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西藏人民的好儿子
——记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芝福同志
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芝福同志,在藏二十四年如一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地为藏族人民服务,深受藏族人民的赞扬和爱戴。今年5月16日,他因出差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这个刚满五十周岁的中年知识分子,把他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藏族人民。山南地委根据邓芝福同志生前的表现,授予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医生和民族团结模范光荣称号。山南地区到处传诵着邓芝福二十四年以边疆为家,为西藏卫生事业献身的动人事迹。
邓芝福是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当时,他也曾想当研究生或是在大医院里工作,但当他知道援藏两个名额的分配发生困难时,便毅然放弃到北京某一科研单位的机会,要求到最艰苦的世界屋脊去。他说:“我确实有很多理想,但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最大理想”。组织上考虑他的未婚妻
(同班毕业生)体质瘦弱,又是独生女,进藏有困难,要他再三考虑。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要为党的事业挑重担。我们的家庭困难自己能解决,她身体不好,有我照顾,请组织放心吧!”在他的坚持下,领导终于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他与爱人举行了婚礼,说服了家庭,踏上了进藏的征程。
进藏后,组织上征求邓芝福夫妇的意见,到什么地方工作。邓芝福夫妇坚定地说:“我们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我们跑了一万多里路到西藏,就是为建设边疆来吃苦的。”于是,他们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桑日县。
高原生活对这两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是场严峻的考验。高原氧气稀薄,一走路就气喘,头昏目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下乡吃的是粗糙的糌粑,喝的是膻味的酥油茶,吃不上一点蔬菜,听不懂一句藏话……真是到了一个陌生世界!但邓芝福下定决心,要克服这些难关。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骑马和一般的藏话,学会和藏族同胞同抓一个“唐古”里的糌粑,同喝一个壶里的酥油茶。
五十年代的桑日县,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全县没有一所医院。大部分群众生了病,不是硬挺着,就是求助于神灵。县委交给邓芝福的“医院”,只是一间废弃了的旧经堂和一个小柜子。当时,县委干部很少,常抽邓芝福去搞别的工作。不管份内份外,他总认为,只要是党的工作,就应该积极去干。他利用下乡的机会,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一面巡回医疗。他风里来,雨里去,翻高山,渡急流,为藏族同胞出诊、巡诊。仅1959年12月一个月内,他在搞民主改革的同时,就出诊了七次,走了四个乡,治疗病人434人次。
1960年,医院里来了三名当地培训的藏族卫生员,邓芝福十分高兴。他带领民工砍树条编成篱笆墙,将过去的马圈改建成门诊室和病房。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邓芝福带领着他仅有的四名部下,接待患者,治好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裁缝阿旺加措的手指断了,邓芝福夫妇克服困难,用做衣服的针给他缝合,精心治疗,使这个伤势严重的手指康复了。藏族老阿妈罗布央宗小腿骨折了,没有石膏绷带,邓芝福就自制夹板进行治疗。他还给阿妈送饭、倒茶,亲自搀扶她做功能锻炼。阿妈感激得热泪盈眶。从此,她把人民医院当成家,把邓芝福夫妇当成儿女,常常来探望他们。
