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改过去的沉闷空气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巴彦县农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讯 记者谭佩全报道:一个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容的建设文明村活动,正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农村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社社队队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对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巴彦县农村过去缺乏文化体育设施,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近几年农村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了,迫切要求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县委针对这一情况,1981年8月作出了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的决定,全县上下一直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到目前为止,全县用在文化中心建设和基层文体科普设施方面的投资,已达590万元,建筑面积达19.61万平米,其中有文化活动中心11个,俱乐部、图书室280个,政治科技文化室和青少年之家1,393个,广播站(室)295个。
今天的巴彦农村,一改过去的沉闷空气,农民的文化生活既活跃又丰富多彩。新年春节期间的农民文艺会演,秧歌比赛和书法、摄影、美术展览,元宵节的灯展和“元宵诗话会”,“五一”职工会演、“五四”青年音乐会、“六一”儿童文艺表演、“七一”歌咏比赛、“八一”军民联欢、“十月”金秋音乐会等等,群众纷纷参加。尤其是各公社在农闲季节举办的体育运动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参加,有的乘汽车、骑自行车,有的开着拖拉机从四面八方集聚到运动场。有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或者登台比赛,或者观阵助威,欢声四起,热火朝天。曾经受到文化部表扬的龙泉公社,作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前些时出席了第五届全运会。
为了辅导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个县建立了包括文学、舞蹈、曲艺、戏剧等协会的文学艺术联合会,及时交流文化中心建设经验,不定期地编发文艺演唱材料,为农民业余作者提供阵地。县文化馆、评剧团举办的训练班,为农村培训了1,700多名文艺骨干、农民新歌手和公社剧团演员。农村电影放映队已由1980年前的10个发展到127个,农民每年平均看电影由7次增加到33次。农村图书网点已由1980年前的25个发展到136个。今年以来,全县农村销售图书110多万册,平均每人两册。
巴彦县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县出现了“五好”家庭多、学雷锋做好事多等新气象。目前,这个县在普遍开展农村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搞好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以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水平。


第2版()
专栏:

社员爱听小唐宣传——记河北省三河县双村大队广播员唐嘉升
本报记者 段存章 本报通讯员 张殿奎 雷继承
双村大队的广播喇叭,常常播出一些顺口溜,社员们越听越爱听。广播员是位青年农民,名叫唐嘉升。
去年8月,村里几个妇女赌钱,大队干部多次制止也未见效。小唐想,要是利用广播,给社员讲清道理,刹刹这股歪风邪气多好呀!于是,他试写了一篇顺口溜:“我村有个李大妈,今年整整58,身体结实腿脚快,耳不聋来眼不花。大事小事不想干,耍钱赌博顶呱呱,什么家务都不做,一天到晚不回家。东家跑来西家窜,成群结伙把钱耍……。”接着,历数了赌博的危害。
这篇顺口溜一播,全村老少反响强烈。对那几个赌钱的妇女,有的规劝,有的批评,有的亲戚也上门做工作,赌博成了众矢之的。群众说:“咱村的广播早该这样办了,多宣传好的,批评差的,哪会有刹不住的歪风邪气!”
唐嘉升搞广播宣传,受到大队党支部的支持。党支部书记经常为小唐出谋划策和修改广播稿。日子长了,他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少指责,多劝说;好人好事多鼓励,批评教育送温暖”。他联系本村的事情,经常编写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小节目。
我们看到小唐编写的100多篇、约2万多字的广播稿,有顺口溜、快板诗、速写、小故事、政策问答、群众来信等。例如,针对村里有人算命上当受骗的事实,他编写了顺口溜《胡二嫂算命鸡犬飞天》;针对村里一些老人溺爱孩子,他编写了《娇儿出逆子》的小快板;针对有些妇女对计划生育思想不通,他编写了《李二嫂买杏》的小故事;针对村里有人不孝敬老人,他写了表扬《好媳妇——李书红》的小通讯。这种有针对性的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女社员过去曾打骂公婆,听了广播,主动找大队调解委员会承认错误,表示要敬重老人,后来被评为“好媳妇”。
“要想灯头亮,就得常添油”。唐嘉升很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讲话、《宪法》、报刊到文明礼貌常识,什么都学。他说:“我的老本不够用,是现买现卖哩!”他打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让我们看,里边夹着一张张小纸条,记着农村宣传的重点。他说:“让群众守法,先要使他们懂法。”
唐嘉升还不到30岁,文化不高,写广播稿常常遇到说不顺的话,不会写的字,写篇稿有时要查几十次字典。他抓紧劳动间隙阅读材料,晚上练习打快板和写作,经常早起晚睡,熬到深更半夜。由于耗费了不少时间,免不了影响家里的农活。开始时,他爱人杨玉荣对他这样做不理解,有意见,后来看到广播宣传起到了好作用,便自己多承担家务,支持他搞好宣传工作。小唐解除了后顾之忧,工作更积极了。今年夏天,唐嘉升出席了三河县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他表示决心,一定要进一步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赞唐嘉升
紫叶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在读者中是很有影响的。农民需要李有才,农民爱听李有才的快板。今天刊登的河北省三河县双村大队广播员唐嘉升,就是个李有才式的广播员。
宣传是一门学问,搞宣传工作的人,要很好研究。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道理,你说了,群众不爱听,听不懂,打瞌睡,而人家说了,群众就欢迎。差别在哪里,还不值得研究研究吗?现在有些搞宣传工作的人,满足于上传下达,照抄照转,很少有所创造,很少有人象唐嘉升那样针对当地群众中的问题,编些故事、快板,做些有情有趣、有血有肉的宣传。农民要了解全国、全省、全县的新闻,也愿意听一听发生在本村、本队、本人身边的事情,好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办。你光讲道理,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象唐嘉升那样,经过一番加工,“添点油、加点醋”,有了味道,群众就可能接受了。因此,唐嘉升是值得赞扬的。
现在有线广播在全国农村许多地方基本普及了,大树上挂着大喇叭,屋子里挂着小喇叭。但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边远地方,广播的利用率很差。除了播放开会通知和社队干部的一些讲话之外,就是转播县里的、省里的、中央的节目,很少有当地群众爱听的节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因此,农民需要有自己的唐嘉升。
农村中的广播员能不能学唐嘉升,不妨试试看;只要扎根群众中,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总是会受到群众欢迎的。


