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开发建设海南岛,极大地鼓舞了海南各民族的干部、群众,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工作,争取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把宝岛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域辽阔,资源丰富,为我国少有的热带、亚热带宝地。合理开发利用海南丰富的资源,加快发展各项经济文化事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四化,巩固南海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发建设海南,在政策上要放宽,要给予较多的自主权。海南人民则要为改变当地面貌作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中央有关部门和经济发达地区,也应该从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援,使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尽可能快一些,效果更好些。


第2版()
专栏:

把海南岛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中共广东省海南区党委书记 姚文绪
海南岛是我国的一块宝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经济、文化和其他各项事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橡胶和其他热带、亚热带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十分关心和重视。今年春节前后,胡耀邦、赵紫阳同志相继视察了海南岛。3月份,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海南岛的决定。中央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岛内资源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改革体制,放开手脚主动地安排生产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更多地提供国家需要的重要资源,支援全国的四化建设。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办的事情很多,我们初步设想,首先集中精力抓好主要环节:
一是千方百计把农业搞上去。发展海南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以橡胶等热带、亚热带作物为重点,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方针。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鼓励国营农场、农村社队和个人积极发展橡胶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畜牧业,以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利用系数,逐步从过去就农业抓农业转向工农业一起抓,从自给半自给性生产转向商品生产,从只提供初级原料转向加工成品,从封闭性经济转向开放性经济,建立起具有海南特点的经济结构。
二是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的基础建设。我们准备用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集中力量,搞好四项重点工程:扩建和新建港口,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首先扩建海口港、八所港和清澜港,然后着手建设洋浦深水港;接通岭头到八所50公里的铁路,从而把八所港和三亚港连接起来;建设长坡矿区年产50万吨混合煤的露天矿和装机5万千瓦的坑口电站,以及海口5万千瓦火电厂;修复琼北小油井,开采岛内陆地石油。与此同时,要发动群众集资兴办小水电;采取劳务投资的办法,整修公路;大力营造薪炭林,积极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以解决能源短缺、交通落后的状况,为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样,我们努力争取到1990年后,能在铁矿石、干胶、食糖、粮食等方面为国家作出较多的贡献,并且逐步建设起以加工本岛资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努力创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使全区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显著的改善。
海南经济基础薄弱,要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困难不少,但是有利条件也很多。第一是土地潜力大,资源丰富。全岛宜农、宜林、宜牧面积3,377万亩,尚有1,264万亩未开发利用,已开发利用的生产水平也很低;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35种,特别是琼北陆地油田如能得到开发,对海南岛的经济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动力。其次是中央给海南以较多的自主权,放宽政策,实行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这是加快海南开发建设的关键。第三,有中央和省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援助。目前,中央和省里的各个部门除了已经派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到海南岛帮助搞规划外,还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援。全国各地4,000多名知识分子、干部和工人,要求到海南参加开发建设。还有100多万华侨愿意为家乡建设出力。只要我们发扬革命传统,团结一致,奋发争先,海南岛一定会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第2版()
专栏:

加快开发建设海南岛
海南岛之页
△海南风光 雅心摄


第2版()
专栏:

在绿色聚宝盆里兴业
——访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程小琪 陆基民
不久前,我们来到五指山腹地,当驱车跃上大本山岭时,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绿色盆地。这里,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正在南茂农场兴业。她象绿色聚宝盆里的一颗明珠,熠熠发光,璀璨夺目。
当地的黎族老人告诉我们: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周围是一片荒山。1952年春,一支由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指战员和岛内各地民工为主的垦殖大军,来到这个周围以七指岭、大本山为屏障的天然盆地,安营扎寨,开荒种胶。从此,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三十年过去了,开拓聚宝盆的人们,已在这里开出18万亩土地,种植橡胶7.6万多亩,造林1万多亩,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6,300亩。南茂农场建场以来,已向国家提供干胶3.4万多吨,上缴国家利润上亿元。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农牧渔业部农垦总局在这里建立华南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基地的具体任务是:以橡胶为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实行农工商一条龙,做到高劳动效率、高利润率和高商品率,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为开发建设海南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多种热带作物,提供科学依据。于是,农场的干部、工人、科技人员对基地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和全面考察勘测,合理规划,运用科技成果,开展一系列生产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在20多个试验区取得一批试验成果。
在浩瀚的胶林里,工程师陈锡福引导我们参观了基地高产稳产胶园综合试验,这300多亩的高产试验区,采用科学管理和割胶措施,去年亩产干胶从原来60公斤提高到107公斤,今年上半年亩产干胶又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二成,年底有可能达到130公斤。老陈信心百倍地说:“这个试验区,我们还将通过推广科学的管、养、割,把亩产提高到180公斤至200公斤,成为实验基地里的高产稳产样板田。”
沿着胶林、防风林掩映的山路走去,我们来到红旗生产队,眼前新开垦的胶园翠绿欲滴,纵横整齐,生机勃勃。虽是丘陵地带,但林间公路四通八达。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今年更新后种植的第二代橡胶园。目前,农场五十年代种植的低产橡胶实生树尚有2.5万亩,占橡胶总面积的35%,为了分期分批换植优良高产橡胶品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基地的技术人员按照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逐步更新老胶园。今年初,农场集中劳力、机械,在红旗队1,200亩26年以上树龄的老胶园里,采用以机垦为主,人工修筑田埂的办法,使原来未能利用的零碎土地全部开垦利用,每亩植株从原来26株增加到61株,品种上配制了优良高产橡胶品系。在红旗队的胶园里,我们遇上林管工人吴佩华,她管理25亩胶园,是今年3月更新后定植的林段。仅4个月的时间,这1,000多株胶树平均围粗达7.2厘米,高2.1米,最高的树长至2.5米,成为全场同类苗木增粗量最高的林段。我们问吴佩华:“你管的苗这么好,有什么奥妙?”她笑了,不好意思地说:“就在于勤呐!”是的,她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劳动、创业,用汗水浇灌着胶苗茁壮成长。这片林段里,她在业余时间,不知用肩膀挑进了多少担农家肥,多少担稻草。吴佩华说:“我们能为基地建设贡献力量感到自豪!”在建设生产队,我们访问了黎族青年女工王玉莲,她今年23岁,是农垦的第二代,高中毕业后,便接过父辈的锄头、砍刀,来到深山管理第二代橡胶园。她对农场倾注着无限的感情,辛勤抚管着每株橡胶树。上班,她坚持挑一担肥进山;假日,她发动全家大小来帮助砍草、施肥。她负责管理的林段,胶苗长得好,今年上半年增粗量名列全队同类苗木前茅。
基地总体规划在实施中,目前已初见端倪。在这绿色的聚宝盆里,新开垦的胶园已实现梯田化、良种化、覆盖化、林网化。采用世界先进设备的连续干燥标准胶厂,最近竣工。日产一吨胶子油的橡胶子油精炼厂已投产。还有胶杯厂、砖瓦厂、修理厂、粮油加工厂、水泥预制厂;多种经营项目不断增加,已种植胡椒、咖啡、水果、茶叶、槟榔、砂仁等1,000多亩;用材林2,200多亩,包括印度紫檀、非洲楝等一大批热带珍贵林木;畜牧业生产兴旺发达,全场饲养猪、牛达1.5万多头,鸡、鹅、鸭为数更多;池塘里,水肥鱼壮。职工生活改善,各种商业、服务行业星罗棋布。平均每个职工住宅面积达15.3平方米,80多个生产队有“三球一室”和彩色电视机。基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上也走在前头。八项主要生产项目和利润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场领导同志告诉我们,眼下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还很重,但我们却信心百倍。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基地建成之日,重来做客。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海南热带作物
海南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种植有热带亚热带作物468万亩。主要是:
橡胶,解放以后才大量发展,现在全岛已种植398万亩,年产干胶8万吨,占全国天然橡胶产量的66%。在海南,橡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椰子,海南岛著名特产之一。全岛有椰子22万多亩,年产量3,000万个,其中文昌县占一半,向有“海南椰子半文昌”之说。
胡椒,目前全岛种植8.3万亩,年产量2.6万担,占全国胡椒产量的一半。海南岛有大量丘陵,土质、气候适宜,是我国发展胡椒最理想的地方。
腰果,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海南现种植20万亩。
咖啡,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海南是我国咖啡生产的主要基地,全岛原有4.5万亩,“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几乎绝迹。近年恢复到2万多亩。
槟榔,为我国名贵的南药,是海南岛特产。它除了可供食用外,在医学上价值很高,有消积、杀虫、下气、行水的功用,祖国医学上用来治疗虫积、食滞、水肿、脚气等疾。海南现种植槟榔1.4万多亩。
此外,还有香茅、藿香、油棕、剑麻、可可等,在海南岛也大有发展前途。


