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专栏: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作出规定
整党要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群众意见
对于批评意见,一要诚恳欢迎,二要切实改正错误。不允许对提意见者和批评者打击报复,违者严肃处理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于本月19日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在整党中要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党外群众的意见的若干规定,作为第三号通知在党报发表。望各级党委遵照执行,不另行文。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在整党中要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党外群众的意见的若干规定
(一)在整党中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诚心诚意帮助我们把党整好的党外群众的意见,这是整党要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我们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合作,和保持同广大党外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具体表现。各级党委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党外朋友帮助整党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二)中共中央于10月27日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是实行上述办法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一切有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其他有代表性的党外群众的地区、部门、单位,都可仿行。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出席和主持会议,认真听取党外朋友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回答党外朋友提出的有关整党的各种问题。在整个整党工作期间,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应成为一种制度。此外,各级党委还应有专人或专门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诸如书函、征询、登门拜访、个别谈心,同党外人士经常联系,随时听取、收集和反映他们的意见。
(三)整党决定关于“整党只解决我们党内的问题,不要求各民主党派进行作风和组织的整顿”的规定,各级党委必须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一定要彻底消除朋友们的疑虑,使他们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在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可以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提出意见,也可以对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党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提出意见。各级党委要向党外朋友通报对他们所提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
(五)在整党过程中,党外朋友对于我们党内某些人的严重违法乱纪甚至刑事犯罪的揭发材料,可送给管理这些人的上一级党组织,上一级党组织要负责调查处理。党外朋友对某些党员的作风有意见,可直接向这些党员所在的党组织反映,也可向本人提出。
(六)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确对待党外朋友的意见和批评,而且要教育广大党员正确对待。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或负责同志拒绝听取党外朋友的意见和批评,更不允许对提意见者和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违者要严肃处理。他们对党的工作提意见,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不良作风和错误进行批评,只能抱热情欢迎的态度,而不应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
(七)对于党外朋友所提的各种好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都要努力付诸实施,贯彻边整边改的精神,使党外朋友和广大群众都能及时看到整党的实际成效。有些意见可能一时难于执行,也要充分说明原因,而不要随便许愿,结果做不到,使他们感觉我们轻诺寡信。至于所提的意见经调查与事实确有出入者,亦不必匆忙辩解,而应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向提意见的朋友说明真相,既表示开诚相见,亦免致以讹传讹。
(八)上述各项规定的原则精神,对于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也基本适用。所有党组织都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使党外群众确实能够对党员干部和党员充分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各级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对于党外群众的批评意见,一要诚恳欢迎,二要切实改正错误。
第1版()
专栏:
日本青年盛会热烈欢迎胡耀邦总书记
小野寺致欢迎词,表示决心朝着二十一世纪发展新的日中友好关系
胡耀邦发表演说,回答问题,并邀请三千名日本青年于明年访问中国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6日电 日本青年欢迎胡耀邦总书记实行委员会和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等6个日中友好团体,今天上午在东京的日本广播协会演出厅举行青年集会,热烈欢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日,并会见日本青年。
大会主席台上,中日两国国旗并排高悬,并且安放着一盆青松,象征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日本各界青年、从事日中友好活动的各界朋友,以及中国留学生等,共3,000人,出席了这个充满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间的友好情谊的盛大集会。
7位日本女青年向胡耀邦和他的正式随员赠送了花束。实行委员会委员长、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小野寺喜一郎,代表主办方面致欢迎词。他表示,日本年轻的一代将在为日中友好披荆斩棘、架桥开路的老一代所奠定的基础上,决心遵循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所载明的宗旨,“为未来的和平、繁荣,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朝着二十一世纪,为发展新的日中友好关系而努力”。他说:“胡耀邦先生对日本的访问,对日本和中国来说,对日本青年和中国青年来说,都将成为开创新时代的出发点。”
