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论坛

培养科技管理的“将才”
曹青阳 赵祖华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而科技管理水平又取决于科技管理人才的水平。有人把优秀科技管理人才称为科技战线上的“将才”。一项大的科研工程,一个科研单位,有无这种良将,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管理人员预测准确、组织周密、指挥得当,会产生综合效应,形成一种比有关科研人员的力量简单相加大得多的集体力量;缺少这种良将,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屡遭失败。所以,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培养出善于计划、组织和协调科研活动的专门管理人才,这是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讲比培养其它科技人才难度还大,因为其管理对象是一个因素众多、关系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科技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才能带有综合的特点,既要有坚实的相关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又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手段和方法;既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经济学、行为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科学学、预测学、人才学、心理学等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的知识;既要有政策水平,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这类人才的选拔较为困难,培养周期也较长。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小生产观念的束缚,我们忽视了对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不少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管理科学的专门知识。高级科技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科技管理队伍的状况,同科技现代化事业对管理干部数量大、种类多、层次多、质量高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此,必须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全国科技管理队伍的需求,分类型、分层次作出预测与培养规划;加强重点高等院校科技管理专业的建设,集中力量,从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重点支持,为国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并担负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学科体系的任务,条件成熟时,应建立科技管理学院;加强对在职科技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用现代管理科学武装他们;在理、工、农、医院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科技管理课程,普及科技管理知识;加强有关科学管理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科技管理专业的出国研究生,或请外国专家来国内举办研究班、高级讨论班。


第4版()
专栏:探索

我国农用建材的出路何在?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李毓真
目前,我国的农村房屋90%以上是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建房材料是以传统的粘土、砖瓦、木材为主,用量很大。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后农村建房如仍采用砖木结构,到本世纪末,累计要用木材8亿多立方米,除掉旧房拆建可利用一部分外,每年要用木材4,000万立方米左右。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目前全国木材的年产量。此外,按照目前用砖量计算,在本世纪末的十几年内,平均每年要用砖2,000亿块。烧制这样多的砖,每年至少要毁田3万亩。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木材紧缺,是否可以走“以钢代木”的路子呢?倘若推行“以钢代木”,以较低的标准计算,平均每年用于农村建房的钢材就是1,000万吨左右,大约占目前我国钢产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那么,农用建材究竟走什么路比较合适?
经有关方面专家反复论证,认为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做农村建房主要材料,具有因地制宜、制作容易、施工方便等优点。
一、节约木材,价钱便宜。据测算,建一套8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农房,需要4立方米木材。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承重构件,只有门窗需用木材1.2立方米。房子造价比砖木结构的低三分之一左右,其使用效果和耐用性都优于砖木结构的房子。如果新建农房大部或全部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为材料,每年可节约大量木材,这也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二、节省能源。混凝土中70%是砂、石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在农村制备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自然养护,能耗很少。到本世纪末,如果全部采用粘土砖做农房的墙体材料,每年仅烧砖所耗的煤就要3,000万吨。如果逐步提高混凝土砌块及其它非烧结砖在墙体材料中的比例,就可以把能耗降下来。我国粘土砖瓦的能耗约占整个建材工业能耗的一半,控制砖瓦生产,发展混凝土砌块等做墙体材料,从节能的角度看也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废料。我国废渣堆积已达90多亿吨,占地30多万亩。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都可以用作生产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砌块中掺加废渣,代替部分水泥和骨料,既可以处理工业废料,又可以节省水泥,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四、保护耕地。发展混凝土砌块代替粘土砖,有利于制止毁田烧砖,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砌块,还可以节省废渣堆放用地,也能起到节地作用。因此,解决我国农房建设需要的建筑材料,应走发展混凝土生产的路子,以发展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各种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屋面材料,从而逐步减少木材和粘土砖瓦的比重。


