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拔剑长歌一世雄
——纪念续范亭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黄树则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纪念革命先烈、杰出的爱国将领续范亭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他的崇高的革命品质使我们向往;他的壮烈的革命事迹使我们缅怀不忘;他的光辉的革命诗篇鼓舞着我们在革命的途程上继续前进。范亭同志奋斗一生的历史是一个爱国志士终于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典型。他逝世之后,毛泽东同志在给他的挽词中,称颂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是对他一生的评价。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1941年夏天,范亭同志由晋西北来到延安。我是从那时起,才开始受教于他的。在那以前,我就听说过范亭同志的事迹,知道他是一位具有高度民族气节、英勇善战的爱国将领。相见之后,范亭同志立刻给我留下一个爽朗而又儒雅的印象。当时范亭同志将近五十岁。可是不久之后,同志们就已称他为“续老”。这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面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的贡献,他的学识,他的风度,都足以使同志们感到他是一位年高望重的长者,对他发生由衷的敬佩。由于看病的关系,在我和范亭同志经常接近的五年多的时间里,他给我的教益是很深的。他的钢铁般的对敌斗争的意志,他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地对同志们的亲切态度,他的慷慨激昂而又趣味横生的言谈,他的意味深长的笑貌,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声声在耳,念念在心。范亭同志除去谈他的见闻之外,也常常把他以往写的诗念给我们听,把他才写的诗拿给我们看。读其诗如见其人。我至今还常常以诵读他的诗来寄托对他的怀念,并以自勉。
出于爱国热情,范亭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戎马生涯。他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时,范亭同志率领一支远征队,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大同,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贡献。那时他才十九岁。后来,由于投身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斗争,范亭同志受到袁世凯和阎锡山的通缉,不得不离开他的故乡山西。从1914年到1921年,范亭同志主要在陕西从事倒袁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曾先后参加过护国队伍和陕西靖国军。为此他奔走了七年,但是中国依然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范亭同志在走出陕西的途中,写过几首十分悲壮的诗,表达他的不堪回首的感慨。出潼关时,他是这样写的:
七尺堂堂一丈夫,
游秦数载胡为乎?
凄凉夜雨潼关道,
笑问田文得志无?
特别是在《郑州忆关中诸友》一诗中,他写出了非常沉痛的诗句:
七年浪迹悲羸马,
十载洪涛恨睡狮。
怎样拯救这个支离破碎的中国,是一直在范亭同志心里盘桓的问题。他不仅悲愤于民族的濒于危亡,而且痛心于社会的日趋衰败。他在《老妇行》、《拉车夫》、《水泊吟》等诗中,对穷苦的劳动人民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此后,范亭同志又曾参加过由冯玉祥组织的国民军,任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及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他的救国志愿。他有把自己贡献给祖国的一片赤诚,有使祖国强盛起来的满腔热望,但由于他那时还没有看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力量,对共产党还没有认识,所以他还找不到中国的出路。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之后,中华民族的灾难更加深重了。蒋介石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实行镇压抗日军民的政策,一心想消灭积极主张团结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大肆逮捕爱国人士和爱国青年,因而人民完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范亭同志早就苦口婆心地向蒋介石进谏过,希望他以民族利益为重,一改前非,但是蒋介石却无动于衷。中国的国土一年年沦丧,到1935年,华北也都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范亭同志悲愤极了,竟于1935年12月2日下午,到中山陵前剖腹自杀。自杀前,他曾写了充满义愤、震撼人心的《哭陵》和《绝命诗》。《哭陵》是这样写的:
谒陵我心悲,
哭陵我无泪;
瞻拜总理陵,
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
可耻此为最;
腼颜事仇敌,
瓦全安足贵!
他在《绝命诗》中,写出他当时的思想是:
窃恐民气摧残尽,
愿将身躯易自由。
自杀得救之后的1936年,是范亭同志一生思想历程变化的关键时期。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修理十年破碎心”。在这期间,范亭同志思索,学习,总结自己的过去,探索自己此后应走的道路。这一年,范亭同志写的诗很多,如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他曾以“万古中天月,千秋烈士心”的诗句,凭吊一位因同情他而在杭州投湖自沉的老友;曾以“东海狂潮响霹雳,而今谁是岳家军”的诗句,慨叹民族前途的渺茫;也曾以“众香为界不知秋,放下尘缘自少愁”的诗句,反映他在寻求佛理;最后他以“愧我空留一点血,依然国难又秋深”的诗句,结束了他在杭州的疗养生活,也结束了自己前半生的历史。此后开始了新的途程。
