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军民齐奋战 岁末捷报传
引碧入连工程胜利建成通水
本报大连专电 记者王启星报道:12月27日下午,辽宁新金、庄河、盖县三县交界处的碧流河水库直径三米的输水洞闸门随着指令徐徐开启,清澈的碧流河水飞泻而下,通过输水管道向300多里外的大连市奔去,这是继引滦入津工程后的又一大型引水工程。
流入大连的碧流河水,沿途经过4座水库、8个加压泵站,88公里地下双排管道、11公里隧洞和61.5公里自然河道。引碧入连输水管线目前每天可向大连供水15万吨,相当于大连现在自来水日供水量的70%。经过完善配套后,供水量可达80万吨。
引碧入连工程是一项大型综合性城市引水工程。它是大连市在国家、辽宁省以及人民解放军驻大连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发扬“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精神,依靠自己力量兴建的。长期以来,水源奇缺已成为大连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几年连续干旱,更使大连多次濒临厂矿停产、居民断水的绝境。是坐等国家把水送到家门口,还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连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讨论,毅然决定动员全市人民为国分忧,自己动手开创新局面。他们在抓紧可蓄水9.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碧流河水库建设的同时,组织200多个企事业单位、两万多人的引水大军,开上引碧工地,背水一战,终于取得胜利。今年8月,提前落闸的碧流河水库截住了久旱后的两场喜雨,目前已蓄水1亿多立方米。这个工程的关键——长9.72公里的花房沟隧洞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引水隧洞。它要经过若干强风化破碎带,还要穿过一条河底,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大连市20家中央、省和市属企业拧成了一股绳,充分发挥队伍强、技术精的优势,选取了近二千名精兵强将,分段开凿,齐头并进,从去年10月到今年11月,只用了一年零一个月时间,1,000多万元的投资,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么大的工程,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人力和投资,在我国隧洞建设史上是不多见的。
碧流河工程是周总理生前所关心的项目。引碧入连管线通水,给这一沿海中心城市的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将对辽宁、东北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2版()
专栏:

一户带一片 一片带一村 处处有生机
福建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
本报讯 今年,福建省农村各种专业户、重点户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已达75.8万户,比去年增长54.1%,占总农户的16.9%;其从事的行业,已从种养业发展到产前产后的服务等多种行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批以经营一业为主的专业村。
“两户”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分工分业和多样化,加速了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繁荣了农村经济,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劳动生产率高,创造财富多。据调查,“两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一般高出普通劳动力一至数倍。龙海县重点调查了15个“两户”,1982年创造的总产值为26.3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创产值5,056元,高出全县平均数2.2倍。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有250亩的一片柑桔园,吃“大锅饭”时,30多人管理,最高年产量六七十万斤,人均产桔不到二万斤。1981年16个社员联合承包,当年柑桔总产猛增到130万斤,1982年又上升到192万斤,人均产桔12万斤,相当于过去的六倍,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产值近三万元。
商品率高,对国家贡献大。“两户”的商品率一般都在50%以上,高的达百分之八九十,有的专业户提供的商品比过去一个生产队甚至一个大队的商品量还多,一户就是一个小商品生产基地。建宁县去年卖粮万斤以上的商品粮专业户有952户,仅占全县总户数的5%,而交售给国家的粮食却占全县征购任务的25%,商品率达62%。全省目前有5.16万户粮食专业户、重点户,占总农户的1.1%,交售给国家的粮食约占全省购粮数的11%。南平市的489个养猪专业户只占全市养猪户的1.56%,今年已交售商品猪4.2万多头,预计占全市交售量的56.8%。建阳县综合农场职工戴廷贵夫妇承包养猪场后,近三年共卖猪1,150头,平均每天卖一头猪,相当于这个农场过去八年卖猪量的总和。福州市郊的2,400多养鸭专业户,去年为城市提供鲜蛋940多万斤,比1978年全市收购量多6.2倍,给每个市民提供了鲜蛋13.5斤。
土地利用率高,集约经营好。“两户”对土地的利用率比一般农户高得多,他们精心规划,寸土必争,一般对承包的山、水、田都实行集约经营、立体开发,做到春夏秋冬都有收成。龙海县榜山公社社员方海根,在承包的八亩荒山上,山顶种茶叶,山腰种柑桔,山脚种香蕉,树下还套种瓜菜、养鸡,去年平均每亩产值达到2,281元。漳浦县霞美公社社员蔡永酒,今年集资二万余元,在承包海边滩涂上建了一条长346米、高2.5米的围堤,堤上种植木麻黄六千多株,围得50亩水池,他在池中养鱼,水面养鸭,池边建猪栏养猪。
“两户”人均收入高,勤劳致富快。龙海县调查的15个“两户”,一年纯收入15.39万元,户均1万元,人均1,221元,比全县平均收入高3.27倍。全省无论哪里,只要“两户”发展快,哪里的农民也富得快,往往是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使更多农民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第2版()
专栏:

大同县粮食专业户作用大
今年售粮占全县总任务的百分之八十五
本报讯 通讯员柴印、张良报道:今年,山西省大同县商品粮食专业户在产粮和售粮中发挥重要作用。只占总农户10.6%的粮食专业户,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36 .3%,售粮占全县总任务的85%,有8户售粮超过10万斤。
大同县委和县政府把扶持粮食专业户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一条重要措施来抓,例如,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帮助专业户解决土地、肥料、种子的困难,在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为了加强领导,县、社、队三级干部分别与专业户建立了联系制度,县里还在16个公社的中心地区设立了4个科学技术服务站,抽调农业技术干部蹲点跑面,巡回指导。各行各业也大力支持,农业银行下乡发放贷款,粮食部门预付粮食定金,基层供销社按季供应生产资料,解决了专业户的生产急需。
粮食专业户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5亿多斤,比去年增长5%。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塞外小康村
山西省左云县上张家坟大队,地处塞外高寒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大队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农工副综合发展的道路,大搞以煤炭为主的工副业生产,四年迈出四大步。1982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今年又上一层楼,总收入12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2,000元,23户社员住上了楼房。大队还实行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村容一新,乡邻团结,家庭和睦。受到省、地、县的表彰。(附图片)
社员韩生贵家生活变了样。
社员搬进了新盖的小楼。 本报记者 王东摄影报道


第2版()
专栏:杂谈

有感于“唐僧肉”
吴昊
“唐僧取经,九妖十八洞,洞洞有妖精,都要吃唐僧肉。”这是小时候听大人说的。长大了,看《西游记》,才知道,妖精不止这些个;都要吃唐僧肉,倒是真的。
妖怪吃“唐僧肉”,青面獠牙者,少见,多是变成长者,老妪,美女,手法更是千奇百怪。取经路上的矛盾和斗争,虽然出神入画,让人眼花缭乱,但却比较容易解决,一来“线”好划,凡是吃“肉”的妖精,都是敌人;二来都逃不过孙大圣的火眼金睛,吃不住“澄清万里埃”的金箍棒。
把国家财产比做“唐僧肉”,不一定确切。但从目前情况看,也有几分相似处。最近国务院布置了在全国进行财务大检查,从初步检查结果看,有的省截留、少缴税利多达亿元以上;一些重点工程的投资,你啃一口,他捞一把的情形,也不少见。除此之外,滥发奖金,滥发实物,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设小金库,造假单据等,实在是不胜枚举。今天刊登的安徽省淮北矿务局杨庄煤矿领导干部捞取奖金的名目,竟“巧立”18种之多,堪称一奇。吃国家“肉”者,也并非一张面孔,有的冠冕堂皇,大摇大摆;有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有的则善于把本来不合理的事情,弄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如今一些“吃”国家“肉”的人,多是称为“同志”的自己人。有人说,自己人好办事。有些事情上,是这样的。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却超乎常情,反而难在自己人上了。比如为了制止年终突击花钱,各级政府年年发通报;为了制止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中央三令五申……你说你的,他“吃”他的,甚至他比你说得还好,就是“照吃不误”。“怪”者非“妖”,该如何办呢?人们瞩目于这次整党,是有道理的。
唐僧如果在取经的路上,被妖精吃了,大概就到不了西天,取不回真经了;国家的“肉”,如果任凭一些人照吃下去,有没有到不了“西天”,取不回“真经”的危险?值得深思!
“自己人”啊!千万别忘记,我们正在“取经”的路上。


第2版()
专栏:

杨庄煤矿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大捞奖金
分别受到处理,“奖金”一律追回
本报讯 记者从煤炭部获悉:安徽淮北矿务局杨庄煤矿十一名矿级领导干部,因利用职权,捞取高额奖金,最近受到严肃处理。
今年上半年,以原党委书记纪忠德、原矿长申冠海、原经营副矿长顾炳泉为首的十一名矿级干部,巧立名目,捞取奖金一万一千多元,平均每人一千零六十多元,最高的一千二百多元,最低的九百二十多元。有的干部一个月平均拿奖金二百元以上,相当于本人工资的四倍多。他们捞取奖金的名目多达十八种。有的奖金还是重复领取。他们甚至把手伸向劳动服务公司,从那里索取奖金。淮北矿务局和中共淮北矿务局党委对这些干部作了处理,决定给纪忠德党内警告处分、申冠海行政记过处分、顾炳泉行政记大过处分。这些干部所得的奖金,一律追回。


第2版()
专栏:

腾起的春潮
——豫、皖、苏三省农村商品生产见闻
新华社记者 张新辰
农民的眼界开阔了
记者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农村采访的旅途中,无论是汽车上、火车上,还是在轮船的船舱里,都遇到一些异样的旅客,他们既不象走亲访友的,也不是因公出差的,而是出外求师的农民。哪里有发展商品生产的行家,哪里就出现这样的客人。
在几年前,有谁见过这样的事情,河南武陟县何营大队有位名叫刘士良的农民,远到千里以外的大连、上海、常州去学习养鸡技术,用一块钱一只的代价,把纯良种鸡的种蛋买回来孵育。安徽省来安县舜山乡林桥村的施邦和,为了发展园艺生产,拿出几百块钱叫儿子、姑娘去旅游,让他们从祖国名山大川的秀丽景色中吸取营养。这个省宿松县凉亭公社三德大队王屋生产队二十二岁的高中毕业生王景明,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湖北省一个养殖场饲养蚯蚓经验的文章,就步行到那里去学习……。
今天的农村,究竟每天有多少农民为寻找发展商品生产的路子而出外求师,谁也无法统计。皖南山区休宁县的养鸡专业户曹胤祥,一年多时间里接待的来客就有3万多人次。来信向他求教的人遍及全国,到今年7月,他已收到来信1.5万多封。越来越精明的农民,为了寻找生产的门路,眼界正逐步超越本县、本省,开始注视着全国和世界的远方。两三年前,他们纷纷把有技术的人当“财神”“抢来”,如今他们自己去寻找发展商品生产的法宝,自己要做“财神”了!
曹胤祥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财神”。他之所以这样吸引农民,是因为创造了农民们从未见过的那样高的商品生产率。他办的半机械化家庭养鸡场,蛋鸡饲养140多天就能产蛋,肉鸡饲养两个半月就能长到4斤重。今年,他这个鸡场可以产肉鸡1.2万多只,商品蛋1.2万多斤,种苗鸡3.6万多只,产值可达12万元。
在安徽省宿松县农村,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养鸡专业户就饲养上了我国从荷兰、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六个国家引进的良种鸡。全县30个养鸡专业户已成立了养鸡协会。这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协会,作出了一个以前连县的领导机关也没有想到的规划:三年内全县实现禽鸡良种化。到那时,不用增加鸡的饲养量,全县鸡蛋的产量就可增加一倍以上。
第一线指挥部的变化
发展商品生产的历史洪流,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指挥部——县级机关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在农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县委书记是全县的生产队长。”那时,他们常常满头大汗,奔波在村庄和田野之间,催种催收。现在,最讲究经济效益的商品生产,使他们领导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正在由“半体力劳动者”变成“半科学工作者”。
灵宝县几位负责人向记者谈了一件事:这个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每年要植棉20多万亩,由于春季降水量少,干旱多风,棉花很不容易保全苗。多年来他们想了许多办法,如开沟浇水、提水点种、小温室保墒、营养钵移栽等等,可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后来,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近二十四年的气象资料,找出了全县春季降雨规律:在二十四年中有80%多的年份,在4月16日到20日有一次降雨的过程,雨量10到15毫米。最近两年,县领导机关根据这个规律,要求全县棉花播种在4月16日前完成,没有花什么力气,全县棉田基本上得到了全苗。
