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党员作家的迫切任务
李瑛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向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积极参加整党和投入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的任务。这两个任务的提出,顺乎潮流,得乎民心、党心。特别是把清除精神污染作为整党的一部分,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我相信,这一决策的深入贯彻,必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全国社会风气的好转,并会直接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就文艺战线清除精神污染这个任务来说,最近以来,大家已列举出许多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文艺战线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精神污染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我在这里想补充的是,那些宣扬色情、低级趣味和商品化的作品,固然是一种污染,需要坚决清除;但还有一种污染,比较起来,更不易识别,更为危险,对青年人的思想毒害也更大,更需要下大力去清除。这就是一些以貌似严肃的工作态度,去表现那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格格不入的内容的作品。比如那种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作为创作主题的理论和创作;那种宣扬超阶级的爱、模糊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界限的作品;那种表现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作品;以及某些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宣扬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作品等等。在诗歌创作中,在所谓“表现自我”理论的指导下,有的诗作者盲目地追求现代派的一套,用难以捉摸的隐喻和艰涩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绝望,宣扬在失望重负下心灵的苦痛;罗列一些奇异的形象和令人费解的暗示和联想,渲泄对社会的不满等等。诸如此类,它们也许并未直接表现色情或下流,但却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红纸裹着的烂肉”,蜜糖拌和的毒药;它们虽未指名道姓地直接谩骂社会主义,但却利用了文艺潜移默化的作用,毒害人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心灵,实质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对党的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在政治上造成一种消极的后果。虽然宣扬这些理论和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我们的同志;也不可否认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的失误,是在正常的艺术探索下发生的,但不能因此忽略了精神污染的严重危害。确如小平同志所讲的:“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对部队来说,这种污染,足以涣散军心,瓦解斗志,破坏部队战斗力,后果则更为严重。对此,共产党员作家决不能不闻不问,采取自由主义态度;更不能再熟视无睹,甚至还认为是生动活泼和“双百”方针的体现。
这次学习,对我触动甚大的,还在于文艺战线上出现的这种思想混乱,这种有负于党的期望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令人痛心的状况,党中央早已一再地敲起过警钟,而局面仍未有大的改观。记得1981年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就曾针对文艺上某些不健康的、消极的、有害于人民的现象,一些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和文艺界领导上的涣散软弱状态,及时地提出了批评。此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正如耀邦同志在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党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重要意见,没有引起文艺界同志的充分注意。”现在距离耀邦同志讲这番话,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但文艺思想上的混乱状况,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精神产品的完全不顾社会效果的商品化倾向,在部分同志中,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以至不得不由党中央再次把警钟敲响!
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是值得正视的:
一是相当一部分作家,特别是青年作者中的一些同志,对无产阶级政治持淡漠的态度,有些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政治有一种极不正确的“成见”,一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就认为是老一套,是正统、保守、极“左”、僵化,于是被讥讽和嘲笑;有人对政治厌倦,认为离政治越近越危险,认为政治会玷污艺术这个“圣物”,起码政治会束缚自己的艺术个性,破坏自己的形象思维……等等。甚至有的作家不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而到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学派中去寻求精神支柱。存在这种情况,这种精神状态,自然不仅不可能旗帜鲜明地抵制精神污染,连保证自己不搞精神污染也难以做到。
二是文艺界这几年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健全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空气。急需把开展同志式的、实事求是的、和风细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常化起来,经常化起来;我们的作家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把这种监督看成是我们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动力。而现在,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由总结过去批评中简单化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教训,发展到错误地排斥一切正常的批评;对精神污染,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姑息迁就的态度,乃至出现了由越批越香,发展到个别人竟借批扬名,甚至以“挨批”为荣的咄咄怪事。在这种空气下,错误的东西当然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畅行无阻。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某些时候也就难以保持优势的地位。
因此我觉得,要有效地清除精神污染,保持共产主义思想的纯洁性,必须充分认识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斗争,是提到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的一个紧迫和长期的战斗任务。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有必要首先向自己提出一个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任务,坚决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也要防止站在“左”的立场上去反对精神污染,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这段话应该永远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个优秀作家,是不应该、也不会是回避政治倾向性的。恩格斯曾举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曾举但丁和塞万提斯,也曾举席勒,当然也更举亨利希·海涅这些优秀作家为例,有力地说明过这一点。他还热切地期望有新的但丁的出现,来宣告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我们是党员,是革命作家,当然要讲马列主义世界观,要讲革命性,讲党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作家、革命作家,都能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都能自觉地以党性和作家的革命责任感要求自己,怀着庄严的使命感来写作,有一种严肃的道德追求,那么文艺战线在继续解放思想的同时出现的支流问题,一定会得到纠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势地位一定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不仅不会导致重犯过去“左”的错误,束缚文学艺术的生产力,而且肯定会催生出一个更加繁荣和健康的文艺新局面来!


