。
粉碎“四人帮”以来,文艺现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它在整个文艺工作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艺创作、文艺运动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我们对情况的了解和研究得都很不够。当前,文艺战线面临着开创新局面的重大使命。各条战线都在破旧创新,努力开创新局面。文艺工作应当怎样破旧创新?开创新局面应当从哪里着手?朝哪个方向前进?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文艺创作有进一步的提高。向哪里提高?怎样提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高度,总结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史上长期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总结粉碎“四人帮”以来文艺创作和整个文艺工作的新经验,弄清革命文艺的发展规律,阐明发展社会主义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新文艺的正确途径。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科学的理论作后盾,文艺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地开创新局面。
搞好文艺现状的研究,需要加强队伍建设。目前,研究现状的评论者在整个文艺理论队伍中占比例很小,和繁重的任务很不相称。在文艺体制改革中,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宣传、文艺部门要重视现状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广罗人才、培养人才,为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促成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理论工作者要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努力去通晓社会历史和文艺知识,坚持深入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搞好文艺现状的研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现在,争鸣的空气不够浓厚。真理是在不同意见的互相争论和互相批评之中确立起来的。没有争鸣,理论就不可能往前发展。要鼓励理论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提出创见,勇于进行争鸣,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树立良好的学风。要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保障批评的自由,反批评的自由,保留意见的自由。文艺批评要大力支持积极的东西,也要严肃批评消极的东西。评论家要既能敏锐地发现和肯定新生事物,也能清醒地鉴别什么是以新面目出现的旧事物。
我们希望评论家对作品既不挑剔,也不吹捧,而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既有热情的鼓励,又有严肃的批评。这种风气蔚然成风,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大有好处的。


第5版()
专栏:

中国文联召开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
本报讯 中国文联于1983年1月18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文联的文艺理论工作者,文联各协会以及首都的文艺评论界人士80多人。会议就当前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状况交换了看法,并对如何加强、健全文联系统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交流了经验,进行了讨论。
与会的同志回顾了近几年来文艺理论批评工作的发展,认为理论批评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对于拨乱反正、促进创作产生了积极作用。缺点是:一方面教条主义、理论脱离实际的风气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某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有损于民族自尊心的错误观点。当前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改变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理论落后于创作的状况,使理论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整个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与马列主义的理论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艺术规律,增强识别与分析文艺现象的能力,以理论的坚定性与科学性提高理论批评工作的威信,与作家艺术家团结在一起,为进一步繁荣创作作出贡献。为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评论家应当象作家艺术家一样重视深入生活。他们需要了解创作的甘苦,和作家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要坚持“双百”方针,通过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和自由争鸣,去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理论。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谬误,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压制下去是不解决问题的,不讨论,不批评也是不对的。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说理,与人为善的批评,去克服谬误的东西,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会议强调指出:文联系统的理论批评工作应当把对文艺现状的研究放在首要地位。要对文艺战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马列主义的回答;要把对现状的研究与对基本理论、文艺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要认真总结从“五四”到建国以来,我国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把对现状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会议希望各地文联在改革体制中重视理论队伍的建设,根据各地情况,建立相应的专门研究机构,开辟理论阵地,活跃争鸣空气。对理论批评工作者的实际困难应予以解决,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会议希望战斗在各地的文艺理论工作者振奋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工作,大胆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创造新鲜经验。
文艺界有关负责人陈荒煤、冯牧、赵寻、陈涌等到会讲话。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作了书面讲话,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文艺运动和创作实践,了解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这项工作很重要。轻视以至歧视这方面的工作是完全不对的。他希望全国和各省市区文联、各协会都要大力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第5版()
专栏:文艺评论

