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要把宪法作为全民的必修课
王仲方
新宪法颁布一周年了,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只要我们举国上下都能严格地按照新宪法的各项规定办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大有希望。
为了保证宪法的实施,使十亿人民人人都能自觉遵守宪法,正确运用宪法,首先必须使人人真正懂得宪法。彭真同志在《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已经强调指出:“宪法通过以后,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年来,我们在宣传新宪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举行了各种座谈会、理论讨论会、专题报告会、广播讲座等,而且还撰写了许多宣传新宪法的文章和著作。据不完全统计,从新宪法公布以来,全国先后发表了宣传新宪法的文章近五百篇,还出版了十多本小册子。通过这些宣传形式,使新宪法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对新宪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还做得很不够,离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年来新宪法的宣传还不够经常持久,宣传形式不够丰富多彩,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实际上有的人至今还不知道有新宪法;有的人虽然知道有宪法,但只是一知半解;有的人虽然也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但理论脱离实际,不善于运用宪法的各项规定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有一种人,并不是不懂得宪法,而是有意不遵守宪法,即知法犯法,明知故犯,这是属于另一性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陈丕显同志最近在中国法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认真研究好和宣传好我国的新宪法。”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是十分重视宪法的学习、宣传和遵守的。列宁亲自领导制定的1918年苏维埃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该宪法“必须由苏维埃政权全部地方机关广泛地公布出来,并放置在所有苏维埃机关的显著的地方。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委托教育人民委员部,在俄罗斯共和国的所有学校中布置研究,以及说明和解释本宪法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我国1954年宪法时也指出:宪法“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所有这些,都强调了全民学习、宣传和遵守宪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这个精神,我们主张把宪法作为全民的必修课。其根据至少有两条。第一,这是宪法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新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十分明显,只有把宪法作为全民的必修课,使人人学宪法、懂宪法,才能以宪法作为自己的活动准则,担负起我国公民应尽的“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第二,这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要加强法制离不开它,要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也离不开它。学好宪法这门必修课,普遍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也就从思想上为保证宪法的实施和遵守,加强法制建设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保证人人都能学好宪法这门必修课呢?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要把宪法作为中学及各种中等专科学校、大学和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学校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业务素质的内容之一,遵守宪法的情况作为衡量政治素质的内容之一。
第二,要把宪法列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官兵的经常性政治学习计划之内,并进行考试。宪法的考试成绩和遵守宪法的自觉程度,应当作为考核每一个干部、职工、官兵的依据之一,不论职务高低,任何人不得例外。同时,要把对宪法的实施和遵守,列入这些组织的各级领导机构的议事日程,把各自的一切活动真正纳入宪法的范围之内,经常注意、定期检查本部门工作中有无违反宪法的事情,并作为考核这些领导机构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做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第三,加强新宪法的普及性宣传教育工作,使新宪法的宣传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在城市要更多地把宣传宪法的工作深入到街道、居民委员会;特别是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向八亿农民宣传好宪法。这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要列为一定时期内宣传新宪法的重点。
第四,建议每年12月4日定为新宪法宣传日。
新宪法的宣传,要注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内容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有针对性,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与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在形式上要丰富多采,生动活泼,防止千篇一律,枯燥无味。除了继续撰写普及性的小册子、文章之外,特别要注意运用各种文艺的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相声、快板书以及连环画等。还可以印制各种宣传画,并在各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适当地设置宣传新宪法的标语牌、宣传栏等。
新宪法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实的需要,因而完全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遵守和运用。只要我们大力作好宣传工作,就一定能使新宪法深入人心,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


第2版()
专栏:

齐齐哈尔市粮油加工业为什么发展快?
品种齐全 价格合理 服务周到
编者按: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不但可以方便群众,增加就业人员;而且可以减少粮食亏损,给国家增加财富,是搞活粮食工作的重要措施。齐齐哈尔市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于食品经营中的品种、质量、卫生、价格、税利、收入分配、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加以解决。
本报讯 五年前,粮食加工的食品供应每月人均不到一两、利润全无的齐齐哈尔市,今年粮油食品加工量已经超过1,000万斤,利润突破百万元大关。目前,全市90%以上的粮店生产经营粮油食品,生产人员达1,865人,绝大多数是待业青年。对该市粮油食品加工业所取得的成绩,最近商业部进行了通报表扬。
齐齐哈尔市粮食局专门有一名局长管粮油食品加工业务。随着粮油食品加工业务的开展,市局每年从利润留成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造旧粮店。经过改造的粮店,店容美观、整齐、清洁,半机械加工逐步代替手工操作,产量不断提高,利润逐年增加。如芙蓉街粮店,两年前只有十平方米的车间,两台煎饼鏊子,生产发糕、煎饼、麻花几个品种,日产量三四百斤。如今建起了160多平方米的加工作坊,分设切面、面包、油炸、电解发糕四个车间。电烤箱、切面机等大小设备十多台(件),工人由2人发展到64人,可生产二三十种大众化食品,年产量上百万斤。去年获纯利6万多元,今年到8月末,已实现利润7.6万元,预计到年底利润可达10万元。目前全市获利万元以上粮店有30个。这些粮店不仅对减少粮油的经营亏损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方便了群众生活,丰富了市场。
该市在粮油食品加工业务中,经营思想对头,经营方式灵活。他们根据市场和群众需要安排生产,与居民一日三餐关系密切的大米煎饼、玉米发糕、草帽饼等大众化食品,总是按时保证供应。销售以便民为宗旨,灵活多样,不少店内设有早餐部、便餐部、食品专柜,顾客随到随买。店外有代销店、流动货车、售货商亭,还参加早市,为学校送“课间餐”,为老弱病残送食品上门,群众非常满意。在处理粮油供应同生产经营食品的关系上,他们采取延长营业时间、节假日不停业的办法,合理分工,两头兼顾。
在热情服务的同时,职工们还开动脑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目前仅面包就有豆馅、枣仁、果酱、芝麻四味,麻花有咸、甜、五香三种,造型分别有葵花、小鸟、佛手、青蛙、金鱼等,逗人喜爱。全市经常进行质量鉴定和评比,对优质产品给予鼓励。
另外,这个市对各类食品的价格管理和卫生管理也很严格。没有出现过擅自提价、变相涨价的现象。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广大社员群众信守合同,到十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鲜薯出口任务。这是社员把大批包装好的鲜薯运送火车站的情形。
潘秀峰 摄


