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无人区”的第一行脚印
——西藏地质调查大队地质考察记
本报记者 祖伯光 新华社记者 孙明振
7月盛暑,西藏高原上的喀喇昆仑山麓连降了几场大雪。在这银白的世界里,最后撤离“无人区”的西藏地质调查大队的12名地质人员,推着三辆汽车艰难地行进着。在无人通行的道路上抢救滑陷汽车的8天7夜中,他们身上的泥水结成冰甲,一个个消瘦的脸颊呈紫黑色,嘴唇干裂,连耳朵也绽开了一块块皮。最后,当他们拚着仅有的一点力气走出山口,登上一面山坡看见新藏公路时,顿时欢腾雀跃,纷纷把帽子抛上天空,有的卧到地上,流下激动的热泪。
这是取得胜利的探险者的喜悦。此时此刻,他们怎能忘记在80多天与世隔绝的日子里深深地留在“无人区”的一行行不平凡的脚印啊!
“无人区”地处北纬32度以北的藏北羌塘高原上。境内有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比四个浙江省还大。近年来,西藏高原吸引着中外地质学家纷至沓来。但由于受到各种困难条件的限制,谁也没有到过“无人区”腹地。这里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地质处女地。
祖国地质图上的一块空白,就是地质人员心中的一个耻辱。西藏地质调查大队一百多名工程师、工作人员向领导提出:“‘无人区’再苦再险,我们也要揭开这神秘仙女的面纱!”于是,今年5月初,他们组成了13个小组,带上车辆、行装,兵分几路闯进了“无人区”。
每个小组按着预定的计划迅速分散在各自的上万平方公里的工作区域。他们在结成蘑菇状冰山的泉水边搭起帐篷,安下营盘。在人们历来认为不可逾越的“禁区”,每进行一项地质调查都要花出比在内地大许多倍的气力。据测定,这里只有0.43个大气压,刚煮沸的开水不烫手,空气里的氧气只有内地的50%。地质队员们每天忍受着剧烈的高山反应,在时风时雪的恶劣天气里,以顽强的毅力在难行的冰河中开辟道路,躲过滚地响雷,攀登在茫茫的雪岭银山上。饿了吃夹生饭就咸菜条,渴了喝苦咸的泉水。到了难熬的晚上,他们要几个人挤在一起,在帐篷里或汽车上度过零下30多度的寒冷,有时厚厚的一层雪盖在他们的被子上。夜间还要注意防备狗熊、狼群、野牦牛的袭击。
但是,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抹掉他们脸上的微笑,更没有动摇他们的意志。每个地质队员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祖国尽快地填补这块地质空白。来自“天府之国”、连续13年在西藏高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的工程师姚宗富,患有严重的高原低血压病,经常头晕眼花。糜烂性胃炎加之高山反应使他不思饭食,一个月之内瘦了十多斤。但他毫不退缩,总是带领全组的同志爬山越岭,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测定每一个地质剖面和每一条地质路线。最危险的地方,他总是带头冲上去。在一次离开大本营的远征中,他和三名地质人员为寻找矿藏,绕过高原湖滩,穿过一座大山,行程180公里,来到一个名叫平顶山的地区。远远望去,只见云雾缭绕,在阳光照射下气象万千,犹如蓬莱仙境一般。渐近山时,一道道从远处深山中发出的耀眼光芒映照在汽车玻璃上。他和同行们高兴地喊叫起来:“啊唷,一定是石膏矿!”他们驱车来到山脚下,发现整个山体都是纯度很高的石膏矿。他们顾不得旅途疲劳,马上进行勘察。在平顶山、鹰咀石、泉水河一带,他们一连工作十多天,发现石膏矿床12个,总储量2亿吨。当他们采下一块一米多高、80厘米宽的石膏矿体准备向祖国献厚礼的时候,姚宗富,这位优秀的高原地质工程师却昏倒在石膏旁。
地质队员们十分珍惜到“无人区”的机会。他们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为考察清楚一个地层,不惜任何代价在深山峡谷中跋涉。51岁的讲师胡承祖和几名地质人员在一架大山的北侧踏勘,从石灰岩中寻找到了双壳类古生物化石。经初步分析,他们把地层定为侏罗纪。后来,他们到一百公里外的山南调查,又发现了二迭纪的?科化石。经验丰富的胡承祖马上意识到把山北地层定为侏罗纪有错误。为了不把错误的数据留在“无人区”,胡承祖和大家一起不顾已经精疲力尽的身体,再度穿过危险难行的雪山,折回山北重新进行地质考察,果然发现了?科化石。他们根据新的发现,把山北地层定为更为古老的二迭纪,并走了几十公里实测了地质剖面。
板块学说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中外地质学家根据大量证据普遍认为雅鲁藏布江是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巴次大陆板块碰撞的第一条缝合带。一些地质学家根据少量资料也推断,纵贯“无人区”的从班公湖到怒江地质带是第二条缝合带。为了弄清这条地质带的状况,早就迷上板块学说的被人称为“周板块”的周祥,和其他六名地质人员,行程1,500公里,来到这里扎下营盘。他们在高原湖泊、碱滩、沼泽一带顶风冒雪进行实地勘察;在海拔5,800米的唐古拉山系的崇山峻岭中攀登观察地质现象,分析地质构造和接触关系;在坚硬的冰川冻土中挖取1,300多块化石和标本。他们发现这里有海相沉积的蛇绿岩,证明确是一条缝合带。但是它们属于边缘海的沉积物,而不具备大洋底的岩性。因此,他们认为这里不是大陆板块碰撞的主要缝合带,可能是大陆板块之间的一些小岛碰撞所形成的小型缝合带。