在养病的后期,范亭同志用心读了马列主义的书,并且认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开始对共产党有了认识。但是他真正了解了共产党,决心跟随共产党,是他到西安亲历了“西安事变”之后。他看到,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新的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方针,是完全出于抗日救国的真诚。范亭同志对代表中共中央前来西安解决“西安事变”的周恩来同志十分钦佩。特别是在周恩来同志会见了他,和他谈过一席话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就更加明朗起来了。他做为一个忠于孙中山遗教的国民党员,在1936年12月28日的日记中,无限感慨地写道:“……民十六年分家殊为可惜,损伤了多少元气,牺牲了多少青年,展转奋斗至于今天,吾党之野心家实亦罪无可逃。……”他明确地认识到,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才能得救。后来他曾回顾自己的过去说:“要是早认识了共产党,我就不会到中山陵去自杀了!”范亭同志在经历了长久的艰难困苦的求索之后,终于找到了真理。
“七七事变”以前不久,范亭同志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以杨虎城将军的代表身份,回到山西做争取阎锡山抗日的工作。从1937年到1941年,他先后担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鞠躬尽瘁的精神,驰骋在抗日的前方和敌后,同敌伪作战,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阎锡山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而扩大了抗日队伍,为建立晋绥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范亭同志站在红旗之下,才得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在山西人民中间,早就有很高的威望,所以阎锡山在表面上对他无可奈何。当他被推举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时候,阎锡山不得不表示同意。可是随着抗日力量的日益壮大,阎锡山对他也日益忌恨,先是限制他的活动,设法压缩他的部队,接着就想找机会把他消灭。在日本占领了太原之后,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身份,命令范亭同志以身边仅有的一营兵力去攻占有大批装备优良的日伪军盘踞的五寨城。范亭同志完全明白阎锡山是想借日本的力量来消灭他。他紧紧依靠共产党,以机智的行动,既没有违背阎锡山的“命令”,又获得了胜利的战果。他争取时间把他的分散的几个支队集中起来,协同八路军一二○师从日伪军手中收复了七座县城。
1939年末,蒋介石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做为这一次反共高潮的一部分,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企图把晋西的八路军和一切抗日力量一网打尽。就在蒋、阎进行这一阴谋之际,范亭同志两次出入虎穴,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最后粉碎这一阴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第一次是赵承绶奉阎锡山之命,在兴县召开军事秘密会议,布置消灭八路军的作战行动。当时赵承绶不相信范亭同志会心向共产党,也让他参加了会议。范亭同志没有等到会议结束,就借故逃会,不顾后面已经有人发现,单身匹马跑出阎军防线,直奔一二○师彭八旅所在地岚县史家庄,向旅长彭绍辉同志和政委罗贵波同志报告了这个紧急情况。这样,八路军得以有了准备应付的时间。接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和新军准备对阎顽军的进攻进行反击。为了最后一次争取团结抗日的局面得以维持,党决定以范亭同志的名义向赵承绶建议召开一次统一战线座谈会。当赵承绶表示同意之后,范亭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地亲自去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在赵承绶的高级将领和直属部队云集的广场上,他毫不畏惧,侃侃而谈,揭露了蒋、阎破坏抗战的阴谋,说明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态度,使听众大为愕然。范亭同志把生死完全置之度外,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使命。此后,八路军和新军协同作战,终于取得了粉碎“十二月事变”的胜利。
“少年曾为拔剑歌,何期病肺卧山河!”范亭同志身患肺结核病,经过长时期的忧愤摧残,健康情况大为恶化。后来胃肠也有了病。加之抗战期间在山西的几年紧张生活,他常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病情更加严重了,曾几次发热、咯血。到1941年夏,他不得不离开晋西北,到延安疗养。
在延安期间,范亭同志一面养病,一面继续以奋不顾身的精神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常常是坐在炕上,靠着炕桌,一面咳嗽,一面激昂地写出那些声讨反动派的洋洋大文。那些文章读起来有如江流直下,万马奔腾,简直使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重病患者之手。他当时曾这样对医生们说过自己的心情:“我躺在床上,不能走,不能喊,不能动枪杆子,如果再不动一动笔杆子,难道我袖手旁观?”毛泽东同志看了范亭同志写的《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之后,曾写信给他,说:“你的檄文式的文章看到了,即可发表,并广播出去,廉顽立懦,振奋人心。”范亭同志有惊人的革命毅力,有一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心,因此他一直保持着精神的振奋,写出的文章足以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丝毫没有萎靡之气。他在一些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他在一篇“漫谈”中说:“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是做了三十年‘与虎谋皮’的事,几乎被虎吃了,这是最危险的。今天的我可以说是‘虎口余生’。抗战后才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与人谋虎,与人为善’的真理。今天能依靠一个大政党,与全国人站在一起打日本,这就是与人谋虎,与人为善了。”他在《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一文中说:“中国近代产生了一个新的巨人,这个巨人足抵长江,头在延安,两只巨手把握了泰山与恒山,他的脊骨就是南北贯通两千里的太行山。他有新鲜进步的思想,有大公无私的气概,有英勇斗争的精神,有对国家民族无限的热爱与忠诚。共产党就是他的骨干,我们人民就是他的血肉,他的骨干血肉是紧密相连,利害相同,生死与共的。”