接着,胡耀邦在热烈掌声中发表了演说。当他宣布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在明年秋季访问中国一星期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胡耀邦最后用日语高呼:“中日友好万岁!”他的演说一再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接着,胡耀邦回答了3位日本青年提出的问题。他在回答关于中国当前正在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时说:“中国现在清除精神污染,我们没有进行运动。精神污染,主要是指理论界、文艺方面的极少数人有不利于建设‘四个现代化’、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的言论和作品。我们采取的是自我批评与批评的方法。”他着重指出,清除精神污染,不但不会妨碍而且会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关于学习外国经济建设经验问题,胡耀邦说:
“我们愿意学习一切国家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不是只向一个国家学,而是哪一个国家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先进,就向哪个国家学习。”胡耀邦在答问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青年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拿出最大的劲头来”。他说:“世界上最大的精神污染就是核讹诈;首先要清除这个人类的最大精神污染。”他还希望日本宗教界的朋友和中国宗教界的朋友继续发展友好关系。
胡耀邦即席答问,谈笑风生,会场上发出阵阵笑声,气氛活跃。最后,小野寺委员长向胡耀邦赠送了礼品;胡耀邦也把两部中国彩色纪录影片《锦绣河山》和《快乐的大家庭》作为礼品送给日本青年。(附图片)
胡耀邦同日本青年团体负责人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1版()
专栏:
邓小平赵紫阳彭真和首都各界人士
向杨秀峰同志遗体告别
遵照杨秀峰遗愿和家属意见,治丧事宜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赵紫阳、彭真和首都各界人士五百多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今天下午前往北京医院,向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同志的遗体告别。
杨秀峰同志遗体安卧在松柏和鲜花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人士来到杨秀峰同志遗体前默立致哀,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杨秀峰同志的夫人孙文淑等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前往向杨秀峰同志遗体告别的还有:万里、王震、韦国清、杨尚昆、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姚依林、邓力群、陈丕显、胡启立、郝建秀、薄一波、江华、陈锡联、段君毅、黄火青、程子华、许德珩、王任重、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胡愈之、荣毅仁、叶飞、郑天翔、杨易辰、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叶圣陶、屈武,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杨秀峰同志的生前友好等。
遵照杨秀峰同志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杨秀峰同志的治丧事宜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
杨秀峰同志病重期间,胡启立受胡耀邦委托到医院探望过,彭真、韦国清、宋任穷、陈丕显、乔石、薄一波、李维汉、肖克、王任重、郑天翔、吕正操等同志曾到医院探望。杨秀峰同志逝世后,徐向前、聂荣臻、陆定一分别打电话或电报,对杨秀峰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附图片)
邓小平同志向杨秀峰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总书记在日本各界青年集会上发表演说
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心愿
睦邻友好关系要长期稳定发展寄希望于青年
新华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上午在日本青年欢迎胡耀邦总书记实行委员会和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等六个日中友好团体举行的青年集会上发表演说。演说全文如下:亲爱的日本各界青年朋友们以及为中日友好作出过贡
献的年长的朋友们:
今天同贵国各界青年的代表人物见面,是我这次访日的一个重要日程。这个日程,是我主动建议的。承蒙贵国政府首脑和各友好团体的热烈赞助和精心安排,得以实现。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非常兴奋。
为了同大家见面,我特意请中国青年的最大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领导人王兆国同志,一起前来。这也是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一起向日本人民的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谨致充满友好情谊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想向各位朋友简略说明我们国家和我们党对我国青年的两个根本要求:第一,要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第二,要同各国青年和人民友好。这就是说:一定要勇敢地为祖国的独立、统一、繁荣和富强而献身,决不容许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发展同各国人民和青年的友谊,决不容许损害别国人民的利益。解放前中国长期落后,受尽欺凌,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人民遭受的灾难,以及人民为摆脱悲惨境地而进行的英勇奋斗,使我们深切感到,这两个根本要求是何等神圣,何等可贵!可以向你们保证,也向全世界的青年朋友保证,中国青年将永远坚持这两条宗旨,世世代代,信守不渝。
说实在的,我对青年抱有特殊的亲近感。这当然不仅是因为我同其他年长者一样,都是由青年过来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我一生中,从事青年工作的时间长达二十年。长期的经验,使我相信这样一个真理: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未来主宰者。人类总是一代一代地不断前进,青年也总是一代一代地不断前进。我衷心希望你们面向未来,在自己祖国的和平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日本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战后年代,日本人民勤奋努力,把自己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又吸取过去的教训,使日本同邻国的关系逐步正常化。我热烈祝贺日本民族的兴旺发达,并且相信当着你们接替上一辈人的时候,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之隔的近邻。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长达两千年,这在世界民族交往史上是罕见的。大约半个世纪的严重对抗,特别是你们国家的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曾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终结了对抗的历史,开创了友好和睦的崭新历史篇章。
