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卓有成效的一年
许宏治
1983年,罗马尼亚积极实行经济调整,努力克服暂时经济困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新的成就。
罗马尼亚解放前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解放后直到七十年代前期,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以及其他原因,遇到了一些困难。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决定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入手,来扭转这一困难局面。1982年1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着重讨论经济问题,决定以发展能源、原料工业和农业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一年来,罗马尼亚积极贯彻调整方针,已见成效。
罗马尼亚领导人指出,加快农业发展是“确保高速度和解决食品问题的唯一道路”。从1981年起已采取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完善农业管理体制等措施。今年又进一步放宽了农业政策,提出允许农民在自己劳动而不从事剥削的基础上富裕起来;强调要更加重视社员和个体农民家庭农副业的发展,取消对农民饲养牲畜和家禽的限制,并且规定了一户农民至少应饲养一头奶牛、一口猪,以及羊和鸡等最低限额。这些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罗马尼亚决定重新调整工业发展速度及其内部结构,优先发展能源和原料工业。工业投资比例开始减少,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指标几次压缩;为解决长期以来采掘工业跟不上加工工业的矛盾,加工工业进行了较严格的限制,同时在大部分工业部门投资有所压缩的情况下,矿业、地质和能源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增加。1983年矿业和石油部门投资分别增加40%和20%。基本建设也进行了压缩,集中力量使在建项目投产,新建项目由去年的800个减少到今年的485个。
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罗马尼亚决定更坚决地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罗马尼亚各经济单位自10月1日起全面实行完善劳动报酬制度的新规定,实行多劳多得“不封顶”,废除那种完不成任务也能拿80%工资的“有保障的收入”。把实物产量作为计算和发放劳动报酬的第一位指标,在企业一级推广和普及总承包制,上至经理、厂长下至普通工人全部参加,并规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须高于报酬的增长。
罗马尼亚还大力宣传要继续推广新经济—财政体制,努力做到企业亏损自负。罗马尼亚领导人反复强调,要讲究经济效率,使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化”方向过渡,提出要注意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努力减少进口,增加出口。
一年来罗马尼亚为贯彻经济调整方针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已开始收到了效果。最近,齐奥塞斯库同志在谈到经济形势时说,根据今年头10个月的情况,可以预料1983年工业生产计划将能顺利完成;农业方面,尽管今年长期干旱,仍然获得了好收成,产量可以保证居民供应以及工业所需的原料。不久前,罗共中央全会指出,1984年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是继续发展生产力,加强本国原料基础和发展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预料,勤劳勇敢的罗马尼亚人民一定能够使整个国民经济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成就。


第7版()
专栏:

联大呼吁所有国家签署海洋法公约
本报讯 据报道,联合国大会呼吁所有国家签署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便使所有国家都能分享富饶的深海资源。
联合国大会14日以136票赞成、2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所有国家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且“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破坏公约或破坏公约的目标和目的”。
美国和土耳其投票反对这项决议;比利时、玻利维亚、英国、联邦德国、以色列和意大利弃权。
迄今为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132个签字国中只有8个国家批准了该项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去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市正式开始签字的。这项公约规定,每个沿海国家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同时也规定,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条件下,所有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附图片)
联合国大会14日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所有国家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为大会会场。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中欧裁军谈判中断 美国表示遗憾
新华社维也纳12月15日电 北约和华约之间的第31轮中欧裁军谈判今天在维也纳中断,双方未能就下轮会谈日期达成协议。
荷兰大使斯滕维克代表北约国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北约国家建议下轮会谈于1984年1月26日举行。但是华约国家“既不接受这一建议,也不提出其它日期,对这种做法也不作任何解释”;华约国家代表只表示,下轮会谈日期将在今后通过外交途径商定。他希望华约尽快提出具体建议,北约随时准备恢复谈判。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团长维兰德代表华约国家在这轮谈判结束时,指责北约国家在谈判中拒绝了华约国家的一切建议。他说,西欧国家已开始部署美国新导弹,这给华约国家的安全造成了新的实质性的威胁。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 第31轮中欧均衡裁军谈判今天中断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休斯发表谈话说,美国认为,苏联在这轮谈判中采取的立场旨在向美国施加压力。这轮谈判现在休会而又没有明确复会的日期是“令人遗憾的”。
这位发言人说,美国政府“希望苏联同意早日恢复均衡裁军谈判、中程核武器谈判和战略武器谈判”。他还说,签定控制武器协议是符合和平和各国利益的。


第7版()
专栏:

拉美经济体系一些国家决定
成立支援中美洲经济社会发展行动委员会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15日电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8个成员国的代表今天下午在这里签署了成立支援中美洲经济、社会发展行动委员会纪要。
纪要指出,鉴于中美洲国家恶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加剧了该地区的社会、政治局势,决定成立上述委员会。纪要还指出,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加速中美洲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援助和加强在中美洲地区的一体化机构和经济、技术合作机构,促进中美洲产品贸易的增加和多样化。
这项纪要是在代表们历时3天的会议后签署的。在纪要上签字的国家有: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西、哥斯达黎加、古巴、萨尔瓦多、海地、墨西哥、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巴拿马、乌拉圭和牙买加。
据报道,这个委员会工作期限为四年,总部临时设在委内瑞拉,签字国将分担这个机构的费用。
拉美经济体系常任秘书塞瓦斯蒂安·阿莱格雷特和巴拿马外长奥伊登·奥尔特加在闭幕会上都指出,成立这个委员会是拉美国家对孔塔多拉集团在寻求政治解决中美洲问题方面的支持。


第7版()
专栏:

苏发射载有生物的人造卫星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于14日发射了一颗载有生物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1514”号。
卫星上装有试验宇宙飞行对生物机体影响的多种科学仪器和装置,考察它们对失重和辐射等方面的反应。
另据美联社报道,“宇宙—1514”号携带的生物是两只猴子、18只怀了孕的老鼠、昆虫和若干种植物。


第7版()
专栏:

安第斯条约委员会举行第九次会议
据新华社波哥大12月15日电 安第斯集团最高机构卡塔赫纳条约(即安第斯条约)委员会于13日至15日在这里举行了第九次会议,讨论安第斯集团五国一体化进程的各个方面。
这次会议是将于本月17日至18日在卡塔赫纳举行的玻利瓦尔国家(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最高级会议的预备会议。


第7版()
专栏:

美洲银行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回升
本报讯 据报道,美洲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威尔逊发表预测1984年世界经济的报告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回升,明年的世界经济将结束停滞不前的局面。但同时,美国的经济回升以及预计的其它地方的回升,要比前几次经济回升乏力和缓慢。
报告说,预料明年的世界经济增长3.7%,但是经济增长情况很可能高低不一。北美洲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3.3%上升到5.5%,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3.4%上升到5.6%。中东的增长率预计为6.6%,亚洲的增长率为4.4%,西欧的增长率为2.1%,拉丁美洲的增长率为2.2%。
报告说,世界总的通货膨胀率应能从今年的13.7%下降到11%或12%。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将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应为5%,而今年为4.3%。但是,明年下半年,美国可能面临7%到8%的通货膨胀率。
美国的利率,由于预算赤字难以降低,将继续居高不下。目前流入美国的外国资本达到了每年400亿美元的程度,这种情况可能继续下去。这样有助于解决联邦预算问题。但西欧各国政府可能会采取行动阻止向美国输送资本。报告预料,明年一年内,美元对马克、日元等强有力的货币的汇率可能下降5%或10%。
报告说,第三世界的债务,对国际社会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25个第三世界国家拖欠了对外债的还本付息,或者现在正在为此重新谈判。这些拖延偿还和需要重新安排偿还日期的债务有2,000亿美元。即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有所增加,也没有什么快速解决债务的办法。
预计中的世界贸易的逐步扩展和上升,以及商品价格总的来说很可能上升6.7%,这样应能使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对外债还本付息。美洲银行认为,如果国际贸易增长率达到3%(这是很有可能的),那末1990年主要债务国的外债对出口的百分比应能从今年的196%下降到123%。


第7版()
专栏:

美元在北欧外汇市场上的比价暴涨
新华社赫尔辛基12月15日电 据此间《新芬兰报》今天报道,近来美元在北欧国家外汇市场上的比价急剧上升,相继达到创纪录的高峰。
14日,美元同芬兰马克的比价由13日1美元兑5.877马克的创纪录水平进一步上升到兑5.893马克。
同一天,美元同丹麦克朗的比价首次突破1美元兑10克朗的大关,达到1美元兑10.014克朗。
美元同瑞典克朗的比价在上周首次达到1美元兑8克朗后,14日又上升到1美元兑8.11克朗。
美元同挪威克朗的比价14日达到了1美元兑7.7920克朗,创战后以来最高纪录。
此间外汇经纪人认为,美元在北欧外汇市场上的汇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美元坚挺,国际局势持续紧张和人们普遍猜测美国利率将再度上升。据这些外汇经纪人估计,今后一个时期内美元同北欧国家货币的比价可能继续上升。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从12马克罚款说起
方祥生
最近,欧洲法院作出了裁决:联邦德国的蒂森公司不遵守欧洲共同体的钢铁生产配额,罚款12马克(约合人民币9元)。
两年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为蒂森公司1981年1季度超产钢材3,871吨诉诸欧洲法院,要求处以69万马克的罚款。欧洲法院就此进行了约两年的调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掣肘,裁决者有其难处,最后只好处以区区12马克的象征性罚款。
共同体是在西欧钢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从1980年10月开始执行强制性生产配额的,并规定对违反者要进行“惩处”。各国政府只好忍痛接受。然而几年来情况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每况愈下,配额一再缩小。今年6月,共同体决定,从今年8月至1985年12月再削减钢产量2,673万吨。即使这样,估计到1985年共同体的钢铁生产能力还将过剩几千万吨。
共同体各国为了保存自己的钢铁工业,展开了激烈的“钢铁战”。各国钢铁公司竞相违反配额增加产量,力图把别人的蛋糕拿到自己的盆里。据透露,共同体委员会已经发出了数百万份罚款通知单。但由于这些公司的背后有政府在撑腰,所以,尽管名义上受罚者不少,但事实上如数从罚者寥寥无几,以致一些“受害者”呼吁政府“在征收罚款方面提供合作”。
曾被视为西欧的“骄傲”的西欧钢铁工业,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至少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就患了严重的“萎缩症”。钢铁工业的就业人员已从1974年的80万减少到1983年6月的49.4万,开工率仅为54%。据报道,1975年以来,仅英、法、意和比利时四国对钢铁工业的补贴就高达800亿马克。
西欧钢铁工业的“萎缩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经济衰退,共同体成员国对钢铁的需求连年下降,加上长期缺少投资,设备陈旧,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较弱,被新兴的工业夺走部分市场,产销矛盾日趋尖锐,这是“萎缩症”的“病源”。美国、日本等国都程度不同地限制从西欧进口钢铁,则对“病情”恶化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目前,西欧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但钢铁工业仍然毫无生机。看来,不对它动“大手术”,它是难以“痊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