过去请巫师神婆看病的人听说有了好医生,都慕名而来。门诊量剧增,四间病房,五个医务人员和少得可怜的药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邓芝福一面动手自制常用药械来补充不足,一面抓紧培训藏族医务人员。仅四五年的功夫,桑日县医院勤俭办院就取得可喜成绩,被光荣地评选为1963年度西藏自治区的卫生先进单位。
十年浩劫中,邓芝福被打成了“特务”,被强迫劳动,处境十分困难。但是,来了危重病人,他仍然抛弃一切顾虑,偷偷地给病人治病。藏族同胞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含着眼泪为他叫不平:“这么好的医生,为什么不叫他为我们看病?”好多人悄悄把鸡蛋、饼子放在他劳动的地边,暗示叫他吃。
1972年,他刚一恢复工作,就一如既往地带领大家拚命干。他和大家一起背石头、挖土、油漆、粉刷,改建门诊部和病房;他亲自领队上山扛回木材,做了20多张简易病床;他带队在荆棘丛中采集松软的蕨洛草,做了24副病床垫子……邓芝福每次从山上劳动回来,累得直不起腰来,双手被荆棘划得血迹斑斑。从建院到1976年,桑日县医院为国家节省了近万元的修缮费。
为了解决缺药的困难,邓芝福决心到大古山区采中药。那儿海拔四千多米,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县里的汉族同志都没有去过,藏族同志去那里,事先也要向家人交代好后事,恐怕一去不复返。邓芝福却不顾自己的安危,决心去闯闯那个“禁区”。他和大家一起攀登巉岩嶙峋的山路,冒着落涧身亡的危险,终于采回了“五灵脂”、“巴巴达”等十几种稀贵药材。在返回的路上,他因劳累过度,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经区医院治疗才有所好转。同志们劝他不要再去采药了,他回答说:“我要亲自掌握中草药来源,才能搞好藏西医结合”。他又拖着病体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邓芝福花了二十年的心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桑日县创建了县、区、公社三级医疗卫生网,培养了近300名赤脚医生,其中50名已成为各级医院的骨干力量。在他和他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下,该院曾多次荣获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邓芝福的心中只有党的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常说:“我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他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很少考虑自己。因为工作离不开,他进藏24年才休假5次,每次都是按时返回,从不超假。1973年,上海的医院诊断他患高血压、心脏扩大,开了病情证明,让他早日内调。他回藏后,却把病情证明压在抽屉里。只要病人需要,他就随叫随到,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休息。1982年,邓芝福的爱人内调了,他留藏继续工作,没有顾得上送爱人回去安家。1983年初,有一个到内地去学习医院管理的机会,他却让给别人了。同年2月,他重病一场,既不住院,又不休假,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
今年5月13日,卫生局党组会议研究派一位院长到拉萨去请示拨款修复门诊部的事,话音刚落,邓芝福就抢着说:“尼马院长身体不好,我去!”14日一早,他匆匆离开了家。15日是星期日,他放弃了休息去办事。16日下午,办完事后,他不顾狂风大作,返回山南。谁料到,就在那一刹那间,无情的车祸发生了。
噩耗传来,人们无限悲痛。院长抱着他的遗体泣不成声,书记泪如雨下。规定500人参加的追悼会,增加到了700多人,许多人不请自到,赶来悼念这位人民的好医生。阿妈达娃卓玛抱着邓芝福的遗体哭着说:“我的儿子,你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让我再多看看你吧!”
邓芝福的一部分骨灰埋在西藏山南烈士陵园。管理陵园的阿旺大叔对赶来料理丧事的邓芝福爱人说:“老邓与我在一起,请你放心吧!我每天都会到他墓前去看他,给他敬一杯茶,和他谈谈心的。我死了有我的老伴、孩子,他们会一辈子照看他,怀念他的。”
杨虎生 刘家骥


