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机轰炸驻黎巴嫩叙军阵地
叙副总理兼外长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提出谴责
本报大马士革12月4日专电 记者陈积昌、周国铭报道:据叙利亚通讯社报道,今晨8点零3分,美国飞机轰炸了驻在黎巴嫩舒夫北部和大马士革—贝鲁特国际公路附近的叙军阵地。叙军空防部队向美机开火,击落三架美机,俘虏了一名飞行员。叙军有2人死亡,8人受伤,一辆装甲运兵车和一个军火库被击中。
叙利亚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哈达姆今天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谴责美国飞机轰炸叙利亚驻扎在黎巴嫩的军队的阵地。
据外国电台报道,从停泊在黎巴嫩海域的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24架美军飞机今晨轰炸了驻在黎巴嫩舒夫北部的叙军防空阵地,两架美机在战斗中被击落。一名飞行员被俘,一名飞行员被黎巴嫩海军救起。
事后不久,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这次空袭是对叙利亚军队昨天向美国侦察机开火的一次直接报复,是里根总统亲自批准的。在昨日的侦察飞行中,美国两架侦察机遭到10多枚苏制导弹袭击。这位发言人说,这种再三的攻击行动是“故意威胁多国部队的任务”。
近一时期来,美国在黎巴嫩海域集结了大量舰只,同时加强了对黎巴嫩上空的侦察活动。叙利亚官方发言人曾宣布,如果美国飞机进入叙利亚军队控制区的上空,叙军有权进行自卫,将向美国飞机开火。
11月10日,叙利亚防空部队第一次向进入叙军防区的美国侦察机开火。
11月13日美国中东安全事务顾问麦克法兰发出警告说:“如果美国飞机在黎巴嫩再次遭到攻击,美国将做出反应”。针对麦克法兰的威胁,叙利亚重申,叙利亚将“使用一切手段回击对它的侵略”。
人们注意到这次袭击事件是在美国和以色列刚刚在华盛顿会谈决定建立联合政治军事小组后不久发生的。昨日,以色列出动飞机对黎巴嫩山区再一次进行了空袭,接着又发生了这次美机轰炸叙军阵地的事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的不安和关切。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解放马德望省十八个村庄
泰报批驳海登关于越军驻在老挝的一些说法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柬埔寨国民军和游击队最近解放了马德望省境内桑岐河沿岸的18个村庄,并在菩萨、暹粒等地袭击越军,歼敌200多人。
11月23日夜间到24日上午,国民军和游击队对设在马德望省境内桑岐河沿岸的越军据点发起全面进攻。经过一夜激战,民柬部队扫除了从隆村往北约13公里长地区的越军据点,解放了占卡斯外、多安德、巴南等18个村庄,歼敌32人,击毁敌军大批武器和军事物资,摧毁敌军工事数十处。
11月18日,驻扎在暹粒省瓦林县的越军出动四个连,企图夺回被民柬部队控制的瓦林村,途中,越军遭到国民军和游击队的狙击,45人被打死(其中包括两名营级军官),72人被打伤。11月22日,越军出动一个营前来收尸时,又被国民军打死15人。
11月16日,民柬游击队袭击了驻守在菩萨省列县八三七高地附近的两个越军据点。战斗打了半小时后,游击队即攻占一个连级据点和一个排级据点,打死越军32人,打伤20人,缴获冲锋枪7支、迫击炮一门。
新华社曼谷12月4日电 此间英文报纸《曼谷邮报》今天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人能接受越南人呆在老挝》的评论,批驳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海登关于越南军队驻在老挝的一些说法。
据报道,海登最近在澳大利亚议会说:“越南军队驻扎在老挝没有问题,这个地区对这件事没有争议。他们(越南军队)是应老挝政府的邀请驻在那里的,并且得到了这个地区国家的政府的认可。”对于海登这段话,《曼谷邮报》评论说:“柬埔寨问题是首要问题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在老挝就没有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接受一个国家(越南)对另一个国家(老挝)的公开或隐蔽的控制。”
评论说:“老挝问题所引起的注意和激动,当然比越南为了征服柬埔寨而公然进行闪电式的入侵这件事所引起的注意和激动要小得多。越南有20多万军队驻在柬埔寨,因此,越南在它旁边的老挝驻扎着5万军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
评论提醒说:“我们没有而且也不能忘记,在老挝暴行虽少,但那个国家政府的大部分是暗中被越南所接管和控制着。”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同意巴解在联合国旗保护下撤退
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3日电 据约旦电台广播,巴解组织已要求在特里波利市的所有忠于阿拉法特的部队作好撤离这座城市的准备。
