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罗南联合声明谴责对格林纳达的军事干涉
双方支持巴尔干国家在经济等方面的合作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4日电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米·什皮利亚克今天结束了对罗马尼亚的访问。访问结束时发表的罗南联合声明指出,“对独立和不结盟的格林纳达的军事干涉是不能容忍的。”双方要求“立即停止外来军事干涉,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让这个国家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
什皮利亚克主席在访问期间同齐奥塞斯库总统举行了四轮会谈。
联合声明还说,“双方主张停止在欧洲部署新中程导弹,撤出并销毁现有导弹,废除一切核武器。”
双方认为,有关方面必须立即解决裁军的具体问题。尽快就裁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问题开始全面谈判。
关于巴尔干问题,“双方支持旨在促进巴尔干国家经济、科技、文教、旅游等方面具体全面合作的一切努力和建议。”“罗马尼亚支持南斯拉夫关于1984年召开巴尔干国家工业合作与专业化方面专家会议的建议。”双方主张在巴尔干、地中海、欧洲其他地区和整个欧洲建立和平、合作与无核区。
联合声明说,双方强调“独立于集团外的不结盟政策对推动和加强在平等、进步与裁军基础上的和平、安全、独立、平等和合作,对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对在世界上建立起新型的政治经济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声明说,双方对罗南两国、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在睦邻、互相尊重和信任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友好关系表示满意。双方表示将在能源、电子、机电以及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全面合作。


第7版()
专栏:

土耳其大选揭晓 祖国党获胜
新华社安卡拉11月7日电 据土耳其电台今晚广播,6日举行的土耳其国民议会大选揭晓,三大党中祖国党以212个席位的优势获胜。
根据这一结果,祖国党将一党执政,该党主席图尔古特·厄扎尔将组织内阁。
土耳其国民议会共有400个议席,人民党和民族主义民主党在这次选举中分别获得117和71个席位。
参加昨天大选投票的有19,670,794名选民。
土耳其在1980年9月12日实行军管,今年6月10日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新的选举法,决定今年11月6日举行全国大选后,还政于民。


第7版()
专栏:

十一月七日,土耳其祖国党在大选中获胜后,该党领袖图尔古特·厄扎尔在祖国党总部向支持者招手致意。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新闻人物

图尔古特·厄扎尔
在土耳其大选中获胜的土耳其祖国党主席图尔古特·厄扎尔,1927年10月13日生于马拉提亚。1950年毕业于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在安卡拉电业管理局任工程师。1952年到美国进修,学习经济管理。回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府计划委员会秘书、安卡拉中东技术大学讲师、电业管理局副局长、国家计划组织顾问、区域合作发展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协调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71年至1973年任世界银行计划顾问。1979年12月任总理经济顾问和国家计划组织副主席。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任政府副总理,负责经济工作。
今年4月,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取消过去发布的停止政党活动的禁令。5月,祖国党成立,厄扎尔任主席。
厄扎尔于1954年结婚,目前共有3个子女。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述评