第2版()
专栏:

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结束
一批优秀厨师点心师获奖
田纪云指出:饮食业的经营方针必须是大众食品与名吃名点相结合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邱原)全国首次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今天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发奖大会,向评选出来的15名最佳厨师、点心师,15名优秀厨师、点心师和获得冷荤拼盘制作工艺优秀奖的同志颁发了奖杯、奖状和奖章。至此,历时八天的鉴定会胜利结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和国务委员张劲夫出席了发奖大会。
田纪云代表国务院向获奖的厨师、点心师表示祝贺。他说,中国烹饪源远流长,闻名世界。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挖掘它,继承它,并且要不断提高和发展它。他指出,有些人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鄙薄饮食服务行业,轻视厨师和服务人员的劳动。这种偏见必须逐步加以纠正。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各行各业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为人民所需要的劳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也都是光荣的。我们的厨师以及饮食服务行业的广大职工,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田纪云说,饮食业的经营方针必须是大众食品与名吃、名点相结合,要适应各种不同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的需要,对于大众饭菜的经营,要做到价廉物美,同时要考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恢复和发展风味名菜名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烹饪技艺。
田纪云指出,饮食服务业今后要在办好国营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营,适当发展个体经营。网点设置要大中小型结合,经营品种要高中低档配套。各地饮食行业职工要在继承传统食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烹饪的科学技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营养学、卫生学等科学知识。不论名菜名点或是普通饭菜,都要精心制作,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饮食服务业要加速人材的培养,当前要重点抓好青壮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和技术培训,帮助老厨师、老专家总结经验。


第2版()
专栏:

万里指出:当前农村形势很好
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掌握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最近指出,当前农村形势很好,到处生机勃勃,热气腾腾,新事物、新创造层出不穷,需要各级领导同志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万里说:“正如有的同志说的:‘谁多下去调查,谁了解实际,谁的思想就比较解放,谁的工作就比较主动。’我们要大力提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之风。”
万里是在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与发展》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这样说的。他还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结合起来,解决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生产中的‘瞎指挥’、‘大呼隆’,使广大农民真正掌握了自主权,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充分发挥。它解决了农业合作化以来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在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伟大创造。”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与发展》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第2版()
专栏:

全国农村百多万贫困户摆脱贫困
从1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社会救济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几年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截至1982年底,全国已有1,814个县和31,000多个公社开展了扶贫工作,共扶持贫困户327万多户。目前,这些贫困户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其中已有109万多户摆脱了贫困境地,有些户已跨入富裕户的行列。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依靠技术进步改变企业面貌
邯钢成为盈利最多的中型钢铁企业
邯郸钢铁总厂依靠技术进步,成为全国盈利最多的中型钢铁企业。
今年1至10月,这个厂的生铁、钢、钢材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到28%,实现利润增长54%。
邯钢从1980年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以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1%,实现利润平均递增60%,盈利额三年增加了三倍半。


第2版()
专栏:

我国引进的加氢裂化装置最近在广东茂名石油工业公司正式投入生产。
本报记者 李 彤摄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湖南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农民“卖粮难”
湖南省粮食部门根据今年农村粮食丰收、农民踊跃卖余粮的新情况,及早采取预约入库、委托代储的办法,妥善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目前,全省已落实的预约入库、委托代储的粮食近十亿斤,农民“卖粮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群众对粮食部门所采取的便民措施十分赞赏。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上海对一些企业限供燃料
上海燃料公司自10月20日以来,陆续对上海26家连续6个月以上耗能超过定额指标的企业,实行燃料限制供应。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江西柑桔增产三成
江西省各桔区开始采摘鲜桔,预计今年总产量达120万担,比年产量最高的去年增长三成以上,其中著名南丰蜜桔增产五成。今年的柑桔色泽好,品质也比往年好。


第2版()
专栏:

青海造林纵横谈
本报记者 王春声
胡耀邦同志7月间考察青海时指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西北地区改变面貌、治穷致富的根本大计。中国土地学会的20余名专家考察青海后也提出,要把青海建成一个“生态省”。发展林业,提到了开拓青海的战略高度。
青海能不能造林呢?有的同志面对青海东部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荒山秃岩一筹莫展;有的同志望着柴达木浩瀚无垠的沙漠兴叹;也有的同志对江河源头的高寒地带摇头。他们认为在青海发展林业是不可想象的。
事情真是这样吗?记者与青海省林业部门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交谈,到农村牧区访问,翻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人们的看法是:青海过去多林,现在有林,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将来的山川原野一定可以披上绿装。
诚然,目前青海省林木十分稀少。全省乔灌林综合覆盖率只有2.5%,其中乔木覆盖率仅0.26%,居全国末位。全省林业年产值仅有1,000多万元,不到农牧业总产值的2%。由于林木稀少,植被覆盖率低,造成青海气候干旱、缺氧、风沙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存极为不利。
可是,历史上的青海不是这样。青海东部现在黄土裸露、干旱少雨的浅山上,唐朝时生长着茂林修竹,气候湿润。到了明朝,这里许多地方还是林密兽多的狩猎区。由于战争的破坏,特别是长期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才使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的青海,变成了林木稀少、气候恶劣的青海。解放以来,由于人们未能充分认识林木在大自然中的重要作用,并受“以粮为纲”的思想束缚,继续毁林种粮、乱砍滥伐;没有重视植树造林,使已经稀少的林木植被更加减少。
解放三十多年来,因为林业政策不稳定、不明确,限制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加之干旱缺水、地高山陡,造林难度大,青海省累计造林250多万亩,保存面积仅70多万亩。但是,这保存下来的70多万亩人工林,河滩有,山上有,戈壁沙漠上也有。许多过去见不到树木的地方,在人们的奋斗下,现已林木茂盛。例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番日德农场,五十年代,在这广阔的荒漠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红柳。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现有树620多万株,林木面积14,832亩,林木覆盖率达16%,人均有树855株,还建了200多亩果园。事实证明,青海是可以发展林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放宽了林业政策,重视了林业建设,全省年造林面积由前几年的十万亩左右迅速增加到十七八万亩,成林率也大为提高。这一事实,进一步告诉人们:青海植树造林的速度是能够加快的。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得知,全省已经查明的宜林荒山荒地有1,69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现有总耕地面积的二倍,相当于30多年来造林保存面积的24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地力资源。省林业部门的同志说,如果这些宜林荒山荒地都栽上了树木,这些地区农业的收入就会提高二倍以上,现在满目黄土的地方就可以变成满目苍翠,气候和自然环境就会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他们又指出,要使这些荒山荒地都长出树木,如果按现在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速度,需要二百多年才能完成。这就是说,青海发展林业的前景十分美好;但任务非常艰巨,速度需要大大加快。
怎样才能把青海的林业尽快搞上去呢?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青海发展林业的重要性,造成一种人人爱树、想树、种树、护树的社会风气;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把林业提到大农业的第一位来抓。在此基础上,要果断地采取一些有力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林木保护条例,建立定期的护林检查制度,实行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制,依法进行处理了大大小小的乱砍滥伐事件,表彰和奖励造林、护林积极分子,切实杜绝一切破坏林木的现象。目前,青海林木破坏还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省每年毁掉的沙生、灌、乔林木植被仍在数十万到上百万亩,远大于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面积。
二,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山区、沙区群众燃料不足问题。青海山区、沙区植被遭到不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缺乏燃料。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坚决实行面积不限、能者多造、谁种谁有、收入归己、林权继承的政策,尽快把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包给农民和城镇单位,调动起人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在荒山荒地多而人口少的地方,也可以考虑让外队、外社、外县人来承包开发荒山,植树造林。
四,调整方针,科学造林。种乔木不易成活的地方,转移到以灌木为主,让灌木带头先上。树种上不可盲目使用,要选用抗旱耐寒性能强、适合本地土壤生长的树种。要千方百计整好造林地,蓄水保墒,提高出苗、成活率。资源普查部门要尽快为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林业科技部门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新技术。
五,以长远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林牧矛盾。在农区,为了保证造林效果,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封山育林。发展牲畜与造林育林有矛盾的地方,应采用暂时控制牲畜头数的办法来解决。
六,健全和加强林业机构。现在,青海林业部门力量很薄弱,行政管理人员少,林业科技人员更少,林业方面有许多事无人管,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只要青海省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立下愚公移山志,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不远的将来,一个林茂草青、农牧兴旺的青海,一定会展现在人民面前。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活跃文化生活 建设精神文明
地处边境前沿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章风公社,从一九八○年起陆续建立了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电影普及点和业余文艺宣传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抵制精神污染,成为云南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先进单位。章风公社组织了五个业余文艺宣传队,在群众中开展健康的文化演出活动。这是公社文艺辅导员司北海(中)在广山生产队辅导景颇族社员排练节目。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