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专论

地质工作在战略西移中的重任
地质矿产部副部长 朱训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这是进一步开发大西北以至整个西部地区资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中华的需要。当好开拓大西北的先行,是地质工作者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我国的大西北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各时代地层、岩浆岩广布,造成了丰富多彩的矿产。祁连、秦岭、柴达木素有“宝库”、“宝盆”之称。
建国以来,在西北地区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与当地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在地质情况的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和水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已探明500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其中正规开采的占20%;尚有400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可供正规建设开发利用。到去年底,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其中镍、钼、铼、硒、锂、镁盐、岩盐、溴、钾、化肥用蛇纹岩、橄榄岩、云母、石棉、硅石、重晶石和毒重石、化工灰岩、钠硝石、长石、铸型粘土、陶瓷粘土等矿产储量占全国首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西北地区能源资源潜力很大,例如,新疆的煤炭资源远景储量,是十分可观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都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找油气地区。这些,都是开拓大西北的重要物质基础。
经济开拓重点转移到大西北,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地质部门来说,如何为国家建设重点转移作好准备,创造条件,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国家对开拓大西北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如铁路、公路、电站、矿山、工厂、水库堤坝的兴建,中心城市、经济区的建设和农林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有能源、水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土壤地质方面的资料,需要地质部门提前进行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多工种、多阶段的地下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它有较长的周期性。因此,地质部门要为本世纪末实行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转移作好准备,就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提前转移,从现在起就要注意逐步增加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特别是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能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大西北为主体的西部地区。
为开拓大西北当好先行,地质部门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这一战略设想,使广大职工都作好地质工作必须提前转移的思想准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教育,宣传和表彰开拓精神、创业精神。在国家总的方针原则下,制订和采取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巩固西部地区的地质队伍,鼓励人才到西部待开拓的地区去,以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力量。
在当前的地质矿产工作安排上,要围绕实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战略总目标,在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地质工作需要的同时,逐步增加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投资和力量,适当加快这个地区的地质工作步伐,使东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协调发展。应该看到,国家目前财政经济尚有困难,对地质工作的投资有限,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投资。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主要靠挖掘内部潜力。只要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压缩二、三线的力量,充实第一线,就可以多做工作,大大加快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进展。
就具体的部署来说,加强西部地区的地质工作,应该分两步走。九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加强地质理论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和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等基础地质工作,提高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做好成矿预测和成矿区划;后十年,则应在此基础上,力争在能源矿产、大宗矿产的大矿富矿和国家急缺矿产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供一批可供开发建设的新的矿产资源基地,提供一批大型工程所需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发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
地质工作技术性强,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在地质找矿方面每取得一个重大突破,往往是与解决某些基础地质工作问题或技术方法、技术装备问题相关联的。为使西部地质找矿尽快取得新的突破,我们要抓住西部地区一些重大的关键性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性的技术方法、技术装备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联合、科研和学术活动,调动教学、科研、生产各方面的力量。这也是加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科技支援的一种形式,可以促进西部地区多出人才,快出成果。


第5版()
专栏:

找水打井 为民造福
四川省二○七地质队在乐山市区供水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中,注意为社会服务,三年打了31口供水井,既解决了机关、企业等单位饮用水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生产,又增加了队里收入。
乐山市地处红色地层区域。过去总认为“红层贫水”,二○七地质队为了寻找水源,从1980年起进行供水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力争“贫中找富”。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在1982年提交了供水水文地质研究报告,在红层中找到了具中型规模的供水水源地,开采资源量每日达1万吨以上,可供17万人饮用。该队打的31口供水井,为27个单位提供了充裕的水源。
叶松威


第5版()
专栏:

在地质队里
题头照片:四川省二○七地质队队员在山上进行地质普查勘探。本报记者 田永有摄


第5版()
专栏:

两次让房
云南省地质局八一六队的领导干部两次让房,受到群众称赞。
这个队双职工和带家属的共有300户。多年来,住的是竹篱泥墙制的简易房屋,每户平均面积不到20平方米。去年,队里自筹资金建造了一幢三层楼房宿舍,除了三楼留两个套间给野外分队职工堆放行李外,全部分给了职工。
按分房规定,书记兰子金、队长陈治权有条件分到新房。但是,房管小组把分房通知书给他们送去的时候,他俩再三推让,把房子让给了有困难的职工。
今年,队里又有两幢平房宿舍竣工。房管小组决定,凡是上次主动让房的,这次优先照顾。当他们把两套新房分给兰子金、陈治权时,他俩说:“目前队里住房仍较紧张,等大多数困难户解决后,再考虑我俩吧!”  周云辉


第5版()
专栏:

待开发的处女地——漫话“三江”成矿带
赵准 杨友华
在祖国西南的横断山脉,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经的青南、藏东、川西、滇西广大区域,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因而地质学上称之为“三江成矿带”。
过去,由于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区内的矿产资源前景如何?一直是个谜。这个谜,现在终于被逐步揭开了。
经勘察,这里是世界著名的东南亚锡矿带和另一条有色金属矿带的汇聚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沿深断裂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波密—腾中锡钨矿带,保山—耿马—澜沧锡钨铅锌矿带,类乌齐—左贡锡铅锌矿带,品都—兰坪—思茅铜钼铅锌汞锑成矿区和玉树—义敦—中甸铜铅锌银金汞矿带。这5个次级成矿区带,西侧以锡钨矿为主,中部以铜铅锌矿占绝对优势,东侧以银金多金属矿为特征。矿种齐全,除有色金属外,尚有黑色金属、稀有、分散元素和非金属等矿产,具矿床规模的矿种达35种之多,具备工业意义的各类矿床150余处,矿点更是数不胜数。
引人注目的是,在绚丽多彩的三江矿产资源宝库中,闪耀着光彩夺目的“三颗明珠”:一是我国最大的、属世界十大铅锌矿床之一的兰坪金顶铅锌多金属巨型矿床:二是国内最大、世界少有的江达玉龙斑岩型大型铜矿床;三是火山岩中可与日本“黑矿”媲美的麻邛特大型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这三颗明珠,为得天独厚的三江矿产宝库增添了巨大价值。三江成矿带必将成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后备基地。


第5版()
专栏: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三峡区勘测大队三工区的勘测人员,努力进行野外地质勘测工作,为选择优良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提供第一手地质资料。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第5版()
专栏:

河南地质局地调二队 快速探明一水泥灰岩矿床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调查队,仅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探明了一个优质矿石占65%的中型水泥灰岩矿床,为新密矿务局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建设争取了时间。
朱卫民 张三楹


第5版()
专栏:来信

制止向地质部门敲竹杠编辑同志:
当前,部分社队和农民不顾国家利益,无理向地质部门高价索赔,大敲“竹杠”,强行包工,严重妨碍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加以制止!
地质队因勘探需要,会占用一些农田。关于青苗赔偿,国家有明文规定。可是有些社队一再提高要价,小麦、稻谷要按亩产1,500斤至3,000斤赔偿,一棵小树要索赔3至6元,一株玉米苗要索赔3角。除青苗费外,还要求出“恢复产量费”、“过路费”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质队为上述问题找到有关部门的时候,有些县、社干部竟说:“又不要你们自己掏腰包,多出几个钱,国家也穷不了。”这类不顾国家利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助长了“敲竹杠”的歪风邪气。
上述种种错误作法,使国家蒙受很大损失。例如,川西北地质队去年本来把5万立方米的槽探工程包给内地民工,当地机关不同意,改由当地社队承包。这些社队任意提高工价,结果原来只需花9万元的工程花了18万元。
我们迫切希望各地党政领导机关重视这个问题,加强思想教育,支持地质部门开展工作。
张海焱 张建山


第5版()
专栏:工商漫笔

“短命秤”为何“长寿”
黔灵山下的贵阳居民,在日常购物中饱尝短斤少两的苦头,他们把那些克扣群众的秤斥之为“短命秤”。然而,更使人伤脑筋的是“短命秤”不但不短命,反而命长!
8月22日中午,笔者作为业务工作人员对文明路上的两个国营肉食摊作了检查,一个出售两斤猪肉少1两2钱,另一个以“九两秤”欺骗顾客。9月6日,又到大南门检查三个肉案,也都有短斤少两现象。9月20日和21日,在贵阳火车站检查个体户水果摊,为十位旅客所买的水果复秤,发现不少摊贩竟以“七两秤”欺骗旅客。
“短命秤”为何“长寿”?主要是有关部门工作懈怠,治理无方,有法不依,惩处不严。还有少数干部竟在物价检查前对售货员申明:“在风头上大家要注意罗,抓住不好。”所以,检查一阵,粉饰一番,风头一过,万事大吉,致使这个问题长期解决不了。
对“短命秤”的问题,贵阳市广大消费者意见纷纷,怨气难咽,强烈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使“短命秤”及早“断命”! 王建华


第5版()
专栏:工商漫笔

怎可移“赏”作“罚”
“扣发奖金”作为一种惩处手段并见诸于报,有些时日了。现在许多企业、商店相继效尤,赫然列入“约法三章”,习以为常,不以为怪。笔者认为,所谓“扣发奖金”的惩处,犹如糊涂官判案,既奖得不正,也罚得糊涂。
“奖”与“罚”,意义截然不同,性质也迥然各异。自古以来,讲的是“赏罚分明”,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可以“将功折罪”,何曾见过移“赏”作“罚”?今之“扣发奖金”,可谓突破了“老框框”,先给失职者以“奖”,再把“奖”扣发作为“罚”。一“奖”一“罚”,来之于国,留之于国,与人无损,算得上领导“有方”,却难称“赏罚分明”。
既然是工作失职,就要给予惩处,又何以能得“奖”?既然不该得“奖”,又何以能“扣发”?可见“扣发奖金”的说法和做法似罚非罚。这实际上反映我们一些部门还是在吃“大锅饭”。
卒 跃