第2版()
专栏:

从植树造林入手发展多种经营
屏边苗族自治县搞活山区经济
本报讯 记者杜奎昌、李承祖,通讯员普家德报道: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从发展林业入手,搞活山区经济,取得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由14.7%上升到25.6%,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社员收入增加。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滇南山区,过去森林覆盖率为38%,后来下降到14 .7%,带来了严重后果:全县4万多亩饱水田减少了1万多亩;230多个村寨水源枯竭。这种情况,引起了县里的重视,县委和县政府从少数坚持长年种树、林茂粮丰的生产队那里得到启发,认识到发展林业是搞活山区经济的根本所在。从1976年冬天就动员和组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先后办起了78个社队林场。最近几年,林场进行了改革和整顿,一部分实行责任制,一部分承包给专业组或户经营。县里还把23万亩荒山,划给了1.7万多户社员种树;社队林场在苗木和技术上给以扶持。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到目前为止,这个县已造用材林和茶、果、漆、油桐等各种经济林木35万多亩,保存面积26万亩,平均每个农户16.6亩,每人2.7亩,原来光秃秃的荒山,现在又重新披上了绿装。近两年,全县从林产品中收入了83万元,平均每个农户40多元。林业发展较快的滴水层公社靠林富裕起来了。社员们喜爱地把一山山成材的林木,称之为屏边的“实物银行”、“绿色金库”。


第2版()
专栏:

马蹄“穿胶鞋” 钉掌不用铁
据新华社成都12月4日电 (记者肖健卿)成都部队兽医研究人员最近研究成功橡胶马掌粘装马蹄新技术。
长期以来,骡马护蹄的办法都是钉铁马掌。这种办法容易钉伤马蹄,而且易打滑。1980年,成都部队军事医学研究所提出了用橡胶马掌代替铁掌,用胶水粘掌代替铁钉装掌的设想。用了3年时间,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试验了五十六次,获得了成功。
不久前,他们对一批马匹进行了试验,马匹骑乘、拉车和耕地,没有一匹掉掌的。


第2版()
专栏:

中国民航飞机运送精饲料支援西藏遭受旱灾农牧民
11月29日上午,一架中国民航飞机给西藏农牧民运到了牲畜安全过冬的第一批精制配合饲料。今年,西藏一些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有关部门加工调运二十万斤精制配合饲料支援西藏。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李肇芬)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出土的马超龙雀,最近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
武威出土的马超龙雀,原称马踏飞燕。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而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即天马。早在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就有“龙雀”和“天马”的说法。马超龙雀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瑰宝。
国家旅游局已通知旅游系统各单位,用这个标志装饰办公地点、交通工具、办公用品及各种宣传品。


第2版()
专栏:

中国石油化工考察团赴日本
新华社北京电 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董事长李人俊为团长的石油化工考察团11月29日上午离京赴日本访问。
考察团访日期间将参观东京、大阪、四日市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


第2版()
专栏:

香港中银集团参加澳门大丰银行的股权和管理将为澳门经济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为首的中银集团,接受澳门大丰银行的建议,决定参加大丰银行股份,并受大丰银行董事会的委托,派负责人参加这家银行的管理。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中银集团参加大丰银行股权和管理以后,将进一步为澳门经济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大丰银行代董事长何厚铿等负责人对中银集团的决定表示欢迎。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鄞县“牧马人”
——记农艺师俞舜民
王泰栋 陈潭民 周 承
鄞县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副校长俞舜民,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二十多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填补席草科研空白的专家。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现实生活中的“牧马人”,因为他有过与电影《牧马人》中的主人公相类似的经历。
俞舜民的老家在浙江鄞县黄古林,有些亲属侨居海外。1957年,他在浙江农学院上学时,被错划为右派,第二年就遣送回原籍劳动。
黄古林是全国有名的席草之乡,种植席草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对席草的种植作过系统的研究,产量一直很低。俞舜民回到家乡后,立志要填补这个空白。1958年底,古林公社办起了一所红专学校,俞舜民被聘去作农技课教师。
他种了一块席草试验田。12月天气,凌晨,稻田厚厚一层霜,他赤着脚牵着牛下田翻耕,脚面上被冻得紫血斑斑。他的二姨夫正好这时来看他,伤心地流下了泪。老俞却笑笑说:“青年人吃点苦怕啥!”
研究工作开始后,首先要摸清席草的起源和栽培历史,这些文献资料,只有到图书馆去查找。他卖掉祖遗的椅橱作盘费,带着干粮到宁波和杭州等地的图书馆。从1958年到1964年的六年时间中,他走了近万里路,翻阅抄摘了上百册的古籍志书,抄摘的读书笔记可以装满一箱。
书,终究是前人的经验,老俞更需要的是感性知识。于是,他又带着干粮,徒步到百里外的四明山和石塘山等地,寻找察考七千多年前的野生原始草种。他一面虚心向老农求教,向他们学习从育苗到收获的操作技术,一面对现有的席草品种,排队整理,同采集到的一百多种样品加以比较鉴别。研究席草内部组织结构,非借助显微镜不可。老俞便土制显微镜,用刮胡子刀片,将马铃薯作垫底,把只有十分之一头发丝那样细的席草茎,横切成薄片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绘制成图,定出名称,归纳成三个类型、五个品种,和席草标本一起,寄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审核。研究所及时给了回复,肯定他的分类和定名合乎科学原理。
1960年,老俞第一块席草试验田丰收了,亩产达2,765斤,比当地高出一倍多。怎样把试验田的经验推广到大田里去呢?老俞又进一步探索培育席草高产的规律。夏天,他顶着酷热的骄阳;冬天,他冒着刺骨的寒风,钻在试验田里认真观察,详细记载。几年来,他先后进行了42项科学实验,积累了一千多个科学数据。从大量数据中,终于查清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根茎的有效分蘖太少。他抓住最佳分蘖期,科学施用“催蘖肥”,促使根茎早发、健壮,提高了席草的有用比例。有几个社队在老俞的辅导下,席草都获得优质高产,亩产达1,800——2,100斤,比当地一般席草增产35—41%。
为了晚稻及时栽插,以前对席草往往采取迟种早收的办法,这就对席草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影响。从1964年起,老俞根据自己实践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出“草秧摆寄,合理密植,推迟割尖,配施钾肥,两段育秧”的办法,适当延长了席草的生长期,又不影响晚稻的育秧,较好地解决了粮草争地的矛盾。
经过长期科学实验和考察,俞舜民已经整理出六十余万字的文稿。他写的《鄞县席草栽培综合研究》,获浙江省优秀科研三等奖。他为浙江农业大学撰写的一篇论文:《席草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获198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较佳论文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俞舜民错划右派得到改正,并被评为农艺师。今年,俞舜民被选为浙江省五届政协委员、鄞县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鄞县科协委员,还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出席了全国有关侨务工作的表彰大会。人民的需要,是老俞最大的安慰和力量。他在海外的亲属多次来信要他移居国外,老俞给他们回信说:“我爱家乡的大地,我爱祖国的人民,我离不开他们。”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思茅地区六千多户居民用电炉
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省思茅地区建立了800多座中小型水电站,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用电。目前,全地区已有6,000多户城镇居民用上了电炉,不仅价廉、方便、干净,并且一年可以少烧掉木材2万多立方米,保护了森林。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盖县千家万户建小果园
辽宁省盖县广大农民利用荒山、荒沟、荒滩和房前屋后等空地,今年建起小果园41,080个,栽果树207万株。
盖县有宜果宜林荒山30多万亩。今年春天,县委确定:扩大自留山,开发受益后全部归己;把荒山承包给农民,期限10至30年。全县群众自筹资金55万元,总开发利用面积达8万多亩。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叶荣茂等制成耐高温玻璃纤维过滤网
一种耐高温玻璃纤维过滤网,新近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叶荣茂等人研制成功,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节约铸铁和能源。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集宁、二连铁路线用太阳能供电
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二连铁路线上一些车站,开始运行太阳能供电装置,解决了铁路运行控制设施的用电。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陕西部分农民卖粮时间缩短一半
陕西省许多地方的粮食部门为方便群众卖粮,采用公粮、购粮、议价粮合开一张票的新办法,使农民卖粮时间缩短了一半。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养蘑菇专业户杨大林带富一百户
湖北枝江县蔡家溪大队蘑菇专业户杨大林,帮助一百多户社员发展蘑菇生产,户均收入一千多元。
(文成国)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石湾公社宋家洼生产队回乡知识青年刘俊,科学养兔致富后,又帮助本村十几户社员发展养兔。
新华社记者 杨慎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