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东临碣石有新篇
——记战斗在京秦铁路线上的建设者
本报记者 石德连 侯志义
隆隆的铺轨机从东西两路向秦皇岛洋河大桥进逼。
工人们正为京秦铁路在这里接轨紧张地做准备。一位满身油污的老工人,掏出一个施工日历本,细心掐算第一列火车即将通过的时刻。
公元207年,魏武曹操北征乌桓,东临碣石,登山面海,为抒发统一中国而老不坠志的情怀,写下了气势雄伟的壮志篇。就在这古今名家寄志抒怀的地方,那位老工人在汗迹斑斑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1983年12月20日”。
这是数万名筑路大军谱写的“惜时篇”,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又一奇迹。
1982年1月,国务院决定,京秦铁路三年铺通,五年建成电气化,将原来设计的总工期提前一年。
接着,铁道部将工期又提前半年。
预计:全线铺通将比国务院、铁道部要求的工期,分别提前一年和半年。
快节奏的乐章
1982年春节前夕,冰封雪盖的冀东平原和燕山山脉,迎来了3万筑路大军。
当时正在陕西、河南、湖北施工的铁道部一局、三局、大桥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听了国务院的决定后,议论开了:“好家伙,送100万吨山西煤到华东,国家就从华东工业的增值中,多收税利4.2亿元,这简直是在铺金路!”
这笔振兴国民经济的大帐,使人人心里燃起一团火,纷纷报名参战。许多家居农村的职工,顾不得把探亲的家属送回家,登车走了;车过家乡站,他们摸摸口袋里父母、妻子盼望过节团圆的家书,一扬手过去了。三路大军,日夜兼程,仅在一周内就全部赶到了工地,没有一个人掉队。
他们在帐篷、农舍、牛棚、马厩里扎下营盘,在绵延几百里的施工线上摆开战场。
筑路基、架桥梁、打隧洞、建车站、铺路轨,在全线迅速陆续展开,一环扣一环地加紧进行。工人们豪迈地提出:“身随地球转,不分昼夜干”,他们在谱写一曲快节奏的乐章。各级指挥机关、各施工指挥部一年之内11次变更施工计划,组织起三大战役,一次比一次提前。第一战役,提前15天,打了个以猛攻小桥涵和控制性工程的歼灭战。第二战役,提前10天,全线700座桥涵普遍完工,路基施工全面铺开。第三战役,以完成全线70%的路基告捷,提前一个月从东西中三路同时开始铺轨架桥。
时间就是效益。为了保证及时施工,有的技术人员一到工地就背起仪器,去复测施工线路。铺架队长金树勋,拿着一张铺轨进度的“日历施工表”,背上生了碗口大的脓疮,每天坚持12个小时在工地指挥。为了加快铺轨的速度,一局决定将闲弃多年的铺架机改成铺轨机。按照常规,这样的改制至少需要30万元和一年的时间。技师张松年和工程师欧阳泉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只用了9万元和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改制成功,比正在使用的铺轨机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时间就是财富。在秦皇岛东站东讯号所施工中,80名工人,在每天通过上百对列车的京山线上,要把两公里的长轨换成短轨,还要铺设四组道岔。每铺一组道岔要安装上千个零件,这一切都必须在封闭50分钟内完成,耽误一分钟就要打乱东北、北京三个路局整个的列车运行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这里,每一秒钟牵动着工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人们吼叫着冲进现场,拧螺栓的手出血了,扛铁轨的肩膀磨破了,头上身上汗淋如雨,没有人去管它,工地上听到的是一片钢铁的撞击声。这场战斗提前20分钟结束,工人们坐在地上再也无力起来了。
人们在和时间赛跑。按照汽车队远运填土的出车时间和定额,司机何其冒每天拉十趟,他振作精神,从早到晚每天拉15趟、20趟。全队又在追赶他,全队计划超额了40%。人们推动着时间前进,时间催促着人们迅跑,在几万人你追我赶的比赛行列里,涌现出一百多辆月跑万吨公里的“红旗”汽车。
全线也是如此。今年1月,当崇裕沟特大桥传出提前88天竣工的喜报时,人们还视为“奇迹”,但时隔不久,就被滦河、大汤河、青龙河三座特大桥分别提前6个月、6个半月、7个月的奇迹打破了;原先,人们把提前6个半月打通1,349米长的丁庄双线隧道传为“神话”,后来,秦皇岛路港联合编组站只用了一年零两个月就实现简易开通。人们创造着奇迹,又不断刷新着奇迹。
路修到心里 心掏给国家
京秦线上干部、职工顽强拚搏的精神来自哪里?一名人称“三封急电催不动”的隧道工人回答说:“是三中全会以后,党把通往幸福的路修到我们心里,我们也把心掏给国家。振兴中华,人人有责嘛!”
