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爆竹声声,锣鼓阵阵,喜庆盈门。明天,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本版特选登几则新闻和图片,报道农村各地庆丰年、迎新春的欢乐情景。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发挥首创精神,在农村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逐渐繁荣,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给农村带来了重大成果,也影响各行各业,兴起改革的潮流。
在新春开始的时候,我们祝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春节快乐,阖家安康;工作进步,生产蒸蒸日上,为振兴农业做出更大贡献。
——编者
珍贵的新“年礼”
春节临近,辉渠公社家家农户收到了一份珍贵的年礼。
这送礼人是谁?是公社党委,是新成立的公社科协。
去年年底,山东安丘县辉渠公社党委结合落实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认真总结了采用良种玉米增产的经验。全社八千多户农民签订下粮田承包合同后,大家走着坐着盼良种。这时,新成立的公社科协把普及玉米良种作为1983年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全公社计划种植玉米1.9万亩,尚缺8万斤良种,怎么办?公社党委决定,拿出千方百计,也要在春节前把这批良种筹足,送到社员手中。分管农业的书记刘焕文牵头,科协正副主任张日勇、徐述魁协助。他们不畏风雪严寒,翻山过水,先后去昌乐、莒县、诸城等地调入玉米良种8万斤,再加公社自育的4万多斤,共计12万斤。
良种备齐了,公社党委决定把它作为“年礼”,在春节前送到社员手上。阿涧大队的刘老汉,闻讯赶到良种供应点,庄重地用双手接过这厚重的“年礼”,激动地说:“公社党委和科协办的,正是俺盼的。这‘年礼’俺收了!”
渠道


第2版()
专栏:

龙翻狮舞 花灯处处
六合城乡喜迎新春
本报讯 通讯员王永龙报道:江苏六合县农村社队利用传统的花灯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春节前夕,全县城乡呈现一派喜迎新春的欢乐景象。
六合县和各公社党政领导部门都很重视搞好今年的春节文化娱乐工作,他们及早进行了部署,各社队都开展了群众性的排练活动。六城镇群众带头扎制河蚌灯,各大队社员也跟着扎制了龙灯、虎灯、狮灯、船灯、鲤鱼灯和虾子灯等各种具有传统特色的花灯。元月22日,在县体育场举行了首次表演,龙翻狮舞,栩栩如生,吸引了五千多名观众。
在筹备春节花灯活动中,各社队发动和组织民间花灯艺人献计献策,能编的编,会扎的扎,善画的画,做到尽量少花钱多办事,一般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竹镇农具厂工人扎制一条龙灯,原计划买彩球,需要开支500元;后来他们请来会扎龙灯的老师傅指导,自己制作龙灯彩球,只花了几十元。龙袍公社20个大队,队队有花灯,村村有活动。
利用民间传统的花灯形式,反映农村的新变化,是这个县今年春节花灯活动的一个特点。竹镇公社扎制了一组“六畜兴旺,人寿年丰”花灯,老寿星身后跟着猪、牛、羊、鹅、鸭、兔六盏彩灯,还有象征着农林牧副渔各业齐发展的萝卜灯、蔬菜灯、鲤鱼灯、虾子灯和演唱婚事新办、计划生育就是好的花船、花担等。


第2版()
专栏:

特克斯草原一片笑语歌声
本报讯 通讯员吴树民、周志卓报道:天山北麓的特克斯县各民族文化生活空前活跃:阿肯(民间诗人和歌手)弹唱、男女对唱、刁羊、姑娘追等民间传统的文化活动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馆、文化队、文化站相继成立。数百里农村牧区处处是笑语和歌声。
特克斯是新疆一片辽阔草原,居住着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汉、回、锡伯、柯尔克孜等十多个民族的9万多人民。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喜爱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民族文化生活又活跃起来了,县上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阿肯弹唱会,各公社牧场的阿肯弹唱更加频繁,每逢举行弹唱会,阿肯云集,尽情弹唱。县里的文工队,以乌兰牧骑为榜样,两年多来自编了40多个话剧、舞蹈、民族歌曲、表演唱、相声等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工队走遍全县10多个公社牧场,为牧民演出。他们自编的哈萨克话剧《阿里曼》,共演出100多场。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立富志 开富源
(一说劳动致富,有人就会想到要靠人强力壮。但是,人多劳力少或人少劳力弱的户,并非致富无门。俗话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不怕眼下困难,就怕站着不干。有了志气,广开富源,就不怕敲不开富裕之门。请看社员何荣祥是怎样致富的)
我是湖北省宜城县人,全家七口人,自己是个老病号,爱人和十七岁的大女儿都是半劳力。前几年,全部家当就是三间烂草棚。1981年,听说队里的鸭群没人愿喂,我就鼓起勇气揭榜,“包”了过来。当时有人议论说:一个老喉包(哮喘病)也想发鸭财,真是不吃黄连不知苦。我想: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我把牙一咬,跑到大队信用站贷款500元,又买了200只鸭子一起放养。我向内行取经,还写信到华中农学院,买了一套养鸭技术资料,边学,边用,边提高。不到半年,我就掌握了鸭子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
靠党的政策好,沾科学技术的光,头一年养了640只鸭子,卖了一万斤鸭蛋,纯收入4,700多元。去年收入就更高了。现在,我的超支欠款和养鸭贷款已全部还清,盖了新瓦房,还有余款。 何荣祥


