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身居群众之中 体察了解民情
富拉尔基重机厂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
本报讯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领导干部,不单独搞“常委楼”、“厂长楼”,分散住在职工住宅中,既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又能接近群众,体察民情,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
近几年,这个厂为职工建的住宅迅速增加,过去楼房供水不足,水压不够,三楼常年断水。厂领导干部住在职工住宅区,听到了群众的呼声,立即决定在厂内打了两眼深井,建了一座水泵站,昼夜供水,职工再也不用半夜接水或下楼运水了。厂领导干部还和群众一样,分工清扫楼梯,保护公共设施等。现在,许多职工住宅楼内公共电灯很少损坏,楼道整洁、干净。
这个厂西边,新建了住宅区,生活设施建筑没跟上,厂领导干部听到反映,在安排基建工程时,把解决厂西住宅区生活福利设施列入必保项目。现在,中小学、饭店、粮店、幼儿园、澡堂、理发店、照相馆都建起来,有的已开业,并修了6条5万多平方米的沙石路。
厂领导干部分居群众中,容易摸到职工的思想脉搏。1981年国家给医务人员、中小学教员调整工资,一些厂领导听邻居反映,为什么不给工人调资?工厂党委经过研究,先后多次向工人讲解这次医务人员、中小学教员调资的道理和国家的政策,使工人群众知道这次调资的意义。他们还根据职工的要求,组织待业青年成立无线电修理部,为职工修理电视机、收音机,既安置了待业青年,又培养了技术人才。


第4版()
专栏:

新房先让职工住
潼南缫丝厂分配住房传佳话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四川潼南县缫丝厂去年新盖起一幢宿舍楼,搬进新居的一百户职工中,九十六户是独生子女户,绝大部分是生产任务完成好的工人。六名厂领导,只有一个工程师副厂长按条件分到新房,其他的还住旧房子。这件事被潼南人传为佳话。
当设备良好的新宿舍楼快建成时,厂里上千双眼睛都盯着,看新房分给谁。有些人说:“书记、厂长、科长、主任,除了他们,工人有几家能搬进去?!”厂党委对分房十分重视,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学《准则》,教育干部先人后己,不谋私利。厂里组织力量对职工住房和家庭人口状况作了详细调查,职代会讨论决定两条:一是领导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人争住房,二是在相同条件下,优先分配给独生子女户和完成生产任务好的工人。厂领导、有关部门干部和工人代表组成住房分配办公室,按条件合理分配。


第4版()
专栏:

工厂立体化
谢文清 黄斌元 张月明
工厂向空中发展,工厂立体化,这在香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早在二十多年前,香港就开始兴建了不少工业大厦。现在,在港九工业区,十来层高的工业大厦成群成批地密集在一起。
所谓“工业大厦”,就是在一幢多层建筑物中开设一个、几个、甚至几十个工厂。当然,一般都是些轻工业工厂。香港的“工厂上楼”,原是“环境所迫”,逼出来的。因为地价太高,工业家宁可建造坚固的多层工厂大厦,在建厂房时多花点投资,也比多买地皮便宜得多。在我们内地,“工厂”一般是个平面概念,是一片很宽广的场地,四周有围墙等。在香港,却找不到这样的平面工厂,几乎所有的工厂(除了少数几个发电厂、造船厂)都设在工业大厦中。在五十年代,香港的工厂还大都是平面的。那时,每平方米土地只不过几元钱(港币,下同)但到1981年,就猛涨到6,300多元。因为香港地面太狭窄,地价高得出奇,所以工业家就不得不向高空找出路。
其实,在内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好象也碰上这个“土地”问题了。当然不是什么“高地价”,而是工农业用地的矛盾。我们祖国虽然向称“地大物博”,但论耕地,却并不怎么多,每人平均不到2亩地,在有些地方,甚至每人平均不到一亩耕地了(美国每人平均10亩多耕地)。在“四化”建设中,城乡必然还要建造大批工厂、铁路、公路。因此,工业与农业“争夺土地”的矛盾必然日趋尖锐。在山区,当然可把一些工厂建在非农业用地上。但在人口和工业密度高的城市,“非耕地”是不多的。因此,为了尽可能节省工业用地,介绍一下香港走的“工厂立体化”道路,也许是必要的。记者带着这个题目作了几次采访。
现在,香港全部工业大厦的建筑面积,已达到1,065万多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建筑面积都变成平房(平面厂房),就要占港九总面积的1%(香港、九龙加新界共1,000多平方公里),占市区的10%(市区只有100多平方公里)。不久前,记者参观了香港有名的“南联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业大厦。共有四幢大楼,最矮的一幢是四层,其余的是十层。共占地9,300平方米,而建筑总面积为58,000平方米。大厦中容纳了“南联公司”的三个工厂:第一是有55,000纱锭的纺纱厂;第二是有1,400台织布机的织布厂;第三是有15台针织机和12座高温、高压染缸的针织厂。假如象内地那样建的平面厂房,这三家工厂的占地面积只怕要多出五六倍。不言而喻,由于机器很重,开动起来又产生冲力,所以工业大厦同普通商业大厦或住宅相比,建筑费用要高一些,因为楼面的承重力要高得多。“南联”的这所工业大厦,每平方米楼面的承重力为733公斤,只是香港建工业大厦的最低标准。近年来新建的工业大厦,一般每平方米的承重力已达1,220公斤左右。
使记者特别感兴趣的是香港屯门工业区正在兴建的“力善多元化工业城”。通俗点说,就是“力善工业大厦”。因为这座大厦建成后要容纳100多个工厂,重型机器厂也可搬进去,所以有名的企业家、设计师兼工程师黄力山先生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工业城”。这座“工业城”目前已建造了20层,预计明年落成,共28层。据黄力山先生说,这不但是香港最高的工业大厦(100米高),只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它占地只有7,500平方米,但建筑面积则为14万平方米。楼面承重力特大,汽车盘旋而上。黄先生问:“大家脚底下有无振动感觉?”我们静静地站着,用心地“体会”水泥车经过时脚下的动静。结果,大家齐声回答说:“没有,一点也没有!” 黄先生说,他建这座工业大厦是运用了桥梁建筑中的“预应力”原理。黄先生很爱谈哲学。记者提出有关这座工业大厦的特点的问题时,他总是先用哲学语言来解答:“‘有分有合’,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矛盾和统一’。”谈到楼面的承重力时,他说,用拱型大梁来把压力分散到两端的柱子上去,又把一般情况下的四根柱子集中到一块,以增加承重力。因此,已建成20层的楼面的承重力均已超过设计要求,并经香港工务局和国际有关组织的检查和批准。黄先生把他的建筑原理叫做“立体巨力”。他运用这个原理,使每平方米楼面的承重力超过了3,500公斤(设计要求是2,000公斤),而且,由于大梁的厚度大减(约比普通横梁减厚二分之一和跨度加大等因素,使每层楼的厂房十分宽大,可用空间增加。不仅一般轻工业工厂可以上楼,就是重型的机械工业(只要不用大烟筒),也可以设在这幢大楼上。比如,重40吨的大型机床也可安装在任何一层楼上,可以这么说,黄力山先生设计的这幢“工业城”,使香港的“工厂立体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轻工业上楼到了重工业也可以上楼的阶段。
为什么“工业城”前面还要加个形容词“多元化”呢?据黄先生说,这就意味着,各种不同的、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又互有联系的工厂,就可能安排在一幢大厦上。这可大大缩短厂与厂之间的运输路程,并可减少仓库,管理也更为方便。他说:“以纺织工业为例,印花需用重型的印染机,并且需要设在楼面较高的地方。在过去,纺织、印花、漂染等工序不能在一座厂房内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与半制成品从甲工序到乙工序要有一段距离,还要用仓库储存。但在‘多元化的工业城’(即大厦)里,这些工序的机器都安装在一个立体空间中,从原料到各种成品都在这个立体空间中完成。这将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样,一般的金属加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也可设在大厦中。”记者请黄力山先生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他的“立体巨力”和“预应力”建筑理论,黄先生说:“只怕我也说不太清楚,你们也难以写得清楚。这原理并不大新鲜,内地在桥梁建筑中早已应用了。我只是把这种原理的应用发展了一步,在高层建筑中运用了这种原理。”黄先生表示愿去内地讲授如何在高层建筑中运用这个原理。他认为,有些技术问题很难说得清,他是经常在工地上就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这就是躬身实践,在现场同技术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因此,不亲自参加实践的人是无法全部弄清楚的。”
在吃午饭的饭桌上,我们的话题转到了“多元化工业城”的出售问题,这就涉及香港将来发展的问题了。这位五十多岁、事业心很强的黄先生,对前途十分乐观。他认为,他的“工业城”不会因中国收回香港主权而蒙受不利影响,一定会有足够的买主来投资设厂的。因为香港将来还要更繁荣、更发达。黄力山先生不但拥护我国收回香港主权,而且对收回香港主权后香港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还用实际行动对此作出贡献。他计划再投资兴建更高级的工业大厦。黄先生说:只要中央有正确的政策,只要香港的中国人戮力同心,“我们可以把香港经营得比英国人管理得更好。”


