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方兴未艾
——广东农村纪行
陈沂
去年年底,我到广东农村看了几个生产队。它们虽然所处地方不同,但反映了农村方兴未艾的好形势。
深圳一渔村
先说深圳的附城渔民村大队。这个村子与香港新界仅一河之隔,有36户,77个劳动力。干部社员持有过境耕作证、下海作业证,经常进出香港新界,有发展生产的独特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因地制宜走渔工商副综合发展的道路。1981年集体总收入60万元,比1978年增长3.3倍;社员分配(大队统一核算)35万元,增加3.9倍,人均收入2,520元,增长3.7倍。去年上半年共计收入34万元,比前年同期增长42%。集体现有固定资产120万元。
村里的房子,有五十年代的木屋、六十年代的水泥砖石房,还有31栋八十年代的别墅式楼宇。楼宇住户占总户数的91%。每栋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造价3万多元。建房社员每户交现款1万元,其余由大队统筹支付。去年大队支出35万元,修建水泥路面公路、巷道、下水道,并为每户安装了自来水。
由于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队规定男社员60岁、女社员55岁可以退休,每人每月发给退休金30元,年终另支100元。社员治病,由大队付给医药费。
透过这些数目字,我们可以看到三中全会制定的农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个晴天的上午,我们去参观这个大队。我们被引进大队支部书记吴柏森同志家。这是幢两层楼六间房的住屋,屋里摆着沙发、彩电、冰箱、音响组合。他家四代都是渔民,全家一共九人,分住两栋楼房。吴柏森同志介绍说,他们队原来是个穷队,每人每天出海打鱼,最多收入一元,每人全年的收入不到200元。农村双包政策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大队利用在新界有地的特点,整理了那边的鱼塘,把打鱼变成养鱼,捕了鱼就到香港卖。卖的是鲜鱼,价格高,收入又是外币。他们又买了两条小火轮,挖深圳河边的沙子,运到香港、深圳作建筑材料,还组织剩余劳动力开一个工厂,办起了两座饭店,收入大量增加。
现在,这个大队的人均收入,比香港一些人都多,住房面积,香港更赶不上。香港官方和市民来参观,都向他们伸大拇指。
我们又走进一个普通渔民家。这家住的同支书一样的房子,一家三口,两个大人和刚生下不久的小孩;不同的是他们雇了个保姆看孩子,这恐怕是全国少有的。我特地请主人打开立体声收音机。他边调台边说,劳动累了,听听广播也舒服。这里提出了个问题,富了,文化生活要跟上去。这户渔民在他死去的老人的灵位前供了个观音菩萨,背后供的梁门历代神位。门前贴的红纸对联:“门庭兴旺福高照,华堂丰泽寿绵长”,横批是“鸿禧高照”。看来,要有丰富的高尚的文化生活,才能逐步清除这类封建思想的残余影响。
从南海到琼海
这是深圳特区,有其特殊的地方。其他地方怎样呢?我们又去南海县平洲公社平西大队平东生产队参观。平西大队长领我们去看了队办皮鞋厂,这是用香港来料加工开办的。全厂100多个工人,产值已接近200万元。由于实行计件工资,一个工作不到二年的皮鞋工人,月工资已达170元。
随后,我们看了平东生产队长陈苏同志的家。陈苏同志是远近闻名的多种经营致富的能手,过去因为养了二十几只鸡,被划为
“自发分子”,开除党籍,去年才恢复党籍。他夫妻俩,还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上学,同时参加点劳动。他既尽力领导集体生产,又搞好家庭副业。他家主要是养猪、养鸡,现在已经成了万元户。他家修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子。为了纪念他逝去的母亲,不忘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请人给他的母亲画了个炭精像,像上写了“纪念母亲”四个大字。
