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唯亲”误事
舒恩禹
社会主义制度根绝了世袭的法统,但,“用人唯亲”这个沾有封建性遗毒的幽灵,虽经过三十多年的驱赶和祛除,还没有完全匿迹。形式和手法不断翻新,但总离不开一个“亲”字:至爱亲朋是亲,顺我之心是亲,护我之私是亲,助我攻他也是亲。亲的中轴是“我”,即“我的感情”、“我的好恶”、“我的利益”。诚如邓小平同志尖锐指出的那样:“好象我们党里有一种风气,就是在老干部里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谁拥护自己谁就是好干部。不客气地讲,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
我们党一贯反对“任人唯亲”,倡导“任人唯贤”。“唯亲”的顽症至今未能根治,并不全是他的手法高明,只有天知、地知、“亲”者和被“亲”者知,多数情况是能看出来的。但不少人慑于权势,怕遭到官官相护、“穿小鞋”、“贴邮票”的伤害,只在背地里叽咕,当面是缄口不语的;还有的对被“亲”者不胜艳羡之至,热望着来日也有被“亲”的机遇,于是乎,“量自身之心力,结上师之欢心”都唯恐不及,哪里还会指“唯亲”的半个不是!电影《祸起萧墙》中的“大王”副局长,就是因为什么时候“救”过地委书记,于是被“亲”上官位,干了许多坏事。后来,地委书记在事实面前终于觉醒,认识了亲的并非贤者,而是误党误民的侏儒丑类。所以,任人者若能唯党、唯民是亲,不仅不会用错人,还会自觉抵制“任人唯亲”的做法。当然,健全民主监督的章法,禁止一人说了算的做法,也是至要的。


第8版()
专栏:

绿色的湛江
蒲红
离开雄伟庄严的北京城,到湛江就象是另一个世界。走下飞机,满眼皆是绿。我不禁暗暗地自言自语:这里是绿色的世界。
当我走下舷梯,踏上了绿色的草毯,沐浴在绿色的空气中,饱览着那层次相间的绿色时,就感到生命的旺盛活力。这就是湛江,这就是湛江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我们乘坐着一辆白色的丰田小车向湛江市区驶去。车轮轧着赤红色的土壤飞奔,道路两旁丛生着热带茂密的植物,猩红色的鲜花盛开在枝头。那强烈的色彩对比,那热烈的气氛烘托,不禁使我想起那兴高采烈的节日。然而,眼下这热烈的气氛却是无限的静谧,除了车轮轧着赤色泥土的声响外,到处是一片静寂,比起北京那繁忙的街道,上海那热闹的里弄,广州那嘈杂的闹市,真好比是另一个世界。
我们这次来湛江,是为了看那珍藏南海上亿年的明珠——海上石油。由于向导的热情款待,我们游览了湛江市。
未踏湛江前,我心中的湛江是一座港——或是军港,或是商港……到处都泊着大船,小船……。而一踏上这座城市,却完全忘记了这港的感觉,满眼皆是茂密丛生的绿色植物。
说是湛江市,其实既不是一座港,也不是一座市,而是由三个小城市组成的湛江市。
最老的那一座,叫赤坎市。它成就的年代已经无法讲清了,然而,湛江却起始于它。这城市并不大,簇集着成群低矮昏暗的小楼,由于年代太久,小楼显得破旧不堪。楼的上层多半是居室,下层多半是厅堂,漆黑的木门遮住房内的一切。
赤坎中心,热闹非凡。十字街头,挑担售货的农民、渔民成队地列在街上,售卖鱼鲜土产,品种之多,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有海中的鱼类蟹类,以至珍贵海产药材;有淡水河鲜,黄鳝水龟,及至青菜,甚至还有那整条烹炖的大狗。看到这些真使我们目瞪口呆,为那浓郁的生活气氛所感染,竟恨不得也拎上竹编小篮,去品尝这闹市购物的情趣。
离这座小城两里左右,是一片别墅式建筑区,叫做霞山市。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法属殖民地的居住区。现在,这里是湛江市政府的所在地。
市区由一座座美丽的花园式院落,西式白色小楼组成。整个市区那淡雅的色彩,小夜曲式的风格,映衬着市中心那座面色严肃、神态庄重、身着深色礼服的楼房——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总督府。市府楼前,矗立着一百年来一直占据着市中心首要位置的铜制旗杆,上面飘着五星红旗。市府大楼由钢制黑色栅栏呈正圆形环抱着,四条笔直宽敞的大道,由市府中心直射四方。路的两侧斜立着高大的椰子树,树下铺着整洁的草毯。
海浪在洞花的淡色墙外发出阵阵拨人心弦的吼声,令人神往,令人心醉……令人想到一百多年前,想到法国总督的骄奢淫逸,想到中国贫民的清苦寒饥……湛江啊,赤坎和霞山就是这历史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写照,两副面孔,两个身影,两种留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我们沿着市区的大道向东方的尽头驶去,最后停在大海边。轮渡将我们载过一处避风港,送到湛江新市区。新市区叫做坡头市,是石油基地,也是我们的落脚地。
市区十分干净整洁,坐落着一排排楼房。有办公楼、住宅楼、计算机中心;还有码头、仓库、港口、机场、学校、娱乐场……我们就宿在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招待所里。
几天来,我们参观了整个新市区,看了仓库、码头、机场、计算中心。拜访了学校的孩子们,医院的医生,仓库的管理员,拖轮上的海员,井架上的工人……;访问了基地主人,专家,技术人员……。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井然有序,既紧张又卓有成效,富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印象,使我们感到兴奋、有力。
也许,这就是湛江真正孕藏着的生命力——无限的、生机勃发的生命力。
它使人想到出土的萌芽,一想到萌芽,就想到连绵的春雨;一想到春雨,就想到那郁郁丛丛的热带雨林;一想到雨林,就想到植物,想到绿。
是的,湛江就是这样一座出土萌芽、雨后丛生、充满活力的、新的石油基地。
湛江——这里是绿色的世界!