第3版()
专栏:短评

最高的评价
邓芝福同志把全部智慧、全部精力和自己的生命都贡献给了西藏人民,山南地区各族群众称他为人民的好儿子。这是一个医生,一个共产党员所得到的最大荣誉和最高评价。
近来,一些青年同志喜欢谈论和探讨人的价值问题,其实这是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无数革命先辈、英雄模范,都已以自己的行动作了正确的回答,邓芝福同志是又一个先进典型。邓芝福同志从不考虑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真心诚意地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当作父母,恭恭敬敬、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服务,真正有一颗儿女的赤诚之心。人民对他的一生作了最高的评价,赋予他的生命以永恒的价值。
邓芝福同志的事迹是一份极好的教材。它告诉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依据是看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及对人民所作的贡献。如果离开这一根本的依据去谈论人的价值,是很容易走上歧途的。让我们学习邓芝福同志的高贵品质,诚心诚意地做人民的好儿子。


第3版()
专栏:

大连工学院百名教授讲师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据新华社电 (记者王启星)大连工学院近百名教授、讲师走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讲台,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四年前,大连工学院就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许多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教书又育人。他们纷纷走上讲台,承担了品德课的讲课任务。
在讲台上,许多教师联系社会现实,针对学生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学生娓娓谈心,感染力较强。不少教授、讲师把思想性同科学性、艺术性结合起来,课讲得亦庄亦谐,生动感人。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开设以来,学生中关心政治、要求进步的多了。前不久学院为学生举办新党章讲座,原来只准备吸收少部分积极分子参加,结果报名的多达一千一百多人。


第3版()
专栏:

曹雪芹研究会在京成立
据新华社电 曹雪芹研究会成立大会18日在北京香山卧佛寺举行。
周扬、冯牧、溥杰、艾青、吴组缃、孙轶青、金紫光、周汝昌、吴世昌、廖沫沙、冯其庸、邓广铭、何洛、端木蕻良、袁鹰、李希凡、蓝翎等300人参加了大会。胡德平代表筹委会讲话说,研究会的任务是: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出版研究论文和资料,布置曹雪芹香山故居纪念馆;搜集有关曹雪芹的资料。大会选举陆禹为名誉会长,胡德平为会长,李少一为秘书长。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科技先行 上海针织业产值利润出口额四年翻一番
外行当家 天津制鞋厂管理混乱十一年亏损两亿多
《解放日报》△上海针织工业依靠技术进步,产值、利润和出口额四年翻了一番
《经济日报》△天津制鞋厂外行当家,管理混乱,11年累计亏损两亿四千万元
《新华日报》△江苏省五万五千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黑龙江日报》△大庆乙烯原料一期工程引进的14套主要生产装置全部投入试生产
《天津日报》△天津市煤建公司冬季送煤入户上楼
《经济参考》△北京给计算机工业减税优待
《辽宁日报》△鞍钢今年优质钢材的比重提高到47%
《新疆日报》△新疆食品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节支增收,减少政策性亏损900多万元
《南方日报》△广东省物资局进口汽车配件经理部靠服务质量做大生意
《浙江日报》△浙江省委、省纪委严肃处理原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某些负责人在同港商合建西湖华侨新村过程中受贿、让利等严重违法乱纪事件
《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更加坚定我们端正党风的信心
《湖南日报》△醴陵县40万亩杂交晚稻亩产过千斤
《江西日报》△到11月底,江西全省地、市、厅、局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共退出多占住房31,000多平方米
《体育报》△1983年——我国历史上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一年
《陕西日报》△西安西区供电所对用户“吃、拿、要”,被西安供电局查出