这是巴解组织发言人拉赫曼今天在特里波利对记者说的。他说,特里波利最高协调委员会在安排巴勒斯坦战士撤离黎巴嫩北部的问题上已取得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有两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是从贝卡谷地来到特里波利的1,000名巴勒斯坦战士撤到什么地方去;二是撤退以后,由谁来接收巴达维和巴里德河两个难民营。
这位发言人指出,如果今天能收到特里波利最高协调委员会主席卡拉米对阿拉法特提的要求的答复,阿拉法特的部队明天就可以撤。他说,撤离需要一天的时间。联合国秘书长保证派船安全运送巴勒斯坦战士。
另据报道,最高协调委员会主席卡拉米今天在大马士革会见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书记哈巴什,同他研究了所有巴勒斯坦战士撤离特里波利地区的具体安排。卡拉米今天还在这里会见了特里波利代表团。
新华社联合国12月3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宣布,安理会成员国经过磋商,已一致同意他提出的关于允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人员在联合国旗的保护下撤离黎巴嫩特里波利的建议。
他说:“这样做纯粹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是为解决已使许许多多的无辜者丧生和造成了巨大破坏的局面提供方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说,他昨天接到了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通过巴解组织驻联合国观察员转告的一项紧急要求,阿拉法特要求允许巴解武装人员在联合国旗的保护下撤离特里波利。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说,巴解组织的撤退工作将主要由黎巴嫩政府和有关方面安排。但据他所知,巴解组织将使用5艘船只来撤退仅仅携带随身武器的大约3,000名武装人员和1,000名民兵。他们撤退的目的地可能是突尼斯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新华社贝鲁特12月4日电 据贝鲁特电台广播,“法塔赫”的发言人艾哈迈德说,他们欢迎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赞成运送巴解组织武装人员的轮船悬挂联合国旗。
艾哈迈德说,但是,由谁负责把巴解组织战士由阵地上运往港口的问题仍未解决。他说,阿拉法特前天已写信给黎巴嫩前总理卡拉米,要求组成一支部队负责接运,阿拉法特将不会对这支部队的组成提出异议。
尽管关于撤出特里波利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法塔赫对立两派在过去的两天中仍不断发生局部冲突。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阿拉法特将赴约旦与侯赛因会谈
本报讯 据报道,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表示,他将从特里波利动身前往约旦,与侯赛因国王商讨有关中东和平谈判联合行动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杰马耶勒访美在主要问题上未获突破
据新华社贝鲁特12月3日电 记者喻开元报道: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今天结束对美国的三天访问。这是杰马耶勒就任总统一年之内的第三次访美。他这次访美是希望说服美国接受修改黎以协议。三次访问总议题都是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这个问题。
随着黎巴嫩、叙利亚关系出现松动的迹象,黎巴嫩政府在继续主要依靠美国支持的同时,开始注重同叙利亚的谅解。
黎巴嫩领导人最近还相继发表谈话,强调黎以协议仅仅是为促使以色列撤军的手段,黎巴嫩准备接受任何可行的替代方案。
这次访美,杰马耶勒主要要求美国同意修改黎以协议,这既反映了黎巴嫩对这个协议的失望,也反映了它对叙利亚作出的和解姿态。
美国三易中东特使,达成了黎以协议。但是由于叙利亚的反对,美国企图稳定黎巴嫩局势的愿望未取得任何进展。因此,美国在碰壁之后开始调整它的策略,承认叙利亚在解决中东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开辟了同叙利亚直接对话的桥梁,设法避免叙利亚同苏联更密切地站在一起。
事实表明,美国不可能同意放弃或修改黎以协议,因为这个协议不仅被当成里根外交上的一项成果,而且是复活里根和平计划的一个关键。
由于美国加强同以色列的战略合作和拒绝修改黎以协议,杰马耶勒的访问在主要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可能为下一个阶段如何解决黎巴嫩局势的问题投下阴影。