第8版()
专栏:

一场并未发生的“诗战”
苗作斌
《文化史料》丛刊刊载一篇关于胡适的文章,内有一节“胡适和陶行知的诗战”,说陶、胡都是安徽徽州人,又都留学美国,同是杜威的学生,但二人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看法截然不同,于是引起二人间的一场诗战。先是陶作诗嘲胡适,再是胡适作诗嘲陶行知,最后是陶再作诗回敬胡。看后引起我的兴趣,还想进一步了解个究竟,于是动手查了几本书。结果发现,这几首诗是有的,但并不是一往一还的交战之作,也就是说,陶、胡之间并没有发生象作者说的那个“诗战”。
第一首陶行知先生批评胡适的诗,写于1930年12月,题为《贺胡适先生四十岁》,题下有引言式的诗八句:
流落他乡客,围炉谈适之。
各凭不烂舌,吹毛而求疵。
彼今四十岁,我当进寿辞。
不遑论功罪,献此逆耳诗。下面就是四句正诗:“明于考古,昧于知今。捉着五个小鬼,放走了一个大妖精。”
胡适对于这首诗作如何反响,不甚清楚。但是说“胡适看了又以《衰柳》为题作诗嘲陶”则是没有的。《秋柳》(不是《衰柳》)一诗写于1909年,即在陶先生之诗前二十一年。诗前有一小序:“秋日适野,见万木皆有衰意。而柳以弱质,际兹高秋,独能迎风而舞,意态自如。岂老氏所谓能以弱者存耶?感而赋之。”此诗他于1915年和1929年又改过几个字发表。以1929年论,这也早于陶先生诗一年多。陶先生的《秋柳答》也有一小序:“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在云哥华中华学校朱广炜先生处,见着胡适先生写的一首《秋柳》诗:‘但见萧萧万叶摧,尚余垂柳拂人来。西风莫笑长条弱,待向西风舞一回。’我看了这首诗,有点为秋柳抱不平,便拿起笔来,代她写了一个答复:
这是先生自写照,诬我献舞亦奇哉!
君不见吾鞭但一指,任尔东风西风都滚
开。”署发表时间为“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距陶先生前首诗发表相隔七年之久,何以说是对胡适嘲讽的“立即回答”呢?
名人轶事一类的事,很易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执笔为文的人以对历史,对广大读者,同时也对被写的人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慎重写作。千万不可将道听途说或者并不准确的记忆当作信史拿出来。如果那样,就是以讹传讹,造成不应有的混乱。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诗,做为自励,也与人共勉:
以火点火火愈明,
以知与人己愈知。


