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集会
纪念杰出的爱国民主将领 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西安事变”主要发动者之一杨虎城将军诞辰90周年
邓颖超主持会议 王震在会上讲话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礼堂举行集会,纪念杰出的爱国民主将领、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西安事变”主要发动者之一杨虎城将军诞辰九十周年。
杨虎城将军1912年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靖国军,后参加国民军。他于1924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先后任国民军师长,国民革命军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36年12月12日,他与张学良将军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邓颖超、王震、杨尚昆、宋任穷、胡启立、许德珩、胡愈之、杨静仁、程子华、康克清、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肖华、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叶圣陶、屈武等,出席纪念会。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民、女儿杨拯坤等也参加了纪念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主持了纪念会。她说,叶剑英同志对今天的纪念会很重视。她转达叶剑英同志的话说:“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在纪念会上讲话。他说,杨虎城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中国现代史上名震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日战争,有功于国家民族。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他的诞辰,是纪念他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并对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王震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了杨虎城将军的生平事迹。他说,杨虎城将军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积极主张联共;他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赞赏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一直和共产党人保持良好的友谊,他被国民党蒋介石杀害,是为坚持爱国民主的立场而壮烈牺牲,他的伟大业绩永垂史册。王震说,现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我们纪念杨虎城将军,要继承他的爱国主义遗志,为振兴中华,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而努力。
当年在十七路军中做过党的地下工作的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在纪念会上讲话说,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和迫害共产党人,但杨虎城部队内的共产党员没有一个受到迫害,杨虎城将军堪称是我党最早的、最真挚的朋友之一。王炳南说,他在与杨虎城将军的交往中有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杨虎城将军相信共产党,把自己和部队的命运、前途完全和我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杨虎城将军的求知欲很强。杨虎城将军在被囚期间还托人带话,嘱他“坚持抗战,迎接最后胜利”。王炳南说,原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已先后起义,并在不同的战线上为国家贡献力量。大家怀念杨将军,决心在杨将军的精神激励下,在各自岗位上继续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做出努力。杨将军的英名千古不朽。
当年在东北军中工作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在讲话中回顾了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密切合作,与共产党联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事迹。他说,西安事变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这两位历史功臣将永远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今天,我们要发扬他们的精神,广泛团结国内外一切爱国人士,努力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在讲话中回顾了当年自己与杨虎城将军的交往之后说,当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领袖人物中,杨虎城将军已经长眠地下,张学良将军仍然羁留台北,现已进入耄耋高年。死者已矣,生者何堪,我们这一代老人,亲身经历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沧桑巨变,大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初步繁荣昌盛,唯一的憾事是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他再次寄语以蒋经国先生为首的台湾当局,要顺应历史潮流,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样,才对得起子孙后代。
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民代表杨将军的家属在纪念会上讲话。他追思他父亲的养育之恩和教诲,为他父亲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成为中国国民党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而自豪。他表示,作为杨虎城将军的家属,一定要继承将军的遗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同时,也热切盼望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分隔的局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有关方面负责人平杰三、李贵、彭友今、汪锋、孔从洲、阎揆要、何柱国、刘鼎、童小鹏,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代表人士,杨虎城将军的亲朋故旧共500多人参加了纪念会。(附图片)
杨虎城将军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主席台。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无产阶级革命家杨秀峰同志的生平事迹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无产阶级革命家杨秀峰同志的生平事迹
杨秀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
杨秀峰同志一八九七年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早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九二九年赴法留学,次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留法学生和华侨的反帝同盟组织,积极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活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领导留法学生和华侨游行示威,被法国反动当局驱逐出境。他辗转比利时、德国和英国,参加当地共产党中国语言组工作。随后,到苏联学习,曾遭到王明的政治迫害。他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杨秀峰同志于一九三四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主要在平津文化教育界上层人士中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对反动文人陶希圣之流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投降卖国行径进行无情的揭露。杨秀峰同志积极参加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被广大青年学生誉为“红色教授”。他在刘少奇、彭真、林枫等同志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发起、组织和领导华北各界救国会,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声援上海“七君子”等革命活动。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同志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投笔从戎,带领和组织平津等地进步学生深入农村,组建冀西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任司令员,并任晋豫区党委委员。一九三八年,为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抗战,在冀南、冀中区党委的共同领导下,他创办了河北抗战学院,担任院长,造就了大批抗日中坚骨干。与此同时,在我一二九师指挥下,他率冀西游击队由太行山区向河北南部平原挺进,参加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担任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区党委常委。在此期间,他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同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九四○年杨秀峰同志担任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一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建立,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并先后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是创建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太行分局、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在发动群众、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发展边区文教事业、动员人民参军参战、扩大人民武装、支援前线等方面,为巩固人民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组织领导的生产救灾运动,曾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表彰;他组织领导的“精兵简政”,被毛主席誉为“模范的例子”。