第6版()
专栏:

金日成呼吁各国人民反对侵略和战争
新华社平壤12月4日电 据朝鲜《劳动新闻》今天报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12月3日晚在这里发表讲话说,美国必须立即从格林纳达撤走自己的侵略军队,撤退集结在尼加拉瓜周围和加勒比地区的一切军事力量,停止对加勒比地区国家内政的干涉。
他是在为欢迎圭亚那总统伯纳姆访问朝鲜而举行的宴会上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尽管国际形势十分紧张,但是只要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坚持自主,紧密团结,开展共同斗争,就能够阻止和破坏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与战争政策,使形势趋向好转,并使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各个大陆变成和平与自主的大陆。
金日成在谈到朝鲜问题时说,美帝国主义者以防止莫须有的“南侵威胁”为借口,向南朝鲜投入庞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威胁北方,甚至对北方进行核恫吓。但是,朝鲜人民对此没有惊慌,正在为粉碎美帝的各种侵略阴谋,维护和平与社会主义胜利果实而进行坚决的斗争。
他强调,朝鲜北方没有南侵的意图,主张一切外国军队撤出南朝鲜之后,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以和平的方法自主地解决朝鲜统一问题。
伯纳姆在讲话中表示支持朝鲜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斗争。
伯纳姆总统是12月3日乘专机到达平壤的。当天,金日成主席和伯纳姆总统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法国举行“争取平等和反对种族主义进军”
巴黎数万人参加进军行列
新华社巴黎12月3日电 法国巴黎数万人今天下午加入从马赛出发的“争取平等和反对种族主义进军”的队伍。
这次行动是由马赛的第二代移民于10月15日发起的。示威者步行了约1,300公里,于今天下午到达巴黎。巴黎数万人响应社会党、共产党和工会组织等70个协会和政党的号召与马赛的进军者在巴士底广场会师。在队伍的前列,数十名青年高举标语牌,上面写着“在法国遭受种族主义之害”者的名单。
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社会事务和全国团结部负责家庭、人口和移民劳动者事务的国务秘书迪富瓦和总理府负责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国务秘书布夏多参加了这一进军行列。
密特朗总统当天傍晚在爱丽舍宫接见了参加这次进军的八名代表,并表示他将就移居和种族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公开发表意见。
举行这种进军的原因是,目前在法国反对移民的种族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并已成为法国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严重因素。(附图片)
12月3日,巴黎数万人在巴士底广场举行集会反对种族歧视。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举行外长会议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3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12月1日和2日,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第14次外长会议。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巴西和玻利维亚5国外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研究了一年来执行计划的进展情况,一致决定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本地区的水旱灾害,指示由该组织常设机构政府间协调委员会1984年提出具体的建议。
今年以来,这一地区普遍发生严重水灾,造成巨大的损失,仅阿根廷就有上百万公顷的农田被淹,被迫疏散了十几万人。外长们表示接受联合国和粮农组织对本地区的灾情及保护土壤问题进行研究的建议。
阿根廷外长胡安·阿吉雷·拉纳里出席了会议。他在讲话中感谢其它成员国对阿根廷保卫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支持,指出应该在拉丁美洲永远消除殖民主义统治。他还强调加强各成员国间的联系,推动本地区协调发展和一体化的实现。
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是1969年正式成立的。主要宗旨是:推动本地区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共同利用本地区的水利资源和其它资源,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外长会议是这一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首都召开一次。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普降大雪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3日电 贝尔格莱德市和南斯拉夫的其它地区昨天普降大雪。这是南斯拉夫今年经历了40年来未见的大旱之后,下的第一场雪。这场雪融化后将缓和旱情,并可提高河流水位,恢复水力发电的能力。
据此间报纸报道,有些地区降雪量达几十厘米厚,今年曾发生过地震的科帕奥尼克地区积雪高达1米。这场大雪使一些地区的公路阻塞,火车晚点,飞机场暂时关闭。受暴风雪影响,沿海地区许多建筑物受到了严重损坏。(附图片)
图为受到暴风雪袭击的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里根再次声称美不抛弃同台湾的“联盟和友谊”
新华社华盛顿12月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2日在接见美国学生领导人时再次声称,美国“绝不会抛弃同在台湾的中国人的联盟和友谊”。
里根说,美国同台湾的联盟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说:“我们向大陆中国的政府一再讲过,他们应该理解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会抛弃一个朋友去结交另一个朋友。”
里根不提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曾明确表示的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立场,却宣称,美国同中国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即台湾的地位问题”。他说,“我们已经表明,在继续和设法加强同在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种友谊和关系时,我们绝不会抛弃我们同在台湾的中国人的联盟和友谊。”
里根还谈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访问题。他说,两国每举行一次会谈就会增进谅解。“如果人们只是彼此议论对方而不是彼此交谈,那么只会发生麻烦”。


第6版()
专栏:

中共代表团结束对法友好访问
据新华社巴黎12月3日电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今天结束了对法国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离开巴黎回国。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是应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前来进行友好访问的。在访问期间,中共代表团同法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马克西姆·格勒尼兹为首的法共代表团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对会谈的成果都感到满意。
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2日在巴黎法共中央所在地接见中共代表团。接见时,习仲勋向马歇转交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一封信。胡耀邦在信中对乔治·马歇1982年10月访问中国以来两党关系的良好发展感到高兴。
12月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曹克强在巴黎为中共代表团访法举行了招待会。法共中央书记加斯东·普列索尼埃、法国国民议会副议长、共产党众议员居伊·迪科隆以及法共和巴黎大区的许多领导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6版()
专栏:

瓦文萨的妻子将替他去领取诺贝尔奖
本报讯 据报道:波兰当局3日给瓦文萨的妻子发了护照,让她去奥斯陆领取她丈夫的诺贝尔和平奖。
瓦文萨的妻子将在12月9日去挪威,以便参加第二天举行的授奖仪式。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参院欢迎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墨西哥城12月2日电 墨西哥参议院今天举行仪式,热烈欢迎由彭冲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
在欢迎仪式上,墨西哥议会代表团成员、参议员米连·利萨拉加讲了话。他说,中国代表团对墨西哥的访问将加强两国的关系。他对中国签署特拉特洛尔科条约第二号附加议定书、参加在坎昆举行的政府首脑会议,支持由墨西哥和其他三个拉美国家组成的孔塔多拉集团的斡旋活动表示感谢。他还希望两国在国际事务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解和合作。
今天上午,中国人大代表团会见了墨西哥执政党革命制度党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阿道弗·卢戈·贝尔杜斯科。阿道弗·卢戈接受了中国的邀请,将于明年率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代表团访问中国。下午,中国人大代表团出席了墨西哥众议院大委员会主席卢戈·希尔为代表团举行的宴会。代表团还分别会见了墨西哥劳工联合会领导人菲德尔·贝拉斯克斯,墨西哥联邦区行政长官拉蒙·阿吉拉尔·贝拉斯克斯以及墨西哥同中国的三个友好协会的领导成员。


第6版()
专栏:

美国白宫前设置路障预防恐怖分子袭击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白宫各个入口处的外面,设立了混凝土路障,预防恐怖分子可能发动的袭击。白宫一位女发言人希拉·狄克逊说,设立混凝土路障的工作是12月2日晚上开始、3日清晨结束的。
感恩节那天,由于“可能发生扬言要扔炸弹的事件”,已在白宫入口处停放了自动卸货卡车,作为障碍物。
特工机关发言人说,新设置的路障“没有完全切断各个大门的出入交通”,而是为了防止驾驶汽车的人从入口处冲击白宫。他说,低速车辆可以通过各个入口处。
上月初,国会大厦曾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建筑物受到损坏,但无伤亡。(附图片)
图为白宫西南门口正在设置钢筋混凝土路障。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艾尔沙德会见我大使
新华社达卡12月4日电 孟加拉国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今天在这里会见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肖向前。艾尔沙德向肖向前通报了孟加拉国目前的形势。


第6版()
专栏:随笔

易北河畔一次不寻常的葬礼
陈封雄文 方成画
11月26日,民主德国莱比锡东北、易北河岸边的托尔高镇在细雨蒙蒙中,为一个美国老兵举行了葬礼。这是一次不寻常的葬礼。
三位苏联老人和三位美国老人伴随着灵车慢慢地穿过街道走向墓地。这六位老人都是38年前曾经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的士兵。覆盖着美国国旗的棺材里躺着的是另一名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的士兵——波罗斯基的遗体。他生前是芝加哥的出租汽车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他是美国第三军第69步兵师第237团中的一名士兵。10月17日他因癌症逝世,留下的遗嘱是葬他于他曾参与解放的托尔高镇。
民主德国政府批准了他的不寻常的请求,于是,他所参加的“老战士争取和平会”里的朋友们捐助了空运棺材的费用和他的一些老战友的旅费。
在1945年4月25日,波罗斯基奉命出发侦察巡逻,当他走到托尔高镇的易北河边时,突然发现了从东线推进的苏联红军。这就是二次大战史上著名的美苏两军易北河会师的最初接触。当时美苏两国的士兵在易北河畔为彻底扑灭德国法西斯而欢呼雀跃。
从那个历史性的日子起,波罗斯基终生在“发扬易北河精神”的口号下为促进美苏人民友谊而奋斗。他曾向两国领导人写过无数次请求书,向各国政府发过公开信,呼吁停止核武器竞赛,维护世界和平。每年4月25日他必到芝加哥河畔作一次默祷,怀念易北河会师的那一天。
安葬波罗斯基那天早晨,寒风卷着冷雨,象征着当前的美苏关系,似乎在为波罗斯基的愿望尚未实现而叹息。然而托尔高镇的德国居民,虽然事前没有得到通知,却有很多人静静地跟随灵车走到墓地。那是设在易北河畔的一个苏军阵亡将士墓地,现在却增加了一个美国老兵的坟头和墓碑。
牧师在祷词中说:“愿任何国家再也不要举起剑来反对另一个国家。”他的话在欧洲一小块地方的寒风中回响,和易北河的波涛声呼应着。这声音同严酷的现实显得很不协调。现实是:SS—20和潘兴Ⅱ式导弹正指向对方的天空,一轮新的美苏核军备竞赛正在开始,欧洲乃至世界和平面临着新的威胁。(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