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一个风气正作风硬的领导班子
——记参加引滦施工的铁道兵某团党委
铁道兵某团党委在执行引滦入津开凿隧洞的艰巨任务中,振奋革命精神,带领指战员打了一个硬仗。这个团开凿的引水隧洞的长度约占整个隧洞长度的四分之一,而兵力却只占开凿隧洞全部兵力的八分之一。
国务院领导同志表扬这个团“能征善战”。上级给这个团记集体二等功。该团党委8名常委中有2人立二等功,6人立三等功。
党委风气正 上下拧成一股绳
这个团是在进入引滦工地前不久由四个单位合编而成的,有一半干部面临转业问题,人心较散。为了能胜任艰巨的工作,团党委作出决议,要求党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这盘散沙变成干四化的铁榔头。党委研究配备干部时,一位原来和党委书记孔庆云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党委成员会上不表态,却在私下搞小圈子。孔庆云知道后对那位同志作了严厉批评。事后,孔庆云又把这个情况告诉副书记解少文。果然,原来和解少文一个单位的一些人也找解少文做工作,解少文照样对那种违背原则的行为狠加批评。党委成员通气时,他俩把这个情况摆了出来,其他同志都从中受到教育,引以为戒,以后再未发生在背后搞小圈子的现象。
团党委认为,党委成员一定要做端正党风的带头人。党委发现有位同志公私不分,让公家请的木工师傅为个人做了几件家具,就责令有关同志在党委会上检查,并按工时付款。随后,党委领导同志又在全团干部会上表扬这位同志知错改错的态度。党委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一些微不足道的不正之风也及时得到纠正。党风正,腰杆硬,办事公道,就能把大伙的心融在一块,说话就有号召力。广大指战员见党委成员一条心,也都自觉丢掉患得患失的杂念,心想四化大业,甩开膀子为引滦工程奋战。
把群众的智慧化为领导的决策
开山凿隧,既有艰巨性,又有危险性。要在同等时间内比别人多出活,要靠干劲,还要靠科学。为此,团党委成员经常到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施工期间,有个水利专家到这个团的洞子里一看,发现他们的进度遥遥领先,欣喜地竖起两个指头,说:你们搞得这样快,除干劲之外,有两条,一是掘进和衬砌一道进行,二是钻眼与出渣同时并举。专家说的这两条都是领导和群众智慧的结晶。
开工初期,党委副书记解少文考虑到全团担负开凿的隧洞较长,任务又急,就提出了在三座支洞与正洞交会的上方开三口竖井的设想,为进料灌注隧洞另辟通道。但是打竖井难度大,不易保障安全,而且在施工方案中没有这一项。为了统一认识,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连队的意见,终于以充分的理由,取得上级的同意,打成了三口竖井,施工效率提高了一倍。引滦工程指挥和前去参观取经的人都称赞这是一着妙棋。
为了实现指挥部提出的争取提前两年通水的规划,团党委分析了各种情况后断定:要大幅度提高速度,最有潜力的是解决出渣和钻炮眼不能同时进行的矛盾,党委把这个课题交给全团指战员,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在集中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党委派一位党委成员和作训股长去现场试验,一个星期就探索出“吊梁平台”的方法。风钻手站在平台上打炮眼,平台下面照样出渣,工效提高三分之一。这项成果很快被推广到整个隧洞的各个作业面上。
这个团在引滦施工中推广了大小技术革新五十余项,都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干部、战士感到团党委关于加速施工的每一项决策都符合自己的心愿,干起来痛快。
带头实干指挥有素
这个团党委的成员,过去有过这样的体会:党委的决议虽然正确,但是下级有时并不热心执行,原因就是党委成员只用决议要求和约束别人,自己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在艰巨的引滦施工中,这个团的党委成员始终是拚搏在前的“龙头”。党委每发出一项加速施工的指令,党委成员总是分头到第一线去带头执行,认真落实。党委常委、副团长雷大成、刘以升,参谋长杨世华每人蹲在一个洞口当了“口长”,每个洞口一天24小时都有团领导在现场。党委书记孔庆云白天黑夜“泡”在洞子里,边干边进行指挥。他在施工中受伤住进医院后,还惦记着工地,常常跑进洞去了解施工情况。党委副书记、团长解少文天天坚持下洞,又打风枪又推车,和战士们一起干重活累活。一次,他连续14天发高烧达38度,也不肯离开现场。两年来,党委常委都放弃了休假,一心扑在工地上,和战士们一样泥里滚、水里爬。战士们一个工班干六小时,他们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的战士说:“领导的年龄比我们大,还这样拚命干,我们要是不卖劲,至少是没有良心。”
团党委成员改变了一般化的领导作风,经常深入第一线,对每一项决议都扎扎实实地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撒手。开始,一些战士对新技术不习惯,不愿用。团领导发现后就盯在现场,让技术人员负责传授技术,解决关键性问题,直到战士乐于使用为止。党委成员在现场办公,既没有“呈阅件”,更不兴画圈那一套,减少了层次周转,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从而赢得了时间,使团党委充分发挥了战斗指挥部的作用。
本报记者 罗同松 易俭如
本报通讯员 马运生