第2版()
专栏:山川之秀

“海外风光别一家”
本报记者 陈业轩 黄扬略
海南岛古有“海外风光别一家”之誉。漫游海南,是一大享受。
人们说,到海南岛不游“天涯海角”,如同登泰山不上玉皇顶。“天涯海角”在海南岛最南端的崖县。这里海天一色,浩渺无垠,海滨沙滩上,奇石攒簇,白浪翻飞,数块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雄视南海。巨石上有前人凿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字。奇岩胜迹,成为海南一绝。和“天涯海角”毗邻的,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冬泳胜地大东海。冬天的大东海,丽日融融,即使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仍达摄氏20来度。在大东海旁边,是流传着美好爱情传说的“鹿回头”。在当年传说中的仙鹿回头处,尽是郁郁葱葱的椰林,椰荫掩映中的粉墙红瓦,是接待来往宾客的椰庄宾馆。距“天涯海角”约100多公里的东部海滨的东山岭,是个避暑胜地。山上泉多林茂,四时花开,春光长驻,世称“海外桃源”。山上修建有山庄宾馆,到这儿旅游避暑者日众。离东山岭不远,便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兴隆温泉了。
历史上,不少悖于朝廷的名臣将士被贬到海南,在这儿留下了很多古迹。在秀丽的滨海古城海口市东南有五公祠、学圃堂、五公精舍、苏公祠,西郊滨涯村有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的墓场。
海南岛是我国热带作物宝库,西北部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和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有一个被称为“热带作物王国”的标本园,园内有500多种热带亚热带奇花异木,使游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我国具有热带亚热带特色的旅游胜地,有关部门做出了规划,并已着手建设。可以预料,不久,海南岛将成为我国又一个旅游的“热点”。


第2版()
专栏:

△喜摘胡椒
△黎寨新居
△边远山区的黎族妇女在舂米


第2版()
专栏:

实行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
吸引外资 引进技术 兴办合营企业
海南行政区实行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积极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到目前为止,已同外商、港商签订了包括能源、冶金、交通、轻工、旅游、种植、养殖、捕捞等方面的32个合作项目合同,投资总额7,000万美元,其中26个项目已动工或投产。
海南岛中外合营的一个特点,是发挥海南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面积发展种养业。目前这方面企业有澄迈油棕场、西流农场和桂林洋农场的甜叶菊场、琼中养牛场、良种鸭场、屯冒养鸡场和东方县示范牧场等。如澄迈华侨农场与新加坡南海种植公司合作经营的澄迈油棕场,由中方提供土地、人力,外方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种苗,总种植面积12万亩,连同新建一间年产能力为2.88万吨的榨油厂,总投资3,000万美元。合同于1981年签订,1982年开始种下油棕9,700亩,现已部分开花,明年可建榨油厂试产油棕油。合营双方都很满意。
针对海南岛工业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的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厂房,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更新和改建企业,是海南岛中外合作的又一特点。定安县尼龙拉链厂、琼山县水泥沙砖厂和海口市汽车维修中心等,属于这类企业。定安县尼龙拉链厂,由海南联合贸易公司和定安县同港商在1982年签订合同进行合作经营。它利用下马后的定安县氮肥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建安装,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米尼龙拉链,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间尼龙拉链厂。今年2月试产以来,已能生产7种颜色两种规格的产品,其质量在国内外同行业中获得好评,目前已批量出口。
海南区还根据海岸线长、可供水产养殖面积大、海水资源丰富、渔场广阔的特点,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海水捕捞业和养殖业。文昌县与港商合作,以补偿贸易形式发展捕捞业,现有11艘渔船进行生产,已捕获大批龙虾、对虾、石斑鱼等名贵海鲜,畅销香港市场。