第7版()
专栏:

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
胡风
因为多年来陷在病中,读书看报刊都很困难,对文艺领域里的实践情况知道得很少。由于党中央的重大号召,由于一些作家的热烈发言,我才知道,文艺实践中的不良倾向近年来有所发展,还出现了新的现象,如现代派、“朦胧诗”等。这些倾向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把它们的性质断定为起污染作用的东西,号召文艺战线大力做清除工作。
有污染,就得消除它,就得正视它,分析它的性质,向广大读者和人民说明那是怎样有害的东西,这就需要动员整个文艺战线上有能力作战的同志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急迫的一面。我粗浅的理解是,这一面应该和一向做的积极性的工作联系起来,应该依然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应该重视老、中年作家的创作潜力,应该重视青年作者和广大文艺读者的潜力,在热情的民主的组织工作中,发动他们投入积极的创作。这才能够使广大读者和观众在认识以至痛感到污染危害性的同时,得到健康的真善美的精神食粮,得到社会主义的营养,成长为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在清除危害作用的同时,壮大主体的战斗力量,不致象曾经有过的那样,只有口头上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无实践上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精神收获。
清除文艺领域的精神污染,是一项重大的急迫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坚实的工作,这才更能够建立起必胜的坚定的信心和具体工作计划。


第7版()
专栏:

美术家的崇高责任
刘开渠
我衷心地拥护十二届二中全会的整党决定以及关于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决策。学习了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的讲话,我更深刻地感到整党和清除精神污染,是关系到全党全国的兴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两件大事一定能胜利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术事业日渐繁荣,尤其是很多中青年美术家,在表现时代新精神,塑造先进人物形象和事迹方面,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可惜的是,除了中国美术馆,首都各处展览场所太少,有很多应该展出的美术作品,不能展出和广大群众见面。各省市也有这种情况。
美术界绝大多数的画家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深入生活,加强艺术表现能力,以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做出贡献。在党中央的重视下,全国城市雕塑也开始建立。
但近几年来,确有少数画家、雕塑家受外来的腐朽现代美术影响,宣扬唯心主义艺术观,以表现自我为目的,甚至有的影射、讽刺社会上的新事物,污染了观众的精神。在中国画方面,有一部分人创作上粗制滥造,以卖钱为目的,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年中扩散唯利是图的歪风邪气。在雕塑方面也不例外,有极个别的地方,利用恢复古代雕塑的机会,制作了一些封建迷信的塑像,扰乱人们的思想。
对美术界这种错误倾向的危害性,绝不能低估。绘画、雕塑是视觉形象的艺术,它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长久存在。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美术,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艺术必须对社会主义的前进有益、对绝大多数人有益的标准,旗帜鲜明地对这种错误倾向和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同时,美术界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要学好《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同志在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据以指导我们的美术创作、美术理论工作。还要经常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督促我们不停地前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人民美术应有的贡献。这就是美术家的崇高责任。
(以上两文是作者在中国文联召开的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第7版()
专栏:

创作有个性的电视剧
李宏林
电视剧《华罗庚》中有一场戏:青年时的华罗庚帮助父亲经营杂货店时,由于不满兵痞欺凌,杂货店被砸了。父亲气哼哼地要找华罗庚算帐。观众们以为此时的华罗庚,或在为社会的黑暗而气愤,或是为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苦恼。然而,出乎人们意料,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华罗庚,正伏在案上演算数学题……此刻,一个胸怀大志,意在攀登数学高峰的未来科学家的形象,一下子跃然于屏幕。这是有个性的情节,有个性的人物。
艺术创作不能没有个性,艺术家们只有创作出有个性的艺术作品,才能成功地把自己的思想和美学追求传达到人们的心里去。我们要创作有个性的电视剧。但是,我们每年播出的几百部电视剧,其中有多少是能使观众满意的、有个性的电视剧呢?