第5版()
专栏:通讯

金顶宝库探索者
本报通讯员 王正端 本报记者 鲁 牧
苍山之巅白雪皑皑,洱海湖水碧翠清澈……赏心悦目的宜人景色,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的云南省第三地质大队会议室里,放着32盒图纸资料的地质矿产报告。来自各地的百余名地质专家,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聚精会神地审批金顶铅锌多金属矿区的文卷。
这天,专家们从下关乘车,沿着240公里的盘山公路,来到崇山峻岭中的一颗明珠——金顶,进行实地察看。
这里,原来是白族、傈僳族的一个聚居点。相传他们的祖先以牧为业。一天,一位放牧老人在一个山顶上发现几块又黑又重的岩石,惊喜地猜定这是一座宝山。出于对“金银财宝之顶”的向往,古人即以“金顶”命名了这里的村落。
登上海拔2,890米高的凤凰山顶,沿途可见上百个上圆下方形状、高仅一米左右的“老洞”,这是明、清时炼取白银而挖矿的痕迹。这些百年“老洞”与沉睡亿万年的矿产资源,长期不为人所知。新中国诞生后,具有献身精神的地质勘探队员们,历尽艰险,终于揭开了金顶的奥秘。
宝 山 初 探
1960年5月,五十年代后期毕业于重庆地质学校、年方22岁的普查组长衡思清,接受了找矿的任务。以群众报矿为线索,他领着成都地质学院的两名二十来岁的实习生、一个十七八岁的地质工,日夜兼程,翻过4,000米高的马耳山,攀上了雪邦山。然而,他们竟是一无收获。这四位年轻探索者并不泄气,互相搀扶着行进,艰难地到了金顶。
听说“古人在此开过矿”,他们喜出望外。翌日黎明就上了凤凰山,查看了一平方公里的山区,描绘了地形地质草图,采集了岩石样品。
“没有见矿。”两位实习生返回住所后说。
“不,下结论为时尚早。”小衡决心和同伴们一道,第二天再去探索。
他们在山顶、山坡上辗转不停。
“快来看,有希望!”小衡突然大声叫喊起来,
“这些山坡滚石,灰白、黄褐色,乍看是石英灰岩,掂掂分量很重,敲开准能见矿。”
在一些“老洞”周围,他们又发现古人炼矿剩的炉渣。他们冒着风险,钻了“老洞”,采集了几口袋样品。断定矿体主要成分是铅锌,而且品位较高。
一支40多人的小分队奉命进驻金顶。经过100多天的踏勘、布点、开槽、取样、地表揭露和初步化学分析、计算,小分队初步肯定了矿床具有工业价值。
安 营 扎 寨
事隔五年的一个春天,金顶矿区详勘工程上马了。从滇中调集的第十一地质队,千里跋涉,来到金顶安营扎寨。
一切困难都得凭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战胜。在山腰斜坡上,他们搭起了二三十幢油毡木板房子,作为栖身、学习、室内工作的场所。
粮食,自己从山下运上来;
蔬菜,自己在山上开荒种植;
没有水,自己去找……
莽莽高原,野外作业,条件是艰苦的。但是,宝库探索者向来是以艰苦为荣的硬汉子。上山带干粮,困倦随坡躺;悬崖取样,身子吊在半空,置生死于度外。钻“老洞”,阴森森、黑漆漆,谁知里边藏有什么,他们坚持一米一米地试探着前进。干干净净一身钻进去,泥泥水水一身钻出来,手脚碰破,流血淌汗,背着沉重的矿石样品袋下山,一粒汗珠摔八瓣,谁也没有听到那些怕苦、怕累的牢骚怪话。
向 祖 国 报 喜
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收获。
这支400多人的地质勘探队伍,坚持科学态度,遵循地质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而进。金顶的砂岩型铅锌矿到底有无工业价值?矿床规模究竟有多大呢?
五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的王鲁伯工程师,曾在南华县摸河铅矿的一个点上发现过砂岩型铅矿,因为不具有工业价值,放弃了。这回,他和金顶宝库探索者一起,精心设计,合理布点,使用各种工程手段,取全取准实验样品,获取各种实验结果,描绘和整理出了大量地质图件和成果资料。
进一步探索的结果表明,金顶的砂岩型铅锌矿品位高,矿化均匀,层位稳定,质量远远超过灰岩型铅锌矿,肯定具有工业价值。
在我国,铅锌矿一般都存在于中生代、古生代或者更老的地层。而金顶铅锌矿成矿年代很新,矿体存于新生代早期和中生代晚期地层中,这是一个新的发现。
详勘结果向祖国报告:金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特大型铅锌矿之一。在它的总储量中,锌占近四分之三,铅占近四分之一;伴生有白银、镉、铊、天青石及硫铁矿等,储量分别都属大型规模。
金顶铅锌多金属矿区规模巨大,主体矿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70—80%的储量可以露天开采。开发金顶,对于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振兴云南经济,加快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一位年逾半百的工程师满怀深情诚挚地说:“这样的大矿,一辈子也难得碰上,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金顶,很值得!”


第5版()
专栏:

四川省地质局区调队工程师郑裕民刻苦钻研业务,同本队王忠实等写出了关于金沙江地区板块缝合线的论文。这是他在采集样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