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想着长远利益 建房不占耕地
吉林省四万多个村庄制订建设规划
本报讯 记者费强报道:吉林省目前已基本完成全省四万多个村庄建设的初步规划工作,为节约用地,搞好村镇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个省的经验,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最近召开的全国村镇建设工作汇报会上,受到广泛的重视。
村庄建设初步规划的内容包括绘制现状图、规划图,编制规划说明书和制订保证规划实施的乡规民约,定出村庄的位置、规模,定出道路网、用地布局、房基号和近期建设安排。
每份初步规划都经本村群众大会讨论通过,公社管委会批准,由县社两级存档。
从已经完成的初步规划看,按照规划建设村镇,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最大的优点是通过村庄房屋的合理布局做到既建房,又省地。据四平、吉林、通化三个地区初步统计,村庄建设规划实现后,可从村庄占地中腾出44万多亩耕地。
这个省对村镇建设规划工作抓得早,抓得实。早在1980年,吉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就决定为村镇建设配备一定的编制,在省、地、县主管部门中有机构专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下乡经常问村镇建设建了多少房,占了多少地,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关部门感到公社(乡)不配专职村镇建设助理员不行,但编制经费一时无法解决。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省867个公社已有90%配上了专职的村镇建设助理员,所需的费用,采取由地方、集体大家出一点钱的办法来解决。
这个省的东部山多、沟多,大部分村庄分布比较零散,被人称为“九沟十八岔,沟沟都冒烟,岔岔都说话”。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一开始,各级规划人员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思想,就是把村镇建设和发展生产规划统一起来,通过综合规划,腾出更多的耕地,进一步发展农副业生产。
浑江市六道沟公社西马一队,旧村坐落在全队仅有的两块平地上,社员在山坡上东开一块地、西开一块地种点杂粮,生产上不去,社员生活水平低。近三年来,这个队按照规划在长不起庄稼的乱石坡上建起了21幢新房,腾出80多亩老宅基地种玉米,头二年都获得了好收成。队里还陆续修建了俱乐部、澡堂等公共设施,家家用上了山泉“自来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各地共抓了2,071个象西马一队这样的典型做示范。广大农民亲眼看到规划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搞好规划、节约用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现在,全省一万多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名规划员,公社也有专管村镇建设的助理员,全省参加村镇建设规划的县以下规划设计人员有两万多人。这些基层规划设计人员一般都能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规划方案,然后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评议审定。这样,既解决了专业设计人员不足的矛盾,又使村镇建设符合各地的实情,避免了“一刀切”。


第2版()
专栏:

搞好村镇规划 切实节约耕地
本报评论员
吉林省搞好村镇规划、节约耕地的经验,值得重视。
农民富裕起来以后,建房很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的好形势;同时,也产生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许多地方滥占耕地建房的情况相当严重。这种情况,在有些地方已形成一股歪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全国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坚决刹住这股歪风,是当务之急。否则,就将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很多老农民对此有很深的体会,他们说:在我们这一代不能只给子孙“留下房”,不给子孙“留下粮”。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几年内农村建房不准再占用耕地。这是一项关系到人民长远利益的果断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以坚决的态度,认真贯彻执行,使我们的村镇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建房没有规划,处于自发状态,是产生滥占耕地建房的原因之一。滥占耕地建房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农民正当的建房要求必须热情支持。这就需要加强对村镇建房的领导,其中一个迫切的任务是尽快搞好村镇建设的规划,使村镇建设能够有领导、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节约耕地,把房屋设计得更合理,占地少,又住得方便舒适。今后,看一个地方村镇建设搞得好不好,成绩大不大,首先不是看盖了多少房子,而是看规划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节约用地的原则。我国现有五百多万个村庄,五万多个集镇,是在长期小农经济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布局零乱,占地很多。只要搞好规划,巧作安排,改变村镇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实现建房不占耕地是可以办得到的。吉林省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各地搞好村镇规划的典型还有不少,应及时加以总结,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把村镇规划工作推进一步。
编制村镇规划,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成果,防止乱占滥用耕地。近一两年来,许多地方把编制村镇规划同清查处理滥占耕地建房结合起来,采取边清查处理、边搞规划的办法,既减轻了清理的阻力,又能帮助农民把村镇建设作妥善安排,是一个好的办法。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可充分利用村庄的空闲地,调整旧村落的松散局面,提高现有村庄基地的利用率;山区和半山区要尽可能利用山坡地,腾出平川良田;有条件的尽可能变平房为楼房。规划可以先粗后细,首先解决合理布局、控制用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详细规划。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对宅基地面积、院落大小、房距问题,确定一个适当控制指标,以利合理使用土地。
编制村镇建设规划,重要的在于实施,不能只是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一些地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讨论修改,把讨论的过程变成群众自我教育的过程,效果很好。规划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循,滥占耕地建房的歪风一露头,就会遭到群众的抵制和反对。为了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的严肃性,批准后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如需修改,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核同意后方能变动。
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科技队伍,是搞好村镇建设规划的关键。对科技队伍的培养,可采取多种途径,广开学路。除大力举办短训班外,还可在普通高中开办职业班,或委托大专院校代办培训班等。村镇建设地方性很强,培养人才应本着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特别是县、社两级所需的人员,最好是招收本地人员,以便他们结业后安心工作,发挥作用。同时,提倡城乡建设系统的科研设计单位和人员面向农村,积极为村镇建设服务。
“农村唱好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制止滥占耕地建房和计划生育工作一样,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要象抓计划生育控制人口那样管好用好耕地,用二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地把村镇规划搞出来。1983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各地要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以保证村镇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2版()
专栏:通讯

一张上墙的致富表
——南靖县顶溪生产队社员刘清坤“露富”记
1982年晚稻收割季节,我们在福建南靖县山城公社雁塔大队顶溪生产队社员刘清坤家,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张致富表。这张表还有一番来历呢。
去年3月8日,县文化馆的一位干事为了收集劳动致富户的先进事迹,来到刘清坤家。刘清坤慌了手脚,忙叫老伴和女儿把香蕉叶盖在猪圈上。那位干事好不容易找到猪圈,正要打开摄影机,刘清坤张开双臂拦住他说:“我们种田人不图这个,只要温饱就行,请你别拍了吧。”
6月初,刘清坤的大儿子桥木嫌家里住房窄,动员父亲在原来的宅基地上扩建4间砖房,再把已建的屋檐木板涂上蓝漆。刘清坤说什么也不干,“别人的房子没上漆,我们上漆,不显得太突出了吗?‘树大招风’啊!”
刘清坤怕露富是有原因的。他在六十年代初就刻苦钻研科学养畜知识,成了当地出名的不脱产兽医。1975年底,他家养了三头母猪,160多只鸡和70多只鸭,收入两千多元,被说成“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受到批判。从此,刘清坤就守口如瓶,再也不讲自家的经济收入情况了。
去年7月,公社党委了解到刘清坤对致富心有余悸,便决定拨给刘清坤3千斤水泥和3立方米木材,支持他扩建猪圈,并派党委书记沈辉煌前往做工作。老沈鼓励他说:“你的家庭副业搞得好,可以制订一张劳动致富计划表,公开贴出来,让全社社员参观学习,一起发家致富”。听了老沈的话,刘清坤心里踏实多了,当天下午就制订了致富计划表。可是,晚上,他老伴一嘀咕,他又犹豫了,致富表还是没有贴上墙。
党的十二大闭幕后,县委书记王开元和常委陈印昌来到刘清坤家,向他宣传十二大精神,并勉励他放心劳动致富,为全县农民做个好榜样。一向忠厚老实的刘清坤忍不住掉下热泪,激动地说:“党中央这样支持农民致富,我完全放心了。”
刘清坤重新修订了致富计划,把它填写在一张更大的表格里。这张致富表终于上了墙。
本报通讯员 庄培松 张宇生


第2版()
专栏:

上坪公社发挥竹山优势笋干增产
本报讯 通讯员巫新万报道:被称为“笋社”的福建省永安县上坪公社,到去年9月底,已交售笋干52.67万斤,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这个公社山高雾重,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很差,但有6万多亩天然竹林,农民祖祖辈辈都有做笋干的传统。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粮食没上纲,笋竹顾不上”,笋干生产从1954年的50万斤下降到5万来斤。1979年底,县委、县政府把这个公社定为笋、竹生产基地,实行“口粮自给,公粮交代金,购粮全免”的特殊政策。上坪公社的竹山优势又得到了发挥。
全社笋干产量,1980年是20万斤,去年是60万斤,比前一个大年增长两倍。去年全社笋干纯收入达人均191元。


第2版()
专栏:

坚信政策不会变 种田舍得下本钱
湛江地区农民生产资料投资迅速增长
新华社广州电 新华社记者伊晓报道:广东省湛江地区自1980年实行包干到户以来,农民生产资料上的投资数,已经接近于1979年以前二十多年中集体在这方面投资的总和。
据湛江地区农业部门最近对廉江县石颈、车板两个公社的383个生产队的调查,这些生产队原有耕牛4,105头,价值129万元,包干到户后,社员自己新购买的耕牛近5,000头,价值172万元;农民新添置的中型农具价值8万多元;还有一些农户购买手扶拖拉机49台,碾米机、饲料粉碎机等30台,价值9.7万多元。社员个人或联户购买的工副业机械设备价值17.8万多元。以上各项投资比这些生产队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所积蓄的生产工具总值177.7万元还多出30万元。包干到户以前,车板公社在当地是个后进公社,石颈公社则属于中间偏上,在湛江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供销社系统的统计也表明,包干到户后农民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积极性正在迅速增长。湛江地区13个县、市每年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978年为1.5亿元左右。1982年1到10月份即达2.7亿元。化肥的增加尤其突出,1982年头10个月供应的化肥数量为1978年全年的2.7倍。
包干到户以后,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机械。1980年以前,湛江地区的拖拉机拥有量仅1.4万多台,到1982年11月,已增至2.1万多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曲界公社拥有拖拉机650台,相当于三年前全县的拥有量。各种小型农业机械销售量也急剧增长。农民的“买机热”刺激了当地农机生产的发展。信宜县各机械厂为满足各地订货,1982年1至10月份生产了24,300台脱粒机,比1981年增长1.4倍。


第2版()
专栏:农业简讯

农业简讯
晋东南地区传统作物谷子丰收
本报讯 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去年197万亩谷子获得丰收,总产9亿斤,平均亩产450多斤。
谷子是晋东南地区的传统作物,长期以来被判定为低产作物,种植面积逐年缩小。1982年,这个地区调整了作物播种面积,谷子的播种面积扩大近40万亩,恢复到解放初期的种植水平。王金水
九三农场管理局上交商品粮达四亿斤
本报讯 1981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黑龙江省九三农场管理局所属各国营农场,1982年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局粮食和大豆总产量比上年增长50%,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79年增长8%,达到7.2亿斤。上交商品粮达4亿斤。王来喜 蒋秀娟
怀德县五千多农户售粮过万斤
本报讯 截至1982年12月9日,吉林省怀德县已有5,814户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过万斤,其中交售2万斤以上的有999户,最多的达到7万斤。李安达


第2版()
专栏: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委会通知各地
严格管理棉花品种的引种调剂
本报讯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最近发出通知说:继“鲁棉一号”之后,各地又培育出一批棉花新品种,如“鄂沙28”、“陕1155”、“徐棉6号”、“豫棉一号”、“中棉所10号”等,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已分别在一些省审定通过,并推广。但是最近有些地区一些单位不按“审定条例”和有关规定办事,引进未经本省审定的品种。这种做法将给棉花品种管理工作造成混乱。
通知指出:已经规定的农作物品种的引种、调剂、推广工作,由各级种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非种子部门和个人不得经营。农作物种子的引种、调剂、销售和推广工作,由各级种子公司(站)统一经营管理。农村社队之间的良种串换调剂,要在种子公司(站)的统一组织下进行。