他们的这个发现和认识,为板块填图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探讨板块学说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在“无人区”这个“地质博物馆”里,极其丰富的地质现象和老地质队员们许许多多感人事迹,激励着青年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使他们深深地爱上了地质学。占这支地质调查队伍一半多的青年人,从踏入“无人区”的第一天起,就注意从长期抛家离舍奋战在西藏高原上的二十多位老地质队员身上,寻找闪光的品质。许多青年把他们比作高山雪莲,作为榜样。1982年从昆明地质学校毕业的藏族青年边巴,立志成为藏族新一代的地质学家。他到“无人区”时,看到复杂的地质构造不知从哪里下手,就认真跟老地质队员学习。到了晚上,不管多么劳累总是认真整理笔记,然后请老同志审阅,他记的笔记达到了地质资料的要求。
80多天的“无人区”地质调查结束了。他们共完成地质路线4,200公里,收集各种化石、标本12,000多块,实测地质剖面6万多米,新发现金、铁、煤、石膏等各种矿点18个,在地层地质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总成图面积15万平方公里,填补了一块比浙江省面积还大的地质空白。这是一百多名英雄的地质队员用闪光的一行行脚印踏出来的。他们的开拓精神,将激励更多的地质人员去彻底揭开“无人区”的奥秘。(附图片)
这是西藏地质调查大队的地质队员们在火山锥上远眺喀喇昆仑山主脊。
这是地质队员在“无人区”一个火山焙岩舌上采集黑色玄武岩中包裹的一块岩盐块体。
这是西藏地质调查大队二分队五组在“无人区”的雪原营地。 本报记者 李 才摄


第3版()
专栏:

揭开“向人民学习,为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周”序幕
首都高校近千名师生深入门头沟矿区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张宝瑞)今天,首都24所高等院校的近千名师生深入门头沟百里矿区,向煤矿工人学习,为煤矿工人服务,从而揭开了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的“向人民学习,为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周”活动的序幕。
团中央书记胡锦涛、刘延东、克尤木·巴吾东参加了这项活动。学生们在矿区设立“青年工作咨询站”,北京大学、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等校师生在这里分别回答了青年矿工向他们提出的有关法律、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或是开展其他义务服务活动。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来到矿区医院,为病员表演了话剧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北京体育学院的学生深入到王平村矿、大台矿等处对矿工开展的武术、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进行辅导。
为了使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一些高等院校同矿务局八个单位签订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议合同书。下午,首都高校的三好学生代表还同矿区劳动模范一起开座谈会。
今天,首都高校师生除了到门头沟矿区外,还有40所院校的师生在市区参加治理什刹海风景区和北运河工地劳动,有些学生还到病残人家中服务。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巧规划 建新村 青海湟源惜地如黄金
靠科学 夺丰收 新疆兵团植棉有新法
《青海日报》△湟源县根据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纷纷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情况,全面开展村镇建设规划工作,制止滥占耕地的现象。
《新疆日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4万亩地膜棉花获得丰收,总产量达85万担
《湖南日报》△安化县改革个体行业结构,开辟了就业经营门路
《四川日报》△昭觉县从山区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四年来人均集体分配收入和畜牧业产值分别翻了一番
《河南日报》△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成功一种大功率长效新型电池,引起国际电化学界的重视
《大众日报》△青岛市10万纺织职工开展“每人每天增收1元钱活动”
《解放日报》△社论:正确掌握清除精神污染的范围、政策、界限
《辽宁日报》△锦州城乡普通中学普遍开设劳动技术课
《内蒙古日报》△巴盟国营农牧场实行承包经营新体制,发展六千多个家庭农场
《湖北日报》△荆门市提前超额完成今年粮食征购任务
