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隆重开幕
法胡姆和阿拉法特强调会议对解放斗争的重要性
新华社阿尔及尔2月14日电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今天下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隆重开幕。
355名全国委员会委员、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等300多名外国来宾参加了会议。以外交部大使许文益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这是从去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被迫从贝鲁特撤到突尼斯后,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将研究巴勒斯坦解放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在沙德利总统和阿尔及利亚政府高级官员的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全体委员和来宾热烈鼓掌欢迎。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宣布会议开始,并致开幕词。他重申拒绝美国总统里根去年9月1日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他说,因为这一计划“没有满足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国家的合法的民族权利”,“根本不能构成解决阿拉伯—犹太复国主义冲突的坚实基础,相反,它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事业”。法胡姆说,美国不能成为“仲裁人”,因为美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支持以色列,鼓励它继续侵犯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国家。
法胡姆说,巴勒斯坦希望,由联合国主持,在世界强国都参加的情况下,建立公正的和平。他重申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权、返回祖国和在自己土地上建立国家的权利”。
他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被占领土内外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巴解组织不允许任何人代表它讲话。”
他说,巴勒斯坦革命站在黎巴嫩人民一边,以色列军队必须撤出黎巴嫩。
法胡姆指出,这次会议是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后巴勒斯坦事业遭到更大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仍然是乐观的”,“我们要继续斗争,直至恢复我们的权利和尊严。”
接着,阿拉法特讲话。他说:“这次会议褐开了巴勒斯坦人民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为了祖国和人类的自由而斗争的新阶段。”“我们阿拉伯民族因而需要动员政治、军事和人民的一切力量和潜力来对付挑战。”
他说,美国支持以色列的侵略,使中东成为五次战争和灾难的场所,而黎巴嫩战争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阿拉法特说:“我们为我们国家的自由和我们的尊严而战斗,我们拒绝眼前或今后一切有损于我们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的计划)。”他说:“我们赞成建立在正义和国际公认的合法基础上的和平,它的基础应该是实现巴勒斯坦人民返回自己祖国、享有自决和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独立国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他说:“否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中东问题就不能解决,中东就不会有稳定与和平。”
他说:“我们决定同约旦兄弟人民组成邦联,仅仅是我们相信整个阿拉伯的一种强烈表示。”
阿拉法特说:“我们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工作和行动的基础。我们民族独立做出的决定表明,我们在选择目标时,是不会犯错误的。我们全国委员会应该为此通过政治纲领,以便应付挑战。”
他说:“美国想把整个阿拉伯民族纳入‘戴维营道路’,使阿拉伯民族屈从于犹太复国主义侵略者。”他说,因此,目前面临挑战的不仅仅是巴勒斯坦人民,而且也是整个阿拉伯民族。
沙德利总统在会上发表讲话说:“阿尔及利亚将永远站在巴勒斯坦革命一边。”他指出,巴勒斯坦问题首先是一个巴勒斯坦问题,它同时又是一个阿拉伯问题,两者是不矛盾的。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在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和阿拉伯民族斗争的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转折。他说:“巴勒斯坦事业是一个阿拉伯事业。”“巴勒斯坦革命力量团结对敌,是一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因素。”
他还强调阿拉伯各方采取共同立场的重要性,并赞扬埃及人民为阿拉伯事业所进行的不懈斗争。他希望埃及能够重新回到阿拉伯队伍,以便改变阿拉伯力量处于战略不平衡的状况。
会议重新选举法胡姆为全国委员会主席,并选举萨利姆·扎农和马哈茂德·塔耶姆为副主席。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自1964年成立以来,全国委员会已举行过15次会议,上次会议是1981年4月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的。(附图片)
14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开幕。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左)、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右)和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中)一起步入会场。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述评

