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死死捂着一起迫害科技人员事件
西安市建材局领导对抗报纸批评
中共西安市委作出处理决定,市建材局和石棉制品厂领导至今仍无动静
本报讯 中共西安市委于去年10月22日召开常委会议,对两年前报纸已经揭露但一直被西安市建材局领导死死捂着的一起压制、摧残科技人员的事件,作出了处理决定。但是,至今仍未见市建材局领导有何动静。
1980年10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西安日报》记者和陕西省、西安市科委的同志,根据当时国务院科技干部局提供的揭发材料,调查了西安市石棉制品厂领导压制和摧残科技人员唐安华的问题。1980年12月23日,三报同时刊登了《岂能如此糟踏人才——西安市石棉制品厂领导迫害女技术员唐安华至今不做处理》的报道,并分别发表了评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篇报道发表之前,调查人员曾与当事人和厂党委领导成员核对了事实。该厂党委书记李敬元和驻厂工作组组长苏醒民(现为该厂厂长)亲自签字盖章,同意发表。西安市委常委会也专门开会研究,同意刊登。报道中涉及的事实,均取有大量旁证。但是市建材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却出尔反尔,当面承认错误,背后另搞一套。
西安市建材局主要负责同志在压制唐安华的问题上是负有责任的。他们在市委常委会上曾检查自己“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在报纸刊登之前,市建材局、市石棉制品厂也都相继发文件,做决定,承认“三报两委对于石棉厂打击迫害技术人员严重事件的调查和对于这一事件的揭露,是一件大好事。”三报发表报道和评论的当天,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同志曾批示:“这个事件应当立即查清,严肃处理。决不能一拖再拖、听之任之。”但这时市建材局领导竟矢口否认以前的表态和决定,组织人力专门搜集被报纸批评的那几位厂领导人的“意见”,炮制了一份《对唐安华同志的打击迫害不是事实》的报告,分送有关机关。建材局党组1980年的一号、二号文件,专门扩散歪曲事件真相的材料,企图抵销报纸报道在群众中的影响。市建材局领导的这种错误态度和做法,使本来不难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了,拖下来了。
1982年6月份,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何承华同志就此问题再次作了批示,要求认真查处。《人民日报》也来信催问为什么至今这一事件还未得到处理。市建材局主要领导同志和一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了很坏作用的局宣传科长,却在西安市纪委召集的核实材料的会上气势汹汹地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西安日报》制造了冤、假、错案”,要求报纸公开为他们平反。在市建材局领导的袒护和纵容下,市石棉制品厂的领导非但不检查自己的错误,反而效法市建材局,印发材料,大造报纸“报道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的舆论。
1982年10月22日,中共西安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再一次讨论了市石棉制品厂领导压制和摧残科技人员的问题。认为:三报的报道基本属实,西安市石棉制品厂领导受“左”的思想影响严重,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认识、落实很差,对唐安华同志一系列事情的处理上采取了错误的做法,有的实质上是对唐安华同志的歧视、刁难和压制;在对待唐安华同志的问题上,市石棉制品厂前领导李树德和现任党委书记李敬元等同志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作出深刻检查,然后视其检查情况酌情处理;市建材局党组负有领导责任,也要作出检查,总结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参与压制、摧残唐安华同志的前厂领导人杨峰涛的问题,待进一步查清后另行处理。
市委满腔热情地赞扬唐安华同志在技术革新上的贡献和勇于抵制不正之风的精神,要求市石棉制品厂党委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唐安华同志。关于唐安华同志的工作问题,市委拟作出妥善安排。
原陕西省科委、西安市科委联合调查组
光明日报记者 刘炳琦
西安晚报记者 孟西安


第3版()
专栏:

改进科技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胡平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培养出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技队伍,各级各类科技人员的总数已由建国初期的几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万人,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知名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但是,我国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还不甚合理,有相当一批科技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急需人才和使用不当的矛盾日益尖锐,亟待解决。
我国当前进行的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要求对科技人才的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和改革涉及的面很宽,难度较大。但可以分成两步走。从长远看,需要对科技教育体制、科技人才的分配和管理体制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实行统一分配和招聘相结合这样的改革措施,既保证国家计划发展的需要,又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各得其所。从当前看,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从科技力量相对较多的部门和单位,抽调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支援国家的重点建设、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例如,目前有的高等院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多,有些教师多年无课可开,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输送到经济建设部门。我国某些军工部门科技力量雄厚,也可以抽调适当力量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此外,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集中了大批科技力量,也可抽调出部分科技力量,供国家统一使用。
第二,可以通过编制长远科技规划和进行科技攻关等项具体工作,吸引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参加协作。这些科技人员的隶属关系暂时不变,采取“借调”、“合同支援”、“兼职”等办法,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统一使用,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有的部门或单位科技人员数量可能不多,但结构不合理,中年骨干过分集中,初级人员过少,中级人员被当作初级人员使用。这也是一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给他们分配一些大专或中专毕业生,替换出一部分中年骨干,送到急需部门工作。
第四,根据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有领导地进行统一招聘科技人员的工作。凡有真才实学而使用不当或闲置未用的科技人员,以及社会上的闲散科技人才,均可应招考核,择优录取,量才录用。所在单位一般不得阻拦。但应注意防止农村和边远地区科技人才的逆向流动。
第五,从工资、福利、户口等方面采取适当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也可规定轮换制,有去有回。我国农业院校和农业专科学校培养的专业毕业生共80多万人,目前在农村工作的不到一半,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动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归队。


