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特里波利停火持续四天后又发生炮战
反对派拒绝阿拉法特条件 阿拉法特部队掘壕固守
本报讯 据报道,法塔赫两派停火协议自9日生效以来,尽管仍有一些战斗,但基本上维持了停火局势。13日反对派又炮击巴达维难民营,发动两次进攻,遭到支持阿拉法特的部队的还击。
阿拉法特11月12日在特里波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实现停火问题时说,停火是“无限期的”。目前,他正在通过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谈判“停火后”的问题。阿拉伯调解委员会主席、科威特外交大臣萨巴赫告诉他,谈判“没有遇到障碍”。
萨巴赫12日说,他与阿拉法特就法塔赫停火问题进行了电话联系。这次接触旨在加强停火协议,并且这些接触将继续保持下去。同时他还派科威特驻大马士革大使与巴解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建立类似的联系。他指出,巴勒斯坦方面强调必需坚持停火,以提供调解巴解分歧的机会。他希望,违反停火的行为将不影响目前为旨在结束法塔赫两派分歧而作出的努力。
但是,阿拉法特的发言人沙克尔在特里波利说,“我们预计不久会重新爆发战斗。叙利亚人来这里是想消灭我们的,他们不会半途而废。”在大马士革的法塔赫反对派发言人13日表示拒绝阿拉法特提出的由阿拉伯观察团实行监督、保证黎巴嫩北部巴勒斯坦人安全的要求,认为这是一个“争取时间的鬼把戏”。同一天,反对派部队炮击了巴达维难民营。阿拉法特指挥部队进行反击,炮火持续了一整天。已经燃烧了11天的海滨炼油厂储油罐再次中弹,引起大火。仍留在巴达维难民营的6,000人继续逃离。那里的地下室因遭暴雨已无法住人,而且缺水断电更给留下的人造成严重困难。阿拉法特的主力正在特里波利挖掘工事,并与该城的伊斯兰统一运动拥有的力量最大的民兵部队联合起来。
(附图片)
图为阿拉法特在特里波利前沿阵地上与战士们在一起。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民阵总书记呼吁停止冲突
突尼斯反对干涉巴勒斯坦内部事务
新华社阿尔及尔11月13日电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总书记哈瓦特迈赫今天在这里对一些非洲国家驻阿尔及利亚大使发表谈话时,呼吁立即停止在黎巴嫩北部的流血冲突,要求包围巴勒斯坦在那里的营地的所有武装力量撤退,把枪口转向共同的敌人。
哈瓦特迈赫同大使们就黎巴嫩北部当前局势进行了交谈。他说:“正当我们的敌人集结兵力准备日内向我们发动一场战争的时候,在黎巴嫩北部却进行着自相厮杀。”
他说:“我们希望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黎巴嫩的各个阵线和叙利亚相互之间能够保持如同非洲6个前线国家间那样的关系。”
据新华社突尼斯11月10日电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今天在迦太基宫同外长埃塞卜西讨论了黎巴嫩北部的局势。
埃塞卜西在事后向突尼斯非洲通讯社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阿拉伯民族对正义和合法的巴勒斯坦事业所承担的义务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他们的斗争,而不是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这是阿拉伯国家首脑1974年在拉巴特会议上达成的一致意见。
突尼斯外长认为,任何阿拉伯国家“都无权以任何方式干涉巴勒斯坦事务”,或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巴解组织。
他指出,目前的局势要求大家统一立场,加强团结,共同努力,以便阿拉伯国家的伟大事业早日得到公正的解决。


