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编者按:198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整个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一些地区的冲突没有平息,另一些地区又出现新的纷争。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正在升级,使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岁序更新之际,本报编辑部组织驻外记者就一年来的国际形势进行了一次笔谈。下面是这次笔谈的摘要。
美苏围绕欧洲导弹问题斗争尖锐
一年来,美苏争霸遍及全球,但重点仍在欧洲,“欧洲导弹问题”的实质就是争夺对西欧的控制权。这场斗争关系美苏的根本利益,又涉及它们同各自盟国的关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编辑部:请谈谈一年来美国在“欧洲导弹问题”上的考虑和做法。美国今后可能采取什么做法?
驻华盛顿记者张允文、张亮:美国把欧洲导弹问题摆在其对外政策的首要地位。其基本立场是坚持推行在西欧部署导弹的计划,同时在谈判桌上摆出某种“灵活”的姿态,以取得其西欧盟国的支持,并以此影响西欧公众。美国主要决策人始终认为,只有在西欧开始部署导弹的工作,苏联才会认真谈判并作出让步。因此,美国的种种建议与其说是为了试图同苏联达成某种协议,不如说是为了争取西欧国家和舆论。
目前,北约已开始在西欧部署美国导弹。美国在缓慢地部署的同时,不断制造苏联不久将回到谈判桌的空气,以减轻“危机感”,稳定西欧盟国,减少国内外和平运动的压力。
编辑部:苏联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什么对策呢?
张允文、张亮:苏联的主要对策是挑拨美国及其盟国的关系,拖延并最终破坏美国部署导弹的计划。现在,苏联阻止部署的企图已遭失败,于是采取一系列威胁性的措施,竭力制造一种“危机感”,向美国施加压力。
编辑部:西欧国家对欧洲导弹的态度怎样?
驻布鲁塞尔记者林军、姚立:北约西欧盟国总的来讲都希望美苏能达成一项协议,在欧洲彻底取消中程核武器。但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多数国家主张根据北约决议如期部署导弹。
目前,美苏日内瓦谈判已经中断,东西方关系呈现紧张局面。北约在西欧的主要成员国虽然认为在西欧部署美国导弹对抵消苏联在欧洲中程核武器上的优势是必要的,但也不愿看到美苏在欧洲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促使美苏尽快恢复对话已成了北约盟国外交活动的一个中心目标。
编辑部:请分别谈谈各个国家的态度。
驻伦敦记者梁丽娟:英国政府对欧洲导弹采取率先部署的积极态度,这对其它西欧国家起了带头作用。对苏联的SS—20导弹,英国深存戒心。英国本身独立的核力量正在更新,目前必须借助北约,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但是英国也不愿意国际局势过分紧张,强调继续谈判,并表示如果谈判取得进展,可停止部署,已部署的导弹也可以撤走。
林军、姚立:根据北约“双重决定”的规定,比利时将在1985年部署48枚巡航导弹。目前政府虽尚未就部署问题最后做出决定,但估计最后通过部署计划是不成问题的。
希腊政府反对部署计划,认为结果只会使美苏军备竞赛升级。西班牙没参与制定“双重决议”,也对此持保留态度。
