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石家庄军分区党委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实际学习中央《决定》
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做好整党准备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公布后,石家庄军分区党委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并引导大家联系实际座谈讨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上来,使广大党员增强信心,端正态度。
一,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在学习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对这次整党能不能解决问题,感到心里没底。对此,分区党委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公报》和《决定》中,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大家认为,第一,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得到初步整顿,为整党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第二,出版了《邓小平文选》,为整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第三,成立了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整党工作的正确领导。第四,这次全会通过的整党决定,制定了正确的整党方针、任务、政策和方法,以及验收标准,这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走过场和走弯路,保证整党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志们说,这下我们心里豁亮了,信心足了,对整党充满了希望。
二、破除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参加整党。在学习中,有的同志有这样一种思想:自己既不是“三种人”,又没有严重错误,这次整党与己关系不大。分区党委引导大家对照《决定》,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使大家看到,自己虽不是“三种人”,但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距离合格党员的条件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还认识到,这次整党,每个党员都有受教育的任务,又都有帮助别人清除身上污垢的义务;每个人既是整党的动力,又是整党的对象。原来持整党与己关系不大思想的同志说:这次整党不是与己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很大。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积极地对待这次整党。
三、克服等待思想,争做合格党员。在学习中,军分区党委针对部分党员“整党轮到我们这一级还有一年时间,咱大错没有,小错到时再改也来得及”的想法,运用大会宣讲、个别谈心、剖析案例等方法,就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人因小错不纠,走向犯罪的事实,论麻木不仁的危害,从党内不正之风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看克服不正之风的必要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党的光荣使命,看提高党员水平和工作水平的紧迫性,从而使大家感到,虽然距离本身这一级组织整党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我们在思想上不能等,从现在起,就要严格党的生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岳拴禄 张殿伟)


第5版()
专栏:

“几方木头事小 败坏党风事大”
——记空军雷达兵某团政委刘实
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某团有不少连队驻守在林区,部队也常年搞营建施工,搞点木材比较容易。但团政委刘实的家里却没有什么象样的家具摆设,只有一对掉了漆的箱子和公家配发的几件生活必需的用具。
一次,刘实到部队执行任务的林区检查行车安全情况,林区干部听说团政委来了,十分客气,对他说:“你们部队帮了我们大忙,你们团里干部如果要木头做点家具的话,我们可以批点优质木材给你们。”刘实谢绝说:“部队支援林区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个人不缺木材,谢谢你们。”还有一次,一位同他共事多年的后勤干部被批准转业了。他看到刘实一心为公,家里啥家具都没有,想帮他一点“忙”。他对刘实说:“你是当家人,不为小家谋私利,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了。这次,就以我自己转业的名义给你捎带搞点木头,做几样家具吧!”刘实对这位同志说:“这批木材是分配给转业干部的,我是政委,不能变着法子为自己谋利益。”他说服了那位干部,硬是一分木头也没有要。
对刘实这样的干部,大家交口称赞,但也有人说他死心眼,缺乏灵活性。还有人劝他:“你还能干几天,趁现在有职有权置点家具,把自己这个‘小家’建设建设。”刘实严肃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没有半点为自己谋私利的权利。”去年,驻在边防林区的雷达连一位干部工作变动,他想自己临走前一定得给刘政委“谋点福利”。他从连队储存的木材中,给团领导选了几立方米上好的樟木,并给刘实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了刘实等几个老同志的名单,说明是连队同志的一点心意,只要付几元育林费就可以了。刘实却说:“几方木头事小,败坏党风事大,我们必须严格按《准则》办事,这些木头不能要。”几位团的领导干部一致同意他的意见,除了对那位干部批评教育外,把运来的木头交到营房股充公使用。
刘实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级和下级干部做了违犯政策的事也敢抓敢管。一次,一位与他共事多年的团领导干部在林区连队通过关系,没花钱就在连队搞了两立方米木头,寄放在地方熟人家中。刘实听到反映后,当即就要去找这位干部谈话。有人关照他说:“你们相处了十四年,配合得也不错,不如睁一眼闭一眼算了,何必为这事伤了和气。”老刘却说:“在《准则》面前,谁都一样,正因为我们是老同志,我才不能看着他犯错误。”他到这位同志家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都是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应该带头执行《准则》,维护党的利益,抵制不正之风。”在刘实的帮助下,这位同志把木头交给了公家。
本报通讯员 陈汉忠 徐殿龙
本报记者 蔡善武


第5版()
专栏:

他把“后门”关得紧紧的
——记衡阳列车段广武5组党支部书记唐芝清
唐芝清是广州铁路局衡阳列车段广(州)武(昌)5组列车长兼党支部书记。他担任列车长四年多来,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是衡阳列车段和衡阳铁路分局的优秀党员。
唐芝清常年往返于广州—武昌之间,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曾多次提出想不买票跟车出去看看。但是,唐芝清始终把这个“后门”关得紧紧的,从未带过一个人。他对妻子和儿女说:我当车长是党让我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你们应该支持我的工作。我每四年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你们要出去玩,到时我可以买票带你们去。这以后,他的妻子和儿女再也不提搭车的事了。
衡阳地区劳动局一位干部托人找唐芝清说,如果唐今后能给某些“方便”,他可以帮唐解决一个全民所有制的招工指标。唐芝清有三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两个在家待业,他和妻子的工资也不高,按说这该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唐芝清一口回绝了。不久,那人又托人找来,说办了几个菜,请老唐去坐坐,交个朋友。老唐当即回答说:“列车长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拉关系、搞交易的。党把一趟列车交给我,我就得让党放心!”
去年下半年,唐芝清发现本班一位副车长带了一个亲属无票乘车,马上向这个同志指出,不能带这个头,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车长的这样做了,就不好再说乘务员了。全车班四十来人,大家都这么做,列车将会乱成什么样子?那位副车长觉得老唐讲得在理,频频点头,马上掏钱补了票。
《衡阳日报》记者
蔡八一、王 星


第5版()
专栏:

“他没沾临漳半点光”
——记临漳县委书记蔡成功端正党风二三事
“老蔡不知为俺们办了多少好事,可没沾临漳半点光”。河北省临漳县干部群众这样称赞县委书记蔡成功。
蔡成功1975年调到临漳县,先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职务。八年来,他自觉维护党性原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在县委领导同志中带出了廉洁奉公的好风气。
蔡成功1977年任县委书记以后,首先抓了党风党纪的建设。经县委常委集体讨论,县委明确规定:在住房、用车、用物、用人等方面,每个常委都要做到不搞特权、不徇私情、不开后门、不垒“山头”。为了防止县委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蔡成功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县委规定办私事用车要交车费,老蔡处理老人丧事用车后,车费分文不少交。县委规定不吃请,他到基层检查工作从不搞特殊。老蔡在临漳工作八年,没有利用职权安排过一个亲朋好友。1980年,县委机关从领导同志到一般干部,都相继搬进了新盖的家属院,老蔡一家5口还是住在那建国初建造的三间旧平房里。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想瞒着老蔡给他盖两间房,在备料过程中,被老蔡发现了。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党派我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享受的。眼下,还有的同志缺房子住,我这三间满可以了。”
为了维护党性原则,老蔡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注意引导“一班人”做端正党风的表率。对不符合条件,想为亲属办理农转非手续的同志,他做耐心的说服工作;对有心盖私房的同志,他及时敲警钟;对利用职权搞特权的行为,他坚决及时加以制止。今年4月间,县委为彻底解决大专毕业生用非所学的问题,经常委会专门研究,决定限期把全县24名大专生调到对口单位。有一位县委常委的儿子,原来在县政府劳动局工作。当组织上动员他到对口单位时,他坚决不同意,还让父亲去找老蔡说情。这位常委当时心情很矛盾。老蔡对这位常委说:“我们都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教育子女经得起考验,带个好头。”随后,老蔡和这位常委一起用自己参加革命工作的亲身经历和党的组织原则耐心教育这个青年,终于使他愉快地服从了调动。
在蔡成功的带动下,临漳县委11名常委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八年来,常委中没有一人为亲属搞“农转非”、为自己盖私房,也没有一人在招工、转正、晋升等问题上搞特殊化。
马永和 马忠文
桑世博


第5版()
专栏:

谁改造谁?
振兴
是不正之风改造共产党员,还是共产党员改造不正之风?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严肃回答的问题。
我们党肩负着改造人、改造社会的光荣历史使命。作为共产党人,应该成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奋战终生的改造者,即不但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和改造自己,而且用共产主义思想改造整个人类。我们看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党的观念强不强,就看他是用党的思想、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影响和改造社会风气,还是让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改造自己。
无庸置疑,在当前社会风气一时不正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也受到各种歪风邪气的包围。这其中有封建思想毒素的影响,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有旧的传统观念和各种落后势力的进攻……一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员,确有被改造过去的危险。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被“改造”过去的共产党员,已不是一个两个。然而这毕竟是少数。敢于顶浊流者,则是越来越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战士,都应该是各种不正之风的改造者。
朱伯儒同志说得好: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不应抱着“有看法,没办法”的态度,或随波逐流,无动于衷;更不能同流合污,由“看不惯”,到“跟着干”。而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不走歪门邪道,敢顶歪风邪气。愿我们都做改造社会的胜利者。
(摘自陕西《支部生活》1983年第9期)


第5版()
专栏:

“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
张琦
红军长征期间,贺龙、任弼时同志领导的二六军团在草地走了十几天后,全军的粮食都吃光了,野菜也找不到了。
一天宿营时,警卫员李少清愁眉苦脸地对任弼时同志说:“任政委,今天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任弼时同志抬起头来,正要安慰李少清,忽然看到了他身上背的皮带,惊喜地说:“小拐子,有办法了。看,你身上的皮带可以吃呀!快解下来。”
李少清不大相信地把皮带解下来,交给了任弼时同志。任弼时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随后用刀子把皮带割下八块,让李少清找了些干树枝点起火,亲自烧了起来。当烧的见焦时,他就把皮面上的黑焦刮下,再放到水里煮。煮后,任弼时同志说:“咱们吃煮牛肉吧。”这时,贺龙、关向应同志都走了过来。任弼时同志先吃了一块,一边咯吱咯吱地嚼着,一边很有风趣地说:“这东西很有味道。”关向应同志也吃了一块,并对李少清说:“小鬼,这是好东西,比野菜好。”贺龙同志看到大家吃得很有味道,走过来也吃了一块。他一面嚼,一面说:“你们真有办法,这个东西嚼嚼也有用。”后来,他就通知部队吃皮带,暂时解决了一段粮荒。
牛皮带吃下去很不好消化,吃进去多少,最后拉出多少。但这是当时唯一能进肚的东西。任弼时同志还要大家节约吃,计划吃,坚持吃到阿坝。就这样,任弼时同志的第一条皮带吃了一个星期,在开始吃第二条时,任弼时同志在这条皮带上用钢笔写了一行字:“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当吃完三分之一时,就到阿坝了。任弼时同志将这大半根皮带保存下来。
如今,任弼时同志的这大半根皮带已成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第5版()
专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张闻天严于教子
张闻天同志有个儿子八岁才被接到父母身边。接这个孩子的同志怕孩子路上受冻,给买了皮衣、皮帽、皮鞋。张闻天同志看到后,对这个同志说,这样会助长孩子讲究吃穿的坏习气。过了几天,张闻天同志就给这个孩子换上了普通的衣帽。
有时,这个孩子闯进警卫班,操起刀枪乱舞,使警卫战士很为难。一次,警卫战士王仙府一看劝说不行,就吓唬他。这下把孩子惹哭了,他要去找爸爸告状。王仙府怕首长见怪,主动去向张闻天同志解释。张闻天同志不但没有责怪小王,而且当着孩子的面说:“管得对,孩子胡闹就应该管。”
1955年,中央指示精减机构,当时身为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首先将在外交部任打字员的二女儿下放回上海。
1957年,张闻天同志的那个儿子在父母的支持下,到茶淀农场劳动。1962年又去新疆农场,在那里生活了十五个年头。
(马运生辑)


第5版()
专栏:来信

不应把没提申请的同志发展入党编辑同志:
据了解,目前有些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把从未向组织提出过申请的同志发展入党,这是违反党章的。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经历,还要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可是,有些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却先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再指定本人写申请,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符合党章规定的作法,应予纠正。
任国显


第5版()
专栏:在各地党刊上

章蕴谈对整党的信心问题
北京《支部生活》记者最近走访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章蕴同志。章蕴同志说:她曾到北京、天津、山东的几个整党试点单位走了走,“得出个总的印象:我们党犹如一幢地基和框架都相当牢固的房屋,尽管年久失修并经过地震,有不少破损和裂缝,一经认真修补、加固,便又面目一新”,章蕴同志说:“各地经过整党试点,又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看到试点单位出现的多年来罕见的党内生活新气象,我非常喜悦,感到我们党大有希望,通过全面整党,定能把党整好,我是有极大的信心的。”
(摘自北京《支部生活》第10期)


第5版()
专栏:在各地党刊上

杨献珍谈共产党员的党性
杨献珍同志在接受江苏《党的生活》记者访问时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主要矛盾,就是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同共产主义思想的矛盾。”杨献珍同志还说:“如果让个人主义占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为自己打算,一切向钱看,这种人很难说有什么党性,很难成为合格的党员。”
(摘自江苏《党的生活》第10期)


第5版()
专栏:在各地党刊上

他忘记了什么?
江津县委常委、副县长朱达孝,党的观念淡薄,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交党费。1981年6月至1983年初,党支部开了6次党员大会,他未参加过一次。机关支部发现他16个月未交党费。县委一位同志和他谈话,他不以为然地掏出钱,让代他补交党费,每月还少交2分钱。领导上责成他作深刻检查,他轻描淡写,说他长期不交党费是由于“忘记了”。
(摘自四川《支部生活》第9期)


第5版()
专栏:在各地党刊上

共产党员的“经济学”
壶关县庄则上大队共产党员侯天乐,烧制砖瓦技艺高超。1981年,他承包集体的砖窑,当年全家收入10,400元。1981年冬,侯天乐联合14户剩余劳动力最多、家庭生活最困难的社员,组成“农工副联合经营合作社”,以生产砖瓦为主。去年,这个合作社纯收入47,600元,人均881元,超过当年全大队人均收入的12倍。而侯天乐一家的收入却下降到6,700元。有人说他:“受了劳累贴上本,丢了大钱拣小钱。”侯天乐却说:“从我一家的利益看,收入是少了,可从大家的利益看,收入增加了。丢了小数,换来大数,划得来。”
(摘自山西《支部建设》第10期)


第5版()
专栏:

荣获贵州省轻纺系统五好职工称号的贵州清镇纺织印染厂工人、共产党员周厚兰,刻苦钻研操作技术,连年超额完成任务
新华社记者 周浩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