贝京政府换马的政治把戏
本报记者 陈积昌
2月13日贝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通过沙龙辞去国防部长职务,但让他在政府内担任不管部长的决定。翌日,以色列议会以61票对56票,1票弃权批准内阁会议的这一决定。沙龙辞职后,由贝京暂时担任国防部长,不久以后将由现任驻美大使阿伦斯接任国防部长。这样贝京政府终于完成了一场换马的政治把戏。
沙龙提出辞职既非出于他的意愿,也非出于贝京的本意,而是贝京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玩弄的一个舍车保帅的花招。
2月8日,以色列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关于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的调查报告。尽管这份报告掩盖了大屠杀的大部分事实真象,极力为贝京政府减轻和开脱罪责,但承认贝京、沙龙等人对大屠杀事件“负有责任”,并建议国防部长沙龙辞职。调查报告公布后,沙龙暴跳如雷,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拒不接受调查报告的结论,也决不辞职。据报道,贝京在前两次的内阁特别会议上也反对沙龙辞职,但是调查报告的问世在以色列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这是贝京和沙龙之流所未料到的。以色列舆论普遍要求贝京当局尊重调查报告的决定,要求沙龙辞职的浪潮席卷以色列。在以色列政界也引起了一片吵闹和混乱。对调查报告有的拥护,有的反对,有的中立,有的骂街,争吵的焦点是关于沙龙的辞职问题。在占统治地位的利库德集团内部,支持沙龙的人认为,沙龙忠实执行贝京政府的政策,让他辞职未免不合情理,多数人则认为沙龙辞职可以应付舆论的压力,有利于贝京政府继续执政。贝京政府内的大部分部长也主张执行调查报告的建议,要求沙龙辞职,以工党为首的反对党不仅要求沙龙辞职,还要求贝京也辞职。工党认为贝京、沙龙等人辞职有利于削弱利库德集团的地位,为工党上台铺平道路。但工党也不愿贝京政府立即辞职,因为贝京政府辞职势必要提前举行大选,而工党认为目前举行大选没有把握稳操胜券,与己不利。与此同时,以色列左派组织和右派组织都各自举行示威,对抗情绪激烈,有一触即发之势。2月10日在总理府前发生了右翼组织的暴徒向示威群众扔掷手榴弹爆炸事件。以色列报纸惊呼,以色列“陷入了内乱的边缘”和“政治暴力的浪潮之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贝京当局如果一意孤行,就有可能招来更大的政治风暴,引火烧身。因此,贝京不得不改变初衷,同意沙龙辞职,但同时让他在政府内担任不管部长职位。这样既可安慰沙龙并保持他在政府中的实权,又可应付目前的政治危机,一举两得。贝京政府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发表的公报说,国防部长的离任决不是“旨在逃避执行调查委员会建议的脱身之计”。这恰恰不打自招地一语道破了贝京当局的心计。
国防部长的换马当然不会影响贝京政府的政策。沙龙辞职的消息一宣布,贝京就声称以色列要坚持执行在西岸建立定居点和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扩张侵略政策。以色列报纸也指出:沙龙留在政府内表明他将继续对贝京政府的政策起重要作用。据西方报刊报道,接替沙龙的新国防部长阿伦斯是贝京的“亲信”,“最坚决的支持者之一”,是著名的鹰派人物。不久前,他还表示“沙龙的辞职并不意味着以色列政府政策的改变”。
沙龙的辞职也不能洗刷贝京政府在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中所犯下的野蛮罪行。已经揭发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贝京当局是这一事件的策划者、制造者和真正的罪魁祸首。贝京当局妄图用换马的伎俩来欺骗舆论,掩人耳目,挽救自己摇摇欲坠的政局,但到头来适得其反。目前的这场政治危机并未消除,以色列人民将通过这一事件进一步看清:贝京政府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政策正在给他们带来危险的灾难性的后果。
(本报大马士革2月15日专电)


第6版()
专栏:

阿伦斯叫嚷以色列不会从黎撤军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阿伦斯昨天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里声称,在“确信”黎巴嫩不会再成为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基地”之前,以色列军队不会撤出黎巴嫩。他还说什么以色列军队过早从黎巴嫩撤出,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据报道,阿伦斯可能接替沙龙出任以色列国防部长。
阿伦斯认为,国防部长易人不会影响以色列的政策。
他表示他反对任何制止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新的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
他说:“我不能接受(美国)里根总统的论点,即犹太定居点是实现中东和平的障碍。”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继续讨论中东局势
各国要求以色列撤出占领的阿拉伯领土
新华社联合国2月14日电 在联合国安理会今天就中东局势继续进行的讨论中,中国和许多国家的代表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罪行,并要求以色列撤出它所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
中国代表凌青在发言中说,今天考虑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中东局势的演变及中东问题的全面公正解决。凌青要求安理会明确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扩张行径,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以色列在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进行扩张活动,并迫使以色列撤出它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
巴基斯坦代表沙阿·纳瓦兹指出,以色列的政策和行动的唯一目标是吞并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他说,以色列军队立即无条件撤出黎巴嫩是任何中东和平倡议取得成功的绝对必要条件。他表示,除非以色列停止它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的活动,否则,在中东实现和平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的。
约旦代表萨德·巴泰奈赫强调说,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是非法的。他说,这种占领不结束,中东就不会实现和平。他强调,巴勒斯坦人民必须拥有在他们自己领土上实行自决的权利。
圭亚那代表诺埃尔·辛克利艾尔在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同时表示,任何持久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的基础都应是明确承认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他们自决和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权利。
阿尔及利亚、马耳他等国的代表也在会上发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扩张行径。


