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加一”可以大于“二”
沿海地区的轻工业技术优势与西北、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戴玉庆
最近,中国轻工协会在成都召开了“全国轻工业技术协作、技术转移会议”,组织沿海轻工业发达地区向西北、西南轻工业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会议刚一开始,就出现了“热潮”,要求参加会议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预定计划。来自西北、西南地区的同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向先进地区学习适用技术,把本地的轻工业搞上去。这次会议共达成了149项转移项目,也超过了原来的设想。
我国轻工业的生产水平,从地区上讲,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轻工业百元固定资产创税利,上海为1.82元,西北地区平均只有0.35元,西南地区平均为0.59元。显然,只要内地的轻工业生产达到上海的水平,全国轻工业的税利就可以翻一番半。
这不是空想,因为西北、西南地区轻工业的振兴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大西北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的滩羊皮、青海的旱獭皮、新疆的羔羊皮,以及织造高档地毯的西宁毛,都是轻纺工业的宝贵原料。西南是良好的食品工业基地。云、贵、川一带的玉米、土豆、木薯等淀粉资源,桔子、菠萝、香蕉、芒果等水果资源,都急待加工利用。西北、西南还有丰富的水利电力资源,有利于发展家用电器工业,促进各族人民家庭生活的现代化。丰富的物产资源,是这一地区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大西北、大西南的资源优势一旦与沿海地区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就可以迸发出几倍、十几倍的生产潜力,“1+1”在这里是可以大于“2”的。
近年来,国内轻工业的技术转移工作有所开展,一些落后地区已经尝到了采用新技术的甜头。四川省万县,过去每年有大量柑桔来不及加工,造成巨大损失。去年引进了上海的技术,就地生产糖果、饮料,丰富了国内市场,增加了外贸出口,也增加了当地收入。实践说明,西北、西南地区的现有轻工业基础是大有潜力的,只是因为采用的技术、工艺不够先进,加上管理落后,才致使生产水平低下。只要沿海地区的适用技术及管理能及时输进,内地轻工产品的生产定能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技术转移工作的好处,不仅可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还可以促使沿海工业向更高深的技术领域挺进。由于市场的限制,沿海地区原有的技术一旦转移,内地的产品追了上来,沿海的传统优势就可能消失。如果不开发更新的产品,日子就会不好过。这样就迫使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转移工作的深入,将出现一个内地变先进,沿海更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从而使我国轻工业生产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技术转移工作要取得最佳效益,还必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有的技术转移项目从局部看有利,从全局看却有害。近来,各地市场上的“珍珠霜”成患,名牌、杂牌共计200多种。其原因就是珍珠霜生产技术扩散后,各地竞相仿制。市场饱和,加之一些产品质次价高,不仅杂牌卖不动,名牌的销售也有困难。今后,象卷烟、电风扇、手表、自行车等产品的技术转移工作,必须统筹安排,不能搞一哄而起,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技术转移一定要讲整体利益,有计划地进行。西北、西南地区在引进沿海先进技术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1+1”很可能小于“2”,还可能出现负数。


第2版()
专栏:

四川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与西藏对口支援70个项目陆续落实
促进西藏经济尽快走向繁荣
编者按: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祖国的重要宝地。加快开发西藏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四川、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在支援西藏的工作中,先行了一步,他们通过商谈,落实了对口支援的项目70个,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支援西藏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一定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本报讯 如何有效地帮助西藏更快地发展起来?最近,四川、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以对口支援的办法,通过兄弟般、同志式的商谈,在西藏落实了70个支援项目。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领导同志的赞扬。
这70个对口支援项目中,包括科研、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农牧资源调查以及人才培养等。同时,西藏还同一些省、市和部门之间建立了长期固定协作关系。例如,杭州市与拉萨市结成友好城市;四川建设厅对西藏建设厅,天津市工业局对西藏工业厅,天津市商业局对西藏商业局,天津市交通局对西藏交通局,四川卫生防疫站对西藏防疫站,天津市地毯厂对拉萨地毯厂,上海益民皮革厂对西藏农垦厅皮革厂,上海毛麻公司对林芝毛纺厂,天津拖拉机厂对西藏农机公司广泛地建立协作关系。
此外,一些省市还支援了一批物资给西藏。例如,天津市在保证国家计划调拨的前提下,从超产中拿出飞鸽自行车1,000辆,名牌缝纫机3,000台,盛锡福民族礼帽5,000顶,双排座两用130汽车10辆;四川支援钢材薄板100吨;浙江支援茶叶20万担。上海支援一批打字机,以及小商品、食品、罐头等。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种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十分称赞,认为采取这种办法非常好,可以使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和自治区主席多杰才旦一再表示:这次对口支援项目的落实,对于西藏地区的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将促进西藏经济尽快繁荣起来。