第3版()
专栏:

还要拖到何时?
本报评论员
西安市石棉制品厂女技术员唐安华揭发、批评本厂某些领导人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遭到本厂某些领导人的打击压制。光明日报、西安日报和本报在1980年12月23日对此事作过报道。当时,我们希望石棉制品厂某些领导人能够改正错误;也希望西安石棉制品厂的上级领导——西安市建材局党组织和负责人坚持原则,严肃处理这起打击压制科技人员的事件。不料时间过去两年,这个是非曲直本来很清楚的事件不但没有得到正确处理,反而被西安石棉制品厂和西安市建材局某些领导人说成是几家报纸制造的一起诬陷他们的“冤假错案”,要求报纸为他们“平反”。究竟是他们打击压制唐安华,还是报纸捏造事实陷害他们?最近西安市委已经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并要求建材局党组织和石棉制品厂有关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对有关问题作妥善处理。
我们注意到,中共西安市委作出上述决定是1982年10月22日,今天是1983年1月9日,时间又过去两个多月,西安市建材局和石棉制品厂的有关领导仍未执行市委的决定。不知道他们还要拖到何时?
党中央三令五申,要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打击迫害知识分子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过去的事情,错了,检查了,改正了就好。如果执迷不悟,知错不改,想一顶二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就更严重了。我们希望西安市建材局和石棉制品厂的某些领导同志不要走这条道路。


第3版()
专栏:

妇联要为控制人口增长作贡献
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 郭力文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各级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群众应当把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国策,作为义不容辞的义务。
多年来,各级妇联为实行计划生育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广大的基层妇女干部,处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线,她们在党组织的支持下,配合有关部门,不怕辛苦,不怕碰钉子,不怕讽刺和诽谤,不怕遭受打击,满腔热情地耐心说服,动员了一批又一批的妇女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她们这种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实行计划生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工作难度很大,有许多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农村人口众多,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各级妇女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起表率作用。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避孕为主,努力普及科学知识和优生、优教知识,经常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在当前的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中,各级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向妇女群众、向社会做好宣传工作,促进整个社会树立起实行计划生育为荣、超计划生育为耻的风气。要注意总结、推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例如,目前妇联开展的“五好”家庭活动,就是深入各家各户做细致思想工作的一个好方法。“五好”家庭的条件之一,就是计划生育好。要通过检查、评比来一一落实“五好”条件,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提高群众的觉悟。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各级妇联要关心和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要把工作做在怀孕之前。当前,溺弃女婴和虐待生女孩的母亲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要特别着重保护女婴和生女孩的母亲,大力破除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和旧习俗。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政策,宣传决定生男生女的科学常识。对那种歧视、虐待妇女和溺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造成社会舆论进行谴责,情节严重者应从法律上给予严厉制裁,以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


第3版()
专栏:

刘猴公社举办农民技术班
本报讯 湖北省宜城县刘猴公社在基本扫除文盲之后,积极举办农民技术班,适应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满足了广大农民学科学、学技术的迫切要求。
刘猴公社的13个大队中,有8个大队先后举办了15期农民技术班,参加学习的达650多人次。学习内容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药、化肥施用等方面的知识。技术班结束后,有6人担任了生产队的技术员,17人担任了生产组的技术员。吉道明