这位老工人叫张良太,家居农村。吃“大锅饭”时,他整天为吃饭发愁,这几年家里粮囤冒了尖,又看到国家上了那么多的重点工程,真是满心高兴。他在丁庄隧道施工中担任扩大修边的班长。这个工种包括打眼放炮、敲活石、扒石渣,危险性大,工作繁重。去年8月,正当他带领全班夺取优胜红旗时,3天之内他接到家里3封催归的电报。第一天接到“母亲有病,速归”的电报时,他赶忙寄上130元钱,又进洞了。第二天“母病危,速归”电报送来后,他正发愣,突然班中一名工人被砸伤了头,他心一横,又进洞了。第三天刚从隧洞下班回来,又接到了“母亲已故,速归”的第三封电报。他含着眼泪苦思了半晌,最后扣上安全帽,又大步向隧洞奔去。这一天,他闷着头,挥动大铁耙,一个劲儿扒石渣,连续干了三班。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他从隧洞走出来,踏着星光,爬到龙山顶,向着家乡的方向,按照乡俗,连叩三个头,向母亲致哀。他深情地说:“娘,我虽说没给你老送终,可我为的是报效国家,你老人家要明白儿的心啊!”这是多么朴素而崇高的心灵啊!
给水建筑工程队总工程师管玉堂,1955年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随施工队南征北战,患有腰椎骨质增生,身不离“跌打丸”,腰弯得象张弓,但干工作不要命,人们称他是工地上“拖不垮、推不倒”的“智多星”。今年9月,正当他指挥秦皇岛东站水塔施工时,局里打电话,要他马上回西安考高级工程师职称。他想,提前建成水塔,是保证东站3,000名职工饮水和机车用水的关键,我怎能为自己而放弃工程呢!他毅然给局里回电话,放弃了考试的机会。从塔基钻孔浇注到塔头吊装,他每天在工地工作12小时,提前76天完成水塔建筑任务。工人们说:“管工虽然没去考高级工程师职称,但他已经把论文写在这高高的水塔上,连子孙后代都能看得着。”
象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为了修这条路,该退休的推迟退休,已经退休的主动赶回来;有的生病不进医院。被称为“五虎上将”的共产党员张金明,为了保证照明设备失灵的装载机在夜间行驶,顶着风雪,用手电为机械前进探路,鞋子跑丢了,他光着脚在冰雪路上奔跑20公里,脚被冻伤了;为给破冰排水及时清除浮块,他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跳进齐腰深的河水里,伤损了双腿。局里一再催他到北戴河疗养,他瞪起眼睛说:“把这把骨头扔在京秦线,我甘心情愿。”至今,他的疗养通知书,还放在工会文件柜里。前些天有人做了个统计,6个月内,他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劳动40天。工人们建议给他发奖金,他一摆手说:“不要!要不是为修路,我早上北戴河了!”
路修到人们心里,人们把心掏给党,掏给国家。在火热工地上,许多人在用血与汗填写着自己入党、入团志愿书。73岁高龄的我国隧道专家戴统三,为国家修了几十年隧道,眼患白内障,脑血管供血不足,从兰州只身来丁庄隧道工地。他说,我要在这里为后代修最后一条隧道。他在10个月内,拄着拐杖,每天来回6次,翻越60米高的龙山,步行四五公里,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这项施工创造了“铆钉型开挖”的新技术,比原来工序减少二分之一,工效提高几倍。戴老也在这条隧道打通的欢呼声中,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了拳头,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誓愿。去年,铁道部陈璞如部长来丁庄隧道视察时,见到满头银发的戴老问道:“您今年高寿?”“74岁”,“比我还大9岁,了不起。”戴老连连点头说:“这条路真了不起,我们党和人民真了不起!”
