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献上崇高的敬意
——写在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上映之前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高维进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时,文献纪录片《毛泽东》摄制完成,这是我们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献上的崇高敬意。
这部影片不是传记片,它没有描绘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它主要纪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正象邓小平同志说的:毛泽东曾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见《邓小平文选》)。
影片主要用历史影片资料,也用历史文件、照片等确凿的历史材料来表现。这项工作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大力协助。他们帮助我们鉴别材料的真伪,订正事实的正误,使历史事实更为准确。吸收他们研究工作的新成果,使有些提法更为实事求是。他们还供给我们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历史文件。如在192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公开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前给党中央的报告,透彻地论述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如1952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修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手稿等。我们还从我厂多年来拍摄的影片和过去搜集的资料中选取材料,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影片;解放战争中西北、华北、东北的电影摄影师拍摄的历史资料;国际友人拍摄的红军到达陕北和延安早期毛泽东同志活动的资料;以及国民党、日本人拍摄的进攻苏区和大扫荡、进攻解放区的资料等等。其中有许多资料是过去没有使用过的,如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一起的镜头;毛主席跋山涉水、坐在山头听着敌人隆隆炮声时那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乐观神情的镜头;以及毛主席回韶山故居、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等等珍贵资料。影片中,也有一些镜头曾经在五十年代的新闻影片中出现过,如毛主席和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以及科学家会见的材料,而这些镜头对于今天的青年观众来说,仍然是很新的材料。
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又是我们的革命同志,他伟大而平凡,严肃而亲切,那平易近人的形象使人永远难忘。我们力图在影片中将毛主席生动感人的形象表现出来。我们还力图反映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他在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在颂扬他的功绩的同时也不掩盖他有失误。我们力图反映出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又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的真实面貌。我们引用了他几首诗词,反映他在革命进程中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他的诗人的气质。影片反映的跨度几乎涉及近百年中国的历史,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到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反映了每一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党通过他作为领袖领导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历程。我们希望影片能唤起那些有同样经历的老同志对往事的回忆,也希望影片能给青年人以启发,促进他们去思考,去进一步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影片能够给予观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以激励和鼓舞的力量!(附图片)


第8版()
专栏:集邮

珍贵的文物
姚振亚
这张毛泽东签名邮票的收藏者杨绍明,从小就喜欢集邮。十五岁时,他的邮集曾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集邮比赛的青年奖。
在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杨绍明兴冲冲地买了两大张国庆纪念邮票,在邮票上盖了好几个纪念邮戳。国庆节那天晚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罢焰火回到中南海。杨绍明趁毛主席休息的时候,端着墨盒、毛笔走了过去,请主席在国庆邮票上签名留念。毛主席知道他喜欢集邮,就一口答应了:“签在哪里?”他说:“请签在邮票上。”主席笑了,说:“那不把邮票弄坏啦?”他忙说:
“没关系,这才有意义哩!”毛主席当时兴致极好,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大字,还特意注上:“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
这是一件多么珍贵的集邮品!但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浩劫突然降临。在一九六六年杨绍明全家被赶出中南海时,他心爱的集邮册也被抄走了!幸亏妹妹帮他悄悄地藏了几份珍贵的集邮品,几经辗转,才把它保存到今天。在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收藏者把它拿出来发表,表达了集邮者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海外赠书赤子心
蔡锡明
当您借阅北京图书馆外文书籍时,有时会发现,在书名页上盖有“周仲铮、柯本赠”的图章。
周仲铮女士是华裔联邦德国籍女画家、作家。1908年生于我国安徽省至德(今东至)县。青年时代曾在天津北洋师范、南开大学求学,热心参加五四运动,结识了进步学生邓颖超、许广平等。1926年出国读书,曾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三十年来一直在国外从事著作和绘画。
周仲铮女士十分热爱中国。近年来,她曾多次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家协会等,把图书赠给北京图书馆和南开大学等单位。她的丈夫柯本先生同夫人一样热爱中国。仅最近几年赠书北京图书馆就有两千种以上(1980年约为749种、1981年872种、1982年200种、1983年上半年216种)。在这些赠书中,除她本人作品和私人藏书外,有相当数量的是专为我们购置的。对那些售缺、绝版等无法买到的好书,他们就千方百计为我们复制影印。在这当中,七十高龄的柯本先生更多地承担了选购、包装、托运等“体力”劳动。
在这些赠书中,除德文外,还有英文、法文、俄文等多种语文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了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绘画艺术等,例如:“德语语法”、“联邦德国的教育”、“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当代的绘画艺术”以及各种工具书、文学作品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图书。这些赠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新的书刊资料,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和中德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北京图书馆成千上万册的藏书中,也珍藏了远居波恩的海外赤子的一片丹心!