因为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他特别注意领导大家走劳动致富的路。1982年全队实现了三个五百,即:社员集体分配人均500元,社员家庭副业人均收入500元,全队人均向国家提供肉蛋500斤。他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坚持做到四个统一扶持,即:统一解决猪苗、猪仔,统一购买和分配饲料,统一进行防疫,统一组织销售。为了扶持困难户,规定困难户向生产队借款不付利息。
这可不是深圳特区,农民依靠党的政策,凭着勤劳的双手,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陈苏同志告诉我,现在他们公社再没有人怕富了,也没有人怕露富了,因为党号召农民致富,我们又靠双手劳动致富,应当理直气壮。
接着,我到了海南岛的琼海县。这是红色娘子军出生的地方,电影《红色娘子军》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据说第三任红色娘子军连长1979年才去世,老队员现在还剩40人,可惜没有时间去访问。
为什么专要到琼海呢?为的是去看看这里的造林情况。造林,目前是海南致富之道。去琼海的沿途,都是热带植物,有国营农场的,有农民的,这是这个地区最大的财富之一。此外,还有胡椒、椰子、菠萝、荔枝……总之,热带东西,应有尽有,可称为宝岛。
我去看了长坡公社。这里有地3,000亩,造了1,000亩林,都是社员包造,一亩300株树。种的树种叫小叶桉。种时不到一米,不到一年就已长到二米多,四年成材,如一株树以十元计,五年后,就可收入300万元。开始既没有这个包的政策,又没有科学地培养树苗,都是移植,结果百株只活二三十株;现在用营养钵(肥料加泥育苗)直接种,又不受风寒之限,所以成活率非常高,几乎百分之百。因为是包种,管理问题也解决了。
农村致富之道甚多,因地制宜就行。由此,更进一步看到有了正确的政策之后,科学的重要。我还要加一条,要有正确的方法,特别是还要有个好的班子,才能搞得更好。
一个苗族生产队
回海口途中,我们在通什镇参观了一个苗族生产队。解放前他们都住在山上(实际是被赶上山去的),后来我军把他们请下山来定居。但生活仍是很苦。去年实行双包后,这里的情况明显变化了:一是开始建房,二是食粮已由吃包米、木薯变为吃大米,三是平均收入快到100元。
我到了几个社员家去看了看,这是生产队给新修的房子,一户一房,平均三间,生产队出500元给盖的。看这些户,使我回忆起我四川家乡的山间,那里的住房几乎跟当年相仿。我感到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责任未尽。我是1950年参加过解放海南岛的,自然对这里很关心。我看到他们1983年的生产抓得还不够大胆,又没有计划生育,一家都生好几个孩子,前些时还发生过疟疾,实在很不安。临行我拉着这个苗族队长的手,向他建议,一要认真做到靠山吃山,把橡胶、香蕉的种植面积再扩大一点;二要搞好卫生,不要发生疾病。
写至此,我想说一个问题。在广东省委招待所内,有人向我提出:富有个顶头没有?我说,讲这些都还太早,在海南岛的苗族小村,离富还远得很哩!象深圳象佛山那样的富队,全国八亿农民中还不太多,要经过千百倍的努力才赶得上。现在才是方兴,还未到未艾哩!亿万农民现在开始摆脱了贫困,日子过得比较好了一点,还要继续大力加以支持。农民说:中央的政策定了,我们心里有了底,但仍有人看着我们不顺眼。有一位同志就讲:“是要万元户领导共产党,还是共产党领导万元户?”
我想,只要我们不把责任制和所有制混淆,始终走勤劳致富之路,共产党永远是领导万元户的,怕的是没有万元户好领导。
农村的形势正方兴未艾,大发展可以拭目以待!