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杨秀峰同志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华北局委员,协助董必武同志主持华北人民政府的日常政务,为支援全国的解放、迎接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国初期,杨秀峰同志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党组书记、华北局委员、河北省委常委。他为“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医治战争创伤、战胜自然灾害、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作了大量工作,对河北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五年,杨秀峰同志先后担任高教部、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并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他为发展我国的人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地执行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建设人才,倾注了他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与杨秀峰同志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65年,杨秀峰同志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他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和坚定地贯彻执行人民司法工作路线,深入基层、依靠群众,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人民司法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十年动乱中,杨秀峰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他坚持原则,对林彪、江青一伙的罪恶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高贵品质。
粉碎“四人帮”以后,杨秀峰同志担任五届政协副主席,五届人大常委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他坚决拥护和全面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在晚年主要从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主持和参加了许多重要法律、法令的起草和制定,对我国革命法制和法学研究工作发表和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直至病重期间,他还关心着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杨秀峰同志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法学体系凝聚了全部心血。
杨秀峰同志是党的七大、八大和十二大代表,八届中央委员。他忠诚党的事业,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凡是党的号召,他总是带头响应,身体力行,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他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废止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决定,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恳切地提出不要选他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三向党中央请示不要把他列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主动提出离休。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党的十二大主席团给他写了致敬信,对他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工作中对党和国家所作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敬意。
杨秀峰同志积极主张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他临终之前一再叮嘱,在他身后一不开追悼会,二不留骨灰,三把他的遗体献给医学事业。杨秀峰同志一辈子想着党、想着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杨秀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在半个多世纪中,他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民族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了全党同志的尊敬。他忠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他一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在政治上和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他作风正派,刚直不阿,坚持原则,坚决向一切危害党的事业的不良倾向进行斗争;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克勤克俭,以身作则;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谦虚诚恳,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亲自动手,雷厉风行,讲求效率;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爱护干部,平易近人,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生活于群众之中。他的高风亮节,是全党同志学习的楷模。在这次整党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杨秀峰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
杨秀峰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国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同心同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十二届二中全会关于整党的决定,为全面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宏伟纲领而努力奋斗。


第4版()
专栏:

应邀赴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进行友好访问
彭冲率全国人大代表团离京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进行友好访问。
代表团副团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涛。团员有全国人大代表项淳一、曾定石、何郝炬。据悉,代表团应墨西哥参议院的邀请将从11月29日开始访问墨西哥,然后应哥伦比亚议会的邀请于12月8日至15日访问哥伦比亚。
临上飞机前,彭冲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他说,我们这次访问,是为了加强全国人大同墨、哥两国议会的联系,增进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同墨、哥建交以来,经过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往,促进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他说,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将同墨、哥两国议会等领导人友好会见和交谈,同各界人士进行接触,广交朋友,还将学习他们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他表示相信,这次访问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秘书长王汉斌等。墨西哥驻华大使安吉亚诺,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恩里克·波萨达也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深切悼念杨秀峰同志
杨秀峰同志在工作。
杨秀峰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1980年7月25日,杨秀峰(前左二)、胡子昂(前左一)等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工读学校视察访问。
杨秀峰同志在任高教部部长期间与学生们在一起。
1939年初,杨秀峰、邓小平、蔡树藩、朱德、刘伯承、罗瑞卿、聂荣臻同志(自左至右)在太行山上。
1982年7月,杨秀峰、彭真、彭冲同志(自左至右)在中国法学会成立大会上。 (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