第4版()
专栏:科学家专访

笑迎“哈雷”人不老——访八旬天文学家张钰哲
本报记者 古平
在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哈雷彗星今昔》,封面上画着一条在夜空中闪亮的长尾巴,象把大扫帚。81岁的张老说,这本书是为了迎接1986年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而撰写的。“再过两年多,我又能第二次和哈雷彗星见面了!”张老显得十分兴奋。
是啊!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周期和人生的寿命相比,算是比较长的。一生中能够两次看到哈雷彗星的人是不多的。上次哈雷彗星在1910年回归时,他才8岁。而今他已成为我国天文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向我介绍:彗星是太阳系中最淘气的成员。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运行路线有顺有逆。
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回到离开太阳仅仅8,870万公里的近日点,然后扬长而去。经过38年的奔波,它到达海王星轨道之外,距离太阳53亿公里的远日点,然后踏上归途。现在,它已到了土星轨道附近。它归心似箭,正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向我们奔驰而来。它的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离太阳近时,因受强烈的太阳照射而发光,生出了“尾巴”,越近尾巴越长。
十七世纪,一位英国天文学家,第一个算出它的轨道,发现了它的周期。那是1682年,致力于彗星轨道研究的哈雷观测到一颗彗星。他发现这颗彗星和前人观测到的彗星,轨道彼此类似。他猜想这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经过浩繁的计算研究,他断言这颗彗星1758年底或1759年初将会再次回归。然而,哈雷必须活到102岁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预言被证实。他自知这是没有希望的,却仍然坚持研究。在哈雷逝世十七年后的1759年,这颗彗星果然出现了。哈雷的预言能那么准确,实在令人惊异。为了纪念哈雷的伟大功绩,后人便把这颗彗星称为哈雷彗星。
六十年代,张钰哲和他的助手们在11天时间内,曾连续发现了被命名为紫金山一号和紫金山二号的两颗彗星,这在天文史上是少有的。这两颗彗星的运行周期都在七年左右,属于木星族。后来,他们又发现了一颗抛物线轨道的彗星。
他说,周期凡小于二百年的被称为“短周期彗星”,它们的总数将近100颗。周期长的能达千年或万年。它们的总数比周期短的多好几倍。
从1977年起,75岁的张钰哲对哈雷彗星轨道演变的趋势和它在古代的回归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十分自豪地说,我国早在周初武王伐纣时期就有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此后,它的每次回归,史书上全有记载。
张钰哲以哈雷彗星1910年回归的轨道为起点,将它每次回归时过近日点的时间、周期长短的变化和几个轨道参数,往上推算,对历史上早期哈雷彗星的记录进行分析考证。他计算研究了哈雷彗星的40次回归,得出的数字是公元前1056年有一次回归,那正是武王伐纣的年代。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这些研究加深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演化的认识。
张老说,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世界上有60个天文台对它作了3,085次观测,观测时间持续了20个月。现在,快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太空航行的发展,给彗星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张老在他的著作中将哈雷彗星下次回归时最有利的拦截观测日期和宇宙飞船的轨道用图表示出来。他认为1985—1986年间,在哈雷彗星轨道的近日点前后,可以各获得一次拦截观测的好机会。
要和幼年时代见过面的哈雷慧星再度相逢,这位八旬高龄的天文学家内心无比喜悦。他说,到时候准备到南半球去进行观测。(附图片)
张钰哲教授在工作 丁 峻摄


第4版()
专栏:

莫把山楂核当废物
吴爱笑 王振华
山楂,又名红果,山里红为其变种。它的果实营养丰富,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水果,同时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止泻痢、治腰痛、除疝气、降血压等功能。
但迄今为止,各种山楂药物都是从果实肉中提取有效成份的,而占果实重量三分之一的山楂核,却被当作废物扔掉了。据研究,山楂核的大部成份与山楂果肉相差不多,有的成份如苦杏仁甙、金丝桃甙和脂肪等含量还高于果肉。
北京卫生材料厂的工程师铁汉同志,在十多年前已开始了对山楂核药用的研究,并于1979年从山楂核中提取一种山楂核馏油。经积水潭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友谊医院、邮电医院等单位302例临床试用,证明其对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浮肿等常见的多发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山楂核药物还有消炎止痛、软化舒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用山楂核馏油制成的一种敷贴橡皮膏——“炎痛宁”,还能简便易行地治疗骨膜炎(或骨刺)、网球肘、肩周炎、腱鞘囊肿、腰椎骨关节病等骨科常见病。
以前,用以治疗皮肤病的外用馏油药物主要是黑豆馏油和糠馏油。而山楂核馏油的原料是一直被作为废物的果核,并且制取工艺简单、出油率高、效用广。与目前国内外治疗皮肤病普遍使用的氢化可的松、肤轻松、去炎松等西药比较,山楂核馏油不用粮食,成本要比前者低得多,而且副作用也小。
我国盛产山楂,年产大约3亿斤。如果把全国的山楂核资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生产山楂核馏油1,000—1,200万斤,代替黑豆馏油和糠馏油使用,每年可节约粮食1亿多斤。希望这项具有我国特点的新药开发,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第4版()
专栏:

楼顶锯末亭园
罗茂城
今年7月份,成都市物资局二仙桥温江片仓库,在首创锯末栽花的川棉一厂职工游学文的指导下,在四层楼的库房顶上修了一座楼顶锯末亭园,面积共1,100平方米。种有萝卜、大蒜、番薯、海棠、菊花、黄连等十多种蔬菜、花卉和药材。仅一个多月,各种植物格外茂盛,现已成为人们工余憩息的场所。据他们测算,在该楼顶建锯末亭园来代替水泥架空板隔热,顶楼温度大大下降,重量减轻,并可保护屋面。
目前,成都市有关方面对这项试验活动已引起兴趣和重视。


