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为振兴川剧欢呼
曹 禺
十月,北京黄金的秋天,四川省振兴川剧赴京汇报演出团带来了令人欣喜、振奋人心的创新剧目,以及改革后的精粹的传统剧目,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真是一台一台的好戏,使人眼花缭乱。在这支队伍里,有杰出的老艺术家,有成长起来的川剧新秀,更有文采风流的中年一辈。他们的艺术优美、精深,他们的功夫深厚、扎实,让我们一览川剧的人材、剧目、艺术的壮美。
今天,祖国的一切都在振兴。
振兴川剧这个壮举是何等气魄,何等响亮,何等鼓舞人心!我们怀着期待和激动,欢迎你们这一支戏曲改革的先锋队伍。
“戏曲改革”这个口号,提出许久了。许多剧种做了不少的试验、努力,用心非浅。但成绩十分理想的不算太多。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复杂的道路。然而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前进的足迹,振兴川剧的成功,正是可喜可贺的一步。
川剧是公认为家底子厚的大剧种。剧目说起来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还有“高腔四大本”“弹戏四大本”“江湖十八本”,更有若干解放后经过多次革新的剧目。在这样的宝库中,该有多少可以加工、磨练,能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光彩的好戏。
这次来京演出的川剧《巴山秀才》和《丑公公》是新创作的,《绣繻记》、《禹门关》是整理改编过的传统剧目,还有经过革新、发展,精选出的折子戏,象一簇簇引人注目的美丽花朵,召唤着人们来欣赏、采摘,领略它们的甘美。
川剧是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剧种,它亦庄亦谐,幽默,泼辣;写得透辟,演得生动。看川剧,不使人感到“噎闷”,不是雾里看花,而象是爆出的脆生生的爆竹,道破人情世故。这次首场演出的《巴山秀才》就是这样的一出好戏。戏中人物的发展既有个性,又渗透了作人的道理。词句妙而活,说出人们的口边语,心中话。这样的川剧,这样的戏曲,将是人们爱看的。
掌声是听得见的,而要赢得掌声,取得戏曲改革的成果,却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这次振兴川剧一举,是四川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并成立了一个川剧领导小组。谭启龙同志提出“振兴川剧,务求实效,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领导上这种热情而又切实的支持,是一切条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这是为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的意义深远的部署。
中国戏曲是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的一部分。而今天,戏曲的“危机”又确实存在着。要让青年人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懂得欣赏中国的戏曲艺术,要让我们的戏曲观众中更多地涌现出年轻的一代,这副担子落在戏曲界乃至文艺界每一个同志肩上,也同样落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领导者的肩上。
总之,川剧是我们爱看的戏,川剧艺术家的名字是我们心里熟悉的名字。我们渴望你们很久了。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让我们一起来收获劳动创造的硕果吧!


第8版()
专栏:音乐与舞蹈

《编钟乐舞》赞
吴晓邦
宏亮的钟声轰鸣了剧场,飘舞的长袖、委婉的楚歌使人耳目一新。湖北省歌舞团演出的《编钟乐舞》为我们展示了古老、璀璨的楚国文化,使首都的观众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对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更为形象的理解。观看了这个乐舞的演出,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深深为之鼓舞和振奋。
一九七八年,我听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六十四件编钟,感到这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上当之无愧的瑰宝,它的出土证明了在中国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先秦时代的楚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地广势强的国度,因此,才留下了这般震铄中华、历久不衰的奇丽的楚文化。
在同代历史上,在世界任何地区都找不到能与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可以媲美的乐器。因此,编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珍宝。它不仅能演奏单旋律的乐曲,还能演奏和声与复调手法的多声部乐曲,也可以用来伴奏。编钟是古代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整体表现。
《编钟乐舞》是湖北省歌舞团的同志们深入到楚文化的挖掘、整理之中,掌握了较为充分的资料后创造的。他们集中了湖北省文艺界的智慧,为我国古代乐舞的研究作了宝贵的贡献。正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有根据的,所以才出现了许多动人的有气魄的演出场面。例如祭祀乐舞《迎神》、祭歌《国殇》、农事组舞《采桑》、《耕耘》,及《房中乐》的几个片段。他们把演出集中在人物的真实情感上,是通过中国古代人的气质和精神塑造出来的。他们从楚国音乐、诗歌、绘画、雕塑上,积累真和实的资料,提高了艺术的真实性,不仅进行了歌舞艺术上新的改革,同时力求使它成为一部宣扬祖国历史的乐舞诗篇。
湖北省歌舞团的同志们,在继承中国歌舞艺术的传统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种创造已经不再是口头上的“传统继承”,而是从中国乐舞艺术这个意义上有所突破。从《编钟乐舞》里可以让人们感到战国时代的气氛,从中得到滋养和启示。
在整个的演出中,“楚宫宴乐”是压轴的节目,应该比其它的节目更为出色,方能使人满足。但当我看到舞台上的器乐演奏员,尤其是演奏编钟的人多是摆样子的假吹假奏时,感到很遗憾。这种表演就属于以假乱真的场面。对这样一个反映历史生活的史诗性质的演出是有损的。因为楚宫宴乐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人神同乐、国泰民安”。由于演奏员有假的成分,故而使细腰长袖舞也受到了为舞而舞的影响,失去了真实这个美的重要因素。我希望“楚宫宴乐”这个节目能作进一步的修改,与整个《编钟乐舞》的演出更为统一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
《编钟乐舞》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演出。湖北省歌舞团的同志,勇于大胆尝试,能够摆脱过去舞蹈创作上的束缚,这不仅是对中国舞蹈传统的最好继承,也是对我国舞蹈艺术的一次新的改革。