《陕西日报》△华县妇联法律顾问处为20多起受残害的妇女案作诉讼代理人,欺凌妇女的不法分子受到了应有制裁
《新华日报》△在江苏宜兴瓷厂设计建成的我国最大的一条青瓷隧道窑开始点火正式投产
《山西日报》△黎城县委引导农村干部划清“一切向钱看”和“勤劳致富”的界限,坚决支持广大农民继续致富
《南方日报》△广东佛山工艺服装工业公司生产的新时装远销30多个国家
《经济参考》△我国首次测得“三北”防护林经济效果是每年获益25亿元
《解放军报》△通讯:希望之光——介绍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在华山抢救遇险群众的事迹
《吉林日报》△图们市建筑公司玩忽职守,不顾质量,承包4,000平方米的图们市百货大楼刚完成主体工程就倒塌了


第3版()
专栏:论坛

多门科学结合起来面向经济建设
杨纪珂
通过多门科学的渗透与结合来发展各种边缘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拿农业区划工作来说,就要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农业区划属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布局经济以及部门联合经济的范畴。先期工作就是对各地的资源分布、经济条件、农业部门的具体情况作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自然资源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水文、雨量、气温、日照等无生命资源和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经济条件包括农村各种在经济上对大农业起作用的因素,诸如产量、产值、商品率、人口、劳力、智力、畜力、贮运、加工、物价、市场、收入、分配、积累、投资经营和管理能力等。对经济条件的调查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至于农、林、牧、副、渔等生产部门,从科学角度看,都是人类通过劳动,将太阳能和大气、土壤中的物质转化成为植物性有机物质,以及将此物质进一步转化成为动物性有机物质的技术。其中还包括能源、改土、水利、化肥、农药、农机等支农工程技术。它们都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所以说,农业区划工作就是把与大农业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调查所得资料综合起来研究,并在地理上按其异同程度而加以划分的工作。
现在全国农业粗线条区划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但不能说工作到此为止了。下一步的工作按逻辑理应是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内现有的和能够设想的各种生产系统和生态系统予以客观的评价,借以择优推广。就是要对各系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资源的用养和消长、近期和远期的社会效果,以及所需适用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等作深入细致的核算、预测与比较,从而在每个区内挑选出一两个经济效益最大、资源用养最善、社会效果最佳、技术能够掌握的当家生产、生态系统来。根据这些系统的内容,就可以制订出本区着眼于远处的农业规划和着手于近处的实施计划,制定为促进其在区内迅速推广普及所需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由此可见,农业区划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打基础工作,是科研工作中把三大门科学结合起来用之于经济建设的例证。
农业区划工作如此,中央和地方其他科技攻关项目也都脱离不了多门科学的结合。自从中央制定了科技必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来,全国科技界响应党的号召,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例如,今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省政府委托的“测土施肥,因需供肥”的攻关项目中,带头组织了省、地、县、社几十位专家、干部和学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对肥东县7,000户农民的4万亩耕地取了1,000多个土样进行了分析,对每一户的秋种计划和有机肥的用量作了走访调查,然后对每户秋种所需的氮磷钾化肥分别作了科学核算,由供销社和种子公司把化肥足量而平价地在秋种之前及时供应给每一农户,同时将省农科院土肥所的科学施肥科普材料一并交到农民手里。这样做,农民欢天喜地,每亩节约化肥成本8元多,估计明年夏收可以增产。下乡进行这次攻关调查的教师、干部、农技员和学生受到农民热烈而真挚的欢迎。出力最多且起带头作用的庄国强老师说:“通过这样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真是其乐无穷啊!”