第4版()
专栏:

又有百余名大学毕业生自愿到新疆工作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3日电 (记者瓦哈甫·阿扎买提)最近,又有117名大学毕业生自愿到新疆工作。据统计,经本人请求被有关部门批准到新疆工作的毕业生近期将突破200人。
这些毕业生中许多人原来已被分配到内地城市工作,他们看到开发、建设大西北需要人才时,便纷纷向有关部门写信、打报告,坚决要求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边疆的建设事业。各省市调配部门和高等院校积极支持毕业生的要求,把优秀青年派往新疆。
目前这些毕业生已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按照自治区的规定,他们自报到之日起即享受转正定级的工资待遇,同时对那些到边远地区和县以下的农村牧区工作的毕业生工资,还可以向上浮动一级。


第4版()
专栏:

北京举办少儿科学玩具游艺智力竞赛
宋任穷、方毅观看游艺决赛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10月23日,一场大人比孩子还紧张的比赛——北京市少年儿童科学玩具游艺智力竞赛游艺部分决赛在北京北海幼儿园举行。北京市少年宫、朝阳区、空军和核工业部代表参加了比赛。
宋任穷、方毅同志观看了比赛,并讲了话。他们指出,玩具对儿童特别有吸引力。这种竞赛办法很好,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林佳楣、高士其、陈绳武、宋汀、孙洪等也参观了比赛。
23日的赛场特别活跃。4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选手,分别对电动小摩托、小火车、机器人遥控汽车、声控飞船、声控瓢虫等十种玩具进行组装、操纵或竞技比赛。竞赛的智力部分,由小选手们分别回答这些玩具有关的原理、结构和零件等问题,将在近期内举行。整个竞赛按这两项的总成绩评定名次。
这次竞赛是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


第4版()
专栏:体育

世界杯技巧赛结束
中国运动员共获十枚金牌
据新华社塞达拉皮兹10月22日电 (记者顾耀铭)历时三天的第四届世界杯技巧赛今晚在美国塞达拉皮兹结束。
在本届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共获得全部七个项目共21个冠军中的10个冠军,8个亚军和一个第三名。这是中国技巧运动员自1980年首次参加世界大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中国选手在今天决出的七个项目的第一和第二单套全部14个冠军中,夺得6个冠军和6个亚军。保加利亚选手获得6个冠军,波兰和美国选手各得一个冠军。


第4版()
专栏:

西藏自治区文化界人士集会
纪念藏族著名诗人仓央嘉措诞辰三百周年
据新华社拉萨10月21日电 西藏自治区文化界人士今天上午在拉萨集会,纪念藏族著名诗人仓央嘉措诞辰300周年。
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在西藏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被迎至拉萨布达拉宫,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1706年在上层统治者争权夺利中被害,死时年仅23岁。这次纪念会是由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和西藏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


第4版()
专栏:体育

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布达佩斯开幕
本报布达佩斯10月23日专电 记者汪大昭报道:世界体操史上规模最大的比赛,今天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幕。4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列队入场。按匈文字母顺序中国体操队第19个入场。队长黄玉斌手擎五星红旗,走在队伍前面。这时,体育馆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开幕式上,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尤里·季托夫,发表了简短的致词,匈牙利国务委员、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局长布达·依斯特万宣布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匈牙利青少年和艺术家们为各国运动员表演了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和歌舞。
1934年,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就在这里举行,当时,比赛只进行了2天,参加比赛的国家和运动员也较少。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世界体操运动已经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本届锦标赛为时7天的比赛中,各国选手将通过共10个项目的较量,对14块金牌进行激烈的争夺。中国队明天晚上7点半(北京时间)将参加男子团体规定动作的比赛。


第4版()
专栏:体育

四万观众争看“兄弟”练兵赛
国家足球队3∶1胜国家青年队
本报讯 昨天下午,即将出征的中国足球队同国家青年队进行了一场公开比赛,4万多名足球爱好者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观看了这场“兄弟”练兵赛。
上半场刚开始3分多钟,国家青年队就在前场右路打了一个漂亮的二过一配合,由5号李红兵攻破了李富胜把守的大门,以1∶0领先。人们高兴地看到,平均年龄不满18岁的国家青年队踢得很有气势,有的队员象前卫8号宫磊、前锋7号周传喜等,个人技术和突破能力都不错,给大哥哥造成不少威胁。
下半场,技高一筹的国家队队员逐步克服了急躁情绪,加强中场的逼抢,越打越顺手,先后由李辉、左树声和朱波各攻入一球,最后以3∶1反败为胜。