今天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一个总目标,一个很好的理想。如果说三十年算一代,那末战后一代已经过去。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把我们这一代已经奠定的友好关系,首先传给今后一代到两代,使今后三十年到六十年的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一代接一代,一代好一代,才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因此,我们两国领导人在谋求睦邻友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时候,特别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两国青年,相互了解,相互信赖,深刻认识到中日和平友好来之不易,认识到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不同,但是一定要友好相处,也完全能够友好相处。
友好相处,需要一种谦虚的精神。民族不论大小,国家不论强弱,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是很发达和很强大的国家,也应当随时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力量的限度:什么事能够干,什么事不能干?何者顺应历史潮流,能够成功;何者违反人民意志,招致失败?一位盛赞日本战后建设成就的美国学者,在《日本名列第一》那本书中说到国与国之间可能发生悲剧时,引用了古希腊悲剧中那些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们,由于骄傲自大,获罪于复仇女神,自招沦亡的动人故事。故事说,伊卡洛斯得到翅膀,得意忘形,竟向太阳飞去,结果蜡制的翅膀溶化了,终于葬身海底。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两国青年来说,可以从中得到很好很重要的启示。
为了加强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发展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我要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向贵国的各友好青年团体发出邀请:明年九、十月间,我国秋高气爽时节,请你们派三千位青年朋友来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希望得到贵国政府和各友好团体的赞助和支持。当然,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可能没有多少可看;但是作为邻邦的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从事于和平建设的人民,究竟是值得认识的。相信青年朋友一定能够感觉到,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对于日本人民和日本青年,是满怀友情的。
听说你们很喜欢自己国家的一首《青年之歌》。歌中有两段唱道:“你走的道路,漫长遥远;为什么能坚韧不拔,永往直前?你走的道路,充满希望;曙光初照时,青年朋友又开始迈步向前!”中日两大民族睦邻友好关系长远发展的道路,难道不就是这样充满希望、曙光初照的道路吗?让我们两国青年携起手来,为着我们两国更加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的未来,坚韧不拔,永往直前!
谢谢各位!
第1版()
专栏:
李先念会见阿尔瓦
新华社上海11月2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先念今天晚上在上海会见并宴请秘鲁人民行动党总书记、秘鲁共和国第二副总统哈维尔·阿尔瓦·奥兰迪尼和由他率领的秘鲁人民行动党代表团。
李先念在讲话中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远道来访的秘鲁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中国和秘鲁相距遥远,但中国人民和秘鲁人民的友谊是源远流长的。秘鲁是拉美与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自1971年中秘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日益发展。
李先念说,中国和秘鲁同属第三世界,过去有相似的遭遇,现在又面临共同的任务,在维护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我们都主张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他说,中国人民十分钦佩秘鲁灿烂的古代文化,赞赏秘鲁在当今国际事务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和不结盟运动中的积极作用,衷心祝愿秘鲁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阿尔瓦总书记在讲话中感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他一行的热情欢迎。他说,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为有机会访问这文明古老的国家感到荣幸。他说,中国的社会模式引起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注意。中国人民在艰苦地英勇地经受了一场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之后,在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人之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个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差别。他说,目前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以便吸收他们当中有益的成分。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同心协力克服不发达的状态,为了全面提高福利水平而努力工作。
会见和宴会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出席宴会的有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杨堤,中联部副部长朱良和秘鲁驻华大使阿莱萨等。
阿尔瓦总书记率领的代表团是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于昨天晚上到达上海的。(附图片)
李先念会见阿尔瓦。 新华社记者杨溥涛摄(传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