第6版()
专栏:

埃外长希望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成功
强调提防分裂或干涉巴解组织内部事务的阴谋
新华社开罗2月15日电 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昨天表示,希望目前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实现巴勒斯坦统一,达成一项促进巴勒斯坦事业向前发展的协议。
阿里是在埃及人民议会会议上讲这番话的。他强调,要提防“在巴勒斯坦人民之间制造分裂和挑拨离间或干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事务的阴谋”。他希望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抓住当前的时机,勒紧以色列脖子上的套索,制止它吞并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阿拉伯土地”。
阿里在谈到埃及和苏联的关系时说,两国迄今没有进行官方的接触,目前只有经济上的来往。他说:“一旦出现适当的气氛,苏联新领导可能同意两国互派大使。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之间经济关系的活跃将导致其他方面关系的活跃。”


第6版()
专栏:

基普里亚努再次当选塞浦路斯总统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在今天举行的塞浦路斯总统选举中,斯皮罗斯·基普里亚努再次当选为总统,任期五年。基普里亚努获得大约57%的选票;他的主要竞选对手民主大会党主席克莱里季斯获得34%的选票。
基普里亚努在选举中获胜后对他的支持者说:“我将尽一切努力恢复(塞浦路斯的)统一。”他还号召塞浦路斯人民加强团结,以实现塞浦路斯问题的公正解决。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的岛国。这个国家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一直存在着争端。


第6版()
专栏:

黎以美三方举行第十五轮会谈
新华社贝鲁特2月14日电 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国三方代表今天在黎巴嫩的哈勒迪城举行了关于撤军问题的第十五轮会谈。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安全安排”和“结束战争状态”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下轮会谈将于17日在以色列的谢莫纳镇举行。


第6版()
专栏:

印度政府再次改组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新德里消息:印度总理英·甘地14日晚宣布再次改组政府,撤掉了两名内阁部长,调换6名国务部长。
这是印度政府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进行的第二次改组。
被免职的两名部长是交通部长夏尔马和民用供应部长比什马·纳·辛格。
国务部长的调整包括:新闻和广播国务部长萨尔维改任钢铁和矿业国务部长;民航国务部长杰哈·阿扎德改任粮食和民用供应国务部长。新闻和广播国务部长由原来的工程、住房和议会事务国务部长巴格特担任。
英·甘地在1月29日曾对她的政府进行一次大改组。据认为,那次改组是由于执政的国大党(英迪拉派)于1月初在安得拉邦和卡纳塔克邦的邦议会选举中遭到失败而促成的。


第6版()
专栏:

几内亚总统接见我妇女代表团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2月10日电 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2月9日在这里接见了中国妇女代表团团长赵烽和副团长杨榴英,并同她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在杜尔总统接见后,中国妇女代表团应邀出席了科纳克里妇女纪念几内亚女民族英雄姆巴利亚·卡马拉被害二十八周年的集会。


第6版()
专栏:

莫桑比克总统接见我大使
据新华社马普托2月14日电 莫桑比克总统萨莫拉今天在这里接见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王浩,并同他进行了友好谈话。


第6版()
专栏:

象牙海岸总统接见我驻多哥大使
据新华社洛美2月13日电 正在多哥访问的象牙海岸总统乌弗埃—博瓦尼,12日在这里接见了中国驻多哥大使靳民生。他们就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6版()
专栏:

我穆斯林代表团结束访问伊朗
据新华社德黑兰2月14日电 中国穆斯林代表团结束了对伊朗的访问,今天离开这里回国。
代表团是2月3日应邀前来参加伊朗伊斯兰革命四周年庆祝活动的。
今天上午伊朗领袖霍梅尼接见了代表团,对代表团前来参加庆祝活动表示感谢,并通过代表团向中国穆斯林兄弟致以良好的祝愿。