第4版()
专栏:体育

全国伤残人体育邀请赛闭幕
历时7天的1983年全国伤残人体育邀请赛10月22日晚在天津结束。这次运动会,有1人创造一项伤残人游泳世界最好成绩,有19人次破17项去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的最好成绩。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体育

苏联队获世界女子青年手球赛冠军
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女子青年手球锦标赛10月22日结束。苏联队第三次蝉联冠军,民主德国队获得亚军,南朝鲜队名列第三。第二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的中国队,获得本届比赛第十三名。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体育

向新目标奋进
新组建的中国男排集训队,前几天在南京、上海同来访的匈牙利通斯拉姆俱乐部男排进行了友谊比赛。人们看到,国家男排的阵容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面孔,除沈富麟、汪嘉伟、陈刚、曹平、薛永业5名老队员仍在队中外,新吸收了10名新队员,他们是:上海的沈克勤、鞠根寅、杨青,解放军的赵铎、宋晋卫、杨立群,江苏的张友生,北京的刘长城,福建的颜见明,浙江的俞觉敏。下个月将从这15名选手中选出12人,去日本参加4年一度的亚洲排球锦标赛。
中国男排去年两次负于老对手日本男排之后,大伤元气,队伍也因此进行了改组。在这次亚洲锦标赛上,中国男排能不能闯过日本队和南朝鲜队的关口,进军奥运会呢?一位排球行家最近指出,中国男排是有实力的,队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战术都不错,但如果不解决意志和作风方面的薄弱环节,就很难经住大赛的考验。
这话很有道理。回顾近几年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男排从1979年与中国女排携手并肩获得亚洲冠军之后,技术上一直处于巅峰状态。然而,他们几次参加世界大赛,在十分有利的形势下功亏一篑,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失利的最根本一条原因就在于,意志和作风不如女排姑娘过硬,只能打顺风球,不能打逆风球,在困难面前顶不住。
看来,中国男排要想这次在日本打好“翻身仗”,取得奥运会出线权,首先需要在思想作风方面打一个“翻身仗”,克服以往比赛中波动大,情绪不够稳定的老毛病。中国男排主教练祝嘉铭最近在上海对《新民晚报》记者说,集训期间中国队主要抓了队员的思想作风,着重锻炼队员们打逆风球的能力,在技、战术上则狠抓了自己的独特打法和关键性技术,争取在亚洲锦标赛时把队员竞技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我们衷心祝愿中国男排在这次比赛中展现出新的面貌,为祖国争光。(三)
本报记者 刘小明


第4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有心抵制精神污染 李子沟党支书自费办起读报室
任意浪费国家资财 电子部有企业巧立名目吃喝玩
《四川日报》△仪陇县李子沟大队党支部书记邓仕柱自费办起农民读报室,每晚背电视机下队放映,抵制精神污染
《经济日报》△电子工业部所属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国营、集体企业以“南北联合体”等名义共同筹资轮流作东,在旅游胜地频繁举办“定货会”、“展销会”,任意铺张浪费。对此,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要求有关方面认真查处
《大众日报》△郓城县委认真学习整党决定,并把学习和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边学边议边改
《湖北日报》△湖北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要求各地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清除精神污染,把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湖北省和天津市达成互相调换培养大学生协议,弥补国家计划分配不足,调剂缺门短线专业人才
《陕西日报》△西安橡胶厂违犯财经纪律滥发奖金,全年奖金指标半年发完,受到报纸批评 △西安地区改革高等教育,19所高等院校今年招收自费走读生1,047名
《北京日报》△北京市政府召开区县局和各委办领导干部会,宣布扭亏增盈11条措施
《河北日报》△10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电话会,要求各级领导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大干70天,扭亏增盈,完成财政税收任务
《南方日报》△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关停9家中小型糖厂,将他们的蔗源拨给大型糖厂,以发挥大型企业先进设备的优势,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江西日报》△萍乡市工交战线层层建立经济责任制,狠抓扭亏增盈工作,1至9月亏损户由13户减少到5户,亏损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66%
《辽宁日报》△辽宁省最早提出抓富的营口县在一部分农民已经富起来以后,现在提出向“总体致富”进军,千方百计让多数农民跟上先富农民的步伐
《安徽日报》△省建一公司在洛河电厂重点工程建设中,狠抓节约,杜绝浪费,工程进度加快,经济效益提高,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基础科学系与天津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通过实验搞清了中西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前臂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第4版()
专栏: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记者杨惠民)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今天在北京开幕。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为人类所提供的一切物质与能量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各种资源按人口平均却很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我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吴传钧等到会表示祝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