今年我看了几部惊险样式的电视剧,尽管剧名差异很大,但情节大同小异,不外乎:发现尸体,火速侦探,线索迷疑,初识破绽,罪犯杀人灭口,最后大鲨归案……我常想,中国如此之大,侦破案件就这么一个模式吗?那些公安干警们,除了我们从银幕上看到的严肃的工作,侦察中的争辩,紧张的格斗,就没有一些我们可理解的、平常人的普通而又含有令人起敬的生活内容了吗?最近,我有机会走了几个省,接触到不少公安战线的同志,听说了不少案例。虽只是粗略地了解,已经深深地感到,我们目前创作的某些惊险样式的电视剧,不少只是抓些“大约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袭用点侦破惯用的编剧套子,编成几集剧。这类作品,难免一般化,很难说得上有什么个性。没有个性的关键问题是作者缺少对生活的了解,缺少在了解中所发现的思想内含。
这几年我试着写了几部电视剧,那种由于对生活不熟悉,而顺着一般编剧套子,只写“大约摸”的蠢事也干过。后来,我创作了《新岸》和《家风》,得到一些观众的鼓励。这两部电视剧中被观众接受下来的东西,无不是生活的馈赠。
《新岸》通过艺术形象所阐述的思想,即:经过党的教育,一些失足青年的心灵上有闪光的火花,全社会应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这是我经过调查后产生的一种认识,发出的一点感慨。当时有些人认为是冒险的。我着意塑造一个有志向上的女失足青年的形象,把她推上屏幕的主角地位,试图用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呼吁。
如果说《新岸》在艺术上还有点独特的东西,那不是我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生活本身提供了一块可供开垦的肥沃的土地:刘艳华和高元钢,由于各自的独特地位,在真实的生活中长久地默默无语。我在旁白中写道:“半哑人似的半年生活过去了……”这是真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独特生活,激起了我和导演追求创造艺术上的独特风格的热情。近几年来我在采访中,发现那些为人民立下功绩的先进人物,每个人都有一部不同于别人的性格形成的历史,都是一个藏有奇异珠宝的艺术创作宝库。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我们会惊喜、振奋,一个个独特的人物、情节、细节便会在面前跃动,有时它们独特得难以想象,象《家风》里张旭的两项“彩礼”要求,一是几尺花布,二是接回在外寄养的小妹,想象力再丰富的作家也难以想象出来。它是在生活中实有的,也是独特的、感人的。这种独特性,不正是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孜孜以求的吗!要创作有个性的电视剧,就必须到生活的宝库里去开掘。
有的电视剧,说是依据某某真人真事而作,但一到节骨眼上就显得捉襟见肘,出现不合情理或落俗套的情节,显然这是作者的编造。有的电视剧又唯恐失真,大量罗列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而忽略了对蕴含在这一系列事迹后面的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不能从大量现象中提炼出一种新颖的、启迪人的富有个性的思想。这种情况的产生,实际上仍然是作者不熟悉生活、不理解生活所造成的。
然而这方面的问题常常易被作者所忽略,因为创作纪实性电视剧有个假象:由于创作者与被写作的对象人物直接接触,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一些事迹材料,以为是熟悉人物了、了解生活了。其实这些所得,大多是生活表面上的东西。所以写纪实性电视剧,表现新人,也要创造“这一个”,要沿着人物的足迹,去寻找人物的思想源流,探讨性格形成的历史,挖掘那纯属这个人的独特的性格。不做这种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探讨,纪实性电视剧就会失去艺术价值,而成为简单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广告”。让我们投入到火热的四化建设的生活洪流中,去发现,去开掘,在电视剧这块新开垦的土地上,为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具有个性的电视剧而艰苦耕耘吧!