第8版()
专栏:

园中趣
邹荻帆
武夷山大竹岚蛇伤防治研究所的养蛇园,名“园中趣”。巴比伦有空中花园,西班牙有斗牛场的嬉戏。不,我不惊异,我爱这大竹岚的“园中趣”。那是一座花园呵,红白黑的牡丹各赛风姿,绿水垂杨,假山逶迤,夜来香似少女悄声呼唤,醉仙桃醉倒于紫红的大丽……听,听,蛇鸣嘶嘶,水蛇在绿池游泳,乌梢蛇穿走于山石,眼镜蛇出洞双目炯炯,舌吐钢须,竹叶青如同绿丝带缠绕在芙蓉的腰肢……打破全世界养蛇的清规戒律:什么室内温度摄氏的寒暑,什么蛋白质维生素按照营养比
例……科学就是实践出来的真知,饲飞鸟于铁笼,护游鱼于釜底,动物怎能没有生活的意志!让山容水态,野草闲花,摹拟蛇群生活的境地。突破了天下养蛇的难关,五步毒蛇在这里繁殖,啊,园中有趣!让群蛇在这儿寄居,防治者怎能对蛇无知,仿佛音乐家每天抚弄自己的乐器,医治伤病如同对知音抚奏高山流水一曲,啊,园中有趣!大竹岚是百花山,是蛇山,踏山归来香袭衣,采来白头蝰蛇天下稀。大竹岚也有被蛇伤的农家子。劳动者曾失去力量。有理想的曾失去呼吸,如今患者欣赏群蛇于园墙外,啊,园中有趣!我看见师生们提取五步蛇毒制药剂,封存于冰箱,销行于寰宇,五步蛇特产于中国,怎听凭洋商摆布国际市场的价值,你们有信心权归自主,啊,园中有趣!园中有趣,所长告诉我他十年的遭遇,啊,杯弓蛇影满心疑,看见草绳也心悸,在蛇山劳动改造,治病的不能自治,蛇山人民更有双重的疮痍,哪儿会有园中趣!今天他让我看一株绿色还魂草,他说党的阳光使他复苏,带领学生们办起研究所,捕蛇、养蛇、繁殖、利用、防治,一条长龙在武夷山游弋,啊,园中有趣,园中有趣!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大地漫笔
严于律己
律己严以周,待人宽以约是一种美德。英国科学家科斯特曾说:“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即便是自己都对了,也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在排除对方谬误时找出其合理因素,以补充丰富自己的意见。
对同志谦让也是一种美德。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小肚鸡肠,互不相让,就只有整天吵架。心胸敞亮,豁达大度,“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
(高尔基语)有人说:“我脾气不好,做不来。”可焦裕禄怎么说?“每个人都有个性。但是,对共产党员来说,更重要的是党性。”阎瑞祥
转化的效率
培根说过好多话,有的被人们忘却了,但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从未被遗忘过。然而,知识怎样才能成为力量呢?培根当年是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的,自然不必说得很清楚。实际上,知识,只有当它变为创造力的时候,才会真正显示其力量。
因此,在知识成倍增加和急剧更新的时代,不仅要提倡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提高知识转化为智能和创造力的效率。
何再化


第8版()
专栏:

编者小启
自即日起,本版版面作如下调整:
星期一:《大地》
星期二:《大地》
星期三:《大地》(文学作品专页)与《漫画选》隔周轮换
星期四:《大地》
星期五:《大地》
星期六:《文化生活》
星期日:《每周画刊》
副刊编者


第8版()
专栏:

情〔版画〕 黄嘉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