第2版()
专栏:

制裁浪费能源的企业
黑龙江省分别情况采取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震动作用
本报讯 黑龙江省计委、经委最近发出通报,对部分严重浪费能源的企业,实行制裁,起到了一定的震动作用。
通报的主要内容有:一、对产品电耗超过国务院二号节能指令限额的哈尔滨重型机器厂等9个工厂的机械电炉钢、电石产品,责令停产整顿。二、对同行业中产品单耗最高、浪费严重的鸡东白酒厂等13家企业,限期一个月整顿,到期仍达不到全省同行业产品单耗平均水平的,停供能源。三、在节能升级活动中被评定为三等企业的哈尔滨绢纺厂等12家重点耗能企业,减供能源分配量的5%。四、对一些能源管理不善企业的厂长和主管能源工作的副厂长停发奖金。五、对民用电,限期实行分户装表。


第2版()
专栏:

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丰润县出现一批商品生产专业村
本报讯 在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大量涌现的基础上,河北省丰润县形成了一批以专业生产为特色的专业村。这些专业村在发展商品生产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这个县已有加工业、种植业、采矿业、商业等不同类型的28个专业村。每个专业村,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从事相同的一两项专业生产,专业生产的纯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专业村,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社员收入水平高。28个专业村,仅占全县大队总数的5%,多种经营的总产值却占全县总数的10%;商品率达到90%以上,比全县的平均数高38%;社员人均收入水平可达400多元,比全县的平均数高30%以上。
专业村一般以本地自然、技术、劳力资源为基础,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经济优势。火石营公社火西大队群众多年来就有加工粉条自用的习惯,现在利用这方面的优越条件,发展商品生产。去年,这个大队共加工粉条47万斤,卖给国家和投放市场40万斤。
专业村为了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大都注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了解市场需求,多数产品销路很好。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
铁道兵部队并入铁道部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陈远谋、张锦胜)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并入铁道部,集体转业。从1984年1月1日起,原铁道兵领导机关和所属各部队,分别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铁道部工程局。
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这个决定,是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和国家体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为集中统一领导铁路建设施工力量,加速我国铁路建设所作出的。
铁道兵部队是1948年7月组建的。30多年来,这支部队共抢修铁路1,629公里,桥梁976座,先后参加了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修建任务,建成铁路12,300多公里,约占全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
在铁道部最近召开的欢迎铁道兵并入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勉励原铁道兵指战员,脱掉军装后继续保持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2版()
专栏:

对青海餐厅饭菜太贵的剖析
编者按 我们今天转载《北京日报》这一组报道,原因有二。一、象青海餐厅这样的问题,目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管大饭店、大餐厅、大酒家,还是小吃部、小饭馆,不妨都对照青海餐厅的问题,算一算自己的帐,算一算前门的帐,算一算后门的帐,也算一算中间环节的帐,不要象青海餐厅那样,只有对顾客要钱才是“明白帐”,其他都是糊涂帐。这样做,只能“糊涂”一时,天长日久,群众是会明白过来的。二、本版过去曾报道过类似青海餐厅的一些饭店、商店的问题,但终嫌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下去。我们批评一个典型,常常是公布其错误事实后,再公布一下处理结果就了事了。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够的。《北京日报》对青海餐厅的报道,把管理混乱造成浪费的原因找出来,把白吃、白拿、白送的领导者揭出来,就看出了这家餐厅问题的严重性,就知道了从哪里解决才抓住问题的要害。《北京日报》这种抓住问题不松手、不把缘由弄清不罢休的作风,很值得学习。
青海餐厅饭菜太贵
有群众向报社反映:“青海餐厅的炒菜太贵”,“连烧茄子都一块六,真坑人”。记者问市二服务局饮食处的同志:这个餐厅怎么样?答复是:“‘青海’一般说来还是不错的!”
青海餐厅究竟怎样?8月30日,记者随同物价检查人员,到坐落在繁华的东四十字路口西北的这家餐厅,进行了一次物价抽查。
在一楼餐厅,我们首先浏览了一下价目牌。嚄,没有一个菜是便宜的!“青海”是一级二类餐馆。按有关部门规定,一级店,经济炒菜(标准是一元以下)数目,不得少于炒菜品种总数的10%。但是,这里经营的三十几种炒菜中,一元以下的只有一个:辣子肉丁,而且还是九角五分。
我们来到经理办公室,检查成本核算时,许多问题严重得令人触目惊心。
先查的肉炒青椒,一张成本卡上,就发现了3个问题:一是毛利率偏高。这菜属经济炒菜,可是店里规定的毛利率竟高达38%,等于有关部门规定的一级饭馆的顶点毛利率。二是实际售价超过成本规定。肉炒青椒卖多少钱?价目牌上没写,成本卡上未标。问在场的副经理,讲不出;问成本核算员,说卖一元二角五分。到餐厅里,问顾客和开票的服务员,证实是一元三角。物价检查员使用计算器,完全按成本卡上注写的投料数量、进料价和毛利,反复算了几次,售价都应为一元两角四分。三是成本中的“水分”很大。青椒进货,每斤才一角一分,可是算成本,都按六角二分一斤计算。肉、油、“小料”(酱油、盐、味精),定价也显然偏高。小小八寸盘的肉炒青椒,“小料”竟算一角五分钱!
物价检查员当场算了算肉炒青椒的实际成本。一切都按餐厅规定的投料标准计算,只是青椒按实际进价计算。结果,成本只有六角二分二厘。打38%毛利,售价应为一元。
查其它炒菜的成本卡,也发现不少问题。
蔬菜,普遍是低进高算。茄子,进价是八分钱一斤,算成本,却按四角六分一斤计价。这样,一盘肉片茄子,就多收顾客四角一分钱;素烧茄子多收五角六分钱。
配料成本,普遍“水分”不小。以大烧鱼为例,厨房说,规定配料是黄瓜、水发木耳、玉兰片各三钱。算一下,合二角八分钱。成本卡上呢?写的却是:配料,三角八分,差了一角钱。这还不算,鱼价还有名堂,成本卡上,大烧鱼按分量分两种:一斤一两重的,售价五元八;一斤重的,卖五元三。我们在厨房抽查的,明明是一斤生鱼炸成的,却卖一斤一两重的价钱——五元八。
毛利偏高,更是普遍情况。翻遍厚厚的成本核算簿,规定毛利率低于36.5%的,找不到一个。72种炒菜,平均毛利率高达38.65%。
小吃部经营的是机制水饺。按规定,一斤粮票的机制生水饺,净重应为二斤六两。我们共抽查了两秤摆放在架子上、等待下锅的饺子,每秤称35个(半斤粮票数)。结果是:头一秤,重一斤一两三,分量缺一两七钱;第二秤,一斤零七钱,缺二两三钱。也就是说,一斤生饺子,缺了四两。 (九月十四日)
原因之一:管理混乱“跑、冒、漏”
青海餐厅饭菜太贵,多赚的钱到哪儿去了呢?上交国家了吗?不是。今年头九个月,这个店有一个月没有完成承包利润定额,一个月勉强完成,其他七个月,和同类餐厅相比也超得不多。
职工多分了吗?也不是。今年一至九月份,这个店职工的月平均奖金在本市饮食业中属于一般水平。
统观青海餐厅的经营管理,我们发现这里“跑、冒、漏”严重。
今年九月以前的青海餐厅,全店有收交款制度、仓库的出入库制度、进货的检斤验收制度、职工奖励制度以及文明服务、店堂卫生、职工考勤等基本的店规。除此之外,近几年本市广大企业普遍建立、健全的各种经济核算制、岗位责任制,在“青海”基本没有建立(据说,这种情况在饮食业比较普遍)。
店里的盈亏、赚赔是怎样核算出来的呢?每一个月,把“红案”当月内的全部进货(包括直接进货和从仓库进货)除去当天剩下的部分以外,全部计入成本。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卖掉了?是不是都到了顾客的餐桌之上?就没有人过问了。全店的经济核算,可以用“两头清、中间乱”一句话概括,进货、花钱是有数的,营业收入款是有数的,而整个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核算,一笔糊涂帐。
由于管理混乱,没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浪费非常严重。且看几例:
今年五月份,“红案”一次就臭了二百余斤猪肉,据店里的职工说:他们事先曾多次向店领导反映过这件事,但领导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九月十三日,餐厅小吃部一次臭了二十五斤酱鸡,每斤三元三角。因为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弄不清该打谁的屁股,结果不了了之。
今年上半年,外宾餐厅十余块绣花台布(每块价值十余元),由于保管不善,全部被老鼠咬坏;好端端的半箱鸡蛋竟被误认为蛋皮,同另半箱鸡蛋皮一起倒进了垃圾桶;仅今年一至八月,各种原因造成的臭肉、臭蛋,就有五六起。至于青菜等的浪费,那就更是常事。
走进这家餐厅的主要生产部门——“红案”,你可以看到:生鱼、生肉、炸好的鱼、做好的鸡,东一摊、西一摊地随便散放在案子上、架子上、地上、筐里。“红案”的二十多名职工,谁都可以拿,谁都可以用。谁用了多少,谁用了什么,都没人过问。职工们形容说:“我们这是管进不管出,你扛走半片猪肉,也没人知道。”
“红案”管进不管出不说,“出”的渠道,正道之外还有小道。一般顾客就餐、内宾定桌和外宾就餐,有规定手续、单据,“红案”按单据作菜,出菜,这是正道。除此之外,店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一个店领导,开白条菜单下到厨房,都有“法律”作用;报纸公开批评“丰泽园”吃喝事件以后,这个规矩又有了新发展:领导可以“以口代条”。只要对“红案”说一声:炒几个什么菜,“红案”就得照“言”办事。至于菜炒给谁吃,是否收款,“红案”无权过问。对方吃完后,收不收钱,收多少钱,也全凭领导一言定板。交钱时,也常常是经手的领导干部随便找一个服务员,交款了事,这就给不正之风大开了方便之门。
(十二月六日)
原因之二:
多方伸手“吃、拿、送”
青海餐厅饭菜太贵,多赚的钱除掉因管理混乱被浪费掉的之外,再就是被少数店内店外占便宜者“捞”走了。
一年365天里,究竟有多少张嘴到青海餐厅白吃饭、吃“蹭饭”、吃“便宜饭”?多得难以统计。职工气愤地说:反正是横竖左右、企业私人的关系户都来吃!
有关上级,有人来吃。吃完了,有的,少交钱;有的,不交钱;还有的,当时慷慨地掏出几十元,当众交给店领导,店领导“象征性”地收点,再把找的钱往来人兜中一塞,双方心照不宣。当然,也有坚持原则的。譬如,群众反映:有位副区长,每到店里吃饭,都坚持让服务员开票,按价交钱。
各种检查团、组,检查业务的、检查卫生的,甚至检查物价的,经常以“青海”作“饭口”:几个菜一汤,吃完了,每人交五六角钱,拿一张“误餐券”。因为店里没有客饭开支制度,多吃的钱,全是一古脑儿摊到顾客头上。
业务关系户:送啤酒的、送面的、修冰箱的……白吃饭更成了公开的、不成文的规矩。帐,当然也是摊到顾客头上。
这还不算。店领导私人的关系,也来店里白吃饭,吃“便宜饭”。党支部书记的关系户最多:
今年年初的一天,党支部书记老家某酒厂的几个人在店里吃饭,由这位书记和一位经理陪同。吃的有:冷荤拼盘、油焖大虾、香酥鸡、大炒里几和几种其他炒菜。喝的是五粮液。饭钱怎么办?书记一句话:人家送给咱们十瓶酒,咱们请人吃顿饭吧!饭钱分文未收。一瓶五粮液酒钱,也是从店里的“小金库”支付的。“送给咱们十瓶酒”的“咱们”指谁?是店,还是私人?书记当时虽然没说,事实却回答得十分清楚:店里少付了那家酒厂十瓶酒钱倒是不错(店里正在给该酒厂代销古贝春、武城特曲等白酒),这位书记又从店仓库里提走了十瓶酒,自己私分了。也就是说:私人受礼,公家请饭。
店里的部分领导干部,占店里的便宜和吃拿商品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最严重的,又是店里的一把手:党支部书记。
1980年,这位书记的一个亲人因病去世。火化那天晚上,几十个亲友到店吃饭。共是三桌酒饭,说是30元一桌。实际交款,3桌共交50元。
去年秋天,一个星期日,这位书记来到店里,把一个黑色人造革提包往冷荤组一撂。职工只好给他往里装。装的有酱肝、酱心、小香肠、酱牛肉四样。几个职工回忆:装了一提包;书记回忆:装了四块,比较的多。装好后没称,书记就拿走了。交多少钱?职工回忆:一分没交;书记回忆:交了两元钱。
类似的事不只这一次,也不止是书记一个人有。至于随便取几瓶啤酒、汽水,自己喝,给来人喝,就更多了。用群众的话说:家常便饭。
“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上又吃又拿,职工中自然有人跟着吃,跟着拿。
党支部书记还带头开“后门”,把店中的茅台、五粮液、古井、洋河大曲、泸州特曲、汾酒等名酒和中华、凤凰、熊猫等名烟卖给他的老乡、熟人。有时一天就弄几次,有时一次就弄走一百八九十元的商品。仅粗略统计,今年1至8月份,他就从商店仓库中弄走近2,500元的名烟、名酒。
在说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多次有人对我们讲:
“说老实话,倒计成本的、关系户白吃白喝的,在饮食业不止‘青海’一家。”然而,我们想:不是“青海”一家,就不是问题么?不是“青海”一家,不正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不正说明清除这些歪风的重要性、迫切性么?(十二月八日)(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小型音乐中心的组合机,音质优美动听。
新华社记者 张平摄
携带式吸尘器,适于家庭和商店使用。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