第7版()
专栏:提高电视剧质量笔谈

根深才能叶茂
史践凡
提高电视剧质量的环节很多,涉及面广,而提高创作队伍中导演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提高导演的专业技能,则是提高电视剧艺术质量的重要一环。
导演从接剧本到拿出成品,这整个的创作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成四个字,一是分析,二是处理。分析就是导演接到剧本后对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情节结构等等的认识和理解。处理就是导演在分析理解基础上的艺术构思。二者交织在一起贯穿于导演创作的始终。因此,一个导演如果不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准确地分析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的思想脉络,更不可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的本质、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深入生活的时候,也必然缺乏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运用技巧的时候,也会因为缺乏思想深度和真实生活的依据而浅俗平庸。因此,我认为要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关键在于尽快提高导演的马列主义水平,以及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对生活不断深入和对技巧的不断探求。
回顾自己所导演过的几部电视剧,就这方面,颇有感触。
前年,我们接受了拍摄第一部传记性连续剧《鲁迅》的任务,摄制组全体同志首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鲁迅的论述,详细地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反复研究了有关鲁迅的资料,并走访了鲁迅的故乡和亲人。我们知道,只有准确地分析鲁迅,深刻地理解鲁迅,才有可能把连续剧拍出一定的思想深度来。在我们对鲁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后,对长期在宣传鲁迅时有意回避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研究、再认识,从而抓住了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具有戏剧性的少年鲁迅思想成长的主线。为了能真实地再现那个时代,全体创作人员深入到绍兴生活了五个月,走街串巷、寻旧查古、拜访老者、请教行家,经过全组的努力,在屏幕上较好地再现了少年鲁迅的成长以及那个时代绍兴的风貌和乡土气息。画面上堆积如山的酒坛子、震耳欲聋的打锡铂、唱腔优美的目莲戏,都是创作人员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沉到生活里面去才找到的艺术火花。我们这个平均只有32岁的摄制组,绝大多数连解放前是什么样都没有见过,如果不靠正确的观点,不靠深入生活,不靠向人民群众请教,不借鉴成功的艺术作品,要比较象样地完成任务,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当然,一个作品不可能十全十美,一个导演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是成功的。当接到一个不十分成熟的剧本,而又没有条件或没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分析剧本和深入生活时,势必会把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暴露在观众面前。
在拍摄《鲁迅》之前,我曾满怀激情地去拍摄一部意在反映祖国统一的电视剧。剧情全部生活在外国,主角都是留学生。尽管我们摄制组不曾出国,也不曾接触过台湾留学生,但出于一股政治热情,以及对富有诗意般剧情结构的迷恋,我们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和电视特技,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硬是把它“啃”下来了。当时看似乎还可以,但时隔一年后,重播这个节目时,尽管全剧的主题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但毕竟缺乏扎实的生活根基,在艺术上明显地感到单薄和肤浅。我有些坐立不安了,这部电视剧没有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通过自己艺术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坚持思想、生活、技巧这三者不可分割的创作原则,才能拍摄出有深度、有质量的艺术作品。
目前,全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数量很多,但质量高的却有限。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或忘却了被称为“老生常谈”的这一创作原则。在选题材、定本子的时候,忽视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单纯地追求有没有“戏”,能否“催人泪下”或简单地迎合一小部分观众,以他们的趣味来决定取舍。结果,一些原来剧本就先天不足,存在不少问题,在拍摄过程中非但得不到纠正,反而越描越浓。
有的创作人员对深入生活不重视,有的甚至怀疑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创作时关起门来靠“灵感”生编硬造,既不考证历史的真实,也不遵循生活的真实,再加上盲目地模仿一些外国影剧艺术中花里胡哨的东西,这在文化水平和审美要求日益提高的观众面前,自然会显得粗俗平庸了。应该承认,这类作品目前还是占有相当数量的。
如果说,前几年打开局面是当务之急的话,那么,眼下的紧迫任务则是迅速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其中要特别重视对主要创作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只有使这些主要创作人员根基深厚,电视剧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第7版()
专栏:

北京部队某师积极开展群众性影评
