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不结盟集团对世界紧张局势表示关注
呼吁大国放弃对抗进行真正谈判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联合国消息:100个不结盟国家组成的不结盟集团10日在联合国发表一项公报,呼吁大国放弃相互对抗和互不信任的政策,进行真正的、向前看的谈判。
公报对世界一些地区的紧张局势表示严重关注。公报指出,实现中东公正和平的唯一基础是以色列全部、无条件地撤出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关于柬埔寨问题,公报重申,人民有权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颠覆和胁迫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公报要求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其中包括撤出外国军队。
公报强调,不结盟政策的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外国侵略、占领、干涉或霸权,反对大国强权政策或集团强权政策。


第7版()
专栏:

为克服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面临的困难
各方有影响人士在西班牙频繁接触
新华社马德里10月10日电 最近几天,孔塔多拉集团成员国、尼加拉瓜和美国三方有影响的人士在西班牙分别进行了接触,试图为克服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面临的困难作出新的探索。
10月8日,哥伦比亚总统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委内瑞拉前总统和社会党国际副主席安德烈斯·佩雷斯、巴拿马前总统阿里斯蒂德斯·罗约和美国总统的中美洲特使理查德·斯通,利用参加西班牙奥维亚多市一个发奖仪式的机会,就中美洲局势进行了非正式会晤。西班牙外交大臣费尔南多·莫兰也参加了会晤。随后,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和外交大臣分别同委内瑞拉前总统佩雷斯和美国总统的中美洲特使斯通会晤。接着佩雷斯又与斯通会晤。9日晨,哥伦比亚总统回国前同西班牙首相在机场进行了会谈。9日晚上,佩雷斯又同刚到西班牙访问的尼加拉瓜内政部长托马斯·博尔赫会见。
他们这一系列频繁接触,是在中美洲局势再趋紧张,孔塔多拉集团四国外长同中美洲五国外长通过《意向文件》、刚刚迈出前进步伐又遇到新的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参加接触的各方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示了要求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的愿望。哥伦比亚总统明确宣布他出访欧洲的目的之一是争取欧洲共同体国家对孔塔多拉集团的支持。佩雷斯也表示希望西班牙和西欧国家为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作出努力。西班牙首相在与各方接触后公开表示,西班牙和西欧国家支持通过孔塔多拉集团寻求中美洲的和平,同时呼吁有关方面进行谈判。尼加拉瓜内政部长和委内瑞拉前总统会晤后,表示对中美洲冲突可能区域化感到忧虑。不久前担任美国总统的中美洲特使、现在又被派到欧洲各国通报美国中美洲政策的斯通,也对孔塔多拉集团的活动表示了赞许。
但是,从这些会晤透露出来的情况表明,各方在中美洲问题上的一些基本分歧并没有解决,寻求中美洲和平的道路还很曲折。哥伦比亚总统明确要求大国不要把中美洲当作它们疯狂对抗的场所。佩雷斯指责美国对中美洲“粗暴施加压力”,指出美国政府与孔塔多拉集团之间在对尼加拉瓜政府态度上有“深刻分歧”,同时还批评苏联通过古巴利用中美洲形势为其服务。斯通没有参加原来预计将参加9日早晨在马德里机场几方的会晤也引人注目。他坚持美国只承认在充分保证尼加拉瓜各派政治力量参加的选举中产生的政权。而博尔赫则指责美国干涉内政。


第7版()
专栏:

巴拿马总统在欢迎基辛格时发表讲话
呼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中美洲问题
委外长说孔塔多拉集团的调解受到欢迎
新华社巴拿马城10月10日电 巴拿马总统德拉埃斯普列利亚10日在欢迎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基辛格一行时发表讲话指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美洲的形势急剧恶化,冲突和紧张局势使“和平、安全与国际合作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他呼吁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中美洲问题。
基辛格当天在与德拉埃斯普列利亚会晤时说,委员会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情况,以便明年2月向里根总统提出报告。
新华社加拉加斯10月9日电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何塞·阿尔维托·桑布拉诺今晚在一项声明中说,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调解受到中美洲国家的欢迎,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这项调解体现了委内瑞拉关于区域性冲突应该谋求特别的区域性解决办法的观点。
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声明说,委内瑞拉政府在阿根廷与英国发生战争的时刻一开始就对阿根廷表示充分的声援。
桑布拉诺在声明中还谈到了委内瑞拉同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石油方面的合作。
声明表示委内瑞拉将通过谈判寻求解决与哥伦比亚海上划界的问题。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展望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
本报记者 林军
第二个洛美协定将于1985年2月到期,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续订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已于10月6日和7日在卢森堡拉开了序幕。谈判结果如何,尚需经过许多回合的艰苦谈判方能见分晓,估计需费时一年左右。但从谈判的准备过程和这次会议上双方的基调发言中,可以初步看出一些动向。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派代表参加谈判是这次会议的一大特点。如谈判成功,两国参加协定,非、加、太国家将由63国增至65国,加上共同体10国共75个国家,这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大贸易集团之间的合作。对非洲来说,撒哈拉以南除了纳米比亚,都参加了洛美协定(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除外),非洲国家将成为西欧发展合作的重要对象。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双方都强调非、加、太国家今后要走自力发展的道路,争取做到粮食自给。经济援助要优先照顾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农村;同时,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也要进行合作,使双方合作更能切合实际情况。这同前两个协定相比,是一个发展。
此间舆论认为,谈判将是“困难的”。从目前暴露出来的分歧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情况对非、加、太国家不利。近年来,非、加、太国家占共同市场进口比例(不包括石油)逐年下降,1977年为7.1%,1978年为6.2%,1979年为5.5%,1980年为5%;相反,共同市场对非、加、太国家的出口额逐步增加,1980年为157亿欧洲货币单位
(目前1欧洲货币单位约合0.87美元),1981年增至180亿欧洲货币单位。1980年非、加、太国家对共同体的贸易顺差32亿欧洲货币单位,而1981年变成共同体顺差17亿欧洲货币单位。为此,非、加、太国家强烈要求西欧调整贸易关系。
援助金额问题是谈判中的另一个难题。近几年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非、加、太国家经济困难加重,目前债务累累。所以,非、加、太国家希望谈判能涉及减轻债务的问题,强调援助金额是个“根本问题”,要求在谈判初期能尽早确定下来。但是欧洲共同体则表示要根据西欧经济回升的情况而定,一时难以确定金额。在这次谈判开始,西欧提出要先就政策问题进行“对话”,并提出“人权”问题,这也增加了谈判的困难。非、加、太国家担心今后西欧的援助将把受援国的政策和人权状况作为前提,因此对“政策对话”迟疑不决,它们表示“人权”问题可以谈,但同时也应该谈共同体国家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关系问题,指出洛美协定并不是谈人权问题的适合场所。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但一般认为经过若干回合的谈判,会议有可能达成协议,共同体从经济、政治和战略各方面的利益出发,不至于使会议陷于失败。因为,在经济上,非、加、太国家为西欧提供充分的原料和能源,并且是它推销工业品的市场。1970年至1980年10年间双方贸易有很大发展,共同体从非、加、太的进口从47亿美元增至27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9.7%;出口从35亿美元增至2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1%。在政治上,由于洛美协定的联系,西欧与非、加、太国家的关系密切和加强了,这对提高西欧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战略上,非、加、太国家(尤其是非洲)经济发展与政局的稳定,对西欧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防止超级大国的扩张,维护西欧的安全的重要条件。共同体委员会委员爱德加·比萨尼在会上指出,“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他说,在超级大国存在的世界上,“欧洲如果不同第三世界结成特殊的、积极的关系”,它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战略上都不会有前途”,而“世界从未有象今天这样困难过,这次经济危机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所以洛美协定本身就成了世界稳定和安全的基本的不可代替的因素”,这些话反映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人们有理由期望,第三个洛美协定将比前两个协定有所前进,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7版()
专栏:

阿根廷外长敦促英国恢复谈判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8日电 阿根廷外交部长胡安·阿吉雷·拉纳里今天在这里说,英国必需履行联合国决议,恢复同阿根廷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的谈判。
阿吉雷外长是在参加最近的联合国大会后回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他在讲话中批评了英国不同阿根廷谈判的态度。他说,英国政府作出的决定是“无视”联合国的决议。他表示需要双方作出决定。
他还谴责了英国在马岛修建军事基地的决定。
阿根廷为收复在南太平洋上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去年4月2日,军队在马岛开始登陆,同英国军队进行了70多天的激烈战斗后,英国重新占领了这一群岛。阿根廷一直坚持对马岛主权的要求,去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英阿双方恢复谈判,解决马岛的主权争端。在这次联合国大会上,阿根廷外长阿吉雷重申了对马岛主权的要求。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举行特别会议
讨论根舍和葛罗米柯即将举行的会谈
据新华社雅典10月10日电 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就政治合作问题今晚在这里举行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讨论联邦德国外长根舍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即将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谈。
会后,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现任主席、希腊外长哈拉兰博普洛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了根舍—葛罗米柯会谈的双边性质。
他说:“这次特别理事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请根舍外长向我们通报一下他即将同葛罗米柯举行的会谈的全部内容。”他们将讨论东西方之间现存的所有紧迫问题。
哈拉兰博普洛斯说,会议还讨论了黎巴嫩局势、塞浦路斯问题等。(附图片)
10月10日,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在希腊雅典举行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美一植物学家获诺贝尔医学奖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10日电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今天宣布,198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美国纽约金春港实验室的植物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以表彰她发现“活动遗传基因”。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30多年前首先从植物体内发现了这种活动遗传基因。这一发现有助于说明植物和动物的某些先天特征如何能够从一个机体转换到另一机体。最近十年中进一步证明,这一发现对生物学和医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今年八十一岁。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一地区法院
判处侵吞公款的企业领导人徒刑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10日电 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市地区法院今天判处大量侵吞公有资金的两名企业领导人20年徒刑。这两名被告人是“马其顿”食品联合企业主席团成员阿·贝戈夫斯基和顾问杜·马尔库多夫。
法院指出,贝戈夫斯基和马尔库多夫同一家外国公司签署关于为食品联合企业建造酒窖设施的合同时,答应对方抬高设备价格,从中作弊,侵吞公有资金300多万马克。法院认为,这一侵吞公有资金的刑事犯罪活动,属于马其顿共和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盗窃公有财产的案件。