第5版()
专栏:短评

号召力从何而来?
铁道兵某团在引滦入津工程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关键在于这个团的党委是个过得硬、有号召力的领导班子。
哪个领导人、哪个领导班子不希望自己有号召力?但是,号召力不是靠嘴巴喊出来,而是在实践中用行动赢得的。
铁道兵某团党委所以有号召力,首先因为这个领导班子党风端正。一级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有没有威望,有没有号召力,党风是否端正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团党委的成员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们自觉做端正党风的带头人,杜绝一切有损党的形象的事。只要发现一丁点不正之风,就象眼珠里容不得半点灰尘一样,都坚决予以清除。这样的班子深得群众信任,拥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广大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力量溶会在一起,倾注到革命事业上。
铁道兵某团党委有号召力,还因为这“一班人”善于启迪和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指挥、部署所以得当,不是凭主观意志,而是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在艰巨任务面前,他们总是到群众中去寻“诸葛”,觅妙计,把群众的智慧变成领导的决心。这样,他们的决策就符合实情,符合“民意”,群众干起来也就顺心、带劲。
有一股艰苦创业的劲头,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是铁道兵某团党委有号召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流汗,挺身站在第一线指挥,危险时刻拚搏在前。这种实干精神,犹如无声的动员令,激励着群众,并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创出工作中的高效率。
各级党委的领导班子都是所在地区、单位的四化建设的指挥部。指挥部有无号召力,直接关系到各项事业的成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有许多指挥部缺乏应有的号召力,指挥不灵。这些班子的领导同志不妨对照一下铁道兵某团党委这个硬班子,想一想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怎样使自己的指挥更有权威性,以尽快打开四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5版()
专栏:

岂能以扯皮对扯皮
王大可
本报收到一封党员来信,题为《找党》。笔者不禁为之一惊:过去战争年代,斗争环境复杂,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事在所难免;如今,我们党已执政三十多年,党员竟然给党报写信“找党”,岂非咄咄怪事?
虽为怪事,但它确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找党”的,是山东省济南医疗器械分公司的40名共产党员。1980年,为改革医药管理体制,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决定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分建为医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分公司。由于此站属双重领导,改建前有关双方未经磋商,分公司虽已正式营业,党委却未被承认。从1981年1月起,医疗器械分公司一直没有建立党的组织,甚至连党的临时支部也没有。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党员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党费无处上缴,预备党员超期不能转正,调入调出的党员组织关系不能转进转出。由此给工作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自然可以想见。
显然,怪事的起因,在于“条条”和“块块”有矛盾。一个单位,双重领导,“条条”管业务,“块块”管党务,事关管理体制改革这样的重大问题,管业务的领导和管党务的领导互不通气,事情当然办不成。其中的是非曲直,这里姑且不论。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怪事出现之后,有关单位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却还在那里推来推去,继续扯皮。这期间,40名党员给省、市有关领导部门写过信,甚至当面汇报过;有关部门为此事又是电话联系,又是当面交涉,直至互相发文,可问题就是解决不了。问题交到济南市,市委组织部要一商局党委“负责建立”,一商局负责同志则说:待体制改革好,再一起研究决定。40名党员的组织生活无人过问的状况已拖延二年半,他们还要等将来“研究”。看来,有关方面是决心把皮无休止地扯下去了。改革机构,本是为了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包括克服扯皮现象。某些人竟然以扯皮对待改革中的机构人事问题,扯皮顽症之“顽”,由此可见一斑。
幸好,这封《找党》的来信,几经周折,终于引起了山东省委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一桩公案,可望了结了。但以扯皮态度对待扯皮事件,却非仅此一件,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扯皮已误事了,负责处理扯皮事件的有关方面又踢起皮球来,更误事。这种错综复杂的扯皮网,反映了现行机构和制度上的种种弊端。不改革,确实不行了;要改革,就必须真正贯彻改革精神。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要爱护和帮助新走上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
西安铁路局安康分局 邢学荣
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大批知识分子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踢开了“头三脚”,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但也有人前进得十分艰难,个别同志甚至有欲进不能、欲罢不得之感。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同志本身有某些缺陷,不能迅速适应新的岗位和工作方式。他们在从事脑力劳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某些特点。作为技术工作者,这些特点往往是优点,作为领导干部则可能是弱点。比如:
他们过去经常接触的工作对象是死的书本、资料,现在却变成了有着各种思想及复杂关系的人,于是有些束手无策。
他们在长期钻研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习惯于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现在,对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不习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易犯“简单”、“生硬”的毛病。
他们长期养成了钻研、探索的习惯,不愿随声附和。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提的问号多,又不善与人同,容易给人以
“自负”、“钻牛角尖”的印象。
总之,这些同志还缺乏领导经验以及必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因此,从党和国家的前途着想,帮助这些同志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陷,逐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接好革命班,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老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有几方面的工作是应当认真做好的:
首先,要使干部和群众认识到,这些同志适应领导工作要有个过程,对他们不应苛求和以偏概全。与此同时,要教育新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克服自身弱点中做一个清醒的革命者。
其次,发现他们出了毛病,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打开局面,决不可等到问题成了堆,再回头算总账。
第三,党组织和老同志一定要重视传作风、教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还应强调,对那些受“左”的影响较深,对知识分子持有严重偏见的人,以及那种对抓住一点就想搞垮、搞臭知识分子的歪风邪气,要敢于批评和制止,决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第5版()
专栏:

发扬党内民主 依靠群众监督
长岭炼油厂党委发动党员评议党组织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文修华、记者易凯林报道:从今年4月下旬起到7月上旬止,湖南长岭炼油厂党委发动全厂党员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评议全厂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评议中,全厂把重点放在政治路线、党纪党风、党内团结等问题上。在这次评议中,厂党委领导同志虚心地听取了全厂30个评议小组的意见。经过分析,认为全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骄、浮、松、散”四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厂党委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采取了三条整改措施,一是继续认真抓好党员的脱产培训,年底以前将全厂1,850多名党员按新党章要求普遍轮训一遍,为全面整党作好准备。二是把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积极开辟新的经营领域。


第5版()
专栏:

“先从领导自身做起”
——记新疆昭苏县委书记宋植带头端正党风的事迹
1980年初,宋植从霍城县调到昭苏县任县委书记不久的一天,他正在召开县委常委会时,一位同志突然闯进来邀大家吃喜酒。宋植不禁吃了一惊,请帖怎么发到这儿来啦?他站起来说:“我们天天讲端正党风,我看先从我们自身做起。”接着,常委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做出了领导干部不吃请、不受礼、不搞特殊化的决定。
三年来,宋植总是以这三条要求自己。昭苏县位于边境高寒地区,条件比较艰苦。有的干部自己在县上,家属在州里;自己在公社,家属在县城。宋植想,要让别人安心,首先自己要安心。1980年秋,他把家搬到了昭苏。
宋植父母早亡,自小由哥哥带大,哥哥在老家甘肃秦安县,那里生活比较困难。当哥哥得知弟弟当了县委书记后,再三写信要来伊犁,并要他给找个工作。宋植没有同意。哥哥生气了,来信骂他忘恩负义。宋植不厌其烦地做说服工作,哥哥拗他不过,只得作罢。
一次,县医院选举昭苏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无记名测验时把宋植的妻子李翠菊选上了。宋植闻讯后即找到医院支部书记说:“不是我不尊重你们的选择,她来医院不久,还是选长期在牧区工作的同志吧。”
本报记者 李升旗
伊犁日报记者 周志卓