第8版()
专栏:诗情画意

《太行烈士潭》
李松石 画 刘虔 诗
落日,在山那边悲痛地挥洒着热泪;而在这里,在这山岩水潭间,永恒的肃穆正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烽火连天、枪弹呼啸着仇恨和自由的日子;
太行山上每一颗石子都高喊着“抗日,抗日……”
一位战士被追敌围困住了,弹尽援绝。哪里有路?
战士自有战士的归宿,宁死不降:“在诗篇上,战士的坟场会比奴隶的家园要温暖,要明亮。”于是,他纵身跳进了深潭。
他的生命,完成了最高的登攀;敌人,再也不能把他追赶。
只有他的战马是哀伤的;哀伤地默立潭边,向无穷的深渊送去一片真挚的悼念……
如今,这一切已经化入历史。仿佛一切都归于凝止;潭水、峭石、逝去的战士的生命以及那段悲壮的史诗……
但我相信,那哀思着的战马是不会凝止的。
战马,在期待着今天的英雄;
时间,也在把所有英雄的生命赞颂!(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剧评

饶有新意的《劳资科长》
易凯
对于揭露、鞭笞“关系学”等社会上不正之风的话剧来说,中央实验话剧院最近公演的三幕话剧《劳资科长》(编剧:孟华,导演:杨宗镜)是独辟蹊径,饶有新意的。
这出戏没有绘声绘色地描写那些名目繁多的“走后门”的“路子”和“门槛”,也没有对这股不正之风所派生出来的种种奇闻轶事进行刻意的渲染,而是努力在写人。并通过人物形象展现出人民群众对搞不正之风的愤懑情绪,进而揭示了整顿党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严肃的主题。其中尤以劳资科长南宫九塑造得较有光彩。
大幕拉开,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南科长,并不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人事干部那副笑脸,而是一副万般无奈的苦脸。这一笔就颇有点出奇。本来,对掌握着人事调度大权的南宫九,上门送礼者有之,排队请客者有之,拐弯抹角攀亲叙故者有之……话剧没有孤立地去表现这些现象,而是巧妙地以它们为对照,一步步挖掘潜藏在南科长内心深处的极度苦恼。他也有妻儿老小,并非万事不求人。因此,对人们的“特殊关照”,他想拒绝又不能绝情;对亲人的“粗暴干预”,他想发火又不便发火;对上级的不妥指示,他有意见还得执行。这种哭笑不得、万般无奈的境遇描写得越充分,南科长那颗充满矛盾的心——坚持党的原则的强烈愿望与性格的软弱之间的冲突——就展现得越清晰。
话剧在表现南科长由苦恼到醒悟,到勇敢地起来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转化,也是合情合理的。作者把戏做在夏亮夫妇身上。这一对在十年动乱中遭迫害、被分离的患难夫妇,在多次申请团聚屡遭冷遇的情况下,为了使千百个瞽盲病人能重见光明,依然忘我地进行科研试验。正是这种高尚的品格,唤醒了南科长,使他真正理解了自己手中的调动表与四化建设的关系。因此,当顾局长为了讨好新来的市委书记,硬要拿今年最后一个指标走后门,甚至不惜以撤职、下放相要挟时,一向温顺的南科长,却以夏亮为榜样,坚定地说:“请允许我站完最后一班岗!”接着,抽出那份签了意见盖了章的调动表,将它交给夏亮。南科长用党性战胜了私心,他的品格终于象共产党员的称号一样,放射出熠熠光彩。
固然,话剧的结局以南科长的胜利而告终,显得有些突然。但以南宫九为代表的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战胜那些腐败作风,人们在话剧中不是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吗?(附图片)
山大爹为夏亮调动一事找侄儿南宫九说情 陈达平 摄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
汪诚
最近被团中央等单位列为全国青年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之一的《洪秀全传》(田原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特色的人物传记。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一支火炬。他的革命事迹,曾经影响了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先生及以后的民主革命战士。读了这本书,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本书作者详考史实,缜密研讨,不但如实地记叙了洪秀全的一生,而且沿着他的足迹,把他所处的时代,和传主周围的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等人,以及历时十四年、纵横18省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失败,都根据史实,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既采纳众说,又有自己的见解。如对革命胜利前洪秀全如何艰苦创业,严于律己,太平军如何纪律严明,而天京定都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等,作者都依据史实,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曾巩逝世九百周年学术讨论会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和江西抚州地区社联、文联于十二月五日至九日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家乡南丰县,联合举办了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代表共一百二十人。讨论会期间收到全国各地的学术论文六十篇。这次会议对曾巩在文学、史学和诗歌方面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同志还参观了南丰县举办的“曾巩生平事迹展览”,曾巩年轻时刻苦读书的“读书岩”古迹,并且观看了该县自编自演的新编历史采茶戏《曾巩落榜》。
本报记者 赵相如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
由李宝靖改编、雷德祖绘画的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最近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绘画作者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曾深入广西边防前线,画过大量的战地生活速写素材,对生活有比较丰富的感受,因此在创作时倾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时圣)


第8版()
专栏:

为毛主席诗句篆刻: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朱鸿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