开不败的“马兰花”
在京秦线建筑者浩浩荡荡的行列里,有三分之一是20岁左右的青年职工,他们在建设工地的火热熔炉里,在老一辈工人的熏陶下蓬勃成长。
在工地上,有一桩“马兰花”后继有人的佳话。推土机青年司机熊志辉的母亲胡友梅,是新中国第一个推土机女司机。当年在天兰线上,她屡创纪录,被称为大破“天门”的穆桂英。电影“马兰花开”里的女主人公,就是以她为模特的。
去年5月小熊刚接他母亲的班后,就把工作服一丢,穿着喇叭裤,提着录音机上了驾驶台,伴着“爵士乐”开车。工人看见了又摇头又叹气地说:“这下子,‘马兰花’算是开败了。”老工人靳明练听到这话,象刀子捅了心窝子,他主动要求收小熊做徒弟。从此,车上车下靳明练经常给小熊讲民族苦难史,讲老一代的创业史,讲青年一代应该用什么精神写国家的“振兴史”。他恳切地说:“娃呀,我们国家要让人家瞧得起,凭的不是摇摆舞;靠的是多修铁路,多建工厂,国家强盛了,我们才威风!”
小熊默默地听着,想着。有一天,他们在小山包上推土,突然发现山下农民的打麦场上着了火。靳师傅急忙掉转车头,一把推下小熊,开足马力猛冲过去,将烧着的半个麦垛推出场外。小熊后边也追了上去。这场大火把小熊时髦的衣着烧破了,可是在生产队送来的表扬信里也写上了他的名字。他第一次流下惭愧的眼泪。泪水浸泡的“马兰花”种子,终于在这个青年的心里开了花。如今,小熊已经被选为团支部委员。
小熊的变化是工地上许多青年人转变的缩影。在丁庄隧道工地上,有55名城市姑娘。她们从兰州出发,来到这荒凉的龙山沟里。白天开电瓶车钻洞拉石渣,一身泥水、满脸汗污;晚上睡在帐篷、板房里,听着风吼、炮响、夜猫子叫,有的哭鼻子,有的三五成群到临近县城吃、喝、玩。工人们称她们是不愿下凡的“仙女”。但是这里的党组织、团组织和老工人们关心着她们。谈心、劝说、诱导,组织政治学习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一切都要使龙山开出新一代的“马兰花”。
工地上最累的活要数抛石填方了。人称“假小子”的刘并莲主动要求参加。一个班时的定额4.8方,她半天就填了4方,大片石一块足有百多斤重。她带领10名姑娘用了91个工作时,就填了750方,填补了一条200米长的低洼地基。她说:“我一想到时间的可贵就恨不得一肩扛走一座山、一天修成一条路!”
工地上炒砂子需要六七道工序。青年工人黄雪岭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整天一身尘土,满面乌黑,两眼熏得红肿,有人跟他开玩笑:“土地爷,累不累?”他笑笑说:“为国家铺金路,炒金豆子,再累心也甜。”他还悄悄地对人说:“将来我结了婚,要是生下男孩就取名叫金路,要是女孩就叫金豆。哼,这才有意思!”
姑娘们耳闻目睹这些青年伙伴的不平凡的事迹,感到比人家矮一大截,似乎工地上有千万双眼睛责备自己。她们开始认真考虑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前途,什么是生活,以及参加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意义和分量。她们变了,她们在长达16个月的时间内,驾驶着电瓶车在硝烟呛人的隧道里,拉运了2万方石渣,等于搬了一座石山。工人们高兴地说:“仙女们下凡变美了”。姑娘们抹抹脸上的灰尘,扬着眉毛回答说:“本来就是美丽的!”