第3版()
专栏:为了下一代

上海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入托难”
全市入托入园的儿童达25.6万
本报讯 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入托难”有所缓和。1982年全市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入托入园的人数达25.6万,比1981年增加12%。
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翻建、扩建原有的托儿所,扩大入托范围。去年初,长宁区人民政府和区、街道的集体企业单位共同集资,帮助一批托儿所重新扩建,现在有些托儿所比原来多招收80%的儿童入托。南市区对十几所托儿所重新翻建,改善了原有的条件和设备。
发动各机关、工厂恢复和自办托儿所。许多单位恢复了在十年动乱中被关闭的托儿所。
工厂和地区合作。长宁区周桥街道根据本地区幼托单位少、入托儿童多的情况,与上棉二十一厂联合办起托儿所,里弄负责招聘和培训保育员,工厂提供场地,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解决了本地区职工的困难。
从小学校舍中挖潜力。闸北、静安等区利用空闲的小学校舍办起民办托儿所和幼儿园,吸收退休的幼教师资,经费基本上从入托费中解决。有些小学附设幼儿园,儿童入园后,到了入学年龄可直接进入小学学习。
街道里弄办简易托儿站。目前全市已有9个区的45个街道办起了100多个简易托儿站。各区妇联还专门请了老师培训保育员。
此外,一些单位还鼓励家长将两周岁以下的儿童交私人带养,单位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一批进不了托儿所的儿童也得到妥善安排,解除了双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3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八十年代中学生
《中学生》杂志社 刘希亮
1982年1月到8月,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学生》杂志社举办了“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征文活动,收到全国各地中学生直接投来的稿件近两万篇,写的都是近两年内在学校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后进转变的典型。
重庆一中高一(5)班开展了“向先进学习,选择写作对象”的采访活动。在采访中,发现夏红军在读初中的三年中做了好事150件,在文明礼貌月中,又做了好事30多件。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原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老师们也感动地说:“过去,我们对学生关心太少,了解太少,常常误解他们。现在,读了这一篇篇文章,我们看到了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美好心灵,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陕西省西安市六中初三(1)班成立了一个小小故事队,他们把采写的文章在故事会上讲给同学们听,并且请大家提意见帮助修改。这次被评为二等奖的《戴丛转变记》,就是故事会上最受欢迎的。当戴丛听故事员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真的由一个调皮鬼变成了三好学生,并且加入了共青团。当北京师大二附中孙莽同学写的征文《这才象个中学生》,在《中学生》杂志发表后,不久他收到了郑州八中宋征同学的来信,信中说:“有一次,我也因为踢球打碎了别班的玻璃,我见没人看见,就跑了。这件事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今天,看到你的文章,又使我想起这件事,觉得损坏东西不赔偿就不象个中学生。于是我跑到那个班交了赔偿费,这时我的心里才舒服了。”
正如叶至善同志在为征文选集写的序中所说的:“读了这本选集的五十几篇文字,谁都会感到高兴,都会受到鼓舞;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正在迅速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学校里已经开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咱们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创新的局面充满了信心。”


第3版()
专栏:

孩子们欢迎小木偶戏
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小戏组只有五个人,都是女同志,平均年龄四十五岁。她们外出演出时,经常自己拉平板三轮车运二百多斤重的道具,演出后还要和孩子们座谈,征求意见。
一天下来,她们累极了,但是,她们看到孩子们看节目时那股高兴劲,就什么苦、累都丢到脑后了。她们用木偶戏的艺术形象,教会孩子们分辨好坏、美丑,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
北京二龙路北街道幼儿园的陆路小朋友看了演出后说:我最喜欢阿姨演的木偶戏《东东问路》了,东东开始没礼貌,后来改正了。我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一次,在农村幼儿园演出时,孩子们看了木偶戏《我要洗澡》后,马上主动去洗手,还伸出小手说:“阿姨,你看我们的手洗干净了吗?我们也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有一回,木偶剧团小戏组要到北京郊区怀柔县的一个公社为孩子们演出。天突然下起了雨,县文化科的同志们劝她们不要去了,可她们说:“只要孩子们能看上戏,我们什么苦都能吃。”就这样,她们冒雨赶到那个公社。这一天,她们原定演出三场。因为观众太多,她们又加演了两场。从中午一直演到晚上十点多钟。等她们收拾完道具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张晓爱


第3版()
专栏:父母之友

护理好婴儿的口腔
新生儿离开母体便行使他的吸吮功能,这个时期的口腔粘膜特别细嫩,太热太硬的东西都会使它受伤而引起感染。因此喂的奶不要太热,更不要用茶水或其他物件擦口腔,可多喂些温开水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讲究口腔卫生,保持奶具的清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体弱的孩子,常常因为奶具不消毒引起鹅口疮,俗称“白口糊”,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所以奶具每天要煮两次,每次五分钟。天热季节更要坚持。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下牙床就有1—2个乳前牙萌出,这是乳牙早萌,但多是松动牙,一般应到医院拔掉。否则不小心脱落了会误吸入气管,造成气管异物,有生命危险。
婴儿2—3个月,在未长牙的牙床粘膜上常常出现如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硬块,很象牙组织,但不是牙,叫上皮珠,俗称“马牙”。发现后千万不要随便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后慢慢会被吸收。如果“马牙”较大影响孩子吮乳,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等症状时,可到医院找医生处理。
常看到有些家长喜欢把空奶头放在婴儿嘴里吮,他们认为这样可使婴儿不哭闹,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不科学作法。婴儿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常常可以延续到幼儿时期,引起牙齿畸形,嘴突出,影响面容美观。有的婴儿喜欢吮拇指,这种习惯不仅不卫生,还能引起牙位排列不齐,使上牙向外移动,下牙向内移,形成半张嘴。发现婴儿有这种习惯要及早纠正,可戴指套,但不要太紧,以防伤害细嫩的手指,或者穿长袖口的衣服使手露不出,吮不到手指。
孟淑媛


第3版()
专栏:

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公社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培养教育,开办了学龄前幼儿班,既学文化知识,又开展内容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使边疆儿童幸福地健康成长。图为小朋友们在校园里愉快地跳着集体舞。
马士和摄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与大连医学院协作研制成功的DT—1型袖珍式多路电子听诊器,可供15个人同时听诊。(大连化物所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