第6版()
专栏:博茨瓦纳通讯

向大地要水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早就听非洲朋友说:“到过博茨瓦纳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水的珍贵,体会到水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作用”。记者对这个非洲内陆国家进行短暂访问后,对这一说法有了较深的理解。
在哈博罗内一下飞机,黑、白、淡蓝三色相间的博茨瓦纳国旗便呈现眼前。博茨瓦纳朋友向我们介绍说,黑白两色代表黑人和白人,淡蓝色是雨水的象征,也是这个国家生命的源泉。我们还看到,博茨瓦纳国徽图案上绘有一条波状蓝色带子,上写“普拉”一词,意即“水”。博茨瓦纳人彼此见面时用“普拉”问好,表示互相祝贺“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博茨瓦纳的货币也叫“普拉”,也许,这是形容水跟钱一样贵重的意思吧。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在博茨瓦纳人民心中,水之所以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是因为它在这个国家中实在是太缺乏了。这里全年很少下雨,国土的三分之一以上覆盖着卡拉哈里沙漠。我们在横越该国大半个国土的旅行中,多次越过桥梁,看到桥上写有某某河字样的标牌,其实那不过是一条条干沟,是多年不遇的洪水留下的痕迹。由于缺水,原野上只能稀稀疏疏地长些耐旱的灌木。因此有人编了个顺口溜:“有河没有水,有树不成材”。大自然,对于博茨瓦纳确实是太严酷了!
生活在这块干旱土地上的博茨瓦纳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他们没有坐待大自然的恩赐,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总结出在这块土地上干旱的周期性规律:一般十年为一周期,其中两三年雨水较充沛,三、四年小旱,二三年大旱。根据这个规律,博茨瓦纳人民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抗旱,向大地要水,力争减轻旱情。
博茨瓦纳政府也一直把解决人民饮水和农牧业用水问题列为首要任务。在对全国水源进行普遍勘测的基础上,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全面水利规划。十多年来,已在首都哈博罗内以及其它城镇附近修筑和扩建了4个水库,解决了这些城镇及附近农村的供水问题。
为了战胜旱灾,博茨瓦纳政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农村打井。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有些地方打到500米深度仍滴水不见,有的地方没有淡水水源,打出来的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浇田,尽管如此,博茨瓦纳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还是显著的。目前在全国已有190个村子得到了饮水供应。数十万祖祖辈辈要到几公里外的水坑挑水喝的农牧民,如今不必为喝水问题发愁了。博茨瓦纳政府还制定了每年为45个村庄解决吃水问题的计划,争取尽早达到“人人都能喝上井水”的宏大目标。
博茨瓦纳在兴修水利方面作出的努力,增强了抵抗干旱的能力。全国矿业资源和水利部长契埃佩告诉记者:六十年代初,严重的干旱使博茨瓦纳三分之一的牛死于干渴,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靠救济过活,更多的人则为找水疲于奔命。今年的旱情比那年严重,虽然也造成了一些牲畜死亡和农业减产,但经济损失要比那次小得多。说到这里,他加重语气说:“如果在独立前碰上这样持续三年的干旱,那就会尸横遍野,后果很难想象了!”
是的,正是由于在解决“水”的问题上作了巨大的努力和取得可喜的成就,大旱之年,我们在博茨瓦纳的土地上依然听到笑声。
(附图片)
博茨瓦纳肉类公司牛皮加工厂的污水化学处理池。牛皮加工厂的污水,经过化学处理,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生物处理,过滤、沉淀后,便可用于灌溉。 新华社记者 戈春江摄


第6版()
专栏:

津巴布韦博茨瓦纳澄清边界冲突真相
本报哈拉雷11月12日专电 记者马世琨、鲍世绍报道:津巴布韦负责安全事务的国务部长穆南加瓜11月11日向津巴布韦报界透露,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两国的部长11月10日在津巴布韦的布拉瓦约举行了特别安全会议。会议澄清了两国边界冲突的真相,使这两个前线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个月来,两国发生了两次边界武装冲突,其中一次是在11月8日发生的。在博茨瓦纳的要求下,召开了这次会议。主持会议的穆南加瓜对记者说,会议充分讨论了博茨瓦纳关于津巴布韦国民军进入博茨瓦纳境内的说法,结果发现津巴布韦对此事并无责任。
他强调说:对博茨瓦纳的“这些行动是受南非控制的‘超级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分子搞的,其目的是在我们两国之间制造误解。”他指出,他们伪装成津巴布韦军队,南非利用他们来袭击博茨瓦纳。
他还说,这次特别安全会议是在亲切、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官员之间的联系。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游击队解放两个县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4日电 据《巴基斯坦时报》今天报道,阿富汗游击队最近在瓦尔达克省的查克县和拉格曼省的阿里辛县积极打击敌人,并解放了这两个县。
10月28日,游击队在袭击阿里辛县城敌军时,打死90名卡尔迈勒政府军,摧毁3辆坦克。
10月21日,游击队袭击了查克县的敌军,并包围了这个县城,被围困的敌军最后向游击队投降。游击队缴获了3门迫击炮,71支步枪,以及其它一批军用物资。
另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10月22日,游击队袭击了驻守在赫尔曼德河上最大的卡贾凯大坝的敌军营地,打死30名苏联和卡尔迈勒士兵,另有29名政府军士兵向游击队投诚。在这次战斗中,游击队还击落一架苏联米格战斗机。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1日电 阿富汗游击队最近在坎大哈、尼姆鲁兹和赫尔曼德省取得了新战果。
据阿富汗新闻社11日报道,苏联—卡尔迈勒军队10月24日向坎大哈省桑萨哈尔地区的游击队基地发动进攻,并用直升飞机向该地运送援兵。游击队进行了24小时的顽强抵抗,击毁敌人坦克3辆、打死敌人多名,最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10月25日,游击队在一条通往坎大哈的高速公路上袭击了敌军的一支机动部队,击毁敌军装甲车1辆、车上的敌军全被击毙。
10月18日以及在此后连续11天的战斗中,阿富汗游击队在赫尔曼德省哈扎尔朱夫特区打死、打伤敌军90多人、击毁坦克两辆、卡车4辆及其它军车数辆。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人在西岸继续示威抗议以色列镇压
新华社大马士革11月13日电 据约旦电台广播,被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群众今天继续举行示威,抗议以色列军警昨天又在图勒卡尔姆打死两名巴勒斯坦青年,打伤5人。
今天在西岸的纳布卢斯,拉马拉、哈勒胡勒、图勒卡尔姆和伯利恒都发生了群众示威。
示威者同前来镇压的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以色列军警施用了催泪瓦斯和水龙头,示威者以石块还击。在伯利恒,以色列军警向示威群众开枪,有3名示威者被打伤。
被监禁在图勒卡尔姆监狱里的巴勒斯坦人今天也举行了示威,抗议以色列当局虐待他们。
以色列国防部长阿伦斯今天声称,西岸的局势已“令人不能容忍”,要加强必要措施来镇压示威群众。


第6版()
专栏:

杰马耶勒总统推迟访叙
新华社贝鲁特11月13日电 黎巴嫩政府今天发表声明,由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突然生病住院,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取消原定星期一开始对叙利亚的访问。
声明说,叙利亚外长哈达姆今天晚上打电话给杰马耶勒,向他说明要他推迟访问的原因。哈达姆将于17日来贝鲁特,重新安排黎巴嫩总统对叙利亚的访问事宜。


第6版()
专栏:

美国总统新特使抵贝鲁特
新华社贝鲁特11月14日电 据贝鲁特电台广播,美国总统里根的新任中东特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昨天晚上从巴黎到达贝鲁特,同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会谈。
拉姆斯菲尔德是在美国和叙利亚关系紧张,盛传美国有可能对叙利亚采取报复行动的时候抵达中东的。在拉姆斯菲尔德同杰马耶勒会谈时,阿莱和舒夫山区的治安状况又突然恶化,贝鲁特东区的部分地方又遭到炮击。与此同时,美国F—14飞机不断在贝鲁特和山区上空侦察飞行。
拉姆斯菲尔德是里根3日任命的第三位中东特使,接替麦克法兰的工作,在麦克法兰之前是哈比卜·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黎巴嫩之后,还将去以色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埃及等国。


第6版()
专栏:

朝鲜报纸指出里根访问南朝鲜加剧紧张局势
新华社平壤11月14日电 朝鲜报纸近日分别发表评论,抨击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南朝鲜,指出这次访问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劳动新闻》12日在一篇评论中说,里根重申美国对南朝鲜安全的防御承诺,并同南朝鲜当局讨论提高美伪军的“共同防御能力”、“加强安全合作方案”等等,其目的是“扶植南朝鲜的军事法西斯独裁,怂恿南朝鲜当局加紧进行反对朝鲜北方的战争准备,并为他自己连任下届美国总统捞取政治资本”。评论说,里根的访问“助长了南朝鲜当局的分裂政策,对实现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将造成严重障碍”。
《民主朝鲜》报9日发表的评论强调,里根对南朝鲜的访问,将使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紧张。
《平壤新闻》12日发表的评论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美国和南朝鲜当局造成的。评论要求美国停止增强美伪军事力量,立即从南朝鲜撤走一切美国军队和武器装备,停止对朝鲜的干涉。