第3版()
专栏:科学园地

微电脑威力大
——上海几家小厂微型机应用掇锦
本报记者 吕网大
上海一些小厂应用了微电脑,生产很快就上去了,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事实说明,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改造,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从我国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看,都需要认真抓一下微型机的应用问题。——编者
目前,微电子技术在上海一些小厂推广应用,正在改变着这些企业的面貌。
提高织帽生产能力
上海针织帽厂是一家生产各种针织帽子的专业工厂,产品已经打入了国际市场。看到一顶顶花式新颖、织工精巧的帽子,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只有100多人的小厂的产品。
这家工厂过去生产品种十分单调,人工织帽靠手摇脚踩,效率很低。后来,厂里用光电控制的织机来织提花帽子,先按帽子的花纹,将红豆大小的彩色胶布剪贴到筒子上,一顶帽子要贴几千块,两个人花三天功夫才能贴完。如果不小心,贴上的胶布掉了一块,织出的帽子的花纹也就漏了一点。1979年,该厂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织帽机,只要把样品帽的花纹变成信号,进行排列编码后输入计算机,一个人用不了两小时就能完成。
这几年,由于应用了微型计算机,工厂产量翻了近一番,利润增加两倍以上,花色品种增加了130多个,加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控制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是味精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发酵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味精的产量和质量。上海天厨味精厂这道工序过去全靠人工凭经验操作。原料进入发酵罐,掌握温度靠温度计,酸碱度高低用试纸测,生产效果很不稳定。1980年,该厂用微型机系统进行发酵工艺的连续控制,把温度、空气流量、酸碱度等5项指标的参数输入计算机,实行定值自动调节,发酵罐内的各项指标参数就可以始终保持正常。
使用微电脑控制发酵工艺,产酸率提高10%,发酵周期缩短,味精生产实现了高产、低耗。据统计,仅一个50吨的发酵罐,每月就可增加利润3万元。
检测香料产品质量
去年6月,上海香料厂接到国外客商来函,称该厂生产的丁酸乙酯质量有问题,产品纯度不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上海香料厂的产品分析都用化学方法,得出产品纯度高达99%。可外国客商用色谱分析仪一测试,纯度仅有97%。
为使产品信誉不受影响,得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来分析产品质量。上海香料厂在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帮助下,采用微电脑控制的色谱分析仪,对库存产品重新作了全面检查,并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了分析检查,找出了工艺上的问题,及时作了改进,保证了出口产品的质量。
监测织布生产过程
依靠“数据说话”,运用“信息”管理,上海第六织布厂应用电子计算机加强了企业的科学管理。这家厂用电子计算机来监测全厂464台布机的生产过程,把织布机的停车、经停、纬停、补偿信号等几个数据搜集起来输入计算机,及时反映在报表上。管理人员根据这些报表,全车间的生产情况便一目了然。
有一次,车间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个问题:稀品种的效率竟低于密品种。“车位报表”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品种机台上“平均停车处理时间”较长。经过现场观察,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停车处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五年来,由于加强了企业管理,同时与使用微电脑结合,全厂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左右,利润增长近70%,生产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第3版()
专栏:建议

