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胜利炼油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
联系思想实际 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本报讯 据《大众日报》报道:齐鲁石化总公司胜利炼油厂党委,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实际学习《邓小平文选》,把“做合格党员”的教育引向深入,为全面整党做好思想准备。
这个厂对党的建设一直抓得较好。从今年4月起,他们开展了“做合格党员”的教育,先后用四个多月时间,分期举办了党员脱产轮训班,对全厂1,100多名党员进行了以新党章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邓小平文选》出版后,他们在引导党员通读《邓小平文选》的基础上,选出有关党的整顿和建设的十二篇文章,组织党员和干部联系思想实际精读。同时,从《邓小平文选》中选出部分论述,分成“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关键是要搞好党风”、“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要进行合格党员教育”、“要批判和清理个人主义”等五个专题,印发给党员参考。
这个厂党委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中,抓住重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厂党委认为,当前党员中比较集中和突出的是个人主义思想,导致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因此,他们组织党员反复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批判和清理个人主义的一系列论述,在全厂党员中开展了清理个人主义的大讨论。他们联系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人因个人主义膨胀而走向犯罪的事实,论个人主义的危害;联系厂内的不正之风,看个人主义对党员的腐蚀;联系自己检查出来的问题,查个人主义在自身的表现。通过讨论,分析出个人主义在当前的一些新特点:一是同各种权力相结合,以权谋私;二是以照顾个人利益为名,要位子,争票子,搞房子,为子女找路子;三是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搞本位主义,损国家利益。联合装置车间的干部,过去认为车间工作三班倒,实发奖金少,今年3月曾联名写信向厂部要奖金。通过学习《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文章,他们提高了觉悟,不再计较奖金多少。这个车间有六名党员干部变动职务,有的要下调,有人担心思想工作不好做。可这些同志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自觉服从分配,到新的岗位后继续努力工作,不计较位置升降和个人得失。群众说:“这样的党员才真有党员的样子。”
通过学习,党员中勇挑重担积极工作的多了,图安逸不愿多干工作的少了;大胆负责的多了,当老好人的少了;安心一线生产的多了,要求调动的少了;以身作则的多了,混同一般群众的少了;发扬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多了,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党员队伍有了可喜的变化,同“做合格党员”教育开展前相比,模范作用发挥比较突出的增加了30%。


第5版()
专栏:

海军总医院党委常委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文选》
清除“左”的影响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本报讯 通讯员王文学、记者邱为民报道:海军总医院党委常委围绕知识和人才问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继续清除“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自觉性。
近两三年来,海军总医院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左”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例如,有的同志口头上也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碰到具体问题,思想就拐不过弯来;有的同志看知识分子弱点、缺点多,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上体谅、照顾不够;有的同志和知识分子感情上互不相通,保持一定距离,等等。在学习中,大家认为,一定要继续清除“左”的影响,扫除这些思想障碍。
通过学习讨论,院党委常委成员加深了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述的理解,决心在医院内带出一种好风气。最近,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院党委大胆选拔了40名中青年知识分子进入各科室领导班子。在新建的120套住房中,院党委拨出100套优先分配给住房困难的知识分子。院务部还整顿了生活服务中心,想方设法为医务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第5版()
专栏:

好事为什么一定要“多磨”?
丁洪章
读了《人民日报》8月20日的报道《忠于职守的女会计——赵凡》,思索深长。
赵凡同志是山西省太原市机电公司的会计。她数年如一日,坚持同破坏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蒙受诬陷打击却不屈服,精神委实可嘉;有关部门对违法乱纪、打击报复者作出严肃处理,也算大快人心。这件事本身可以说已圆满结束。但我以为,还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赵凡同违犯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长期(达五年半之久)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只是在惊动了中央有关部门之后才能见是非?类似赵凡的遭遇,并非绝无仅有,如何才能禁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好事多磨。这或许是一条规律。但是,象赵凡这样对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敢于挺身制止,本是大公无私的义举,能不能让它“少磨”一点呢?
按说,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这种好事是可以也是应该“少磨”或者“不磨”的。因为人民群众有权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批评监督,每个国家公职人员应该自觉接受这种监督。但是,现实不可能尽如人意,总会有某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就自以为可以居众人之上,“我”的意志就是法,别人不得有半点异议和违逆,否则就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打击报复。在这种时候,由于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在领导者手里,受打击的群众往往暂时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当然,赤裸裸的打击报复也会激起众怒,但由于报复者多半以为公的面目出现,往往不易被戳穿。更何况有些打击报复者的手段巧妙,使受害者有苦难言。于是,“好事”便多磨起来。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好事”所以多磨,往往还同某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直接相关。当群众的冤苦屈情在一定范围内得不到昭雪,正义在本单位得不到伸张的时候,他们有权向上级机关反映和控告。然而官僚主义者的不管不问,却使群众提出的问题石沉大海;更严重的是,不负责任地把揭发材料转给被控告的单位或个人,为某些人搞打击报复提供方便,以致好人受气,坏人嚣张。在那里,邪气上升,正气下降。赵凡一案拖了五年,就是一例。她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本已作了公正的处理,但太原市委纪委筹备组的一个“调查组”,却公然把已经颠倒过来的是非又颠倒过去,使赵凡继续蒙受不白之冤,而作恶者则更加趾高气扬。问题十分清楚,象赵凡这样办好事的人所以会长期遭到磨难,一方面是由于被揭发者的负隅顽抗、胡作非为,同时也同有关领导机关少数人的渎职行为有直接关系。
因此,要改变“好事”多磨的状况,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认真及时地处理好群众的申诉控告,要按照宪法和党章的规定,切实保护党员、群众对党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批评监督权。
我们为赵凡同志庆幸,庆幸她几年来的正义行为终于在党中央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有了圆满结果。我们更希望:对赵凡这样做好事的人,生活不要给她这么多的磨难。正是在这一点上,每个做信访、纪检工作的同志,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都有着义不容辞的扶正祛邪的责任。