第6版()
专栏:

里根结束在南朝鲜的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在同南朝鲜当局签署的一项联合声明中重申,美国决心要加强南朝鲜的军事力量和驻在南朝鲜的美国军事力量。
里根在南朝鲜的3天访问中,视察了非军事区前沿阵地;他还在汉城“国会”发表一篇强烈攻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鼓吹加强军事实力的演说。这些活动,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人们认为,这些活动显然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13日签署的联合声明宣称,双方保证将“继续履行两国在1953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规定的义务”,并声称要在朝鲜半岛上保持“威慑力量”。
里根在声明中说,“美国要继续履行其保卫南朝鲜安全的坚强义务”,“继续保持它驻扎在南朝鲜的军队并加强其作战能力”;还将“继续提供必要的武器系统和技术,以加强南朝鲜军队的力量”。
里根结束了在南朝鲜的访问后,已于今天离开汉城回国。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美国会通过法案停止向叙提供援助
本报讯 美国国会12日通过一项对外援助拨款的紧急法案,根据这个法案,将取消它先前批准为叙利亚提供的经济援助。路透社说,这一措施反映了里根政府鉴于目前在黎巴嫩发生的暴力行动决定采取新的强硬政策。


第6版()
专栏:

新加坡空军和医务人员抢救中国船长
新华社香港11月14日电 新加坡空军和医务人员积极抢救得急病的中国船长,使病人脱离危险。
本月11日中午12点04分,一架新加坡军用直升机紧急降落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天台上,一位急病患者被抬下直升机迅速送往急诊室。
这位病人面色苍白,白色的背心上染着一团团血迹。他是中国货轮“戴云山”号船长龚英。
“戴云山”号从中国福州出发,原定于本月11日下午2点抵达新加坡。当天凌晨1点,船长龚英突然感到胃痛并不住地大口吐血,服用急救药也无济于事。上午11时大副发出了紧急呼救讯号。新加坡船业代理商“源源船务公司”接到讯号后立即与有关方面进行了联系。新加坡政府得知后马上通知国防部派遣空军直升机赶到100海里外的南中国海抢救龚英船长。
经过新加坡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龚英已脱离危险期,病情明显减轻。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他对新加坡医务人员细心照顾和空军人员高效率救援行动表示赞扬和感激。


第6版()
专栏:

我被选为国际海事组织理事会成员国
新华社伦敦11月11日电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今天在这里选举中国为该组织的理事会成员国。
本届大会是11月7日开幕的,来自105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以交通部副部长钱永昌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各成员国在改善海运安全和防止海上污染方面作出努力。
钱永昌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重视发展它们国家的海运业,通过国际海事组织的活动,它们同发达国家在培训海运专家和管理人员方面加强了技术合作。他认为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积极开展了南南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海运事业。他说,中国已经决定提供大连海运学院作为航海训练中心,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培训航海专业人员。
本届大会预定11月18日结束。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杀害华裔陈果仁的凶手应受惩处
新华社记者 钱行
华裔陈果仁去年在美国底特律惨遭杀害。美国地方法院在审理中袒护两名杀人凶手,以宣布罚款了事。事发后群情激愤。一年多来,美籍亚裔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强烈要求改变这一不公正的判决,以维护民权。陈果仁的母亲也坚持上诉。美国联邦司法部对此作了调查,联邦大陪审团决定11月2日重新起诉。现在就看联邦法院是否能主持公道,对杀人凶手给以应得的惩处。
二十七岁的陈果仁是个制图员。去年6月19日他在底特律一家酒馆同朋友们喝酒,他很高兴,再过两天他就要结婚当新郎了。这时,一个叫雷诺·伊班斯(四十四岁)的汽车工人和他的二十五岁的继子迈克尔·尼兹过来向陈果仁寻衅,口出种族歧视的侮辱性语言,接着又操起垒球棒追赶陈果仁,直追到一个停车场。父子俩扭住陈果仁劈头猛打,当场打破陈的头盖骨,鲜血直流。4天后,陈果仁终因伤势过重而身亡。
案发,密执安州韦恩郡地方法院受理审办,于今年3月宣布判处共谋杀人的父子两名罪犯三年缓刑、每人罚款3,000元。宣判后,人心激愤,舆论大哗,人们说,如果死者是白人,而杀人犯是有色人种,恐怕绝不会如此草草了事。接着,华人各界和其他少数民族团体举行示威,向司法部门提出抗议,坚持陈果仁案不是一般凶杀案,而是出自种族歧视,严重侵犯了民权,并敦促联邦司法部民权小组进行调查,要求重新审理。
今年5月,联邦司法部下令调查。经过约两个月的调查,底特律的联邦检查官和大陪审团根据联邦司法部提供的证据于11月2日在底特律的联邦地方法院重新起诉。起诉书说,两名凶手因为陈果仁的种族背景而共谋伤害,向他进行威胁和恐吓,干涉他在公共场所的合法权利。联邦法院在审理中如能明察事实,尊重证据,顺乎情理,严正执法,杀人凶手就该得到应得的惩处。
陈果仁的母亲余琼芳11月2日在底特律家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对公众的支援表示感谢,并对记者们说,现在还不能肯定正义得到了伸张,还要看。
由于主持正义的各族各界人士团结斗争,现在开始出现了陈案冤情昭雪的希望。但结果如何还取决于这种维护民权的正义行动能否继续坚持下去。
这里的舆论认为,必须兴起新的民权运动,推动新的民权立法,使亚裔少数民族权益和地位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侵犯,才能制止陈案的重演。