最近,我参加了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成立大会。会上印发了87篇论文,其中有22篇的内容都是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而研究出来的成果,与过去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大不一样,也说明了科技界在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努力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可喜进步。但是,从这次征集的论文看,问题也不少。我发现在论及森林资源的23篇文章中,好多是属于老生常谈之作,只有两篇真正从经济和管理上提出了对策性的谋略。至于象科技大学庄国强老师那样,和基层管理干部携手合作,使农民实际受惠的,还不算很多。
于是,我在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中,向与会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希望:
一、希望在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同时,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点,多动脑筋,多想问题,特别要根据我国国情,在实际可行而有效的对策和谋略上多下工夫。二、希望在进行经济地理研究的同时,总结中外古今经济发展历史上对自然资源利用或破坏的经验教训,以供对策的借鉴。三、希望对地下非更新资源诸如矿床和能源的节约和利用予以重视(这次谈到地下资源的文章6篇,只占总数的7%)。四、希望对在自然资源充分经济有效的综合利用问题上,多作些如何使工农业联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对策性研究。五、希望科技工作者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多与基层管理干部配合起来踏踏实实做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工作。六、希望大家除自己所专长的自然科学外,从实际需要出发,多涉猎几门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和技术科学(例如农业技术、工程原理、系统工程等),把多门科学结合起来调查研究,出谋划策,并协助政府各部门付诸实施,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以上的六点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全国其他自然科学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的一个倡议。不妥之处望有识之士予以指正。


第3版()
专栏:

柑桔北移的科学
——谈利用小气候扩大柑桔生产
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 沈兆敏 何天富
“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每当金秋时节,南国的柑桔都向人们奉献出它的馨香和甜美。柑桔因其营养丰富,近20多年来在世界水果中增长率一直独占鳌头。目前,世界每人平均占有柑桔量已达27市斤左右,我国仅有1.8市斤,这与我国是柑桔原发中心、栽培历史悠久的地位极不相称。
柑桔并非在神州大地处处都可安家落户。它性喜温暖湿润。冬季气温在摄氏零下七度以下,柑桔的枝叶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温度低于零下九度就会引起严重冻害,导致树死园毁。我们的祖先对柑桔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早有研究。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一书就有“桔柚有乡”,“桔凋于北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晏婴曾为桔和枳下定义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由此可见,柑桔要能正常发育,保持优良品种的固有特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据调查,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冬季的低温是柑桔分布的限制因素。日本园艺工作者曾提出了著名的“柑桔分布三五线”,即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一月平均温度在5℃以上、极端低温在-5℃以上的地区,才能大面积发展柑桔生产。我国园艺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使柑桔在我国的分布远远突破了“三五线”而向北推移。在陇南谷地、汉中平原、伏牛山区、太湖之滨的一些地方,柑桔都已安家落户,甚至桔生淮北也为桔了。
根据北缘地区柑桔生态适宜性调查,上述大部分地区虽属柑桔生产的次适宜区,但在其中不少优越小气候区里,相对热量较丰富,虽地处长江以北,仍可见“经冬犹绿林”的情景。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前卫农场,位于近百年来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江中沙岛,由于长江水体的增温作用,成为上海市冬天最暖和的“江中沙岛特区”,最冷月平均温度较上海其它地区高半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高二度左右。1976—1977年,我国柑桔产区遭受特大冻害,使1,400万株柑桔受冻,占受冻地区柑桔栽培面积的72.3%,而长兴岛前卫农场的24亩温州蜜桔和黄皮桔却傲霜挺立,当年亩产达到3,700多斤。原来,该岛当年极端最低温为-6.4℃ ,比上海其它郊县高3—4度。1981年,24亩桔园平均亩产高达8,000多斤,成为我国北缘柑桔产区避冻夺高产的典型,并荣获原农垦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江苏吴县东西洞庭山,万亩桔园产量高达30余万担;太湖沿岸桔园占全省桔园的95%以上;安徽歙县新安江畔,桔林也如绿带缠绕,“花朝香雪弥空,果熟金星缀碧”。这些江河岛屿、海滨河畔的小气候区真是发展柑桔生产不可多得的宝地啊!
