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加蓬共和国总统离京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加蓬共和国总统哈吉·奥马尔·邦戈,圆满结束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经香港回国。
李先念主席到钓鱼台国宾馆为加蓬贵宾送行。


第4版()
专栏:

乔石会见圣马力诺社会党主席贾克米尼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今天上午会见了圣马力诺社会党主席贾克米尼,同他就发展两党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4版()
专栏:

谷牧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下午会见了由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下河边淳率领的赴新疆考察团。
下河边淳向谷牧介绍了代表团赴新疆考察的情况。谷牧对他们的工作成果表示赞赏。


第4版()
专栏:

黄甘英会见苏联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全国妇联副主席黄甘英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苏中友协秘书长库利科娃等六位苏联客人。她们是苏联对外友好和文化协会联合会和苏中友协积极分子旅游团中的妇女成员。
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王淑贤出席了会见和宴会。


第4版()
专栏:

伊拉克新任驻华大使向李先念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伊拉克共和国新任驻中国大使拉希德·穆罕默德·赛义德·里法伊今天上午向李先念主席递交国书。
递交国书时,外交部副部长温业湛在场。
拉希德大使是9月27日到达北京的。(附图片)
拉希德·穆罕默德·赛义德·里法伊大使向李先念递交国书。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薄一波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今天下午会见了由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华尔特·萨里率领的美中贸易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陈慕华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今天上午会见由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华尔特·萨里率领的美中贸易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
会见时,陈慕华赞赏美中贸易委员会成立十年来为促进中美贸易发展所作的努力。


第4版()
专栏:

蒙克绘画在京展出
据新华社北京电 挪威著名画家、二十世纪表现主义先驱蒙克(1863—1944)的绘画展览10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在致词中说,在蒙克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举办的这个展览会,将有助于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第4版()
专栏:

访南京中山陵
本报记者 朱维群
自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1929年移葬于此,南京中山陵即为世人所瞩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山陵严加保护,先后拨款200余万元,修复和新建园林建筑40多处。今日的中山陵园,是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的纪念场所,也是驰名于世的风景名胜区。辛亥革命72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这里,观瞻了陵园的雄姿丰彩。
中山陵园管理处负责人郭浩回忆说,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南京后,陈毅将军于戎马倥偬之中,即手令部队严格守护陵园。南京第一任军管会主任兼市长,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他多次来此谒陵视察工作,并组织从外地运来数千株苗木,开始了解放后的陵园绿化事业。每年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和忌日,政府和各界群众都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1966年,刘少奇主席任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一次就拨款百万元作全面修葺。十年动乱中,各地不少文物古迹遭受破坏,而中山陵在周总理直接关心下保护较好,近几年又列为全国园林古迹修葺重点。
从中山陵入口处“博爱”石坊拾级而上,沿路建筑庄严宏伟,石墙蓝瓦光泽照人,碑亭和墓室藻井整饰如新。这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根据历史档案原样,请来第一流工匠精心整修的。有名的392级台阶,全用水泥重新勾了缝。陵园特有的蓝色琉璃瓦,是根据原来的颜色和规格重新烧制的。
出中山陵东行数里,是近年维修的重点——灵谷公园。灵谷寺,原座落在紫金山独龙阜,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在那儿营建自己的陵寝,将该寺迁移至此。从1929年起,国民党政府在这个寺院建立“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将明代无梁殿改作祭堂,殿后还修了纪念馆和纪念塔。解放后,馆和塔仍沿用明代古建筑的名称,叫做“松风阁”、“灵谷塔”。进入无梁殿,迎面正厅石壁上,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九个大字,侧面为孙中山先生遗嘱,全部用黑色阴文石刻。殿内各面墙上,镶嵌108块石碑,镌刻着1926年至1931年阵亡将士姓名,其中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中,有很多是共产党人。十年动乱中,管理人员为保护铭文,曾用砂浆将其覆盖。近几年又精心剔除砂浆,还石刻以本来面目。灵谷塔,九级八面,高66米的塔身,四围已凌空架起脚手架,修缮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塔的内壁上,当年于右任、吴稚晖手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辞”和“告别辞”刻文,亦恢复完好。这次修葺工程,主要是塔顶镏金,更换各层琉璃瓦和脊兽,粉刷内部和重砌石条路面。环绕塔的底层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每字独占一面墙。灵谷寺东侧,距国民党著名左派人士邓演达烈士墓不远,有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的墓。这里解放后不大为人所知,近年来政府先后两次拨款修葺,祭堂、临瀑阁、墓穴等建筑,均已焕然一新。墓前的汉白玉浮雕花缸、供桌和铜鼎,工艺精细,风格优雅。“文革”中管理人员怕其被损坏,收藏它处,现也完好无损地置于原地了。
中山陵和灵谷寺之间的山腰密林深处,最近崛起一座歇山式重檐三层宫殿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蔚为壮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藏经楼。此楼系1936年由全国佛教界捐资建成,当时用于收藏中山先生典籍。楼后碑廊内,有石碑137块,镌刻着著名书法家邓?翁等书写的“三民主义”全文,约15万余字。日寇侵华时碑廊和僧房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亦未再修复,藏经楼从此日趋荒芜湮殁。去年4月,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拨专款整修,现主楼工程已结束,碑廊、僧房的重建亦在筹备之中。有关部门规划,把藏经楼辟为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介绍他的生平业绩,收藏、陈列遗物手迹,并已着手征集图书文物。
紫金山下,东西十余里长的林荫大道两侧,到处是绿茵喜人的森林草坪,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今日中山陵园,恢复旧制范围,总共45,000亩,其中32,000亩山地已全部绿化。各界群众历年义务植树超过一千万株,使这一带成为我国少有的紧临大城市的森林公园。一年之中,无论寒暑,每天从清晨起,川流不息的人群,便从城里汇集陵园。据记载,国民党统治时期,一年中谒陵者不逾4万人,而现在一年达700万人,高峰期一天竟达12万人。陵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已经修葺的纪念建筑,还有紫霞湖畔的“正气亭”,黄埔学生捐资兴建的“流徽榭”,以及光化亭、行健亭、音乐台等处。当年孙中山先生遗属守灵时住过的“永慕庐”,林森先生当年居住过的“桂林石屋”等处,也已列入修葺计划。陵园路原“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所在地,准备重新辟为以收藏辛亥革命、民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再过三五年,这一带众多的历史性建筑群,就可全部恢复原貌。