第2版()
专栏:述评

富海南
本报记者 吴元富
有人说,海南之富,富于天,有道理。海南岛的自然优势,的确是得天独厚。今年11月,我去海南的时候,北京已是初冬,寒风萧瑟,不少人穿上了棉衣,而海南,却是满目苍翠,一派葱茏。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生长的季节,又都是收获的季节。老天对海南的恩赐,确实够多了。
但是,目前的海南并不富。从工业建设、农田开发到人民生活,都看不出与隔海相对的大陆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独厚”的地方。相反,那里的物价较贵,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不要说比不上苏皖、比不上北京,就是比广州,也高出许多。海南四面环海,有丰富的大海资源,按说该是鱼虾满市、物美价廉的,实际上却数量很少,价钱也较高。据海南岛行署的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岛上财政拮据,每年靠国家拿5,000万元作补贴,日子才能过得去。
因此,光说海南富于天,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自然条件不能充分利用,就不会变成社会财富。还是应该说,海南岛要富,得富于人,得富于这一代的开发者、建设者。
海南的开发和建设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一个大的规划正在制订中。海南人谈起此事来雄心勃勃,喜在眉梢,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开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物资从哪里来?技术力量从哪里来?海南区党委目前正在着手解决。但是,解决要有过程,各方面的矛盾如何协调、统一,也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从现在起,海南人应该干些什么呢?区党委已作了安排,人民群众正在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当然有些具体问题还可进一步研究。海南有丰富的资源,举两件小东西为例:含羞草,在北京,两寸长的一棵,卖几毛钱,而在海南,到处都有,汽车停在公路边,不大功夫,你就可以拔一把;海边上的贝壳、海底的珊瑚,又细又长的象锥子一样的海螺,在海南多得不得了。有一次我在海边见到一大堆海螺,原来是准备磨成粉做肥料用的。而这些东西拿到北方来,拿到城市来,不要说孩子们喜欢,大人也爱不释手。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县,那地方很穷,可是人们很会做生意,据说他们从路边挖一块土,揉成泥巴,再捏成小人、小动物之类,就可以卖钱,很多人就是靠此谋生的;比起泥巴,海南的贝类、珊瑚要贵重多了,可不可以在这些小东西上打些主意,作些文章呢!可不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搞些开发性的生产,让当地的人民先富起来呢?
“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前者未见,但摇“钱”的树,海南遍地皆是。橡胶、椰子、咖啡、香蕉、胡椒……这些热带亚热带的经济林之外,还有许多举世罕见的名贵树种。北京的故宫、明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这些古建筑中,都有海南的木材。据说岛上有一种菠萝蜜,每个重四五十斤,可惜这次我们没有见到。然而你不要以为,现在岛上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不是的,从海口市往南,有一段很长的路,几乎见不到什么正经的树。炎热的气候,丰富的雨量,滋润的却是丛丛野草。还有些山是光秃秃的,个别地方还有沙丘。海南岛的生态,解放后遭到了严重破坏。据说解放的时候,整个岛有天然林1,295万亩,现在不足4万亩了。这些年,靠出卖木材过日子,补栽量远远小于砍伐量。更奇怪的是,岛上的机关、工厂和广大农村的社员,全烧木材。就连设备比较高级的宾馆——海南招待所,院子里也堆着大垛准备烧火的木材。在北京一根檩条可卖三四十元,而在那里,却是付之一炬就完了。整个岛,一天烧多少,一年烧多少,解放以后共烧了多少,如果能统计出数字来,该是多么惊人啊!
岛上并非没有能源,地下有褐煤、石油、油页岩;地上的河流可以发电1,000万千瓦;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发展沼气的条件也很好。但这些,开发利用得都很差,岛上著名的兴隆华侨农场,去年建了一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900千瓦,本场的生产生活用电全够了。然而象这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大块大块的木材还在往灶堂里填!
海南之富,富于天。然而如果人的思想跟不上去,致富的措施跟不上去,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可能变成写在纸上,谈在嘴上,夸耀于人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东西。弄得不好,只取不予,还可能把长处变成短处,把优势变成劣势。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往往就是这样回答问题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