从格林纳达事件看英美关系
新华社记者 杨翊
美国对格林纳达的入侵,在伦敦引起了格外的关切。这是由于英美之间存在着传统的特殊关系;也因为格林纳达这个小小的加勒比海岛国,过去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现在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总督名义上还是英国女王派驻的代表。
所以,当里根总统没有及时同英国政府打招呼,又不听从玛·撒切尔首相的劝阻,悍然派遣武装部队入侵格林纳达之后,一时间英国舆论哗然,反对党也大事攻击。保守党政府对美国的行径既不能出面支持,也不便公开谴责,显得颇为尴尬。从格林纳达事件中,人们进一步看清了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
关于英美之间这种特殊的同盟关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格林纳达事件发生后明确表示,我们站在并将继续站在美国一边,因为它是欧洲自由的最终保证人。但英国公众对华盛顿的侵略行径持有与政府不同的观点。根据最近举行的一系列民意测验,反对美国入侵的要比赞同的多60%。由于国内群众、包括保守党内部的压力,也出自对里根总统一些粗暴做法的不满,英国政府才对美国进行了劝阻,表示了遗憾与不满,并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格林纳达问题时投了弃权票。
但是,英美传统的结盟关系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玛·撒切尔首相和里根总统相继上台后,两人作风相似,气质相投,政策相近,信仰相同,两国当局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英国需要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作为它的后盾,这在去年英阿(根廷)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争中表现得格外明显。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世界的斗争中,在处理同西欧盟国的关系中,也得仰赖英国这个坚定盟友的支持。如里根的中美洲政策、中东政策和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等,遭到全球许多国家的反对,但还能获得英国政府的附和。
当然英美之间也存在不少利害冲突。在东西方关系与经济政策上都有难以掩饰的分歧。就是美国对格林纳达的入侵也触犯到英国在当地的利益,例如岛上的飞机场就是英国公司出资兴建的。英国不愿苏、古势力控制格林纳达,也不乐意看到它的权益全被美国取而代之。此间政治观察家认为,英国当局一向老谋深算,它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收拾残局,策划未来。最近伦敦外交活动频繁,政府负责官员纷纷表示要对格林纳达要求援助的请求给予积极的反应。
一些英国朋友在同记者交谈中指出,由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把维护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它外交政策的基石,格林纳达事件一时还不大可能动摇两国的结盟关系。11月6日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明确地说,“特殊关系将会继续”。但从长远看,它对英国各阶层群众的情绪,以及英国外交重点的转移,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最近英国的民意测验和议会辩论显示,英国人对山姆大叔的不信任感在增长,他们担心美国军队横冲直闯,四处侵略,增加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他们也害怕当巡航导弹在英国部署完成后,英国无法控制美国可能的发射行动,使自身成为美苏争夺的受害者。连“伦敦城”的喉舌、保守的《金融时报》刊载的专论也认为:“同美国保持双边或特殊关系的时代已在消失”。它要求西欧制订一致的外交政策,强调“达到同美国的平等只能通过欧洲”。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11月4日的一篇讲演中说:“格林纳达事件提醒我们,有时即使是对其最亲近的盟友,欧洲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声音”。他还说,“如果我们是作为十国(欧洲共同体)而非分散的欧洲国家,我们对事件施加实际影响就能有效得多”。这番话是颇耐人寻味的。
(新华社伦敦7日电)


第7版()
专栏:

西提外长谈东盟外长特别会议情况
重申同越谈判不能撇开柬埔寨问题
本报曼谷11月8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陈安报道:泰国外长西提出席在雅加达举行一天的东盟外长特别会议后,于7日深夜回到曼谷。他在机场对记者说,这次外长会议只讨论了如何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没有提出新建议。东盟将为解决柬埔寨问题而不断努力。
西提外长还说,东盟对民柬联合政府政治上的进步、自身的团结和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而感到满意。
当记者问到如果越南仍然坚持撇开柬埔寨问题而谈地区和平与稳定,东盟将采取什么态度时,西提外长说:“在本届联大上,东盟已再次声明自己的立场。本地区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是柬埔寨问题,这个问题一解决,和平与稳定也就随之而来。越南多次想只谈地区和平与稳定,但它办不到。”他强调说:“我们要告诉越南,在我们所处的地区发生战争,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当记者问到今年是否会召开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时,西提外长说:“如果情况没有进展,那开会也是没有用的。”
西提外长在谈到在澳大利亚拒绝在本届联大上同东盟国家联合提出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决议草案后东盟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时说:“我们推迟同澳大利亚高级官员的会谈,并不是什么制裁行动,而只是一种反应而已。东盟其它国家外长委托我,在澳大利亚总理访泰时,听听他的意见并了解澳大利亚的真正立场,然后再研究东盟对澳大利亚的政策。如果他能够正确地解答我们的各种疑问,就没有什么问题。”


第7版()
专栏:最后消息

美国会大厦发生一起爆炸事件
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华盛顿消息:昨晚约11点钟(当地时间),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据警方说,由于爆炸时参、众两院都没在开会,所以没有任何伤亡,但建筑物一些设备遭到损坏。
据《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说,在爆炸之前5分钟,这家报纸曾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即将发生的这起事件是由叫作“武装力量反抗部队”干的,其目的是为了反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驻留。