驻斯德哥尔摩记者刘绪民:在北欧,挪威和丹麦两个北约成员国的政府力主实施北约“双重决定”,按期部署美国新式导弹,然而两国的在野党却坚决反对。挪威国会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进行过两次投票表决,赞成部署者仅以一票多数险胜。丹麦议会今年以来就欧洲导弹问题进行过3次辩论,通过了反对部署的提案。政府只好服从议会决定。
编辑部:已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法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
驻巴黎记者马为民、翟象乾:密特朗总统认为,只有均势才能维持目前的和平局面,而苏联部署的SS—20导弹破坏了这种均势。因此法国社会党政府明确支持在西欧部署美国新式导弹,以恢复两个集团在欧洲的力量平衡。
法国坚决反对苏联把法英核力量计算进美苏日内瓦谈判的企图。它表示愿意在将来参加世界范围的核裁军,但前提是:“大大缩小”两个超级大国同其它国家之间核军备的差距,缩小欧洲两个军事集团的常规力量之间的差距,停止反导弹、反潜艇、反卫星等武器方面的竞赛。
编辑部:在日内瓦谈判中断以后,欧洲导弹问题的发展前景将会如何?
刘绪民: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弗朗克·巴纳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内瓦谈判破裂后,西方部署新导弹,苏联还要再部署,其结果是双方的核力量都得到加强。人们很难预卜这一竞赛如何终止。西方某些人士认为,部署了新导弹会迫使苏联做出让步,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大国的行为从来就不是如此。由此说来,前景难测。
编辑部:请大家谈谈你们那里人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张允文、张亮:从民意测验来看,美国人对美苏两国不断扩充核军备,对美苏关系紧张有可能导致对抗的危险,感到十分担心。主张美苏两国核冻结并逐步裁减核武器的人越来越多。从电视片《翌日》放映后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一点。
梁丽娟:据悉:民意测验赞成在英部署美国巡航导弹的占42%,反对的占47%。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后,59%的人不那么信任美国,76%的人主张应有防止美国未与英国磋商就发射导弹的措施。最近还有人主张北约组织应该发展成为欧洲防务共同体,军事上防备苏联侵略,政治上也要与美国保持距离。
林军、姚立:今年比利时人民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要求苏联销毁已部署的SS—20导弹的和平运动浪潮不断高涨。但是,也有不少人支持北约部署导弹计划。他们认为,苏联已拥有相当数量的SS—20导弹,因此,保卫国家安全的有效办法不是单方面放弃部署计划,而是将自己武装起来。
翟象乾、马为民:法国有近半数人反对在欧洲部署导弹,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应与其它西欧国家和美国建立军事联盟来维护和平。另外,与许多西方国家相反,法国教会于11月8日通过决议,支持法国拥有核武器,支持在西欧部署美国导弹。
十一月十四日,美国导弹运抵英国的格林汉康芒空军基地。