许多农村的干部开始谈论这样的话题了,商品生产需要现代化的手段,现代化的指挥部需要指挥者有现代商品生产的知识。灵宝县县委书记、县长,都到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干部培训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全县还安排40多位科技人员担任县、公社一级领导干部。当许多管理经济事业的城里人对系统工程这一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还相当陌生的时候,这个县却由副县长带领一班人马,到陕西、山西等地,学习运用系统工程组织商品生产的经验了。
现在,这个县正建立两个参谋部。一是以县委政策研究室为主的贯彻执行政策的参谋部,一是以规划办公室为主的科学技术参谋部,这个“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县的指挥部,正日益广泛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一个设备完善的土壤试验室已建立起来,小型计算中心和经济、生态检测反馈信息网,正在着手建设。
多层次的农业经济
发展商品生产迅速改变着农村的面貌,也使得将来农业经济的轮廓愈来愈清晰。
多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是一个自给半自给的简单循环系统:种粮,养猪,猪粪还田,粮食增产。记者在江苏海安县采访时,看到一幅从没有见过的图案,它用许多黑线和虚线表示着众多事物的内部关系。海安县的同志说,这是一个农牧工副渔结合的大循环系统。概括起来说,就是饲料工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促进沼气、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学工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粮食、棉花、蚕桑等生产的发展,从而又为饲料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这个循环系统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多层次加工,使农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到多次利用,从而收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现在,海安县的农村经济,按照这个新的科学的循环系统发展,越来越兴旺了。
在这里,饲料公司成了最受农民欢迎的企业之一。每天清晨,公司门市部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买饲料队伍。饲料的生产方式已由手工转为机械,饲料结构也已多样化。许多长期被认为是“废物”的东西,现在成了配合饲料的必要组成部分。据这个县对饲料资源普查,全县每年有非粮饲料资源一亿多斤,包括棉籽饼、蚕粪、桑叶筋、棉花叶、豆科秸秆、干蚕蛹等。这些东西全部利用起来,大约可以得到2,200万斤粗质蛋白,相当于2.7亿斤玉米所含的粗蛋白质。另外,每年还有12亿斤适于牛羊等反刍牲畜食用的禾科秸秆,这些草料都是潜在的肉、禽、蛋、奶。
在科研单位的协助下,养殖蚯蚓在不少农村也成了家家能办的一种商品生产。许多农民的宅旁树荫下,有长长的土堆,好象北方农村常见的积肥堆,主人顺手从中抓了一把,满是从国外引进的红红的蚯蚓。据说,这种蚯蚓在林(果)木遮荫或人工遮光的条件下,用发酵的牛粪、蚕粪、烂草叶等作饵料,每平方米每年可以产蚯蚓25斤左右。这个县还出现了被人们称之为“立体农业的雏型”,这就是农田上面长庄稼,下面养蚯蚓(保护性养殖自然生存的青色蚯蚓)。用这种办法,一般每亩地年产蚯蚓1,000多斤,农作物也可以增产10%以上。蚯蚓这种使用价值较高的商品,是很好的动物蛋白饲料。在配合饲料里添加适量的蚯蚓粉,可以使肉猪生长加快20%到40%,鸡、鸭产蛋率提高15%到30%。
农民把活猪、活鸡运到城市去卖的常规也开始改变了。今年年初,这个县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肉制品厂,将肉猪宰杀后分割小包装,品种有里脊肉、肉片、大小排骨、肉糜等十多个。各种小包装猪肉快速冷冻后,用汽车运到南京、上海去出售,很受欢迎。他们还准备生产分割鸡的小包装,牛羊肉的小包装,以及猪羊内脏的小包装等。据测算,光是将每年调出的近50万头肉猪就地加工,全县一年就能增加产值1亿元。
畜产品就地加工后,为生物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在隆政公社配合饲料加工站里,县饲料公司负责人从一只麻袋里抓出了一把象咖啡粉一样的东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说,这是从一个工厂废料里提炼出的毛发蛋白——复合氨基酸。这种东西作为配合饲料添加剂,同鱼粉效果一样好。这个县的饲料公司还在研究如何利用羽毛蛋白,以及酒厂下脚料、屠宰厂的血粉等等。
豫、皖、苏三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犹如腾起的春潮。它使人们看到,我国农村从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它不会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自发的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