在这期间,范亭同志也写了大量的诗,有些是对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抨击,有些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颂,有些是对抗战军民和边区建设的歌颂,有些是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些是以诗论诗。他以前写的诗的情调是悲壮、深沉,而在这个时期则是激昂、洒脱而富有风趣,充满了乐观主义情调。他把自己形容为“半园枯柳发新枝”,虽然认为“气擗千人易,力擒二竖难”,但又感到“五十我犹是中年”。他为延安中山图书馆的落成,写了一首四言二百三十八句的长诗,沉痛地叙述了蒋介石背叛孙中山遗教所造成的恶果,说明了坚持团结抗战是全国所望。他在《南泥杂咏》和其他一些观感的诗中,写出了延安不仅是推动全国抗战的政治中心,而且是自力更生进行经济建设的模范。我们从他的《一九四三年在延安少陵川口光华农场休养,全家俱住半山腰窑洞,重阳下山散步偶写》一诗,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情绪够多么高涨。他用“怕登高”和“反登高”说明了这种情绪。
今年重九怕登高,
扶杖下山走一遭;
历历霜红满眼是,
本来家住半山窑。
少陵川口多诗意,
大好河山产物饶;
足食丰衣群众喜,
归途乘兴反登高。
范亭同志在吊刘志丹的诗中,有两句一直为人传诵的名句,他并且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过。这两句诗可以用来概括他的思想:
不为权门称知已,
原来穷汉是乡亲。
1946年冬,蒋介石准备进攻延安,延安各机关开始疏散。为了使范亭同志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党中央决定要他转移到晋西北休养。那时他已经完全卧床不起,但是精神依然不衰。临离开延安之前,我去看他,他对解放战争充满信心地说:毛主席写《论持久战》,完全正确地估计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形势,这一次战争一定也脱不出毛主席的论断。
范亭同志一直关心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他在去晋西北途中,还写了一些信给他在国民党中的朋友,争取他们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到晋西北后,范亭同志写了《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那是他最后的一篇革命檄文。
1947年9月12日,范亭同志怀着中华民族解放必成、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在山西临县与世长辞。
范亭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最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榜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为人民所做的伟大贡献将永远留在我们的革命史册,他的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我们纪念范亭同志,要学习他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范亭同志从青年时代起,为了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饱经忧患,历受挫折,奋斗了三十年,终于找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感言》一文中说过:“我觉得世界上除真理以外,再没有任何威权可以使我屈服。”他一旦找到了马列主义这个真理,就毫不动摇地为之献身到死。
我们纪念范亭同志,要学习他心底无私,是非分明的精神。他在《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中说,“我这个人是毫无私人恩怨的,谁对得起国家民族,我就拥护谁,谁对不起国家民族,我就反对谁。”他在《读“鲁迅书简”有感》一诗里,写了这样的诗句:“恩怨分明不为谁,力争只在是和非”。范亭同志所指的鲁迅的这个精神,也正是他自己所具有的精神。
我们纪念范亭同志,要学习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精神。他考虑的只是人民和国家,而不是自己。因此,他能够把个人的得失视若浮云,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把生死置之度外。“无畏精神在,身死国犹存。”“生死得失大无畏,团结斗争总在怀。”“五十区区身,早破生死关。”范亭同志的这些诗句,完全是他丹心一片的真实写照。
我们纪念范亭同志,要学习他立身坦荡,肝胆照人的精神。范亭同志表里如一,不隐本色,怎么说,怎么写,就怎么做,真正做到了事无不可对人言,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他待人以赤诚相见,使接近过他的同志们无不为之感动。“言行主一致,光明复磊落。”这是范亭同志在1942年写的诗句,实际上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
我们纪念范亭同志,要学习他严于律己,永不自满的精神。范亭同志在一生前进中,总是不断反躬自问,寻找自己的不足。在延安期间,他虽然常常卧病在床,仍然每天用很多时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对照整风文献,解剖自己,形之于言,形之于诗,毫不掩饰。他在和同志们的交谈中,常说自己还有很多非无产阶级思想,总认为自己为人民尽的力量还很不够。他甚至在一篇杂感中,把“这颗头未能为全人类作饭碗”列为一件憾事。范亭同志在《学习二十二文件有感》一诗中说:“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又说:“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革命称至宝,应比匕首利。”这足见他学习的认真。
写到这里,我又回忆起范亭同志说过的一句话。那是当他看到大批从国民党区来到延安的青年在热情地学习、工作、劳动的时候有感而发的。他说:“千山万水,挡不住天下归心。”范亭同志说这个话,不也正是有感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吗?于此,我谨以小诗一首,献给范亭同志,表示对他的怀念和景仰。
拔剑长歌一世雄,
也曾忧国恨途穷;
老来立马红旗下,
得志风云树伟功。