第5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上海党的生活中的一个新情况
街道里弄退休党员职工数量速增
本报讯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党的生活》第5期,刊登朱繁泉写的一篇工作研究,提出了上海街道、里弄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文章列举上海街道、里弄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一)退休党员职工数量迅速增加。到去年年底,离休、退休党员职工已达92,300余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各区街道党员占各区党员总数的50%以上。(二)里弄居民委员会的干部负担过重。许多党务工作者,从通阴沟、订牛奶到装铁门、防火灾;从办合作社、修房子、开证明到生、老、病、死样样管,影响党务和思想工作的加强。(三)街道、里弄领导班子成员结构、领导水平、工作方法,以及年龄健康状况,均不适应所承担的繁重任务。文章认为,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以加强街道、里弄党组织的建设。


第5版()
专栏:党的生活

在最近的各地党刊上
反对“好人主义”
△上海《支部生活》(第十八期)吴任在《反对“好人主义”》一文中指出:“好人主义”就是在是非原则的斗争面前,在不正之风面前,在维护党纪国法的关键时刻,充当老好人,不批评,不斗争,不制止,不讲是非,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哲学,到处讨好,八面玲珑。它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腐蚀剂,是滋生庸俗的“关系学”和不正之风的温床。我们整顿党风,增强党性,一定要反对“好人主义”。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高尚品质,坚持做到两条:第一,立身正直。第二,敢于正人。
利欲熏心者的下场
△天津《支部生活》(第十九期)南开区人大代表、天津线毯厂厂长刘克华,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独断专行;利欲熏心,以权谋私,而某些上级领导干部又加以姑息纵容,最后堕落成索贿受贿四千余元的罪犯,被清除出党,依法逮捕。
忘我工作的模范党员
△山东《支部生活》(第九期)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灵珠,身患癌症,不悲观,不消沉,顽强地同病魔搏斗,忘我地战斗在为人民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中共济南市委授予她“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
选拔中青年干部到基层锻炼
△河南《党的生活》(第十七期)新乡地区地、县两级党委为加速中青年干部成长,两年来从地、县直属机关选拔了四百六十三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丰富实践知识,增长领导才干。
严以律己的殴阳钦同志
△黑龙江《党的生活》(第十七期)劳动人事部顾问黄威同志谈原东北局第二书记、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对家庭的严格要求。多年来,欧阳钦同志从不向家里人谈他工作上的事情,他十分注意不使孩子们有高干子女的优越感,不要有比普通干部群众的子女特殊的地方。他生活简朴,对吃、穿从不挑拣。他严以律己,胸怀坦荡,处处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给家人以深刻的影响。
△安徽《党员生活》(第十期)太和县旧县区委围绕农民劳动致富,从四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反复宣传党的政策,使农民敢富;二,表彰致富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农民劳动致富;三,打击歪风邪气,保护农民勤劳致富;四,加强思想教育,提倡共同富裕。


第5版()
专栏:读者意见

上访六次说明了什么?编辑同志:
江苏省泗洪县老红军杨毅先后六次上省城告状(见《人民日报》8月15日第三版),顽强地同经济犯罪分子作斗争。杨毅的事迹读后令人钦佩。但钦佩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他为何要先后到南京上访六次?有关部门为何对前五次上访未采取任何措施,偏偏要等到第六次呢?是畏惧“关系户”,还是惰性在作怪?他们难道不知道任犯罪分子猖狂一天,党和人民利益受到的损害就多一分?同年老体弱的杨毅冒酷暑、顶严寒上南京告状的精神相比,他们不应感到内疚吗? 读者 夏东荣


第5版()
专栏:

山东省平阴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广武(图中第一人)无私无畏,站在端正党风、转变社会风气的前列。在任职的四年内,他骑车跑遍全县90%的生产大队,查处违法乱纪事件70余起,被群众誉为“铁包公”。
新华社记者 陶俊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