“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
——影片《城南旧事》欣赏
白桦
冬日阳光下的骆驼队走过来了,缓缓的悦耳的铃声,拉骆驼人风尘仆仆的破袄头儿和压着耳朵的皮帽子,苦楚的脸,艰辛的脚步……画外一个老年妇女的呜咽的旁白:
“……每一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騃而神圣吗?”
我听到了一颗深藏在老年躯体内的童心的颤动。我想哭,但滚烫的泪水却滞留在心里,灼烧着我,也温暖着我……
《城南旧事》是伊明同志根据台湾籍、出生于日本、成长在北京的女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吴贻弓同志导演的一部新影片。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有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的小女孩英子,面对着咀嚼干草磨牙的骆驼,她的嘴也不由自主地蠕动起来。我们通过这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看到了二十年代末的中国——北京——城南。小演员沈洁的表演很真实,有一点点调皮的幽默感。当年胡同口的井窝子又再现了,结着冰溜儿的水槽,吱吜发响的独轮推水车……一家一户的吃水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一切清醒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即使是疯了的秀贞也没有躲避开痛苦的清醒,她最大的不幸就是痛苦的时候清醒,而在欢乐的时候却呆痴……扮演秀贞的演员就是曾在影片《巴山夜雨》里扮演杏花崭露头角的张闽,她成功地演出了疯子的真情,让人感到疯子只不过比常人更真实、更诚恳、更坦率一些罢了。她久久沉湎于短暂的爱情的回忆之中——她的情人,那个被抓走的大学生;她的孩子、那个一出生就被人送往齐化门城根儿底下去了的小桂子,在她的心目中曾幻化为年画上骑大鲤鱼的胖娃娃。她希望或者说幻想她的情人和小桂子会回来,她甚至拜托幼小的知己小英子帮她去找。很巧,但又不是“无巧不成书”的那种巧,英子把那个在胡同口认识的小朋友妞儿,一个被养父母从齐化门城根儿底下捡来、又在养父母的掸子和拳脚下学唱京戏的苦丫头,和痴姑娘秀贞想当然地联系起来了。英子确认妞儿就是秀贞在痴梦中寻觅的那个小桂子,她不知道齐化门城根儿底下曾经扔过多少包包裹裹,多少无力、无颜抚养的穷孩子、私孩子啊!英子忘我地成全了一件美事,她把秀贞梦寐以求的“小桂子”送来了。疯姑娘的第一个梦想轻易地实现了,很自然她又要立刻实现第二个梦想:带着小桂子去找小桂子的亲爹去。秀贞幻觉中的情人不在大牢里,不在乱葬岗上,而在隔着海洋的、遥远的、肯定是美好之极的地方。她冒着大雨、拖着小桂子、带着热勃勃的期望去赶火车,出门之前她还没忘了让小桂子叫她一声妈。英子以为她们得到了幸福,英子也哭了,呼叫着她们的名字,但她们已经消失在雨夜中,消失在惊心动魄的火车汽笛声和车轮撞击铁轨声中。英子倒在雨地里。一直到她在医院病床上醒来的时候,外面——一个穷报贩远远地在叫卖,才道出“母女二人双双被火车压死”这样一件当年并不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来……这个悲剧故事结束了,但这部影片里的生活的河流,还在流……英子和她的父母坐在马车上,白云在她的头顶上移动,她在沉思。父母想引导她去想“将来的事”,但她没有从“从前”回到现在来,她眼前闪现出的仍然是:西厢房里的小油鸡——那里曾经是英子和妞儿象小油鸡们那样头挨头说悄悄话儿的地方;妞儿的笑脸;倚在“惠安馆”门口盼小桂子的秀贞;以及她们母女二人在雨夜中的背景……
英子的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的新家,新的学校,新的朋友们……又一个故事从她家附近一块长满蒿草的空地上发生,那里曾经是一所“闹过鬼”的房屋的废墟。由于两个男孩子把小皮球踢进了空地,英子却大着胆子走进了残垣断壁,在这块神秘的草丛中无意窥见了一个贫困者的心灵,结识了一个贼,一个“跟我们一样”的穷汉子。那人有一个和英子同学的弟弟,年年考第一,眼看高小就要毕业了。做哥哥的希望弟弟长大能飘洋过海去念书,但他家里常常连窝头都奔不上……在厂甸小学毕业典礼和游艺会上,我们和英子一起远远看见那个毕业班的第一名领取文凭以后,和他哥哥(就是她在草丛中结识的那位朋友)亲切、欣喜地交谈着。在这个典礼上得到欢乐最多的不正是那人么?凭他弟弟的天资和努力,当然可以飘洋过海去念书,如果有人供得起的话,但是,真有人供得起吗?他多么想突破他所出身的那个阶级的樊篱,让家里出一个拥有学识、文明和财富的人啊!他却选择了铤而走险!最后终于被投进更为局促的樊篱之中了。当那人被押着走过英子家门前,他苦笑着向英子友善地挤了挤眼睛的时候,幼小的英子当然承担不起如此沉重的压力!那是整个的旧世界呀!又一个悲剧故事在英子和我们眼前结束了。