第7版()
专栏:

苏“金星—15”号成为金星的卫星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自动行星际站“金星—15”号于10月10日莫斯科时间6时零5分从飞往金星的轨道转入围绕金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成为金星的人造卫星。
这个自动行星际站是今年6月2日发射的。它在130个昼夜中飞行了三亿三千万公里,目前它同地球的距离是7,500万公里,约每24小时绕金星运行一周。它在飞往金星的途中,与地面接收站进行过69次无线电联系。
据报道,苏联发射这个自动行星际站并将它变成金星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对金星表面及其大气层进行远距离的综合考察。苏联另一颗自动行星际站“金星—16”号将于10月14日到达金星周围地区。
苏联发射自动行星际站考察金星的计划始于1961年。1982年3月“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的下降装置曾先后到达金星表面,首次拍摄了金星表面的彩色全景照片,对金星进行了钻探和土壤分析,并把彩色照片和科学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接收站。


第7版()
专栏:

英国作家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 瑞典文学院今天决定把198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
戈尔丁于1911年9月19日出生在英国的康沃尔。1954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蝇王》问世后,很快就蜚声于世界文坛。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埃塞俄比亚重视发展咖啡生产
石杨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早在四千年前,埃塞俄比亚人民就发现并食用咖啡。公元1350年,咖啡种植技术从埃塞俄比亚传到阿拉伯地区。而后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也种植起来。
埃塞俄比亚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全国各地都宜产咖啡。全国现有咖啡种植面积45万公顷,还有野生咖啡林面积50,000公顷。1982年全国咖啡总产为20万吨,估计1983年总产将达21万吨。
咖啡是埃塞俄比亚主要出口商品,占全国外汇总收入的70%左右。1982年咖啡收入达2亿多美元。埃塞俄比亚全国有700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咖啡生产,所以咖啡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埃塞俄比亚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咖啡生产,于1957年成立了咖啡管理机构——国家咖啡局,1979年将上述机构改为埃塞俄比亚咖啡和茶叶发展部,主管全国咖啡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该部下设咖啡市场公司,在全国设50多个咖啡收购站,负责咖啡的加工和销售。
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增加咖啡产量,提高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咖啡种植面积,改造老咖啡林,培养技术人员,加强对咖啡林的科学管理、研究,防治咖啡树的病虫害,培养高产抗病新品种等。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十大咖啡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咖啡组织”的发起国之一,国际组织对埃的咖啡生产十分重视,并给予积极支持。


第7版()
专栏:

盲人福音
英国三个少年发明新式读写机
本报讯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种能帮助盲人和半失明的人阅读和写作的新式读写机最近在伦敦研制成功。发明者是伦敦一个十六岁和两个十七岁的孩子。这一发明解决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遗留下来的难题。这种读写机采用的是威廉·穆恩博士1847年设计的凸起的书写符号,以9个符号为基础,易于掌握。读写机的体积比手提式打字机还要小。它将在伯明翰的残废人教育中心经过3个月的试用后,再投入成批生产。3位小发明者希望新式读写机的价格不超于一架普通的打字机价格。
新式读写机所采用的字母表,它是利用改变九个符号的方向来代表不同的字母和数字。


第7版()
专栏:

苏联农村大批单位实行集体承包制
新华社莫斯科电 据《农村生活报》10月7日报道,苏联农业部长麦夏茨10月6日在庆祝农业工作者节大会上说,从今年3月全苏农业会议以来,苏联农村中实行集体承包制的单位增加了一倍,达15.3万个,承包耕地达4,000多万公顷。
苏联目前耕地总面积为2亿多公顷。
麦夏茨说,近一年多来,苏联对农工综合体的管理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区、州、边疆区和自治共和国的农工联合公司。
麦夏茨认为,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实行集体承包制。他要求克服推广这种制度过程中的缺点,解决现存的问题,“使1984年成为在农村中广泛实行集体承包制的一年”。(附图片)
图为苏联一个集体农庄的承包队在收割小麦。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