本报讯 记者易凯、通讯员邱绪丕报道:最近,全军在北京部队某师召开了电影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会的代表赞扬这个师在开展群众性影评活动以抵制精神污染方面,起了带头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部队放映的电影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些影片中,有不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影片。但是,也有一些格调不高、质量低劣、给社会带来一定精神污染的片子。有些影片虽然很好,由于部队这个特定环境的限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怎样才能消除电影中的这些精神污染呢?开始,有的单位采取禁演那些有副作用的电影来抵制。结果,效果并不好,战士们看不成电影,很有意见。形势逼着领导下去搞调查。调查中,他们发现所属炮团九连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这个连从1978年开始,坚持开展群众性的影评活动,引导干部战士自觉抵制电影中的不良影响,从中吸取有益营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师里帮助九连总结了经验,并在九连召开了影评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师党委又专门开会,作出了全师有关影评的四项决定和七项制度。从此,全师群众性的影评活动很快开展起来了。
在开展群众性的影评活动中,这个师注重对干部战士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用共产主义思想去战胜那些不健康的精神污染。评论前,他们引导干部战士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大家明确了评论电影的标准。对那些政治水平、艺术水平都比较高的好影片,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自觉接受教育,并把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各项任务同这些电影的评论活动结合起来。对那些基调健康、但艺术形式不够完美,或个别情节、镜头不够健康的影片,在肯定基本方面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提出善意批评。对部分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散布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对党不信任情绪,在艺术上违背生活的真实,存在假、浅、粗、俗等问题的影片,则在评论中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和批评。近两年来,他们通过对90余部影片的评论,使干部战士耳目一新,不但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而且提高了共产主义思想水平,养成了自觉抵制精神污染的习惯,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
为了提高影评质量,评论中,他们针对战士活泼好动,就采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形式;针对战士年轻好胜,就开展一些带竞赛性的活动;针对搞评论没有大块时间保证,就开展一些短小精干的活动。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全师总结出了映前宣传、映后座谈、出电影评论小报等10种形式。这些形式,既有严肃认真的评论座谈,也有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对干部战士很有吸引力。
群众性的影评活动,是干部战士在娱乐之中自觉抵制精神污染的一项工作,它不象别的政治教育那样,可以用上大课的形式进行。这个师的办法是,发挥影评骨干的作用,让战士自己教育自己。目前,全师已有1,400多名影评骨干,在影评中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为了提高影评骨干的业务水平,他们经常举办集训班。同时,还明文规定了影评骨干的七项任务,开展了评选优秀评论小组、优秀评论骨干的活动,从而使这些骨干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召开座谈会
本报讯 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了创作座谈会。会上,大家一致肯定了近几年来儿童小说的创作成绩,同时指出儿童文学创作还赶不上迅速前进的时代步伐,赶不上广大小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多方面需求和欣赏水平。儿童文学的创作质量亟待提高、突破。目前创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题材狭窄、主题肤浅、人物单薄、情节单调等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儿童文学作者要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会上,大家认为,党中央发出清除精神污染的号召,对儿童文学来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如果自己的情操不高尚,就好比用两只脏手给孩子们洗脸,只会越洗越脏。因此,儿童文学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为孩子们写出又多又好的作品,这也是对精神污染最好的抵制。(谢真子)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杂技界座谈清除精神污染
本报讯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最近在北京召开了清除精神污染的座谈会。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杂技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杂技界存在的精神污染。如建国以来禁演的“吞剑”、“滚钉板”、摧残幼童的“掰膀子”等封建糟粕又在舞台上出现了。有的盲目地仿照西方的表演形式,追求“短、薄、透”的服装及“洋”的表演。有的追求所谓“现代感”,在台上用轻佻的表演,带挑逗性的动作和刺激性的伴奏来迎合社会上的低级趣味。有的私自组班,“一切向钱看”,到外地打场子。还有的团体用“有奖魔术”招徕观众。凡此种种,我们一定要认真加以清除。(黄新树)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作品与争鸣》召开专题座谈会
《作品与争鸣》编辑部最近召开“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清除精神污染”专题座谈会,强调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努力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并加强理论批评的现实性、战斗性和科学性。(西龙)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文艺评论月刊《当代文坛》创刊
由作协四川分会和四川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文艺评论月刊《当代文坛》,定于明年一月创刊,向全国公开发行。该刊的宗旨是高举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研究当代文艺思潮,评论当代作家作品,交流创作经验,活跃理论探讨。(川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