第8版()
专栏:

唐僧塔
董长君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名叫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生于公元602年,十三岁出家为僧。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玄奘携带着六百多部佛教经典,及佛像等物回到了唐代国都长安(今西安)。玄奘用了十九年时间,付出了巨大心血翻译佛经。公元664年玄奘死于玉华宫(今陕西宜君县境),初葬在长安东邻灞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唐高宗李治常居长安城东北的大明宫,李治从这里遥望白鹿原历历在目,常引起他对玄奘的怀念和哀思。于是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将玄奘遗骨迁葬在今兴教寺这个地方,并且修寺建塔以示纪念。
兴教寺坐落在今西安以南的少陵原畔,距市区20公里,寺院东侧是藏经院。寺院的西侧名为慈恩塔院。院中建有三座砖塔,中间的一座是玄奘舍利塔(见左图,任熙惠摄影),砖砌五级平面正方形,高24米,建于公元669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砖砌木构型塔。塔底北侧嵌石刻,阐述玄奘的生平及活动事迹。塔底层洞内有泥塑玄奘像,系清人所塑。玄奘舍利塔两侧的小塔分别是玄奘的弟子、朝鲜新罗王孙子园测和唐代僧人窥基的墓塔。(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图书要搞好征订
四川省新华书店 袁学林
地方出版社要做到“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使出版的图书能够满足本省乃至全国各方面读者的需要,我们体会到搞好图书征订工作很重要。过去,分发我省出版社的图书征订目录的做法是,本省的直接发往各县书店,外省的通过各省级书店转发各县书店征订。由于多了一个中转环节,时间迟,效果差,许多书店和读者还是买不到川版图书。从今年1月起,就把川版图书征订目录直接分发到全省重点中学、厂矿、企业以及各省市图书馆、全国大专院校和中专的图书馆,约3,800多个单位。这样,每期图书征订目录既要分发3,000个书店,又要分发3,800个读者单位。半年来,川版图书的征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3%,发货量增长31.6%。读者也纷纷来信赞扬“改得好”。
从读者的反映中看到,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改变了读者特别是外省读者买川版书难的状况。二是能使一些基层图书馆取得较齐全的川版图书。三是让读者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四是沟通了图书发行渠道。
过去只发二十多个省级店,到现在发往6,000多单位,工作量成百倍的增加。时间紧,数量大,参加工作的同志都是业余分发,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当分发目录时,办公室里灯火辉煌,到处洋溢着歌声笑语。每期目录约6,800封信,两个晚上即完成。半年来,我们在读者的促进下,发出36期川版图书《征订目录》,共12万封信。我们今后将继续坚持下去,并逐步扩大分发范围,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北京地区农村幼儿师资培训班
由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等十单位联合主办、委托北京市托幼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的北京地区农村幼儿师资培训班将于十月九日在北京顺义县结束。
这种培训班在我国三十几年来还是第一次。该班以教授幼儿木偶的制作、编导、表演为主,同时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
(庞庞)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新书月报》将创刊
最近,部分省(区)出版社在山东泰安市举行了图书宣传工作座谈会。
座谈会认为,认真向读者做好图书的介绍和推广工作,是贯彻出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扩大图书的社会效果与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与会代表一致同意联合创办《新书月报》,内容是介绍每月新书和图书评论。创刊号将于十一月中旬与读者见面。
(舒 轩)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五百里滇池书画展”
由云南省政协、北京民族文化宫主办的“五百里滇池书画展览”最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展品的作者有傣族、彝族、纳西族、满族和白族。同时还展出了郭沫若和邓拓同志游滇池的遗墨。
(殷红)


第8版()
专栏:

连播 孙以增


第8版()
专栏:

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
上 云南白族胡春燕女声独唱
右上 广东壮族舞蹈《?鯏》
右下 贵州苗族女子芦笙舞
陈 志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