第5版()
专栏:

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设便宴
招待杨虎城将军的亲属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便宴,招待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杨虎城的亲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在宴会上讲话。他向杨虎城将军表示怀念,向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表示敬意,希望大家继承和发扬张、杨两将军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积极贡献力量。
杨虎城将军的亲属杨拯民、陈因、杨拯坤(周盼)、王顺桐等出席便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宋任穷,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屈武,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杨虎城将军的生前友好王炳南、平杰三、彭友今、李贵、李定、童小鹏、汪锋、孔从洲、何柱国、费彝民等出席了便宴。


第5版()
专栏:

邓力群会见突尼斯新闻部长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突尼斯新闻部长阿卜杜勒—拉扎克·克菲和夫人。
邓力群向突尼斯客人介绍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形势以及整党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见后,邓力群设宴招待克菲夫妇和随行人员。
今天上午,穆青会见了克菲。双方就新闻合作问题进行了友好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今天晚上设宴招待突尼斯共和国新闻部长阿卜杜勒—拉扎克·克菲一行。


第5版()
专栏:

田纪云会见波兰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行长格拉热吾斯基率领的波兰华沙商业银行代表团。
田纪云对波兰多年来第一次派高级银行代表团来华访问表示热烈欢迎。波兰客人将于日内回国。


第5版()
专栏:

黄华会见科隆市长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隆市市长诺尔贝特·布尔格,同他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