第7版()
专栏:

萨游击队揭露美制订入侵萨尼计划
威胁萨沿海和边界的部队已达两万五千名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圣萨尔瓦多消息:据萨尔瓦多游击队的“我们必胜电台”广播,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6日发表公报,揭露美国制订了一项军事计划,根据这项计划,美国军队将伙同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军队入侵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
公报说,在最近两个月来,由于萨尔瓦多政府军遭受了重大挫折,萨尔瓦多国防部长“曾经要求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军队提供援助”。公报指出,威胁萨尔瓦多沿海和边界的部队已经达到了2.5万名。


第7版()
专栏:

阿根廷军政府决定提前交权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7日电 阿根廷军政府发言人今天上午宣布,军政府决定提前于今年12月10日正式把权力移交给10月30日大选中当选的劳尔·阿方辛总统。
根据军政府原来计划,新产生的宪制政府将在1984年1月30日开始执政。军政府新决定使宪制政府提前50天接权。
据此间报纸报道,近些天来,阿方辛所属的激进公民联盟的代表同军政府就交权问题举行了会谈。同时,当选总统阿方辛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考虑新政府的组成,最后入选名单将在近几天内公布。
另据来自华盛顿的消息,美国副总统布什将到阿根廷参加新总统就职仪式。


第7版()
专栏:

美将恢复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英首相对此不满
据新华社伦敦11月7日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今天在这里会见美国副国务卿肯尼思·达姆时再次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表示不满。但是,美国和英国都希望这次入侵不要影响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
另据此间美国人士透露,撒切尔夫人对美国可能取消对阿根廷的武器出售禁令表示严重不安。据《每日邮报》今天报道,撒切尔夫人已向里根总统发出警告,如果美国恢复向阿根廷出售武器,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将会冒破裂的危险。


第7版()
专栏:瑞典通讯

“工薪者基金”引起的风波
本报记者 刘绪民
10月4日是瑞典议会秋季会议开幕的日子,帕尔梅首相预定在这次会议上宣布实行一项名为“工薪者基金”的经济措施。与此同时,议会外面有7.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主举行示威,反对这项措施。
“工薪者基金”又名“职工投资基金”,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去年的竞选纲领中提出来的。根据政府提出的具体方案,从1984年到1990年,在全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总共建立5个“工薪者基金”。基金的来源是增收的两项企业税:一是20%的超额利润税,一是0.2%的工资总额税。基金主要用于购买企业股票,也就是用来进行投资。基金投资后所得利润的3%作为职工养老金,以补充国家“养老基金”。这项基金将由政府任命的委员会负责管理。社民党政府认为,设立这一基金有利于增加资本积累,加强生产性投资,从而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减少通货膨胀,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缓和劳资冲突。
类似“工薪者基金”的设想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出现过,战后在联邦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一些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人进行过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瑞典社民党决心在现在重新来一次尝试呢?这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的。
自七十年代中期瑞典卷入西方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生产萧条、工业投资下降、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和国家收支逆差急剧增加。经济危机严重地威胁着社民党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福利社会制度,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据调查,1981年有50多万人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度日。占全国不到0.3%的瑞典家庭拥有全国一半的个人户头的股票资本,全国拥有1亿克朗以上财产的家族有67家,而广大低薪者入不敷出。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造成社会动荡。为了寻找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出路,社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决心进行这一试验。
瑞典历来实行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工薪者基金”的措施与这一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与传统稍有不同的是,这个措施把税收的一部分转为投资,试图以此减缓失业状况,并使受到削弱的福利制度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但是,由于这个措施事实上是强迫企业家把利润转为投资,引起了企业主的不满。在野的温和联合党、中央党和人民党也抨击政府实行这项改革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威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惩罚性的税收,蒙受打击的正是那些经营得比较好的企业,结果将使国内投资的利润减少,从而造成资本外流。
社民党政府提出的建立“工薪者基金”的提案将于年底以前提交议会讨论。看来被议会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但这一问题今后仍将成为瑞典政界和经济界一个重大的争议问题。3个在野党声称,他们决不罢休,将在1985年下届大选中把反对“工薪者基金”列入竞选纲领,一旦重新上台,将立即废除这项措施。由此看来,这项措施能否对瑞典的经济复苏有所裨益,尚难逆料。