第6版()
专栏:

十一月十四日,美国导弹运抵英国的格林汉康芒空军基地。


第6版()
专栏:

动荡不安的中东、非洲
围绕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和两伊战争等问题,中东局势持续紧张。超级大国的插手和巴解组织内部的分裂,更使问题复杂化。非洲局势动乱不安,西撒问题、乍得问题、纳米比亚问题、南非政权的种族主义等问题,都迁延不决。
编辑部:当前黎巴嫩局势中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
驻大马士革记者陈积昌、周国铭:黎巴嫩问题是中东地区内外各种势力斗争的一个缩影。特别是美苏两霸把黎巴嫩作为角逐的战场,这是黎巴嫩动乱难以平息的总根源。巴勒斯坦兄弟之间兵戎相见的局面,说明巴勒斯坦人民的前进道路的曲折多难,也反映了黎巴嫩局势的复杂和紧张。
当前黎巴嫩局势中关键性的问题是以色列占领军必须立即从黎巴嫩撤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应当停止对黎巴嫩事务的干涉。黎巴嫩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当享有领土的完整和独立。这些都是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的。黎巴嫩仍将是中东地区的一个热点,动荡紧张的局面还将延续下去。
编辑部:两伊战争一年来有何发展变化,前景和影响如何?
陈积昌、周国铭:一年来,两伊战争基本上处于僵持局面。目前双方都在考虑使用武力威胁对方的石油出口。战争有从内陆战争发展到整个海湾地区的危险。海湾国家急盼两伊停火,使海湾地区排除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涉,早日实现和平与安宁。如果战争发展到危及海湾石油输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会进行军事干预。苏联把争夺海湾地区作为它“南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美国对海湾地区进行武力干预,苏联不会袖手旁观。这样两伊战争就有国际化的危险。
编辑部:埃及同阿拉伯国家关系一年来有何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如何?
驻开罗记者俞成秀、安国章、林皎明:一年来,埃及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有了显著的实质性进展。在中东地区不少重大问题上,埃及与多数阿拉伯国家持有相同的或近似的立场。多数阿拉伯国家也认为,把埃及长期排除在阿盟之外,不利于共同的民族事业。
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处于“冻结状态”。埃及政府提出,除非以色列从黎撤军,停止在西岸和加沙地区建立新的定居点,着手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同意恢复埃以关于塔巴问题的谈判,否则埃及大使就不会返回特拉维夫。
编辑部:一年来以色列国内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明年以色列在黎巴嫩和中东可能采取什么行动?
俞成秀、安国章、林皎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和侵黎战争给以色列国内带来了巨大灾难。一年来,以色列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以色列人民对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反战情绪日益增长,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接连发生。九月,贝京下台,以色列国内政局陷入一片混乱。
美国出于与苏联全球争霸的战略需要,一贯把以色列视为它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盟友和政治支柱。最近,美国政府决定与以色列建立“战略合作”,排挤苏联势力,想使中东局势的发展完全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
在未来一年,以色列可能利用美以战略合作给它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强化在黎巴嫩的军事控制。美以可能采取新的军事冒险行动,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进而逼黎巴嫩政府承认以色列。
编辑部:南部非洲的形势如何?实现联合国关于纳米比亚独立决议的前景如何?
驻达累斯萨拉姆记者马世琨、鲍世绍:今年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多次对莫桑比克、莱索托、安哥拉等国进行野蛮的军事入侵、袭击和轰炸,变本加厉地推行“制造动乱”政策,造成了南部非洲地区局势的动荡不安。
南非和美国顽固坚持把纳米比亚独立与古巴从安哥拉撤军联系在一起,使纳米比亚问题的谈判陷于僵局。国际范围内争取纳米比亚独立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南非不会轻易放弃对纳米比亚的占领,又得到美国的支持,纳米比亚独立的进程将充满尖锐斗争。
编辑部:阿摩关系有所改善以后,一年来马格里布形势有什么变化,今后趋势如何?
驻阿尔及尔记者丹林、张祝基:阿尔及利亚总统与摩洛哥国王的会晤,打破了两国因西撒问题交恶七年之久的僵局,两国经过深入讨论,一致同意恢复信任和团结,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六月,卡扎菲宣布“利比亚已经结束了对西撒承担的全部义务”,并访问摩洛哥。双方表示希望结束一切可能损害两国关系的分歧,避免在马格里布地区发生引起紧张的任何行动。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分别同摩洛哥改善关系,使马格里布地区因西撒问题而造成紧张的局面趋向缓和。
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两国总统今年也进行互访。阿突两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今年马格里布地区缓和与联合趋势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
编辑部:一年来乍得局势有何发展,目前局势如何?解决的前景怎样?
丹林、张祝基:在过去的一年里,乍得内战再度爆发。可是,古库尼派在利比亚的支持下,向政府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此情况下,哈布雷呼吁友邦援助。扎伊尔、法国予以响应,派军进入乍得;美国也第一次向乍得政府提供紧急军援,并调第六舰队在地中海中部集结,警告利比亚不得干涉乍得。由于法军的干预和部署,隔阻了双方战斗,从而使战线稳定在萨拉尔到阿拉达一线。
目前,内战双方已接受非统关于召开圆桌会议实现全国和解的政治解决办法。然而,历史的教训表明,只有排除一切外来干涉,乍得的和平才能真正实现。


第6版()
专栏:

中美洲局势进一步加剧
在中美洲,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的局势由于超级大国的插手而日益紧张。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努力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美国对格林纳达的武装入侵使加勒比海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编辑部:格林纳达事件后,中美洲局势将如何发展?美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如何?孔塔多拉集团的调解努力能有效果吗?
张允文、张亮:里根政府的中美洲政策,以对付苏联和古巴的渗透,确保自己的势力为目标。入侵格林纳达得逞后,里根政府在中美洲态度更加强硬,采取各种行动对尼加拉瓜施加压力。美国对尼加拉瓜动武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是,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尼加拉瓜不同于格林纳达,美国一旦入侵将卷入一场无法摆脱的战争。国际舆论都强烈反对美国的军事干涉政策。美国总统在选举年不大可能采取这种代价极高的军事冒险。
孔塔多拉集团对缓和中美洲紧张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中美洲的动乱,并不仅仅出于内部原因,孔塔多拉集团的努力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将取决于超级大国的态度。
编辑部:请谈谈拉美国家在中美洲问题上的立场。
驻墨西哥城记者姚春涛:拉美国家的官方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态度看来有差别,有的提出强烈抗议,有的做一般性的谴责,有的仅仅表示遗憾或忧虑。但这些国家都反对中美洲成为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场所,不希望这个地区战火继续蔓延,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冲突。因此格林纳达事件后,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努力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编辑部:有些拉美国家提出不应把中美洲地区性的问题纳入东西方对抗的范围,是不是除美国之外,另一个超级大国也在插手这个地区?
驻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管彦忠、李志民: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受到广大拉美国家的反对。但是,拉美舆论也指出,苏联也在拉美地区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渗透。苏联在中美洲有些国家打着支持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号,派遣军事顾问,输送武器,挖美国墙脚;又利用另外一些拉美国家的经济困难,以加强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为名,扩大自己影响。虽然目前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活动还不如美国,但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编辑部:加拿大对美国中美洲政策的态度如何?
驻渥太华记者许德迁、马海亮: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许多小国历史上同加拿大一样曾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又同属英联邦国家,相互联系密切。加拿大一向希望中美洲有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既反对苏联和古巴的颠覆、渗透,又反对美国军事干涉的政策。最近,加拿大严厉谴责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并宣布将派兵参加英联邦维持和平部队进驻该岛。这再次反映了加拿大反对美国军事干涉中美洲国家事务、维护自身在这一地区利益的政策。
10月25日凌晨,美国突然出动部队在格林纳达登陆。图为美军巡逻车在格林纳达岛上巡逻。


第6版()
专栏:

10月25日凌晨,美国突然出动部队在格林纳达登陆。图为美军巡逻车在格林纳达岛上巡逻。


第6版()
专栏:

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形势很好
一年来,民柬联合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日益得到广泛的支持。越南第五次旱季攻势以失败告终,国际处境更加孤立。
编辑部:越南当局吹嘘它已经控制了局面,说什么“柬埔寨局势不可逆转”,抗越武装力量已被削弱,难以支持等等。请谈谈柬埔寨战场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驻曼谷记者周修庆、陈安:一年来,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民柬联合政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三派爱国力量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团结抗越的大好局面。联合政府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柬埔寨人民抗越斗争的胜利发展。
军事上,民柬爱国武装力量胜利地粉碎了越军发动的1982—1983年“旱季攻势”,在雨季中不断袭击敌人。民柬的控制区和游击区已从边境丛林山区日益向内地延伸。民柬抗越武装力量得到人民的热情支援。
越南在军事上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正在加紧玩弄政治和外交阴谋。它提出的从柬埔寨“部分撤军”以及和东盟国家举行“区域会议”、进行“集团对话”等建议,都遭到国际社会和东盟国家的揭露和拒绝,以失败告终。
正如民柬联合政府财政和经济协调委员会部长级成员英萨利最近对本报记者所说的,越南今年在柬埔寨战场以及在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都遭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失败。
编辑部:请从联大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动态谈国际社会对此问题态度有何发展。
驻联合国记者陈忆村、洪蓝:第38届联大全体会议出现的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是,大会未经表决通过了全权证书委员会关于接受包括民主柬埔寨在内的所有参加本届联大代表的全权证书的报告,再次肯定了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最近五年来联合国大会在讨论民主柬埔寨代表团证书时,第一次未受到越南当局及其支持者们的挑战。这是因为支持民柬的国家越来越多,越南自知对民柬席位再提出挑战,结果只能遭到更可耻的失败。
本届联大以105票的压倒多数再次通过决议,谴责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90多位代表在发言时对越南侵略柬埔寨、拒不执行联大决议表示愤慨。要求越南立即全部撤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
图为民柬联合政府三方领导人西哈努克、宋双、乔森潘在一起。