影片一开始,在英子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不特别引人注目的宋妈,扮演宋妈的是我国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郑振瑶,她所扮演的宋妈是那样质朴,影片的始终我都没觉得她是我熟悉的那位演员,我始终都把她当做从顺义县牛栏山冯村丢下自己的儿女进城帮工的一个农妇,为她的命运揪心。她照看英子,抱小弟,给小弟洗脚,忙忙碌碌,还不断向主妇说点街头新闻。隔些日子,宋妈的男人就来了,牵着一头毛驴,每次来的目的就是把宋妈含辛茹苦挣来的几块银元骗走。宋妈指望这些钱使给人放牛的小栓子结实些,使交给别人带的小丫头子快快长大。但越来越长的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儿女,她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了。最激动人心的是宋妈让英子帮她往乡下写信的情景,宋妈口述着,英子入神地听着,并没动笔。一个为城里人帮工的农妇平静地说出的那些家常话是些什么呢?“……你就写,家里大小可平安?小栓子到野地里放牛要小心,别尽顾得下水里玩儿。我给做了两双鞋一套裤褂,丫头子那儿别忘了到时候送钱去!给人家多道道乏。拿回去的钱前后快二百块了。后坡的二分地该赎就赎回来,省得老种人家的地。还有,少喝点儿酒。我这儿倒平安,就是惦记着孩子,赶下个月要来的时候把栓子带来,我瞅瞅也心安……”演员极为成功地口述了这封信,她的眼睛里好象看到了放牛玩水的儿子,在人家怀里抱着的女儿,后坡那二分典押出去的土地,好酒贪杯、没出息的男人……我看完影片的当夜,通宵都能听见宋妈口述家信的声音,那时,我才忍不住失声哭出来。
“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这首我们熟悉的怆悢的歌曲贯串着影片的始终,使原作者魂萦蔓绕的故国之思更加哀婉动人。宏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是当年一位才华出众的作曲家,我们有两代人都在他的旋律中陶醉过,哀伤过……影片结束了,悲剧结束了吗?当然没有……我记起雪莱的一个诗句:“乐音仍在记忆中萦回。”
我应该特别向观众介绍一下导演吴贻弓,他是五十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至今仍然被称为年轻导演,他耽搁得太久了,前年获得金鸡奖的《巴山夜雨》算是他的处女作,处女作就显示了他的才华,这在熟悉他的人们来说,完全是意料中的事。他沉默寡言,勤奋好学,是我国很有文学修养的中年电影导演之一。他是那样精通节奏!(试想,只有旋律、和声,节奏却混乱不堪的交响曲还能成为乐曲吗!)请听吴贻弓在拍摄《城南旧事》之前的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是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一个小小的旋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他阐述得多么恰当,他正是这样做的,十分简练又十分细腻……停,不觉得滞缓,流,不觉得匆促。
这部影片把原作者童年时代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传达给我们了。孩子看到的并不是一些编织得很周全的故事,而是一些记得最深刻的……有时是一言半语,有时是似懂非懂,今天的观众都能把这些片断贯串起来,而且都弄懂了……尤其是我们,身在祖国大陆上的人们,还听到了原作者在影片之外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怀念故国的叹息。
祖国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她那伟大的抽象概念?不!不!谁不是连同祖国母亲的苦难和伤痛一起去爱、去怀念呢?北京的冬阳、驼铃、井窝子旁边的玩伴儿、胡同口的疯姑娘、草丛中的贼、北京盛夏的雨、城南游艺园的大鼓书、长眠在“台湾义地”里的亡父和毛驴上的宋妈的最后一瞥……这一切不都是林海音先生朝朝暮暮思念未已的祖国么!
最后,我忍不住想说一句话:原作者林海音先生要是能回来看看就好了,看看北京,看看城南。井窝子和独轮水车早没了,柏油路早已盖住了土路上的车辙,但还有很多她所熟悉的并没变,譬如倍儿地道的北京话呀!长城呀!故宫呀!北海呀!听说她的老同学有些还健在,还可以在一块儿谈谈城南的旧事儿和新事儿。今天回来一次不需要飘洋过海了,可以从空中回来。古人说:“归心似箭”。喷气式客机不是比箭快无数倍吗!今天的北京四季都是美丽动人的!