为人们称道的“马兰花”精神,就是这样在成千上万名青年工人的心中开放着。


第2版()
专栏: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有效利用外资
中国机械电子国际技术贸易会开幕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李肇芬)我国举办的大型技术引进洽谈会议——中国机械电子国际技术贸易会,今天在北京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出席了开幕式。
参加这次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会议的,有来自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瑞士、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约300位来宾,各有关国家的驻华商务官员和有关国家的公司、企业、银行驻京办事处代表,以及我国有关部门和省市的代表。
由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这个技术合作会议,将对100个技术项目进行洽谈,这是今后几年内我国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引进1,000多项先进技术的一部分。会前,有些项目已同外商进行多次接触,会议中将进一步洽谈。
中国贸促会主任王耀庭在开幕式上讲话说,对外实行开放这是我国长期的战略决策。为了从国外引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我国政府已决定进一步放宽政策,在税收、价格、市场等方面为外国厂商提供更多的方便和优惠。
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也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说,我国工业交通方面的技术进步,将围绕提高质量和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这个目标进行。今后,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将坚持引进技术和扩大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哪个国家,哪个厂商在技术转让方面给我们优惠条件,我们在贸易上也将考虑给对方以优惠条件。去年我国引进的技术改造项目只有100个,今年预计可达600个以上。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完全有把握在最近三年内完成引进3,000项先进技术的规划。


第2版()
专栏:

桃村的速度
——烟台记事之一
新华社记者 周原
英国萨赛克斯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杰克·哥瑞,在山东省栖霞县桃村考察之后,对村党支部书记孙玉香说:“看了你们桃村很受启发,你们的发展速度比欧洲的一些国家快。”
这位英国朋友拿只有四千居民的桃村,比之于先进的欧洲国家,确是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经济落后的农村,一旦得到振兴的生机,就会出现使人们惊奇的发展速度。
近四年来,桃村发展商品生产的收入,每年都增加40—50%,除了家庭副业收入不算,每年人均集体分配收入都增加80元以上。其实,桃村的速度并不是最高的,埠头大队前年人均收入410元,去年512元,今年612元,每年增加一百元。但是这也还不是状元魁首,蓬莱县的草店大队去年人均收入800元,今年达1,000元以上,这又是埠头所不及的了。草店创造的也不是最高纪录,比草店变化快的还有牟平县西关大队。西关的人均收入在1980年陡然由300元增加到500元。当人们都称之为奇迹的时候,1981年西关的人均收入又翻了一番,上升到1,000元。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人们都在议论西关经济的稳定性了。有人说它能长久,有人说它不多久就会跌下来。事实是,西关近二年的人均收入仍然保持在千元以上。
草店、西关是不是峰顶也很难说,因为新牟里大队已经向西关“叫号”,去年是按人均1,100元分配的。
一浪胜过一浪,一峰高过一峰,因为在烟台市属的十几个县市中,我只访问了一半,谁知道还有没有发展更快的呢。说不定哪个草窝里会突然飞出一只“金凤凰”,说不定哪个角落里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度。这大概就是我们时代的特点。就是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吧!