第5版()
专栏:

上海育才中学党支部对高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本报讯 上海育才中学党支部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育才中学党支部认为,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从1980年起,他们在高中学生中组织了党的知识学习小组,先后有近40名学生参加学习,其中有22人提出了入党申请。从1982年开始,学校党支部开始在高中高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
学校党支部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例如,在学习党章、马列和毛主席有关著作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对人生、理想等问题进行讨论;组织他们调查走访一些党员,看看党员是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组织他们到农村参观访问,了解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并运用学过的政治常识进行分析,认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党,决心向共产党员那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党支部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参加小组学习的近40名学生全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其中19人被评为区、市“三好”学生,一人光荣地出席了全国“三好”学生会议。高中毕业时,他们不留恋大城市,志愿报考外地学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去。


第5版()
专栏:

益阳县委重视发展技术干部入党
本报讯 中共湖南益阳县委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在专业技术干部中发展党员。近两年来,全县有158名专业技术干部入党,占全县新发展的党员总数的67.2%,使党员在专业技术干部中的比例由原来的24%上升到43%。在这批新入党的专业技术干部中,有4名是省劳动模范和省人大代表,有42名是工程师、农艺师、主治医师等技术骨干。
县委几名常委经常深入到专业技术干部较多的单位走访调查,和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一起学习党的政策,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县农业局农业技术干部比较集中,过去发展党员甚少。去年以来,局所属各基层党组织推荐43人参加了县委举办的知识分子入党对象训练班,现已发展了23名农业技术干部入党,其中农艺师和助理农艺师15名。
这批专业技术干部入党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县知识分子的政治上进心,有些原来丧失入党信心的同志,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接受党的考验,为四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陈德芳)


第5版()
专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位尊不特殊 权大不谋私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老总的一些亲属急切盼望到北京去见他,并想在北京参加工作。这些亲属解放前受够了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的迫害,不少人曾流落外乡,和亲人离散多年,其中有的人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四川仪陇县委派车把他们送到重庆,请西南局转送北京。西南局急电请示中央。朱老总指示:“要动员他们尽快回去。要求参加工作的,也要根据党的政策,量才录用。”后来,朱德同志还专门为这件事给亲属写信,教育他们不要搞特殊,不要给地方党委增加麻烦。
1973年,朱老总的一个侄孙从沈阳部队某部退伍,顺道到北京看望朱老总。谈话中,他表示希望能在北京找个工作。朱老总严肃地对他说:“回原籍安置,是党的政策,我应该带头执行。你是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临走的时候,朱老总再三嘱咐他:“回去后要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要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 (黄福金)


第5版()
专栏:

他们都是“排头兵”
——记引滦工地上的解放军党员领导干部
滦水入津之后,记者访问了一些征战归来的战士。他们十分怀念火热的工地生活,谈起那里的干部就赞不绝口,说他们都是“排头兵”。
永动的“工作母机”
机器没有永动的。但引滦工地的建设者,还是愿意把身边的领导干部比作“永动机”。引滦工程副指挥、铁道兵某师副师长汲乃英,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干部。
党中央决定引滦济津的号令一下达,汲乃英就从科尔沁草原,披着寒冬的雪花来到引滦工地。他已年近花甲,晚年能有几回搏?这也许是最后一场硬仗了,不拚不搏,到马克思那里怎么交帐?他怀着一腔豪迈气概前来决战。一到工地,他就拄根拐杖,跋山涉水,不停地奔波、考察、部署。开山炮轰响后,他更忙得两脚生风,不可开交。可是,施工进度表上却仍有“赤字”。
汲乃英知道,空洞的言辞是打不通洞子的。他成天蹲在“头顶掉石头,脚下泥水流”的洞子里,一会儿打风枪,一会儿推斗车,和风枪手、装渣手商量加快掘进的措施。工地责任制一项项建立起来了,先进单位的好经验、新技术推广开了。不几天,施工进度出现了新局面,掘进速度象长了翅膀似的向前猛进。
那些日子,汲乃英在隧洞里连轴转,洞子就是他的办公室,哪里有问题就在现场及时解决。他蹲点抓的一个支洞,有425个台阶,167米,约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战士们一天爬两趟,他每天要爬六趟。人们知道他在战争年代大腿受过伤,修成昆铁路时腰部又曾骨折。就是“永动机”也需要休整呀,何况他身上的零件已开始老化,有的还是带伤运转的呢!
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他们犹如一台工作母机,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带动着一台台子机飞快运转起来。整个部队士气大振,捷报频传。
老功臣雄风犹在
隧道穿过的地段,遇到一条大断层。洞顶上松散的石块,劈里啪啦直往下掉。在断层下施工,那呲牙咧嘴的怪石宛若一个个魔怪,怎样才能降服它们呢?
险情面前,有人主张把风枪停下来,等洞子衬砌好,再往里进。北京部队某师党委书记王基山扳起指头一算:不成!等衬砌跟上,至少得50天。一寸光阴一寸金啊!
他蹬上水靴,急如星火地赶到“老虎口”。他的头刚探进去,一块鸡蛋大的石头“当”的一声砸在塑料帽盔上。
“政委,危险!”
“不要紧!”王基山扶了扶帽盔,又打着手电上去观察。他左躲右闪,就象战场上躲避敌人的射击那样机灵。在解放战争中,王基山在天津南郊打过一仗。当时,子弹啾啾地在他身前身后纷飞,他忽儿匍匐,忽儿跃起,果断地指挥战士们迂回包抄上去,把七八十个敌人打得乖乖地举手缴械。为此,上级给他记了特等功。
这些年来,王基山地位变了,和群众在生活上的距离拉大了。为这,他有一种内疚感,经常问自己:就算过去有那么一份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了三十余年,也早该吃光了!老本光了,要立新功!他常常教育亲属应和群众打成一片,自己也常下基层,洗刷官气。这次开凿引水隧洞本来没有他所在部队的份,但是他们硬是把任务争来了。
此时,王基山望着洞顶一叠叠烙饼似的岩石,突然想到:能不能用锚杆钉住它?他和大家一商量,都说:“中!试试吧!”
那些天,王基山昼夜蹲在“老虎口”,拿着长杆撬危石,把“老虎”的钢牙利齿统统拔掉。他在洞子里一身汗水一身泥,深夜出洞受风寒,头痛得象卡了个“紧箍咒”。医生用体温表一试:38度。
“政委!你必须老实在家歇着!”
可是,医生一转身,王基山又不见了。人们从老功臣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凶煞恶神般的“石老虎”,在共产党人面前,乖乖地缩回了脖子。地下长廊在突突的风枪声中,迅猛地向前伸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一阵闷雷似的爆破响过之后,一位中等身材的军人手持钢钎抢先钻进隧洞,吃力地撬着危石。忽然,他眼冒金花,天旋地转,摔倒在石渣上。
战士们快步赶上来,把他抱起,呼喊着:“营长,营长,你可别垮了啊!”
这位营长叫陈正金。在修建京通铁路的时候,他当连长,配属连队施工的民兵违章作业,酿成一起事故。陈正金不在现场,但负有领导责任,结果把“长”字撤了,让他到另一个连当战士。消极、沉沦吗?不!他以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改变了一个后进班;继而代理排长,又使一个后进排跃入先进行列。这样,他又被提升为连长,接着当了机械营的副营长。
部队挥师引滦,领导上准备起用他到打隧洞的三营去当营长。打山洞是和死神打交道。他被撤过职,不会忘掉前车之鉴。而且,他是一个行将转业的人,医院给他的诊断是: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禁止在潮湿的环境里工作。去,还是不去?陈正金心想,现在有人遇点挫折,就耿耿于怀,老觉得党欠他一笔帐。这怎么行呢?党的儿女,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他立下“军令状”:不完成任务,甘愿再次革职!
大自然也有意跟他过不去,在他们开挖斜井的位置上偏偏横着一条断层带。洞子一打开,就听见断层嗡嗡,压得支撑木嘎吱响,危岩的裂纹在扩张,山体在下沉,随时都可能爆发一场巨大的塌方!陈正金吼叫着:“递钢轨!上圆木!”他头顶危石,抡起斧头,狠劲地敲打着钢轨。经过一场拚搏,断层顶住了,他也累坏了,斧头“当”的一声落地,人又瘫倒了。
他瘫倒过多少次,谁也记不清。300多个日夜,陈正金被那个洞子拉掉了25斤肉。妻子听说他累得瘦骨嶙峋,从老远跑来看他,两行泪水扑簌簌直流。陈正金给妻子拭去泪水,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我没有垮,我还要上工地。”
陈正金的一言一行,犹如一股股热流在战士们心中激荡。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这样,“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何愁不能实现!
本报记者 易俭如 罗同松
本报通讯员 马运生


第5版()
专栏:

安徽省合肥市环卫处垃圾车驾驶员王克林,安于职守,工作勤勤恳恳,并常利用节假日开加班车,不取分文报酬,有关单位曾几次要调他去开小轿车,都被他婉言谢绝。现在,王克林是全国环卫、园林系统劳动模范、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
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