第6版()
专栏:叙利亚

一所不平常的学校
——访巴勒斯坦烈士子弟学校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在大马士革以东20公里,矗立着巍峨的卡拉姆山。山脚下有一所不大引人注目但颇不平常的学校。它就是巴勒斯坦烈士子弟学校。
这里一片翠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两幢乳黄色的教学楼和两幢浅揭色的宿舍楼相对崎立,大楼前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正在广场上打球、游戏。看到我们这些来自遥远之国的客人时,他们一个个绽开笑脸频频向我们招手。
陪同我们参观的教导主任哈利勒向我们介绍说,烈士子弟学校于去年秋季开办,第一批500名学生是在黎巴嫩战争发生后从贝鲁特撤出的巴勒斯坦烈士子女。撤退途中,他们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下历尽艰难险阻,目睹了以色列侵略者在黎巴嫩犯下的残暴罪行。那些令人惨不忍睹的景象,在孩子们的心灵上造成深刻的创伤,同时也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校长艾卜·马海尔是一位巴勒斯坦老教育工作者,他在一间既是办公室又是会客室的简朴屋子里接待我们。他说:“这是一所不平常的学校,学生都是烈士后代。这些孩子都有自己苦难的遭遇。他们的父母有的在战场光荣牺牲,有的在敌占区英勇就义,有的在黎巴嫩惨遭杀害。刚满六周岁的伊萨姆·法迪,他的父母就是被敌人当着他的面打死的。这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才六岁。在烈士子弟学校,他们重新得到温暖和阳光,在集体大家庭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
人们常说,经过严冬酷寒的人最懂得太阳的温暖。烈士子弟学校这些从苦难中过来的孩子最珍惜他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教学楼的一个画展室里,我们参观了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图画,一幅幅童心烂漫的画面,生动地反映出他们亲身经历的战争环境和战斗生活,其中一幅画了巴勒斯坦战士驾驶的几辆坦克,正在英勇追击逃窜的以色列坦克,画正中用英文字写着:“宁死不屈”。另一幅画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作品,画面上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巴勒斯坦母亲,她的怀里抱着耶路撒冷城。这些画面虽还呈现着浓郁的稚气,但寓意深刻,洋溢着战斗和爱国的激情。
烈士子弟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寓政治教育于文化教育之中。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亚洲国家的情况。当讲到巴勒斯坦时,他联系到巴勒斯坦的现状,讲述了以色列是怎样侵占巴勒斯坦领土以及巴勒斯坦人民是怎样为恢复家园而斗争。在六年级教室里,老师用英语与学生对话:“你们喜欢中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老师又问:“为什么喜欢中国?”话音刚落,学生们从教室的不同角落站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坐在后排的一个圆脸大眼睛的孩子声音最宏亮:“因为中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反对以色列的侵略”。他的话立即引起全班学生阵阵热烈的掌声。三年级学生为我们演唱了一首自编歌曲。歌词大意是:亲爱的父母啊,莫悲伤,莫流泪,为了我们正义的事业,踏上征途,上前线吧!……带着我们一起去战斗,我们将给你们把胜利的果实奉献!
烈士子弟学校是在巴勒斯坦人民仍然处于战斗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创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给予这所学校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阿拉法特不止一次地来校看望这些烈士子弟,勉励他们:“你们是巴勒斯坦的未来,你们将高举巴勒斯坦的旗帜,把它插在巴勒斯坦被占的领土上。”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关怀下和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烈士子弟学校的学生象一棵棵挺拔的树苗,正在茁壮地成长。我们从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上看到了巴勒斯坦事业必胜的明天、灿烂的未来。(附图片)
巴勒斯坦烈士子弟学校的学生在广场上。


第6版()
专栏: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救救我们的海洋”
2月14日,“绿色和平运动”组织在英国示威游行,反对向海洋倾倒废物,污染海洋。标语牌上写着:“救救我们的海洋”。(右上)
特大暴风雪席卷美国
2月10日至11日,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华盛顿、纽约等城市积雪厚达16至24英寸,交通陷于瘫痪。图为埋在雪中的汽车。(左下)
一老人乘木桶漂洋过海
最近,一位名叫埃里克·彼得斯的老人乘坐一个6英尺长的木桶漂洋过海,自大西洋东北的加那利群岛出发,47天后被人在加勒比海东部的瓜德罗普岛打捞上岸。航行途中,他只靠水和维他命片等维持生命。图为这位老人与他的木桶。(右下)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