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伟人一简
舒群
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还是当年的天,而当年的伟人——毛主席却永逝了,七年了。
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在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红旗;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颁布了整党的决定,号召防止和清除文学的精神污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健康发展之幸。
抚今追昔,远在1942年至1943年,于延安《解放日报》主编第四版期间,由于适值党报改版、文艺座谈会、全党整风之年,而承毛主席亲自过问、指导、决定该版重大的编辑工作之际,我躬逢优遇,频频聆听他推心置腹的耳提面命;并曾获致宝藏了至为可贵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珍品,主要的是他为数较多的亲笔的墨迹。
不曾想到我于1958年惨遭意外的不白之冤,遂恐其与我被逐沉沦而湮没,尔后即将部分呈递中央档案馆,使其永伴天长地久于不朽,而另部分随身浪迹江湖河海,誓言力戒绝不借之妄求任何名节,但愿聊以自慰历来历历的耿耿之心、眷眷之情。然而,我错了,错了。
迨至浩劫之季,批斗、打砸抢轮番不止,家无宁日,掘地丈许,破棚及孔,被抄一空,几丧我与二子三条命,以致革命珍藏安得幸免遭殃。无理可言,我仅于夜阑人静之时,私自慨然叹之,人生终生之失之疚,莫过于此,奈何奈何!噫,唯有祝之未来千百年,有朝一日,失者再现于天壤人间而已。
现在,应邀纪念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追忆重写佚文《中南海的夜》之间,我偶于9月16日侵晨,凭借烁烁明灯,翻检被抄退还的残余——片纸只字、断编残简,从中突兀一闪天光,犹如天助我以至诚至慧,竟至发现他的一帧敷以银辉、盎然嫣然、腾腾跃然的书简照片。
舒群同志: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为搜集反面的意见(各种各色),如有所得,请随时示知为盼!
毛泽东
四月十三日
句句字字,颗颗珠玑,玉痕金锋,耀眼夺目,依然富有强大生命力,昂然挺拔纸上;十六开连史纸页,六B软铅笔所书者。其时,限于客观条件,他已惯用此等纸笔;但此等纸笔质量,日久天长,易于磨损磨混,难于保藏,传之久远。而他当日只知以身许党许共产主义、许国许人民大众,为之深究哲理兵法,降龙伏虎,破旧立新,不惜濒危履险,忘食废寝,沤心沥血,鞠躬尽瘁,置生死于度外,何尝想过什么遗之后世而垂之青史呢?过去,他写过多少评文、批语,经排印毕,岂非皆成弃置废纸而泯灭以尽吗?恍然一瞬,似乎并见已失的信封,其左侧顶端,仍旧存有他当时所划的特快信件标记——+++。凡属此类信件,小通讯员随收随送,快马加鞭,快送收信人,索取收条,返回交差,才算完成任务。曾由小通讯员送的信,虽说尚存本影,但我再三思忆,却记不清“所谈”所指,究系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会议,抑为这前后的个别谈话,或属二者兼有;同时,我也记不清“搜集”的是些什么,以及或口头或书面、毕竟如何汇报的了。
不过,我由此信倒联想起另一类似的信,那是在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会议之后,重要的内容是:他要我走访各种不同的反映等等。而与其有关的始终过程的一切细节,也都忘却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完整的印象,一如既往,我牢牢地记着这约一个月之内的前后两封信,堪称连理并蒂式的不可分的书丹真迹。但被无情的刀斧砍断了二者联系的纽带,终于一孤一单了。
踏遍青山人未老……尚望祖国各地如有存者,从速献出,使之成双合璧,我将不胜感激之至……
1983.11.5


第8版()
专栏:

“英雄自古出渔樵”
黄裳
五十年前经常在剧场里看叶盛兰的《石秀探庄》,前后看过不下二十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探庄”是著名昆曲武小生单折剧目,与“夜奔”齐名,后来成为《三打祝家庄》的主要组成部分。石秀穿黑袴衣,戴草帽,肩上一担柴,出场亮相,在利落俊美的舞姿中念四句诗,其中有一句就是“英雄自古出渔樵”。这诗实在写得好,演员念得也好,至今耳边还留下了那响遏行云、溢满着英雄豪情的音色。每次听到此处,总要为之精神一振,觉得这是传统京剧舞台上少有的用饱满的激情纵情歌颂劳动者的极为动人的声音。当时叶盛兰刚从富连成班毕业出科,在许多名演员领导的班社中搭班演出,经常是演倒第四或第三出,最常贴的就是“探庄”。
人们都知道他是富连成科班主持人叶春善的孩子,可是与叶盛章一样,他们在科班学戏,接受严格的训练,并不因自己的身份而受到特殊照顾。这样就使自己有可能得到全部必要的教育与训练,使演员的才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发出光彩。后来踏上舞台,也不走什么捷径,只是照常规认真、负责地演出,一步步取得观众的赏识、批准。一直到后来自己组班,以小生而挑大梁,与叶盛章的以武丑挂头牌一样,打破了京剧传统只有老生、青衣才能担任主要演员的常规旧例。这一新鲜事物在京剧发展史上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它说明得到观众批准的是演员而不是行当。
最近在上海的戏剧节演出中,看到了战友京剧团主要小生演员叶少兰的演出,又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激动。少兰同志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的儿子。上海观众多年来完好保存着的对叶盛兰爱重、怀念的心情,在这次演出中没有保留地表露出来了。这说明人民对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是不会轻易忘记的,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我只看了一出戏,还没有能对他的表演取得完整的认识。但有一点感受是非常强烈的,那就是他在台上的认真负责、全力以赴,也就是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精神,和他父亲当年的表现没有两样。这是非常重要的,他继承了一位表演艺术家非常优秀的品质。他的嗓子、音色、唱法几乎都与父亲极为神似,连身段都是如此。这中间当然有遗传、教育……因素。观众的赞赏也不只全由于此,我们也并不想提倡毫不走样的学习与继承。学习前辈,还要有发展、创造、前进,使前人的业绩提高到更完美的境界。但观众惊喜的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叶少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所属的一个艺术团体——战友京剧团的演员。解放军文艺工作的光荣传统给剧团以极重要的哺育,他们抵制种种社会上歪风邪气的侵袭,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表率。他们懂得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战士,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演员。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规律。革命的文艺工作必须由革命者来完成。他们用饱满的革命激情把一切努力集中落实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上,取得了使人极为高兴的成果。他们正在“出人、出戏、走正路”这一条宽阔美好的道路上实践。从剧场内外高涨、热烈的情绪中,人们感到“振兴京剧”并非一种虚幻的“豪言壮语”,它是实实在在的,应该走,也必须走的一条正路。而现在已经可以看到那光明的远景,听见那急骤坚实的脚步声了。


第8版()
专栏:

长城留墨
陈慧瑛
当我还是个梳着双髽髻的小姑娘的时候,在遥远的南洋,夏夜的星空下,外婆娓娓地向我讲述长城的故事。从此,它就蜿蜒在我心头……
后来,我远渡重洋回国求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跨群山,穿莽原,横瀚海,连绵万余里的长城,是炎黄子孙用智慧和血肉砌成的防御外侮的屏障。这时候,英武不屈的长城,便成了我神往的圣地!
今年10月,重来京都。清风艳日,正是旅游的黄金时节,我终于实现了壮游长城的宿愿。
那一天,车出北郊,沿途金灿灿的原野,丰满而娴静。车窗外闪过一树树绿中晕黄的垂柳、一挂挂灯笼似的柿子、一朵朵白里透蓝的流云……这幽燕的秋啊,竟有如江南的娟秀妩媚了!
过了南口,居庸关赫然入目,燕山山脉画轴似的迎面抖开,游龙般的长城也断续可见了……
世上的山川人事,往往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弊。长城,却比传说的还要雄奇峻伟百倍!手抚高近八米、宽约六米的厚实坚固的城墙,越过间隔有序、山风呼啸的座座垛口,远眺高踞崇山巨岭之巅的烽火烟墩,我不能不被长城的磅礴气势征服了!
登上耸入碧霄的烽火台,重重关城,尽在指顾之间。如果说居庸关是古代北京的大门,八达岭便是一把不锈的铁锁。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关门额题着“北门锁钥”四个大字!我鸟瞰莽苍苍的眼底群山,只见危岭深沟,跌宕起落,有如大海波涛汹涌。而长城,便是腾挪于边塞群峰众谷间、游弋于历史洪波大浪中的一条硕大无朋的蛟龙!
“伟哉,长城!想当年,狼烟报警,千里烽火,这样的重关险隘,即使千兵万骑,铁甲金盔,也难飞越呀!”
“不然!明代长城修葺最好,塞内塞外城堡如林,结果也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同伴是学历史的,谈起李自成率部直下居庸关,农民军乘胜攻进北京、明朝覆灭的往事。
说话间,山坡上人群扰扰,纷纷四散采摘红叶去了。一位随老师来秋游的小学生,看了看我手上红、黄、绿颜色驳杂的叶子,说:
“阿姨,给!我的比你的好看。”说着,从一束鲜亮的红叶里抽出一枝。
我很高兴:“小朋友,谢谢你分给我朝气!”
忽然,同伴拉住我,指了指前面。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青妇女,抱着婴儿,正认真地一步步迈上山来。秋风把孩子火一般绚烂的红斗篷高高扬起……
啊!中国长城上,一片最鲜最美的红叶!
盖世无双的万里长城呵,据说从九天外俯瞰地球,最清晰可见的只有亚马孙河和你。可是,从秦至今,你这历经几十个王朝、两千多年悠久岁月的伟大工程,岂曾保障过一个民族的安宁?而我们饱经沧桑、历尽浩劫的中华民族,却顶天立地、自强不息,生气勃勃地巍然卓立世界东方!登临长城,抚今思昔,叫人怎能不心潮荡漾、热血沸腾?
有人从秦砖汉瓦,或是窥见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或是惊叹黄帝子民的坚毅刚强;有人从岭上红叶烂漫,记取千秋志士碧血;有人从边塞牛羊往返,赞美今日各民族的团结……
而我,从雄视千古,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进一步看到了民族的尊严、民族的自信、民族光辉灿烂的智力。我庆幸自己:一个海外赤子,找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归宿——找到了我的拥有伟大文明的祖国!


第8版()
专栏:

“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陈奋
端正党风,纠正干部、党员中的特殊化,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就指出,解决的办法是“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邓小平文选》第一八九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个问题,至今已四年有余。应该说,我们干部、党员中的绝大多数同志是执行得比较好的,党的风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党内,确实还有人在搞特殊化。例如:中纪委三令五申要求在分房建房中侵占群众利益的干部、党员迅速清退,可就有那么一些人无动于衷,他们或制造种种借口“赖”着“拖”着,迟迟不肯清退;或者有恃无恐,在非法侵占的农田上加速突击抢建住房,以此造成“既成事实”;有些地方还有人利用职权卡群众,“电老虎”、“煤把头”、“水霸”尚有市场。至于诸如子女安排工作要挑,买东西价钱要巧,看演出座位要好,大吃大喝,开后门,损公肥私等等现象,也非鲜见。这些搞特殊化的干部、党员虽是少数,但影响却很坏。
“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措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的事迹是数不胜数的。毛泽东同志为了防止亲属特殊化,曾亲自写信给家乡党支部,要求对他的亲属做到“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周恩来同志在和平年代念念不忘同群众在一起,十三陵水库、邢台地震灾区,边疆草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国家遭受到困难时期,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党员,都同人民群众一起含辛茹苦,有难同当。“血肉相连”、“心贴着心”,在那时绝非一般的赞词。正因为这样,人民群众中才产生一股无形的凝聚力,跟着党一起干。这样做,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说到底是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假使我们有的干部、党员自恃对党、对革命作过贡献,就觉得理应向党和人民伸手要特殊,持功邀赏,那么他就很难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根本宗旨,党内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也就难以发扬光大,党风不正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比较费力。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指出:“整顿作风,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在共产党员中进行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教育,大力提倡“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的精神。


第8版()
专栏:

啊,红灯
程步涛是的,沿着那一束碧绿,便可以走进明媚的阳春,没有水的急湍,没有山的险峻,还可以洒一路阳春般的歌——用银闪闪、脆生生的车铃,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诗,唱绿灯象征的通畅,唱立交桥上的风光,神奇而迷人。然而,我知道,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立交桥,把运动在一个平面上的人群,彩虹般分隔为两层、三层;没有草原一样开阔的路面,任车辆野马般自由奔腾;甚至,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来显示文明古国的现代文明。就因为这,还需要在所有的十字街头,和绿灯并排,设置上红灯,用来截断人海车流,以将军般的威严,指挥前进和暂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