第4版()
专栏:

创作更多更好的现代题材舞蹈
文化部召开现代题材舞蹈创作会议
本报讯 记者张世英报道:文化部最近在北京召开现代题材舞蹈创作会议,研究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现代题材的舞蹈作品,开创新局面的问题。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到会讲话。
会议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经验,一致认为,近几年来,出现了一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舞蹈,特别是现代题材的舞蹈,成绩应该肯定。但是,质量高有影响的舞蹈,特别是表现现代社会主义新人的舞蹈还不多,应引起舞蹈创作者的重视。
会议认为,用舞蹈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塑造四化创业者的形象,表现新思想,歌颂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美的心灵,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这是时代赋予舞蹈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大家决心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了解熟悉群众,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舞蹈。
(附图片)
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灯美景。 新华社记者 周确摄(传真照片)


第4版()
专栏:

开展群众性文物普查活动
南京发现文物古迹四万余件(处)
本报讯 记者朱维群、通讯员韩品峥报道:国务院公布南京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南京市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几个月来,全市发现文物古迹45,000多件(处)。
南京在近代革命史上居于重要地位,留有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革命史迹。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文物古迹被人为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1982年8月,南京市设立了文物古迹普查办公室,组织了一支2,800人的普查队伍。同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幻灯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法,普及文物古迹保护知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许多群众主动将自己保存多年的文物献给国家。白下区一位老工人将自己保存多年的明代建筑构件送交普查办公室。
在普查工作中,他们查明了葬于紫金山的辛亥革命先烈范鸿仙的墓,冯玉祥将军在南京的住所,张学良将军被软禁的地方,并采取了保护措施。


第4版()
专栏:

外语学院招收联合国译员训练班学员
据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受联合国总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办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第五期将招收学员20名。凡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在校本科学生,汉语和英语掌握熟练,国际知识比较丰富,身体健康,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均可报考。这次招生的报名日期定于1983年2月1日至2月4日,考试日期定于1983年2月5日至7日,报名和考试地点在北京、上海、广州。


第4版()
专栏:

陈鹤琴同志逝世
据新华社南京1月3日电 著名儿童教育家、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陈鹤琴教授于1982年12月30日在南京病逝,终年九十一岁。
陈鹤琴同志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14年到美国留学,1919年五四运动时回国,从事儿童教育的研究,1923年在南京办了幼稚园和幼师,1925年写了《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本专著。此后,他编写了许多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并翻译了一些有关著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当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鹤琴同志追悼会将于1月8日在南京举行。


第4版()
专栏:

《中国煤炭报》今日创刊
本报讯 《中国煤炭报》于1983年1月5日创刊,每周一期(星期三出版)。首期上刊登了高扬文题为《煤炭报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的文章。


第4版()
专栏:今日报纸要目

今日报纸要目
《南方日报》
△佛山地区半数以上社队企业实行专业承包
《经济日报》
△从郑州照相机厂和北京照相机总厂的对比看改革必须坚决
《解放日报》
△上海与山西、山东、河北三省签定补偿贸易协定,上海将提供资金一亿二千五百万元,三省在十年内向上海提供529万吨生产物资
《湖北日报》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科技人员新建的住宅楼竣工一年不分配,科技人员望楼兴叹
《文汇报》
△记者见闻:上海区以上医院只要做出合理安排,非急诊手术可以全天进行
《工人日报》
△鞍山市105名工人晋升为技术员
《体育报》
△本报记者述评:绝不允许违背精神文明和体育道德——中国冰球队、哈尔滨冰球队两队员与加拿大队殴斗,有关方面正严肃处理
《光明日报》
△无锡市锡剧团实行团队两级核算和按分计酬,演出质量提高,收入增加
《陕西日报》
△仿秦代建筑设计的大型饭店秦都饭店在咸阳交付使用
《四川日报》
△温江地区决定,今明两年将自投3,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辽宁日报》
△桓仁县林业局帮助农村社员改灶,解决了年年封山封不住的问题


返回顶部