开发山西煤炭要解决好水资源问题
张文佑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四化建设中重点项目之一,而解决山西水源和交通问题又是开发山西煤炭的关键。从特殊与一般和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开发山西煤炭,水源问题比交通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掘进、采煤都与地下水有关,另外,洗煤、坑口发电、煤的化工建设也要用水。由此可见,开发水资源是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关键问题。
水资源的开发,一般多注意地表水和浅层水,而对于深层地下水则往往注意不够。一般水资源储量往往从降雨量、径流量(河流排泄量)、蒸发量、渗透量四个方面进行计算,前两项可以直接测量,而后者则常因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而计量不准。另外,也有人把泉水的涌水量作为地下水的动储量,认为地下水都由泉水排出,并用储水层的暴露面积来估算地下水补给量,而不考虑其它地质因素,特别是地质构造因素,这显然是不够的。有些水文地质人员还认为地下水的静储量不能动用,动用了就会破坏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平衡,产生恶果,从而把静储量固定死。但用辩证观点看来,静储量稍动一些,地表(包括泉水)排泄虽有所下降,但易于促进地下水循环,加速供给区的补偿。从上述情况看,如果对山西地下水的开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潜力是大有可为的。
山西的地下水有7层,由浅到深分:①第四纪沉积层水;②新生代玄武岩层水;③石炭二叠纪煤系水;④奥陶纪灰岩水;⑤寒武纪灰岩水,⑥震旦纪灰岩前寒武纪古风化壳水;⑦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岩浆岩裂隙水。目前,山西及华北地区所开采的地下水多为300米左右的第四纪浅层水和部分奥陶纪灰岩水,而其它各地下水层都尚未开发利用。初步估算洗煤和坑口发电用水,靠地下深层水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能得到保证的。
自然辩证法教导我们必须全面看问题,因为除地下水开发利用外,还需考察它与地表水的关系和互相影响,加以综合研究。水的节约与有效利用也要重视。初步了解,太原用水有一半作为污水排放到太原盆地南部,致使汾河中的鱼多被毒死,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使部分地区地下水面上升,排流不畅而产生盐碱化。因此,今后对山西水的净化、节约和有效利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要及早进行综合研究和考察。
我国山多河多,水资源丰富,但多重视大水电工程建设,而忽视江河中上游的中小水电开发。兴修小水库既可防洪、拦沙、蓄水、灌溉,又可发电,还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一举多利。就华北山西而论,水土保持更为重要,这是千年万年大计。据说晋西北挖鱼鳞坑种树二十年来是有成效的。在河流上游和支流,筑坝至少可起防洪拦沙作用,就是水坝冲垮,也起了暂时的拦洪作用,既可使暴雨不至马上下泄,减少下游洪水威胁,又可使地表水渗到地下,起到地下水库作用。水坝如不渗透,则可蓄水灌溉和发电。因此,必须在华北和山西的能源地区大力开展河流上游和支流的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初步设想,山西有许多煤矿,可以进行半露天开采,填沟造田,填沟筑坝。这样不仅可使采煤成效提高,而且又有利于开采煤层下的铝土矿、硫化铁矿和铁矿,还可以扩大农田和拦洪拦沙,使地表径流回灌到地下,增补地下水量。
我们学习运用辩证法,在指导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方面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综合调查、综合研究、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这样,可以开阔思路,掌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并有助于平衡选题,合理地解决问题。
(摘自《地球》杂志1983年6期)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方兴未艾的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
高剑宇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台机器装有18,000个电子管,体积很大,占了170平方米,重量达30吨,每秒只能作5,000次运算。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体积小多了,计算速度更快了。当今,一台只有一个大衣纽扣大的微处理机,每秒可运算20万次。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标志之一。
1969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工程师霍夫负责生产台式计算机的整套小型元件,设想把计算机的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六分之一英寸长,八分之一英寸宽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于是,单片式微处理机问世了。尽管第一台微处理机的功能不是很强,但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标志着计算机新阶段的开始。
微处理机与一般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机一样,是完成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控制功能的部件。由微处理机、存贮器、输入输出设备接口和其它配套电路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则具有完整的运行功能。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在十多年的短暂时间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平均每三年左右就更新换代一次。1981年后出现的微型机,集成度高达每块硅片约100万个门电路,功能强,运算快,控制能力也很强。目前正向新工艺、新应用方向发展。
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极为广泛,已逐渐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甚至各个部件中去。现在,无论是天上飞的飞行器,还是地上的复杂仪器设备、机床、汽车,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手表、家用电器,都能看到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在发挥作用。近年来,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正在迅速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医疗卫生、出版印刷等各个部门。可以预见,微处理机与微型计算机——这个电子工业的珍珠,将继续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显身手。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控制作物害虫的计算机测报网
美国加州大学的农业科研人员建立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作为全州虫害控制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网络可以向农业咨询部门提供服务,用户直接通过终端机与计算机网络的大型数据库通讯,询问在某种环境中作物与虫害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佳的防治虫害的时间与方法。譬如,在作物生长期间,通过输入作物生产数据,系统监测作物每天生长情况和害虫的活动,使农民对自己的生产作到心中有数。
(纪阶)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计算机监视全国公路和桥梁
菲律宾预定到一九八四年底开始用计算机记录全国所有公路与桥梁的情况。这个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用途是编制年度维修计划,除了提供公路的类型和质量数据外,还可提供桥梁和排水结构的数据、公路标记和路面等级等。系统还包括公路交通量与事故等数据,并且将建有跨部门的计划监督信息系统等。(济科)


第3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电视图象复印机
日本三菱公司宣布制成一种能把电视机上的图象在显示屏上复印出来的复印机,称为SCT—P50。这种复印机是用一种微处理机控制的,每15秒可复印一页电视图象。(郭新品)


第3版()
专栏:

北京工业大学二分校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对该医院药品帐目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图为积水潭医院药品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系统工作的情形。 吴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