第2版()
专栏:

笑逐颜开庆丰年
——唐山市八神庄大队年终分红见闻
唐恩普 郑万里
“咱们八神庄年终分红,从来没有象今年分的这么多。”河北省唐山市果园八神庄二队女社员李秀荣,数点着厚厚的一叠人民币,乐呵呵地嚷着。她一次领回3,200多元钱,怎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1983年的元旦刚刚过后,八神庄大队就按联产承包合同进行了分配兑现。分红那天,大队办公室里一片欢声笑语,男女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
大队长王纯儒同我们谈起实行责任制两年的变化:1982年,果树生产虽是“小年”,却获得了大丰收。果品产量超过40万斤,比1979年增产85.7%,果品产值增长两倍多,人均分配收入增长一倍多。这次分红分得千元以上的就有45户,李秀荣家是分钱最多的户之一。
说到这儿,李秀荣突然接过话茬说:“1978年分红才得400多元,实行责任制以后工值高了,1981年我们就分了1,400多元,今儿个又多了一倍多。”她掰着手指头数道开了,说这两年日子过得越来越随心。她儿子王秀利接着妈妈的话说:“要不实行责任制,我们哪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大锅饭’贵贱吃不得啊!”
57岁的老农王兴胜手捧一大叠现金,也是喜在心里,笑在脸上。大队长王纯儒打趣说:“你在咱们队算头排户啦!”王兴胜赶忙说:“一点不假,我和闺女爷俩1981年分红1,500多元,这次分了2,200多元,每人平均千多元,可肥啦!我每天早晨冲奶粉喝,再打上个鸡蛋,晚上还喝两盅,城里人也比不上我了。”
王兴胜的一席话,引起大伙一阵阵笑声。社员们这样高兴是有道理的。
八神庄今年分红,不但比往年都多,而且家家户户都分红。象一队社员王宝德,有十八年没有分过红,这次也分得600多元。他和老伴谷翠兰一块来领钱,笑着跟大伙说:“这回我们也抬头啦,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门路新 财源广
在山西运城、闻喜一带,从来没有见过五香豆腐丝。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下阳公社的李学智等三户,劳力都有了剩余,想找个副业门路,开始做豆腐。可是一分析,全公社队队有豆腐坊,想来想去想出了个做豆腐丝的门路。他们从河北省请来两位师傅,经过一个月传帮,很快掌握了技术。从去年十月份投产到今年元月十日,这个小小作坊已收入一千元,还养了六头猪。
(搞副业,一要善于学习,二要善于开辟新门路。门路新,财源广。切不可事事跟在别人后头,免得跟来跟去跟不上。)
山西省闻喜县 张曙光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科学开辟生财道 技术打通致富门 农林牧副渔齐发展
亿万农民请“财神”
新华社记者 顾迈南 郭远发
在最近举行的全国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各地代表讲了许多当今在我国广大农村发生的农民请“财神”的故事。有的农民面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大变革,焦急地说:“家家包了责任田,迫切需要技术员!”有的说:“包了田地喜煞人,缺少技术急死人!”还有的说:“责任到了户,不懂科学难致富!”许多由于采用科学技术而致富的农民,则惊喜地说:“科学进了承包田,又有粮食又有钱!”农民体会到:科学可以开辟生财之道,技术能够打通致富之门。
如今,在千家万户要科学,五业六畜要发展的广大农村,农民见科学技术一旦用于生产,确实收到了吹糠见米之效,称颂科技人员是“财神”;求不到“财神”的地方,就千方百计地培养自己的“田秀才”。在平原、在山区,正在向着农业现代化康庄大道上迅跑的亿万农民,热切地盼望着“财神”下乡来。
县委书记“三顾茅庐”
地处皖东丘陵地区的安徽省天长县,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科技人员吃香,推广农业新技术吃香,农业科技资料吃香。县委、县政府的负责人下乡,每到一地,农民们都围上来要良种,求技术,求派“财神”。这个省的东至县洪方公社见近邻国富大队用科学致富,眼红心热,请年近八旬的女劳动模范方桂香亲自到县科委,请给他们也派个“财神”去。
农民这种强烈的呼声逼得许多基层干部不得不拿出“三顾茅庐”的劲头,到处求贤访能。1979年的一天,安徽宿松县县委书记柳成林在到处奔走求贤时,忽见眼前出现了一片“树树笼灯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的美景。一打听,原来这是村子里一位名叫吴晓钧的中专生种植的无核蜜桔林。县委书记了解到他有种桔子的本领,如获至宝。经过和县里其他负责人商量,把这位“财神”正式录用为国家干部,晋升为县科委的助理园艺师,继而提拔为县柑桔技术服务公司的副经理,请他负责指导全县的柑桔生产技术。现在,这个县的柑桔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600多亩,年产柑桔十万斤。吴晓钧承包的两个集体桔园1982年的产量分别比1981年增长了一倍和十二倍。这个县成为全省长江中下游北岸第一个大面积生产柑桔的县,并且帮助邻近的太湖县也把柑桔生产发展起来了。