第2版()
专栏:建议

发展养蜂业 推进养蜂现代化
养蜂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养殖业。
养蜂业可以生产大量蜂蜜以及蜂王浆、花粉、蜂蜡、蜂胶、蜂毒等多种蜂产品,为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提供营养丰富或疗效显著的原料。蜂蜜和蜂王浆也是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商品,可以为国家换取外汇,使农民增加收入。
养蜂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生产多种蜂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为,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质量也显著提高,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蜂产品本身的价值。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等单位,对蜜蜂授粉的增产效果作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证明蜜蜂授粉后,棉花、油菜、瓜果、牧草等都可增产。
我国国土辽阔,蜜源丰富。目前,铁路沿线的蜜源大部分已得到利用,公路沿线和偏僻山区则很少利用。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群蜂,而欧洲有些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四至七群蜂。养蜂不与农业争土、争肥、争水,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速效副业”。
目前,我国养蜂事业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把养蜂授粉作为促进农业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蜂产品大量增加时,出现过不收购或大幅度降低收购价格等问题,损害了蜂农的经济利益;转地放蜂,障碍重重;蜜蜂必需的饲料糖,也没有保证供应。二是价格政策上没有恰当地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价格级差小,有的蜂农单纯追求产量,不关心质量。三是科学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条件太差。
为了充分发挥养蜂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和有效地提高蜂产品质量,我们建议:一、普遍推广养蜂,在一切有蜜源的地方,大力提倡群众养蜂授粉,积极扶持养蜂专业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和制订养蜂事业发展规划,广泛宣传和普及养蜂科学技术知识。二、由农牧渔业部负责发展现代化养蜂事业。建立优质商品蜜和蜂王浆生产基地,办好育种中心,繁育良种。三、商业部门要积极收购和推销蜂产品,把它当作支援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四、发展蜂产品加工工业,提高蜂产品的经济价值,努力开发国内市场。农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应当积极发展蜂产品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同时,大力提倡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至日用化学工业广泛利用蜂产品作原料,研制和生产多种多样、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五、加强科学研究,在人才、经费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充实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把它办成名副其实的全国养蜂研究中心。各大区也应选择条件较好的农学院,各省建立养蜂研究机构,地和县做好养蜂技术的推广工作。六、重视智力投资,加速人才培养。各地农学院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养蜂课,并协助各地农业部门培养养蜂科技人员。七、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积极支持蜂农放蜂,转地放蜂时,要遵守交通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八、切实保护蜜源植物资源,通过造林,种草,不断增加蜜源植物资源。中研科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南京好菜“菊花脑”
陈俊福
客到南京,能吃到一种美味佳蔬——“菊花脑”。那独特的清香,令人食后难忘。
“菊花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野花。早在太平天国时代,曾国藩带着清兵攻打太平军,围困南京城,城内粮草殆尽,居民寻找野菜充饥,发现“菊花脑”比其他野菜清香可口。从那以后,南京一带便开始种植“菊花脑”。直到今天,“菊花脑”作为食用蔬菜栽培还只局限在南京地区。
“菊花脑”属菊科,现在的栽培品种有“小叶菊花脑”和“板叶菊花脑”两种。食用部分为嫩梢,可炒食或烧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还有黄酮和挥发油等。
种植“菊花脑”,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坡道旁,一种就活。用宿根培育的,“清明”节后可以收摘;播种的,最迟也只需等到“夏至”。秋风萧瑟时,“菊花脑”老桩上暴出的新枝又有一次收获。
近年来,有人试验用“菊花脑”做城市绿化的地被植物,效果是喜人的:春、夏,它枝繁叶茂,翠绿丛丛;金秋,黄花簇簇,清香远逸。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从1980年起,连续在退化草场上进行飞机播种牧草试验,三年来共播种6万亩。图为生产队社员在播种的牧草场上放牧牲畜。
本报记者 任用昭摄


第2版()
专栏:

地处水乡的河北省安新县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进行科学养鸭。去年,白洋淀养鸭场从北京购进了500只河鸭到白洋淀试养,每只鸭产蛋200余个。图为养鸭场职工在放鸭。
张英杰 刘东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