第5版()
专栏:

大力发展文艺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序
冯牧 阎纲 刘锡诚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是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密切合作下编辑的一套当代文学评论家的选集汇编。为当代文学评论出版丛书,三十二年来,这是头一次。
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当代文学评论的经验,扩大当代文学评论的队伍,提高当代文学评论的质量,促进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是文学事业的双翼。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互借重,共同前进。我们党历来认为,文艺评论是进行文艺斗争和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文学,不但由那个时期或那个时代的作家为标帜,而且以那个时期或那个时代的评论家为标帜。出现一个伟大的文学评论家和出现一个伟大的作家,对于文学史来说,意义同等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失误和偏见,文学评论有时被当作凌驾于文学创作之上的监督哨,面目令人生畏;有时被当成推销文学作品的广告牌,脸色显得苍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文学评论的状况大为改观。文学评论不但为文学创作开路,而且为文学创作服务;不但以尽可能正确的历史观点对创作进行思想分析,而且以尽可能正确的美学观点对创作进行艺术分析。文学评论在拨乱反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方面;在同“两个凡是”进行斗争、在批判和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进行两条战线斗争方面;在大力扶植新创作,为日趋繁荣的短篇小说、勃然兴起的中篇小说和方兴未艾的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呐喊欢呼方面;在热情鼓励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坚定不移地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方面,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学评论积极参与整个意识形态拨乱反正的重大斗争,完成了历史的使命。然而,只要面对现实,面对党和人民对文学事业的要求,就不能不承认,文学评论不但落后于时代,而且落后于创作,这种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新鲜经验总结不够,对文学创作提出的新问题研究不力,在推动文学创作发展上站得不高,缺乏理论的说服力和科学的预见性。
刚刚开过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向文学评论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这对于今后我国当代文学评论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学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评论工作者必须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先进的世界观,努力以共产主义精神影响和教育人民,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文学评论的队伍建设是个大问题。评论队伍的建设,一是思想建设,二是组织建设;既要提高,又要扩大。我们文学评论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划清共产主义和“共产风”的界限,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培养自己成为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科学的而不是空想的共产主义战士。只有使自己成为自觉的先进战士,才能真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不致迷失方向、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任务繁重而队伍甚小,这是个矛盾,扩大队伍的问题迫在眉睫。1982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河北涿县召开“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就大力发展文艺评论工作和充实文艺评论队伍的问题做了部署,响亮地提出“做一个坚定的、清醒的、有所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家”的口号。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今后的文学评论工作,势必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
我们这套丛书愿为文学评论的发展铺路。这套丛书倘能收到实效,还可以继续编下去,借以促进人才的更多发现。
我们仓促上阵,又无经验,缺点一定不少,欢迎批评指正。
(注:这套丛书的第一辑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5版()
专栏:

大型美术季刊《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是一本专业性的大型美术季刊,创刊于五十年代,一九八一年六月复刊后现已出版了四期。
在复刊后的四期中,每期的文字稿件、作品选登和编排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除继续发挥原有的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外,每期都有一个重点,如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着重介绍了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北京画院院长王雪涛的花鸟画。第二期是人物画专刊,刊载了著名国画家叶浅予谈人物画创作的文章,还发表了一批谈中青年人物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文章。第三期为了纪念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齐白石逝世二十五周年,又集中发表了评介文章。(丸)


第5版()
专栏:

《美的哲学》出版
新近出版的《美的哲学》(李翔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书。作者巧妙地将哲学与美学结合起来,谈思想,谈工作,谈学习,青年们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爱情、理想、立志、成才都谈到了,而且谈得比较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在《伦理美学》一文里,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伦理美学的主张,提出要重视和研究生活美学,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一定现实意义。(陈望衡)


第5版()
专栏: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出版
由黄霖、韩同文编选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册),最近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从汉代至五四时期的小说理论二百来篇,是从大量笔记、序跋、评点、文集及近代杂志中选录出来的。本书可供中国文学批评史、小说史专门研究者、小说批评和创作者参考。全书一百万字,分上下两册。(林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