利用热量条件相对较丰富的小气候环境来发展柑桔生产,大有可为。当然,在品种上要注意选择那些抗逆性强、早熟、丰产、优质的品系等。以避冻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也是柑桔生产成败的关键。在有冻害威胁的地区,避冻应是主要的生产环节。一方面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柑桔自身的抗冻能力;另一方面,采取营造防风林、搭防风棚、熏烟、灌水等多种保护性措施,以减轻低温对柑桔的危害。还要根据交通情况、消费水平、加工能力决定柑桔生产的规模和品种的搭配。这样,我国柑桔北缘产区的生产就会进一步展现美好的前景。


第3版()
专栏:考察记

保护峨眉秀色
——考察札记
黄天祥
峨眉山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是我国最高的旅游名山。正是峨眉山的高,加上峨眉山气候、土壤和地势的特殊条件,使峨眉山具备了典型的从亚热带到寒温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养育了五千种左右的植物,形成甲天下的秀色。可惜的是,我们这次参加峨眉山植被考察,却发现峨眉山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峨眉山冷杉分布于海拔一千七百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冷杉逐渐成为常绿针叶林带的主要乔木。冷杉树姿挺拔,冠幅大,呈尖塔形,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和珍贵的植物资源。然而,我们发现冷杉成片死亡,死树的树龄都在十年以上,很多是四十龄的大树。实在叫人痛心。对于冷杉的死亡,四川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做了调查,却尚无结论。如何抢救冷杉,是刻不容缓的事。
峨眉山是大自然中一座巨大的植物博物馆,现已查清的峨眉山特有植物达一百零七种,我国特有植物九百二十五种,其中属于全国一、二、三类的保护植物就有三十六种。全国一类保护植物有八种,峨眉山区就分布有两种:珙桐和桫椤。前者保护较好,它的长势颇为喜人。但是,桫椤破坏严重,已很难找到。桫椤是很古老的蕨类植物,树型很美观。据同行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植物室负责人介绍,由于管理不善,桫椤和一些其他珍贵植物,被某些人偷掘运走。若无专人管理,峨眉山的桫椤绝迹将为期不远。
考察期间,我们遇到峨眉山几十年来没有过的特大暴雨。大自然让我们亲身体会到破坏植被所带来的恶果,亲眼看到山洪暴发所带来的山道塌方、桥梁冲垮、公路冲断的惨状。同行的地理学家和植物学家们
一致指出:这是大自然的报复。过去,峨眉山毁林开荒很严重,自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示要保护秀色之后,生产队都已退耕。但是,退耕地上没有栽种有价值的植物,只有草丛和少许灌木,达不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目的。据了解,退耕需要还林的面积,峨眉山区达六千七百多亩。今夏的暴雨已警告了我们,峨眉山的植树造林工作必须及早落实,切实保护它的秀色。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高温下生存的微生物
美国俄勒冈州州立大学巴罗斯教授最近发现,自然界中存在一种能在高温下正常繁殖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是在从东太平洋海底(距海面约2,600米处)喷出硫黄气体的喷气口处采集的。因这里水压特别高,所以此处海水的温度达到了摄氏零上250度。巴罗斯教授把采集的微生物放在耐压培养容器里培养,发现这种微生物在265个大气压和摄氏零上250度高温的条件下,仍然繁殖得非常好。它是一种制造沼气(甲烷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理想微生物。巴罗斯教授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观察后发现,它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也拥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生命蛋白质。 (辛纪文)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木纸浆废料生产饲料蛋白质
加拿大准备建造一座半生产性试验装置,用一种真菌处理木纸浆废料,以生产饲料蛋白质。这项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于利用一种真菌(纤维素毛壳菌)的作用。用这种方法,每二吨木纸浆纤维素废料可以生产1吨蛋白质。制得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异白氨酸及赖氨酸的含量高于大豆粉,可以用作家畜饲料添加剂。 (黄汉生)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高速逻辑集成电路
日本富士通公司用砷化镓半导体,试制成功一种高速逻辑集成电路。据称,其集成度是目前世界上砷化镓集成电路中最高的。
这种高速逻辑集成电路,是在一个边长四毫米的正方形芯片上集成一万零六百二十四个元件,并编入了用于乘法运算的逻辑电路。用这种高速逻辑集成电路进行乘法运算,可以使二进位制进行十六位数的乘法运算。其计算时间为十点五毫微秒(一毫微秒为十亿分之一秒),处理速度比用硅制成的高速逻辑集成电路约快两倍,而且耗电量也少。科学家认为,砷化镓元件的电子移动速度,要比硅元件快五至六倍。 (辛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