第7版()
专栏:

一个“既老又新”的难题
周斌
最近,日本宣布将采取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以缓和它同美国、欧洲共同体之间日趋紧张的“贸易磨擦”,确保联邦德国总理和美国总统访日,能在“充分谅解和比较心平气和的气氛”中进行。日本政府10月21日通过的“综合经济对策”集中体现出这些措施,即在今后一个时期,通过减税、增加公共事业投资、降低一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和简化进口手续、鼓励日本企业对外投资和加强经济合作等,扩大“内需”,刺激景气,开放市场,增加进口。
接着,日本政府还作出让步,同美国达成协议,把为期3年、行将期满的日本对美汽车出口“自主限制”期限,延长一年,保证明年度的出口量不超过185万辆。众所周知,日本大量向美国出口汽车,是几年来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的中心问题之一。1965年日本汽车产量还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但到1980年,就开始跃居世界首位(1,100万辆),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而且多数用于出口。近几年,早有“汽车王国”称号的美国,进口的汽车中日本车竟占80%。只此一项,美国每年就得花费100亿美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制造和缓、友好气氛,日本政府决定把11月定为“促进外国商品进口月”,计划于里根总统来访前后,在日本700多家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里,举办小型的“美国货展销会”。
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对日本政府上述这些“和解行动”,都有所保留地表示欢迎和高兴,同时异口同声地要求日本能够“言行一致”,以“敢于作出自我牺牲”的精神,真正刹住它那“暴风雨般出口商品”的势头,并在行动上向对方开放“封闭性很强的国内市场”,从而为“谋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间协调而有秩序的发展”,作出“与自己经济实力相称的贡献。”
大家知道,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前些时候曾经指责过日本,尽管今年5月底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一致商定,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复苏”,日本几次表示要采取切实有效步骤,解决外贸大量出超问题。但是它的外贸出超有增无减,按此势头发展下去,今年它对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的出超将分别从去年的193亿美元和103亿美元达到210至220亿美元和110至120亿美元。这就必然直接影响到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复苏”进程,剥夺它们一部分企业和职工的“工作权利”,扩大那里的“失业队伍”。法国外交部负责官员在同日本外务省领导人会谈时指出:“我们对日欧贸易不平衡状况正在不断扩大一事深感失望,日本是否存心破坏欧洲产业呢!?”美国高级官员也曾威胁说,越来越大的贸易差额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如若任其发展,不但将会助长美、欧的保护主义倾向,而且可能直接危及美日同盟关系。
日本面对这些非难,历来的态度都是以“低姿势”谋求妥协,即在不损害“基本国益”的前提下,一面谨慎地采取一些让步措施,防止保护主义倾向在美、欧上升到统治地位,一面反复申述日本所处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只能实行“贸易立国”政策,强调在对外开放市场方面并不比美、欧差。
日本和美国、欧洲共同体之间的“贸易磨擦”已持续了十几年。总的趋势是日益严重、深刻发展,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广泛,从农业、轻纺业到汽车、钢铁、电子等工业,从普通技术领域到尖端科学领域。由于不论是通过多边“巨头会议”,还是双边谈判磋商都未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日本舆论形容这是一个“既老又新、谁也拿不出解决妙法的结构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前几年的“贸易磨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严重危机和萧条时期发生的,而最近这次争吵则是在他们先后摆脱危机、逐步走向复苏阶段发生的,并且比之以前带有更浓的火药味。事实又一次表明,这个令人烦恼的难题,将会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全过程。
当然,日本和美欧舆论均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论是外贸顺差的还是外贸逆差的,其经济状况尚未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有需要的方面还多,特别是由于日本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西方(主要是美国)的依赖性很大,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日本同美国和欧洲共同体之间的“贸易磨擦”,将继续呈现既不断深化、又不致完全闹翻的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