第4版()
专栏: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市委书记
冯基平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陈云、彭真、徐向前、聂荣臻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冯基平同志于9月29日在北京病逝。冯基平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会场里,悬挂着冯基平同志的遗像。会场两边摆放着花圈。
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陈云、彭真、徐向前、聂荣臻等同志送了花圈。
万里、习仲勋、王震、杨尚昆、薄一波、程子华、彭冲、郑天翔、杨易辰、王昆仑,中共北京市委、市顾问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政府的负责人陈希同、赵鹏飞、焦若愚,冯基平同志的生前友好杨献珍、刘有光等,参加了追悼会,并向冯基平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刘澜涛主持,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致悼词。悼词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冯基平同志生于1911年,是辽宁省法库县人。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献身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解放后,他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委书记、陕西省委常务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冯基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悼词说,冯基平同志参加革命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工作,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是非分明,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对敌斗争中,他无私无畏,是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铁汉子。在工作中,他是英勇机智、富有才华的领导者。在思想作风上,他是实事求是、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楷模。
悼词说,冯基平同志长期从事党的公安保卫工作。在他领导北京市政法战线的工作期间,他忠实地执行了党的政法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依靠广大群众和公安干警,同国内外阶级敌人和犯罪分子进行了成效卓著的斗争,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维护首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冯基平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诬陷,受尽了残酷的迫害和折磨。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法西斯专政,他大义凛然,刚强不屈,虽然身体受到极度摧残,仍然坚韧不拔地进行顽强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忠于真理、坚持正义的革命立场和革命气节。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为冯基平同志作了平反决定,恢复了名誉,对冯基平同志的工作做了高度的评价。1981年冯基平同志重新回到北京主持政法战线的工作以后,不顾自己已重病缠身,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用极大的魄力和勇气,采取断然措施,大力拨乱反正,努力扭转遭到十年内乱严重破坏的社会秩序的混乱局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对开创公安工作的新局面,对隐蔽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意见,对如何加强北京的治安工作给予及时有力的指导,为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维护北京的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再一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悼词说,冯基平同志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敢于创业,勇于负责,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讲求效率,富于创造性。在工作中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态度。他谦虚谨慎,诚恳待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爱护干部,善于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他重病住院期间,仍然不断地出来检查和布置工作,在病床上经常找同志汇报情况、指导工作。他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革命和建设的全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冯基平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一位久经考验的好同志,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
悼词最后说,我们要学习冯基平同志优秀的革命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忠实于党的事业和党的路线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工作上实事求是、勇挑重担、勇于创业的革命风格;学习他在对敌斗争中有勇有谋、顽强机敏、讲究策略的领导艺术;学习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宽阔胸怀。我们要以冯基平同志为榜样,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快首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卫首都和党中央的安全,为开创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追悼会后,参加追悼会的同志向冯基平同志的遗体告别。(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