第6版()
专栏:

亚非法协接纳我国为正式会员国
新华社新德里11月14日电 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今天宣布,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这个委员会的正式会员国。
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简称亚非法协)是1956年11月根据万隆会议精神成立的,它是亚非国家间的一个政府性的法律协商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与加强亚非国家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协商与合作。
亚非法协一直希望中国加入该组织。从1980年起,中国曾派观察员代表团先后三次出席亚非法协会议。
亚非法协目前有38个正式成员国和2个联系成员国。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


第6版()
专栏:

我儿童电影《泉水叮咚》获国际金象奖
新华社新德里11月14日电 在第三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上,中国儿童电影《泉水叮咚》获得最高奖——金象奖。
这届在加尔各答举行的电影节已于13日结束。据报道,印度著名的制片人塔潘·辛哈宣布国际评判委员会的评判结果。
得到最佳电影二等奖——银象奖的是捷克电影《不完全的日蚀》。
苏联儿童电影《我不愿意长大成人》中扮演主角的基里尔·谢尔斯基被国际评判委员会选为最佳儿童演员。获得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银象奖的是在《泉水叮咚》中的女儿童演员王佳莹。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阿尔及利亚总统访问意大利
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十一日同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就地中海、中东、非洲大陆、南北对话和双边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会谈。沙德利说,如果巴勒斯坦人民应有自己的国土和主权这一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中东地区就仍然会面临战争威胁。沙德利是在十日抵达罗马对意大利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的。
埃及总理结束对奥地利访问
埃及总理毛希丁十二日结束对奥地利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离开维也纳回国。会谈中,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协定。
英国女王结束对肯尼亚访问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结束对肯尼亚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后,于十四日上午离开内罗毕前往孟加拉国和印度。
斯自由党任命议会党团领袖
斯里兰卡自由党八日任命前总理、自由党主席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之子阿努拉·班达拉奈克为该党议会党团领袖。斯里兰卡自由党是国内影响最大的反对党。
伊朗重工业部长访问土耳其
伊朗重工业部长贝赫扎德·纳巴维结束对土耳其三天的正式访问,十日回到德黑兰。伊土的贸易额一九八二年为十九亿美元,今年可望达到二十五亿美元。
葡西领导人结束高级会谈
葡萄牙总理苏亚雷斯和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十二日在里斯本结束为期两天的最高级会谈。双方同意,将两国的关系推到一个新的阶段。会谈后发表的一项政治声明说,两国领导人就加入欧洲共同体问题表示了强烈的愿望,并对共同体在这问题上行动缓慢表示遗憾。
奥地利持续干旱百年未见
奥地利几个月来的持续干旱,引起了公众的忧虑。奥地利自七月以来就很少下雨。在维也纳地区,十月份的降雨量还不到往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一半。这种严重的旱情是过去一百年所没有的。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