第5版()
专栏:

春风吹到祁连山
最近,记者沿着横贯祁连山南麓的公路,对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祁连、天峻三县进行了为时20天的访问。一路的见闻、感受,归纳成一句话:祁连山牧区在探索和改革中胜利前进。
祁连山,·雄峙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我国著名的高山牧场之一,出产古老的畜种——藏羊、牦牛,解放后新培育出了半细毛改良羊。这里的气候,古诗中描述为“四时积雪明,六月飞霜寒。”我们访问期间,牧民们已从冰封雪盖的高山深沟,搬到河谷地带的冬窝子。从近处银亮的冰河两岸,到远处晶莹的雪山脚下,成群的牛羊象朵朵彩云,在金黄的原野里缓缓浮动。
过去,人们时常用“牛羊满滩”来形容祁连山牧区的兴旺景象。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里的畜牧业生产,以“牛羊满滩”为新起点,走上了新的发展里程。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浩门镇,州委书记官却(藏族)兴奋地告诉记者说:“从1980年以来,我们开始向季节性畜牧业过渡。夏天牧草充裕时,多养牲畜,育肥商品畜,入冬前多宰多卖,提高出栏率、商品率,适当控制存栏头数。这样做的结果,经济效益连续三年显著提高。全州牧民的人均分配收入已由1979年的178元,增加到1982年的300多元;冬春缺草的矛盾有所缓和,有的地方甚至由缺变余;牲畜体质也强壮了,成畜死亡率连年下降。干部群众尝到了甜头,都说这条路子走对了。”
我们来到祁连县峨堡公社,这里的年终分配刚刚结束。公社书记安木卓(藏族)介绍说,这个公社三年总收入翻了一番,人均分配收入由1979年的210元,猛增到467元。我们问这三年的变化是怎样得来的?安木卓回答说:“主要是从提高经济效益入手,在10万牲畜上挖掘增产潜力。”原来,早在1965年,峨堡公社的牲畜头数就突破了10万大关,草场载畜量趋于饱和。从1980年起,他们改革经营方针,把发展畜牧业的重点,从追求牲畜存栏数转变到讲究经济效益上来,对当年羊羔采取去劣存优的办法,把难以越冬的瘦弱羊羔卖给饲养条件较好的农业区。去年,他们又根据活羊羔销路的变化情况,试行育肥宰杀当年羯羔获得成功,开拓了新的流通渠道。对当年交售给国家的菜畜,他们也进行专群育肥,增加了肉重,提高了等级。
和峨堡公社一样,整个祁连山牧区的畜牧业生产,都正在探索和改革中前进。去年,祁连县不仅超产完成了向国家交售菜畜的任务,而且继续向本省农业区和甘肃张掖、武威等地出售羊羔5万多只;育肥屠宰当年羯羔1万多只,运到西宁市场上销售。此外,还向香港供应牦牛400多头。商品畜通过多种渠道源源出山,牧区的生财之道越来越宽。全县5个牧业公社,有4个人均分配收入超过了400元。最低的野牛沟公社也达到了400元。
昔日的祁连山,被称作“春风不度”的边远蛮荒之地,牧民们过着原始落后和愚昧的生活。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几年中,各族牧民在迅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同时,也在努力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愚昧现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春风,吹拂着千里草原。
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公社东滩大队,是青海省科学养畜的先进单位。这个只有58户、325口人的大队,包括回、汉、藏、蒙古、土五个民族。十多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开展草原建设和绵羊改良。近几年又在科学经营上下功夫,使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在过去只会拿羊鞭的牧民中,涌现出了一批防疫员、配种员、机械操作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去年夏天,这个大队推行机械剪毛,男劳力抽不出来,农业点上的14名妇女在技术人员的辅导下,只几天就掌握了电动剪毛机的操作技术。我们访问了剪毛机手、35岁的蒙古族女社员草雷。她笑着说:“开始几天,两个人轮流使用一把剪头,还搞得手忙脚乱,一天只能剪二三十只羊。后来摸到了门道,我一人一天就能剪50多只羊。”
在祁连山牧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和牧民认识到普及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近四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各级领导部门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大力扶持牧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各族牧民办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州新建、扩建了45所社、队寄宿制小学和4所民族中学。去年,牧区在校中、小学生达到7,400人,中、小学毕业生1,400人,都比1976年增加50%以上,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藏族牧民聚居的祁连县阿柔公社寄宿制的阿柔小学,1979年以后在国家和公社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28间校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把自己的子女送去上学。阿柔公社党委书记张青林诙谐地对记者说:“寄宿学校越办越兴旺,寺院的经童却逃之夭夭,这难道不是牧区的一大变化?”
四十多年前,范长江同志在祁连山南麓旅行结束时,曾写下这样的感慨:“穷荒绝地的祁连山,真有把人退回到千年前的凄凉。”今天,当我们结束千里祁连之行的时候,却得到了令人振奋的印象:祁连山地区在解放以后发生的变化,胜过以往千百年;而近几年来的变化,又胜过解放后的任何一个时期。
本报记者 蒋鹏 王春生 党周


第5版()
专栏:

在一个农民家庭里
戴煌 韩晓烽 范光华
普遍实行了“大包干”的河南省信阳地区农村,这两年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社会化商品生产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鲜事。新事之一,是许多农民在家庭内部也分工分业,搞起了责任制。光山县仙居公社社员赵正来的家庭,就是突出一例。
光山县是1981年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赵正来全家苦干一年,收粮1.7万多斤,农副业总收入6,500多元,一改往日那种“土坯桌子土坯床,土坯缸里没有粮”的贫困境况。但是他们并不自满自足。1982年春节,全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围着桌子吃年饭。看着满桌丰盛的饭菜,六十二岁的赵正来发话了:“看看!生产队搞了责任制,比吃大锅饭强了不知多少倍。咱们家里,是不是也搞个责任制,又要种好田,又要多搞副业多抓钱。谁搞得好,奖谁。”
这一席话,把过年的那股热腾气鼓得更热了。一家人当场议定:大儿子赵胜良和大儿媳屈文秀夫妻二人,承包全家24亩责任田,总产稻、麦两万斤,外放十只羊,管好一亩竹木,共定收入3,360元;识字不多、尚未娶媳妇的二儿子赵胜贵,承包一台小柴油机和其它机械,对外加工米面,兼管一口鱼塘,年产鲜鱼500斤,共定收入1,700元;高中毕业的三儿子赵胜权,负责家庭“外交”事务,包放680只菜鸭和135只蛋鸭,定收入2,500元;年方十七、初中毕业的四儿子赵胜利,主要协助三哥放鸭,必要时支援二哥管理机器;老伴赵屈氏,负责料理家务,养猪四头,养鸭60只,定收入1,240元;赵正来本人总理全家事务,兼养三头母牛,定收入600元。这样,全家计划总收入9,400元。
这年秋天,赵胜权结了婚。刚过门的新媳妇周德凤,立即被派为“婆婆助理”兼“联络员”;临时有点急事,她立即跨上自行车,通知在外干活的家庭成员。
去年一年,赵家的家庭责任制大见成效:粮食总产达到24,500斤,超产4,500斤;农副加工业总收入11,768元,超过计划2,368元,比1981年增长了81%。
说话要算数,“政策”要兑现。赵正来很懂得这一点。由于人人超产所得不相上下,除了日常应该添补的衣服外,老赵奖给儿子儿媳们每人各一套的确良和高档针织涤纶衣裤,并给儿子们分别奖了自行车或手表。


第5版()
专栏:

红果之乡的红果
李锡浩 仇联众 王庆生
朋友,你喜欢吃又酸又甜的红果吗?红果之乡河北兴隆县如今真正兴隆起来了,可以向人们提供许多红果及其制品。
红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相同重量苹果的16倍。兴隆红果除远销京、津、沪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外,县、社食品厂还加工成红果罐头、果丹皮、红果汁,红果酱、红果脯、山楂精糕、山楂酒、山楂汽酒、山楂干等食品,年产量约1,500吨左右。
红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与化学合成药品相比,对人身有益无害,所以又是健身医病良药。山楂果实中含有解脂酶,能使胆固醇转化、血管软化、降低血压,含有配糖体能增强心肌功能,防止冠心病。它含有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如果长期饮用山楂制品,对许多老年人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兴隆县制药厂用红果生产的“大山楂丸”,能调和脾胃、消食化滞,去年已生产900万丸。另外还试制了少量的去暑降温、有助消化的“山楂饮料”和能降低高脂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脉安”冲剂。
因为这,红果成了社员发家致富的红宝果。据县里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县仅红果一项收入,就达500多万元。年产红果百万斤的前苇塘公社,1981年全社红果收入6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35.5%,占果品收入的64%,全社人均收入达到263元。这个公社的大苇塘大队1981年红果收入15.5万多元,占全队果品收入的61.5%,占全队总收入的41%,人均收入301元。随着“红果热”,红果树苗也长了身价。沟门子公社供销社副业员刘鹏,去年在一分多自留地里培育的红果树苗,现在已成活1,300棵,苗高已达1米左右,估计可卖六七百元。
兴隆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区,每人合九分地,15亩山场。如果扬长避短,发挥山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木果品生产,兴隆县将会更加兴隆。过去,兴隆县虽然年产红果曾达到千万斤,但远远供不应求,搞加工的货源更成问题,所以县里决定首先大力发展红果树。去年共栽红果树苗23万棵,育苗120万棵,今年县委和政府要求每个生产队育苗一亩。如果实现这个要求,全县3,500多个生产队按一半算,即可育苗1,700多万棵。为帮助各社队育好红果树苗,县里准备从外地调入红果籽十万斤,并组织了全县专职果树技术员116名、半脱产技术员42名和农村不脱产技术员2,500多名,从事果树技术工作。
红果树结果早,一般成树三年即可结果,也容易管理,技术要求低,抗灾力强,产量比较稳定。它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偏酸偏碱性的土质均可种植。我国北部山区面积辽阔,种植红果大有潜力。如果利用山地大力发展红果生产,也可象兴隆那样兴隆起来!


第5版()
专栏:

新春佳节前夕,湖北省宜昌市文联所属美术协会、书法协会组织文艺书画小分队,星期天到郊区点军公社穆家大队和郭家岭大队,为农民写对联、画国画和人物素描像,受到社员欢迎。  徐达摄


第5版()
专栏:

县委书记给先进社员照像
四川什邡县县委书记罗同春正在给四平公社社员华维成一家照像。罗同春自备一架照像机,下乡时经常给先进人物拍照,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