我访问桃村等这些火爆出来的典型,众口一词都谈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所发生的重大作用。孙玉香同志用两句话作了概括: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小农自给自足思想的束缚;开阔眼界就是把眼睛从只看着二亩地转为看着国内外广大市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据蓬莱县对63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调查,积极抓商品生产的占一半,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占19%,守着老摊子不肯动的占31%。牟平县城关公社这几年从65个大队中,换下来23名党支部书记,都是属于后两类的。社员的情况也是这样,据栖霞县埠头大队131户的调查,能积极从事商品生产、门路广、办法多的占30%,有50%的户能跟着干起来,其余20%,连经营土地的本领都没有。
象桃村这样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典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大致说来不外乎三条:
一、引进智力。他们从大城市请来几位高级技师,教会他们抽玻璃丝做玻璃钢的技术。
二、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
三、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
孙玉香同志说,过去我们提出围绕农业办工业,我们的农机修配厂只修自己的农业机械,我们的基本建设专业队光在自己的眼前打转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农机维修和基本建设都打到社会上去,光这两项每年就有二十四五万元的纯收入。
桃村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当然,农村商品生产的奥秘是无穷尽的。胶东农村到处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到处都看到五光十色的新事物,仔细看起来,都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关。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江西省提前四十一天超额完成今年财政收入计划
截至11月20日,江西省已提前超额完成了今年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0%。
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为“经济效益年”。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注意抓好增加财政收入的工作。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提前50天超额完成了今年的上缴利润计划。同时,全省认真开展了财务、税收大检查,各单位已经补交偷税、漏税款1,500多万元,补交截留利润180多万元。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沈阳长途电信大楼正式交付使用
沈阳长途电信大楼11月29日经邮电部等有关部门验收,正式交付使用。今后沈阳市的居民可以象拨市内电话一样,向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直拨电话。
沈阳长途电信大楼坐落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广场东侧,高十层,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设备最完善的长途电信枢纽,这座长途电信大楼的建成,将为改善东北地区的通信条件发挥重要作用。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甘肃河西冷凉灌区三十万亩春小麦丰收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冷凉灌区连续三年进行春小麦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试验,今年30万亩试验田的小麦平均亩产724斤,比试验前的平均亩产增加一倍以上。11月中旬,由甘肃、青海二省农科专家鉴定认为,这项农业新技术可在河西冷凉灌区推广。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南昌石油加工厂利用酸渣生产新燃油
南昌市石油加工厂从废弃的酸渣中,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新的燃油,可以代替轻柴油,用于工业生产上的一般油炉。这种新燃油最近在南昌通过了鉴定。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江苏有四十四个县交售商品粮在一亿斤以上
截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江苏省已入库的征购和超购粮食共达一百一十八亿斤。全省六十四个县(市)已有四十四个县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一亿斤以上。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四川东方汽轮机厂研制成功三十万千瓦汽轮机
四川东方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三十万千瓦汽轮机,最近进行空负荷试车一次获得成功,顺利通过了技术鉴定。它标志着我国汽轮机制造工业开始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潍坊录音机芯受到好评
本报讯 通讯员韩子夫报道:山东潍坊录音机厂生产的ITP机芯性能好、结构简单、应变能力强,现已为上海、广州、天津等35家整机厂提供机芯配套,占全国机芯销售量的50%以上。


第2版()
专栏:评论

农民的眼光
紫叶
现在,农村里涌现出一批新型的农民,他们和传统观念中的农民不同。新华社记者采写的这一组《烟台记事》,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农民的新变化,本版将陆续刊登。所谓新型的农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又开始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者的一些新的气质。他们的代表,就是目前正在农村中蓬勃兴起的专业户和重点户。桃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孙玉香把这种变化概括为:打破小农自给自足思想的束缚;眼睛从只看着二亩地转到国内外广大市场。这话说得实在是好极了。把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变为商品生产者,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对农民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我们党在领导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以后,可以说这是又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
由小生产者到商品生产者,这就是八十年代新型农民最明显的特征。
正确看待农村中正在发生的这种极其深刻的变化,把领导工作的眼光和农民的眼光对上号,这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前几年,开始实行责任制的时候,很有人不以为然,后来在事实面前,其中的大多数改变了看法。但是,实行责任制的目的,不只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并非万事大吉了。要不要把农民由小生产者的老路引导到商品生产的新路上来呢?目前,有些人的思想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赞成农民得到温饱,但是对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对农民要发财,就摇头了。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正在富起来的农民,是支持呢,还是限制?是肯定呢?还是否定?拿不准。他们的眼光,和八十年代新型农民的眼光对不上号。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农村中的变化是客观的,新型农民的出现也是客观的。春天毕竟是来了,对“窗”外的“虫声”,抱有不正确态度的人,那恐怕也还会象实行责任制一样,过一个时期,才能变过来;但党引导农民走勤劳致富道路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希望这些人变得越快越好。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塞罕坝林场充分利用林间草地经营畜牧业,这是该场职工在放牧鹿群。
新华社记者
佟德印摄


第2版()
专栏:

我国最大的高炉——上海宝钢一号高炉正在封顶。新华社记者
张平摄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连云港扩建工程,正在高速度高质量地向前发展。图为正在建设中的三突堤码头。新华社记者
徐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