第6版()
专栏:

图为民柬联合政府三方领导人西哈努克、宋双、乔森潘在一起。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战场处于僵持状态
苏联侵略军在阿富汗狂轰滥炸,企图消灭抗苏武装力量,同时散布政治解决空气,拒绝从阿富汗撤军。但是阿富汗人民仍然坚持斗争。
编辑部:请谈谈一年来阿富汗战场形势。
驻伊斯兰堡记者史宗星:从年初开始,苏军虽然采用控制点线与重点围剿相结合的战术,但并没有能够达到消灭游击队的目的。游击队在艰苦斗争中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并有所发展。他们继续灵活机动地攻击敌人据点,破坏交通线,袭击城市重要目标,使苏军及卡尔迈勒政府军日夜不得安宁。形势正朝着有利于阿富汗人民的方向发展着。
编辑部:阿富汗问题政治解决的前景如何?
史宗星:今年4月和6月,由联合国斡旋,巴基斯坦和卡尔迈勒政权在日内瓦分两阶段举行了第二轮间接会谈。在撤军问题上,巴方要求苏联拿出一个撤军时间表。苏联和卡尔迈勒政权则顽固拒绝。这轮会谈实际上陷入僵局。
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关键,是苏联能否公开承诺撤军并提出一个撤军时间表。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解决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编辑部:国际社会对阿富汗问题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陈忆村、洪蓝:第38届联大全体会议以116票(比去年增加了两票)的压倒多数,第5次通过了要求苏联立即从阿富汗撤军的决议。在一般性辩论中,110位代表直接或间接地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和顽固地拒不执行联大决议。这表明阿富汗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引人注目的东北亚局势
苏联在亚洲部署SS—20导弹,日本反应强烈。朝鲜半岛形势也趋紧张。美苏在亚洲的争夺在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发展引起人们密切注视。
编辑部:请谈谈美苏在东北亚的争夺情况,日本的态度和围绕SS—20导弹东移的斗争。
驻东京记者孙东民:苏联在今年年初宣布在远东地区部署SS—20中程导弹,迄今已部署126枚;苏联太平洋舰队加紧在北太平洋、日本海地区活动;苏联战斗机携带导弹多次入侵日本的领海、领空。此外,苏联在日本北方领土上部署的军事人员、武器配备有所增强。
美国则决心把日本周围海域作为“对抗苏联战略的最前线”,以“实力遏制”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行动。
对苏联在远东部署SS—20中程导弹,日本曾多次提出抗议。对于欧洲削减中程导弹谈判,日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切。日本呼吁应以全球观点对待这一谈判,坚决反对苏联导弹东移。
编辑部:请谈谈朝鲜半岛形势。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前景如何?
驻平壤记者周必忠:一年来,朝鲜半岛的形势较为紧张。从年初开始,接连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如南朝鲜同美国举行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苏联击落南朝鲜民航客机,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南朝鲜,以及仰光爆炸事件,等等。同时,在军事分界线上,来自南方一侧的挑衅事件也更加频繁。
10月间,金日成主席重申:“我们无意‘南进’”,“我们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此间人士指出,要真正解决朝鲜问题,美国必须从南朝鲜撤军。如果美国能够改变态度,南北双方重开对话的前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