“对于用科学,依靠科技人员,一定要抓住不撒手,咬住不松口”。这是黑龙江省海伦县农民的观点。陕西省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长武县,有个公社从外地请来一位懂真菌生产的技术员,为了使这位“财神”能常驻不走,特地腾出了五间大瓦房,拨出了8亩好地,筹集了几千斤口粮,请他把全家搬来安家落户。这个县还有的基层单位以每月100元的工资报酬,请城市的退休技术人员来指导工程建设,这位“财神”却也不负众望,仅审查设计费,就使这个单位少费了3,000元。
为了适应农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各地广泛开展了人才普查,北京四季青公社公开登报招聘中级科技人员,已有70人报名应聘。湖北应山县层层登记造册,编写《能人谱》,通过调查,从全县农民中发现了三万多名“财神”。对这些“财神”委以重任,以满足农民的渴求。
大忙人和大红人
在云南的东南边疆地区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也不比内地低,科技人员成了农村的大忙人和大红人。他们在家有人请,出门有人问。广南县凤凰大队有位名叫刘华松的技术员,自费订了6种农业科技刊物,买了28本农业科技书籍,经过刻苦自学,本领越来越大,常常联系本地的实际热心给农民讲技术辅导课。现在,他已成为农民中的大红人:吃饭有人等,走路有人陪,睡觉有人喊。
边远地区如此,在长城脚下的北京昌平县农村也不例外,这个县的各级领导机关人员常常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处理因为抢“财神”在农民中间发生的各种争执和“告状案件”。这个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和百善公社鸡场签订了一年合同,由于采用新技术,去年每只鸡产蛋的纯收入由前年的3元上升到7元。现在合同期满,技术人员要走,农民请公社向县政府反映一定要继续签合同,苦苦挽留“财神”。
沈阳郊区的东陵有位名叫陈德斌的农艺师,去年承包了古城子公社的水稻栽培技术,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使全公社29,000亩水稻获得了好收成,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了100多斤;也是这个地区,还有位名叫朱鹏飞的助理农艺师,这位“财神”的本领更大,他同一个生产水平较低的作业组搞了170多亩水稻技术承包,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50斤,比上一年增产400斤。农民高兴地说:“大丰收全靠党的政策好,技术承包灵!”纷纷要求这位“财神”留下来。
受仰慕的“田秀才”
“想过去,糊涂涂,凭主观,信天命,十年九空;看今朝,明白白,靠政策,重科学,千载丰收!”这是湖北浠水县一位“田秀才”在当地“田秀才”训练班结业典礼上吟诵的。
由于求不到“大财神”,各地农村对“土专家”、“田秀才”和各种能工巧匠也都非常重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科技户”“专业户”“重点户”受到特别优待,被优先供给各种新技术、新农具,在农村起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江苏沭阳县悦来公社科技户张开喜,一家人承包了28亩土地,由于采用先进技术,1982年收粮38,000斤。张开喜乐滋滋地把过去张贴敬祖先对联的墙上,换上了“一求党的政策不改变,二求科学技术种好田!”的新条幅。也是这个县李恒公社有个叫王保有的科技户,过去全家常为温饱发愁,大儿子已经3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当了科技户以后,他儿子学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又会开机器。家庭办了磨坊,全家承包的24亩地,收粮超万斤。去年他儿子娶上了媳妇,办喜事时,大队干部送来了红对联:“党的政策开富路,科学种田架鹊桥。”


第2版()
专栏:

欢腾的陕北高原
政策落实天地阔,勤劳致富幸福长。英雄的陕北老根据地人民,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四个丰收年,陕北高原欢腾了!
在庆丰收的锣鼓声中,我们访问了黄陵县太贤公社。广大老区农民精神振奋,喜气洋洋,正满怀信心地夺取新的胜利。
兰草文 张雅心摄影
农民剧团的演员正在化装。
社员大踏步扭着陕北秧歌,最吸引观众了。
高跷队过来了,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正在欣赏文艺节目的母子俩。


第2版()
专栏:

椰香飘万里 军民情谊深
李明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